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低置线路单线地段端刺式承轨梁节间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660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中低速磁悬浮低置线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低置线路单线地段承轨梁节间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属于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较少,全世界开通运营的线路更是少数。目前只有2005年3月日本建设开通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商业运行线-东部丘陵线和2014年6月韩国开通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商务运行线。而中国的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目前只有国防科技大学试验线、青城山试验线、唐山实验线,但没有投入运营的正式线路,且均以高架结构为主,鲜见有关低置线路承轨梁结构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常规普速轮轨铁路中,线路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大,对路基的沉降控制标准要求相对较松,因而有大量的线路修建在填土路基上;目前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尽管对线下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仍有不少线路修建在填土路基上,要求线下路基按构筑物修建,具有足够的强度与抗变形的能力,在各种自然环境下长期稳定。而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线磁悬浮列车采用“抱轨行驶”的方式运行,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线的F轨是由一节节短轨现场拼接而成,并留有轨间缝,要满足磁悬浮列车F轨的平稳运行的要求,就必须靠轨下低置线路结构保证,因而,磁悬浮交通线路对轨下基础的变形控制标准以及平顺性的要求更高。为了防止过大的温度应力和不均匀沉降,传统的承轨梁结构一般采用每节10~30m设置伸缩缝,承轨梁下基础是由岩土构成的土工结构物,受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质量相对不易控制,因此在荷载及各种自然和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相邻承轨梁之间难免会出现不一致的工后沉降,导致承轨梁产生错台,从而影响F轨的平顺性,甚至可能导致F轨产生错台、变形等问题,严重时将影响磁悬浮车辆的正常运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低置线路单线地段承轨梁节间限位结构,施工质量更容易控制,长期稳定性更好。该结构既要满足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轨道结构对承轨梁结构变形和工后沉降的高要求,又要满足基床长期稳定性、耐久性和施工质量的可控性的要求,且经济性更佳。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低置线路单线地段承轨梁节间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轨梁下路基填料、承轨梁梁下垫层、相邻两节承轨梁、防竖向错台搭板、防横向错台凸台和承轨梁回填填料,其中,所述防竖向错台搭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上并且其下端伸入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所述防竖向错台搭板的底端面设置有多个方形凸齿,并且所述方形凸齿由混凝土制成;所述承轨梁梁下垫层铺设于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的顶端面上;所述两节承轨梁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轨梁梁下垫层的顶端面上,灭街承轨梁的纵向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它们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防竖向错台搭板的顶端面上;每节承轨梁均包括承轨梁下部底板和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轨梁下部底板上的承轨梁上部梁体;两个所述承轨梁下部底板之间存在下伸缩缝,两个所述承轨梁上部梁体之间存在上伸缩缝;所述防横向错台凸台数量为两个,并且这两个防横向错台凸台左右两侧设置,每个所述防横向错台凸台均固定设置于防竖向错台搭板的顶端面上,并且每个所述防横向错台凸台分别设置在对应于所述下伸缩缝的位置,其中一个防横向错台凸台与两根所述承轨梁的左侧均固定连接,另一个防横向错台凸台与两根所述承轨梁的右侧均固定连接,以防止两根所述承轨梁横向移动;每根所述承轨梁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所述承轨梁回填填料。优选地,所述防竖向错台搭板与所述承轨梁之间还设置有耐磨缓冲层。优选地,所述下伸缩缝处设置有伸缩缝填充材料。优选地,所述防横向错台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承轨梁下部底板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承轨梁的横截面呈“凸”字形。优选地,多个所述方形凸齿沿着所述承轨梁的纵向排列。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承轨梁节间位置设置防错台钢筋混凝土搭板,将承轨梁设置在同一块具有一定刚度的钢筋混凝土防错台板上,有效避免了因承轨梁下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面不平顺的问题。(2)本实用新型的承轨梁、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下垫层以及钢筋混凝土防错台板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增加承轨梁纵横向的稳定性,也利于运营期间的检修与维护,措施简单、易施工、造价省、效果好。(3)本实用新型的可以视稳定需要,将承轨梁、节间防错台搭板、承轨梁下填土路基结构锚固在一起,增加低置线路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断面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断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照图1~图3,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低置线路单线地段承轨梁节间限位结构,包括承轨梁下路基填料9、承轨梁梁下垫层8、相邻两节承轨梁、防竖向错台搭板1、防横向错台凸台2和承轨梁回填填料5,其中,所述防竖向错台搭板1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9上并且其下端伸入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9,所述防竖向错台搭板1的底端面设置有多个方形凸齿10,并且所述方形凸齿10由混凝土制成,并且这些方形凸齿10沿着所述承轨梁的纵向排列,从而形成了端刺式结构,以使防竖向错台搭板1更好地固定在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9上;所述承轨梁梁下垫层8铺设于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9的顶端面上;所述两节承轨梁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轨梁梁下垫层8的顶端面上,每节承轨梁的纵向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图1中示出的为前后延伸,图2、图3示出的是左右延伸),并且它们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防竖向错台搭板1的顶端面上;每节承轨梁均包括承轨梁下部底板7和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轨梁下部底板7上的承轨梁上部梁体6;两个所述承轨梁下部底板7之间存在下伸缩缝,两个所述承轨梁上部梁体6之间存在上伸缩缝;所述防横向错台凸台2数量为两个,并且这两个防横向错台凸台2左右两侧设置,每个所述防横向错台凸台2均固定设置于防竖向错台搭板1的顶端面上,并且每个所述防横向错台凸台2分别设置在对应于所述下伸缩缝的位置,其中一个防横向错台凸台2与两节所述承轨梁的左侧均固定连接,另一个防横向错台凸台2与两根所述承轨梁的右侧均固定连接,以防止两节所述承轨梁横向移动;每节所述承轨梁的左右侧均设置所述承轨梁回填填料5。进一步,所述防竖向错台搭板1与所述承轨梁之间还设置有耐磨缓冲层3。进一步,所述下伸缩缝处设置有伸缩缝填充材料4。进一步,所述防横向错台凸台2的高度小于所述承轨梁下部底板7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防竖向错台搭板1与防横向错台凸台2由钢筋混凝土整体绑扎浇筑而成,位于两根承轨梁接缝处,设置于承轨梁下部底板7与承轨梁梁下垫层8之间。两根承轨梁底板搭接在防竖向错台搭板1之上,二者由于共用搭板在接缝处产生相同沉降变形,从而避免了竖向错台沉降的发生。防竖向错台搭板1两侧设置防横向错台凸台2,二者采用钢筋绑扎后整体浇筑成一体,埋置于路基中。本限位结构承轨梁结构沿线路前进方向均匀布置,承轨梁采用带底板的“凸”型截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轨梁底板下设置夹铺钢筋混凝土网的承轨梁梁下垫层8,承轨梁节间设置防错台钢筋混凝土搭板,将承轨梁设置在同一块具有刚度的混凝土搭板上,可以有效避免因承轨梁下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面不平顺的问题,同时承轨梁、底板、垫层和节间防错台板组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增加结构的纵横向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的施工形成过程如下:(1)平整施工场地,根据地质条件对地基进行处理;(2)进行承轨梁下填土路基结构的填筑和压实,检测合格后铺设承轨梁梁下垫层8和节间防错台搭板;(3)待承轨梁梁下垫层8和节间防错台搭板达到设计强度以后,立模浇筑垫层之上的钢筋混凝土底板,在浇筑的的过程中,按设计铺设两层聚酯长丝复合聚乙烯土工膜以及在底板伸缩缝间填充沥青木丝板;(4)待钢筋混凝土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根据承轨梁尺寸立模,绑扎钢筋后浇筑混凝土,按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5)各部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分别拆除模板,然后将钢筋混凝土底板厚度范围内基床填料回填,回填面做成向外倾斜的排水坡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