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道的表面耐磨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86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跑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跑道的表面耐磨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场铺装的塑胶跑道面层采用的结构分为密实型、印花防滑型等结构。传统的密实型不透气,虽可以表面颗粒上在喷涂一层塑胶可以缓解,仍不能彻底解决透气问题。为解决透气的印花防滑结构塑胶跑道,也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表面色差严重等问题。密实型塑胶跑道虽然也采用了喷涂结构,但其底胶采用粘合颗粒结构,强度和伸长明显偏低,并且达不到耐磨的效果,造成产品成本高,而且手工施工难以控制质量外,势必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跑道的表面耐磨层结构。该跑道制作简单,成本低,弹性好以及不变形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跑道的表面耐磨层结构,包括基底,所述基底的上层铺设有水泥混凝土层,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均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内侧底部与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块的下表面中心连接,且连接块位于外壳的内部,所述连接块的上部与支撑杆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两侧与连接杆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部与外壳的上部连接;

所述水泥混凝土层的上表面铺设有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包括颗粒与胶水,所述弹性层的上表面设置有跑道面层。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高于跑道面层距离为2毫米,且支撑杆的顶部表面喷涂有橡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将石子与沙子搅拌后铺设到地表面作为基底,然后在基底的表面铺设一层水泥混凝土层,而水泥混凝土层的表面预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设置有固定板,而固定板上安装外壳,外壳的内侧下部安装弹簧,弹簧与连接块连接,然后将连接块与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外壳的内部,而外壳的上部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板的表面两侧连接,然后将黑颗粒和胶水混合物铺设在水泥混凝土层,且水泥混凝土层包裹支撑杆与连接杆的下部,在黑颗粒与胶水固化后,在弹性层上表面设置,且橡胶跑道面层,且跑道面层的表面低于支撑杆的顶端0.2毫米,有利于增加跑道的耐磨性和增大跑道的弹性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底1、水泥混凝土层2、固定螺钉3、固定板4、弹簧5、外壳6、跑道面层7、支撑杆8、连接块9、黑颗粒10、胶水11、连接杆12、弹性层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跑道的表面耐磨层结构,包括基底1,所述基底1的上层铺设有水泥混凝土层2,所述水泥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等距离开 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均通过固定螺钉3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外壳6,所述外壳6内侧底部与弹簧5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5的另一端与连接块9的下表面中心连接,且连接块9位于外壳6的内部,所述连接块9的上部与支撑杆8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上表面两侧与连接杆12的底部连接,所述连接杆12的上部与外壳6的上部连接,增强跑道的弹性。

所述水泥混凝土层2的上表面铺设有弹性层13,所述弹性层13包括颗粒10与胶水11,所述弹性层13为黑颗粒10与胶水11的混合物,且黑颗粒10设置在胶水11的内部,所述弹性层13的上表面设置有跑道面层7,所述跑道面层7由橡胶粉、耐磨矿粉和粘合剂混合而成,有利于粘接,所述支撑杆8高于跑道面层7距离为2毫米,且支撑杆8的顶部表面喷涂有橡胶,保证跑道面层7的颗粒不会脱落。

工作流程:首先将石子与沙子搅拌后铺设到地表面作为基底1,然后在基底1的表面铺设一层水泥混凝土层2,而水泥混凝土层2的表面预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通过固定螺钉3固定设置有固定板4,而固定板4上安装外壳6,外壳6的内侧下部安装弹簧5,弹簧5与连接块9连接,然后将连接块9与支撑杆8,支撑杆8设置在外壳6的内部,而外壳6的上部通过连接杆12与固定板4的表面两侧连接,然后将黑颗粒10和胶水11混合物铺设在水泥混凝土层2,且水泥混凝土层2包裹支撑杆8与连接杆12的下部,在黑颗粒10与胶水11固化后,在弹性层13上表面设置,且橡胶跑道面层7,且跑道面层7的表面低于支撑杆8的顶端0.2毫米,有利于增加跑道的耐磨性和增大跑道的弹性强度。

基底1、水泥混凝土层2、固定螺钉3、固定板4、弹簧5、外壳6、跑道面层7、支撑杆8、连接块9、黑颗粒10、胶水11、连接杆12、弹性层13。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