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8045发布日期:2020-05-01 17:01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测量领域变形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gnss监测装置常用于滑坡、泥石流、边坡、基坑等地的监测,在如国内公开号为208001181u,公开日期为20181023所示的专利文件:“gnss监测太阳能供电结构”,目前传统gnss监测装置的安装大都需要使用混凝土来修建观测墩,在观测墩四周分别对gnss接收机、太阳能板、电池及操作主机等装置,但这一安装结构存在着模块多,现场工作量大,且在山区或地质灾害体上材料运输工作量大,尤其是水泥、砂石和施工用水的运输,同时现场需进行挖土作业,还需要一小块场地进行混凝土的搅拌作业,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另外还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以解决当前对gnss监测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操作繁琐,工作量大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它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底座为板状结构,且在底座的上顶面安装有支撑柱;在支撑柱的上端的左右两侧沿其径向设置有悬臂伸出的横梁;在左右两个横梁上分别设置倾斜放置的太阳能板;在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可沿支撑柱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功能箱;在功能箱的内部设置有gnss接收机主机、蓄电池和通讯模块;其中蓄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太阳能板及gnss接收机主机相连,gnss接收机主机通过导线与通讯模块相连。

优选的,功能箱体与底座的上顶面之间的距离不低于10cm;且在支撑柱下底部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功能箱包括箱体;在箱体的中部开有贯穿上下两个端面的安装孔,卡接套管穿过安装孔固定在箱体上。

优选的,蓄电池的最大电能储量不低于gnss接收主机日平均消耗电能的7倍。

优选的,底座为一方形板,且在所述方形板的四角处分别开有螺孔,底座通过螺栓与螺孔的配合固定在地面上。

优选的,太阳能板与地面所成夹角大小区间为30至45°。

进一步的,横梁和加强筋分别通过焊接安装在支撑柱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野外安装用的gnss监测装置,它以底座作为与地面的固定板,以支撑柱取代了原有观测墩,并在支撑柱上端设置横梁来承载太阳能板,同时在支撑柱的下端设置集成有gnss接收机主机、蓄电池和通讯模块的功能箱来实现gnss监测的正常工作,从而有效解决了当前对gnss监测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操作繁琐,工作量大等问题;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观测墩,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节约水泥、砂石、模板等材料的成本;现场组装,施工快捷,方便;以及作业范围小,不破坏环境,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功能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功能箱内部各个模块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支撑柱,3、横梁,4、太阳能板,5、功能箱,6、gnss接收机主机,7、蓄电池,8、通讯模块,9、加强筋,11、螺孔,51、箱体,52、安装孔,53、卡接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介绍: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它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1;底座1为板状结构,且在底座1的上顶面安装有支撑柱2;在支撑柱2的上端的左右两侧沿其径向设置有悬臂伸出的横梁3;在左右两个横梁3上分别设置倾斜放置的太阳能板4;在支撑柱2的下端设置有可沿支撑柱2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功能箱5;在功能箱5的内部设置有gnss接收机主机6、蓄电池7和通讯模块8;其中蓄电池7通过导线分别与太阳能板4及gnss接收机主机6相连,gnss接收机主机通过导线与通讯模块8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柱为直径15cm,高1.8m的钢管,横梁3到支撑柱2上顶部之间的距离为25cm,单侧横梁3为长度1.3m,口径为3cm的方形钢;太阳能板4大小为1.2*1.2m。

功能箱体5与底座1的上顶面之间的距离不低于10cm;且在支撑柱2下底部设置有加强筋8。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8为7*7cm大小的直三角铁结构,其两条直边分别与底座1上顶面及支撑柱2侧面相贴合,使用加强筋8能够加强支撑柱2与底座1之间安装的稳定性。

参考图4,功能箱5包括箱体51;在箱体51的中部开有贯穿上下两个端面的安装孔52,卡接套管53穿过安装孔52固定在箱体51上。卡接套管53套装在支撑柱2上,卡接套管53顶端为带有切口的环形管结构,能够通过螺栓螺母对其进行加固,在安装时根据当地环境调整箱体51的高度后再通过卡接套管53对箱体51及支撑柱2进行紧固,在保证装置适用性的同时能够保持箱体51的高度,利用摩擦力防止其发生下落。

蓄电池7的最大电能储量不低于gnss接收主机6日平均消耗电能的7倍。针对于部分多雨地区,足够电容量的蓄电池能够有效保证gnss接收主机的续航。

底座1为一方形板,且在所述方形板的四角处分别开有螺孔11,底座1通过螺栓与螺孔11的配合固定在地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为50*50cm,厚度为1cm的方形板。

太阳能板4与地面所成夹角大小为37°。

横梁3和加强筋8分别通过焊接安装在支撑柱2上。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它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1);其特性在于:底座(1)为板状结构,且在底座(1)的上顶面安装有支撑柱(2);在支撑柱(2)的上端的左右两侧沿其径向设置有悬臂伸出的横梁(3);在左右两个横梁(3)上分别设置倾斜放置的太阳能板(4);在支撑柱(2)的下端设置有可沿支撑柱(2)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功能箱(5);在功能箱(5)的内部设置有gnss接收机主机(6)、蓄电池(7)和通讯模块(8);其中蓄电池(7)通过导线分别与太阳能板(4)及gnss接收机主机(6)相连,gnss接收机主机通过导线与通讯模块(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功能箱(5)与底座(1)的上顶面之间的距离不低于10cm;且在支撑柱(2)下底部设置有加强筋(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功能箱(5)包括箱体(51);在箱体(51)的中部开有贯穿上下两个端面的安装孔(52),卡接套管(53)穿过安装孔(52)固定在箱体(5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蓄电池(7)的最大电能储量不低于gnss接收机主机(6)日平均消耗电能的7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为一方形板,且在所述方形板的四角处分别开有螺孔(11),底座(1)通过螺栓与螺孔(11)的配合固定在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太阳能板(4)与地面所成夹角大小区间为30至4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横梁(3)和加强筋(9)分别通过焊接安装在支撑柱(2)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野外安装的一体化GNSS监测装置,属于工程测量领域变形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它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底座;底座为板状结构,且在底座的上顶面安装有支撑柱;在支撑柱的上端的左右两侧沿其径向设置有悬臂伸出的横梁;在左右两个横梁上分别设置倾斜放置的太阳能板;在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可沿支撑柱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功能箱;在功能箱的内部设置有GNSS接收机主机、蓄电池和通讯模块;其中蓄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太阳能板及GNSS接收机主机相连,GNSS接收机主机通过导线与通讯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当前对GNSS监测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操作繁琐,工作量大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何林;徐静;张雷;程伟;唐锡彬;皇建;胡红兵;刘永;杨建华;王得洪;董鹏;杨乾;高元;任文龙;王宏胜;王建成;赵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5
技术公布日:2020.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