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辅助设备安装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新建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对上跨铁路的道路桥梁进行实时监测,当道路桥梁有异物掉入下方的铁路时,异物侵限监测系统中的异物侵限网受到触碰,即刻触发报警,监测系统通知列控中心对事发区间进行封闭,避免列车与异物发生碰撞,造成危险。而目前,随着对列车行驶安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既有道路桥梁上也需要安装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如将异物侵限网安装到既有桥梁上,需要在既有道路桥梁的两侧安装连接件,不但对既有桥梁结构造成破坏,影响桥梁结构安全和美观,同时施工难度大,周期长,不具备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新建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设置在铁路与上跨在其上方的既有道路桥梁之间并提供异物侵限网的安装位,使得异物侵限网可方便地安装在防护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新建防护结构,用于固定安装异物侵限监测系统中的异物侵限网,所述异物侵限网设置于铁路与上跨所述铁路的既有道路桥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至少包括横梁、立柱和基础,所述基础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铁路的两侧,所述立柱分别固定支承在所述基础上,所述横梁连接固定在两根所述立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既有道路桥梁的两侧,所述横梁上固定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异物侵限网的连接件。
所述横梁为矩形截面格构式钢管组合梁。
所述横梁由至少两个梁段拼接而成。
所述横梁与所述立柱之间通过法兰构成连接固定;所述立柱与所述基础之间通过法兰构成连接固定。
所述立柱为等径钢管柱,包括两根竖向钢管,两根所述竖向钢管的底部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基础上,两根所述竖向钢管的顶部分别与所述横梁连接固定,两根所述竖向钢管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梁段的不同组合满足各种跨度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结构自重小,预制拼装方便,施工简便快捷,时间短;结构安全可靠;经济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1-1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2-2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图中标记1-7分别表示为:基础1、立柱2、横梁3、连接件4、竖直钢管5、加强件6、钢管7。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新建防护结构主体包括基础1、立柱2和横梁3,其中两根立柱2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基础1上,横梁3固定连接在两根立柱2的顶部之间。基础1、立柱2和横梁3组合构成门形钢结构。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新建防护结构是用于安装异物侵限网,而异物侵限网位于铁路及其上跨的既有道路桥梁之间,用于对既有道路桥梁上所发生的异物掉落情况进行报警,避免铁路的行驶安全;因此,两个基础1分别固定设置在铁路线路的两侧,而横梁3的设置位置位于铁路与既有道路桥梁之间,以贴近于既有道路桥梁两侧为宜。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横梁3上设置有若干连接件4,连接件4用于与异物侵限网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异物侵限网被固定安装在防护结构上。
如图2所示,立柱2主体由两根竖向钢管5连接组成,两根竖向钢管5的底端分别与基础1固定连接,顶端与横梁3相固定连接。在两根竖直钢管5之间固定设置有水平或倾斜布置的若干加强件6形成桁架结构,加强件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竖直钢管5之间连接固定用于将两根竖直钢管5连接固定形成一体,从而增加结构的强度及其稳定性。
如图3所示,横梁3为矩形截面格构式钢管组合梁,其截面为由四根钢管7拼接构成的矩形。如图1和图4所示,在横梁3上也设置有若干加强件形成桁架结构,从而提高横梁3的强度及其稳定性。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防护结构包括单跨和两跨两种类别,其中单跨结构如上述,而当防护结构为两跨结构时,其包含三个基础1及设置在每个基础1上的立柱2,而横梁3架设在三根立柱2上,从而形成双门形钢结构,以使得防护结构可以跨设在两条并列的铁路上。
横梁3与立柱2之间通过法兰构成连接固定;立柱2与基础1之间通过法兰构成连接固定,可方便施工,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时间。
横梁3可由多个梁段拼接而成,梁段与梁段之间拼接固定,最外侧的两个两梁段分别与立柱2相连接固定,藉由梁段的不同组合可满足各种跨度的需要。为了避免横梁3的形变,在多个梁段拼接成横梁3时,可通过设置双向纵坡来增设预拱度,从而抵消横梁3在外载荷作用下的形变。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连接件4的种类、设置位置;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故在此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