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896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吊固定机构,尤其涉及应用于斜拉桥悬浇施工的挂篮的悬吊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的施工方法比较多,有支架上拼装或者现浇、悬臂拼装、悬臂浇注、顶推和平转等。其中,悬臂浇注施工采用移动式挂篮作为主要的设备,以桥塔为中心,对称地向两边逐段施工,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张拉预应力,再移动至下一个节段的施工。对于某些斜拉索桥梁施工来说,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可能在悬浇施工中不能借助斜拉索辅助,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研发出带悬挂臂的挂篮,通过把悬挂臂悬挂固定于已浇筑边主梁,然后对下一节段的边主梁施工。对于如此大型的悬吊设备,其悬吊固定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公开号为CN102535338A,
公开日为:2012.07.04,发明名称为“挂篮悬吊侧模板”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挂篮悬吊侧模板,包括侧模板和悬挂装置,侧模板上端为悬臂结构,侧模板搁置在轨道梁上,通过轨道梁悬挂于已浇梁段和挂篮前横梁上,左右两块侧模板通过两道精轧螺纹钢进行对拉固定,悬挂装置为Φ36精轧螺纹钢和配套螺母垫板组成,其中,Φ36精轧螺纹钢穿过侧模板,下端通过配套螺母垫板固定在下横梁上,上端通过配套螺母垫板固定在已浇梁段,并通过预紧和张拉,调节侧模板的标高,并使侧模板紧贴于已浇梁段上。本发明为箱梁对称悬臂施工用各种类型挂篮的配套定型钢模板,特别适用于箱梁高度较高、箱梁节段重量较大、侧模板的稳定性要求高、挂篮荷载控制要求苛刻的不利条件。该专利所采用的悬吊固定系统难以实现挂篮系统的竖向调节要求,当挂篮需要移位时会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悬挂固定挂篮且适于移位的悬吊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设置的中悬挂机构、设于已浇筑边主梁上方的第一受力结构、位于第一受力结构上方的第二受力结构及设置于第一受力结构与第二受力结构之间的千斤顶,所述中悬挂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受力结构、千斤顶和第一受力结构的精轧螺纹钢,分别螺接于精轧螺纹钢且旋紧固定于第二受力结构上表面、第一受力结构上表面和已浇筑边主梁下表面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螺母集成。。具体来说,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螺母集成分别由一螺母及一垫片组成,所述垫片为正方形。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受力结构和第二受力结构为箱形构件,该箱形构件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优选地,所述 箱形构件具有从左至右贯通的内腔。这样的结构既能保证压力的承受,又可减轻整体重量,还可以利用该内腔作为操作工具的收纳空间。所述第一受力结构下表面与已浇筑边主梁形上表面之间还设置有一保护垫片,以保护已浇筑边主梁的表面免受到过度压迫。本实用新型是把挂篮悬挂固定于已浇筑边主梁上的悬吊固定装置,其设置有精轧螺纹钢,并使第一受力结构、第二受力结构分别通过螺母集成固定锁紧,通过设置于第一、第二受力结构的千斤顶进行顶升或复位固定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减小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及安全性,使挂篮施工工艺适应性强,保证了桥梁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了经济效益。

图1是挂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悬吊固定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中悬挂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螺母集成的俯向示意图。图5是挂篮浇筑完一个标准节段到行走至浇筑下一个标准节段位置时的工序流程图。其中,第一横梁-1主纵梁-2第一挂臂-3第二挂臂-4第二横梁-5悬吊固定装置-6中悬挂机构-6.10精轧螺纹钢-6.11第一螺母-6.12第一垫片6.13第二螺母-6.14第二垫片-6.15第三垫片-6.16第三螺母-6.17第二受力结构-6.20第一受力结构-6.30千斤顶-6.40行走系统-7边主梁模板系统-8。·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现将沿桥梁方向称为沿桥向或纵向,横桥梁方向称为横桥向或横向。定义施工前进方向为前,而相反方向为后。如图1所示为斜拉桥混凝土箱梁悬浇施工所采用的后支点三角托架挂篮。该挂篮的承载平台由分设于桥梁横截面两侧的左、右主纵梁2,连接左、右主纵梁2中点的第一横梁1,和连接左、右主纵梁前进方向侧之末端的第二横梁5构成。其中,左、右主纵梁2底部分别设有斜撑,与主纵梁2构成倒三角形桁架结构。承载平台还包括设置于左、右主纵梁中点的第一挂臂3和设置于左、右主纵梁后侧的第二挂臂4。第一挂臂从所处的左、右主纵梁向上延伸并弯折形成倒钩形悬挂部,悬挂部末端设置有与行走机构连接的滑靴。第二挂臂从所处的左、右主纵梁向上延伸并弯折形成倒钩形悬挂部,悬挂部末端设置有行走轮,第一挂臂与第二挂臂固定于已浇筑边主梁,使左、右主纵梁成为向前延伸的悬臂梁。第一挂臂与第二挂臂并不作为承受挂篮重力的结构,整套挂篮系统通过悬吊固定系统固定在已浇筑边主梁。如图2 图4所示,悬吊固定系统包括了成对设置的中悬挂机构
6.10、设于已烧筑边主梁上方的第二受力结构6.20、第一受力结构6.30及设置于第二受力结构6.20与第一受力结构6.30之间的千斤顶6.40。中悬挂机构6.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受力结构6.20、千斤顶6.40和第一受力结构6.30的精轧螺纹钢6.11。第一螺母集成、第二螺母集成和第三螺母集成分别螺接于精轧螺纹钢6.11且旋紧固定于第二受力结构上表面、第一受力结构上表面和已浇筑边主梁下表面。每一螺母集成由螺母及垫片组成。挂篮浇筑完一个标准节段到行走至浇筑下一个标准节段位置时的工序流程如下:(I)边主梁模板脱模。( 2 )安装挂篮行走滑靴和行走轨道。拖拉轨道至下一节段,并锚固。用液压千斤顶拆除悬吊固定系统的精轧螺纹钢,然后下放挂篮直至滑靴和行走滚轮接触轨道,此时挂篮所受载荷由悬吊固定系统转移到行走轨道一调整相对位置并将滑靴等与行走轨道连接可靠。( 3 )准备完毕,行走挂篮挂篮前移到下一节段指定位置。(4)提升挂篮 拆除行走系统与轨道的连接,利用悬吊固定系统的液压千斤顶提升挂篮直至边主梁底部模板和顶升机构与已浇边主梁底部接触,挂篮载荷此时由行走轨道转移到悬吊固定系统一调整顶升机构直至待浇 筑边主梁底模板预拱度满足要求,张拉精轧螺纹钢,使挂篮与已浇节段锚固。(5)挂篮锚固后准备浇筑施工操作。浇筑施工操作的实施步骤参照现有技术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设置的中悬挂机构、设于已浇筑边主梁上方的第一受力结构、位于第一受力结构上方的第二受力结构及设置于第一受力结构与第二受力结构之间的千斤顶,所述中悬挂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受力结构、千斤顶和第一受力结构的精轧螺纹钢,分别螺接于精轧螺纹钢且旋紧固定于第二受力结构上表面、第一受力结构上表面和已浇筑边主梁下表面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螺母集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或第三螺母集成分别由一螺母及一垫片组成,所述垫片为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结构和第二受力结构为箱形构件,该箱形构件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形构件具有从左至右贯通的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受力结构下表面与已浇筑边 主梁形上表面之间还设置有一保护垫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篮的悬吊固定装置,其包括成对设置的中悬挂机构、设于已浇筑边主梁上方的第一受力结构、位于第一受力结构上方的第二受力结构及设置于第一受力结构与第二受力结构之间的千斤顶,所述中悬挂机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二受力结构、千斤顶和第一受力结构的精轧螺纹钢,分别螺接于精轧螺纹钢且旋紧固定于第二受力结构上表面、第一受力结构上表面和已浇筑边主梁下表面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螺母集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于第一、第二受力结构的千斤顶进行顶升或复位固定操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减小了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量,提高施工效率及安全性。
文档编号E01D21/10GK203129025SQ20132015055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周拥军, 荣劲松, 吴浩, 吴文峰, 刘宇峰, 蔡祺锋, 黎彦, 詹文讯, 王爱溪, 黄国忠, 周宇, 郭强 申请人: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