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降噪音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266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降噪音模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降噪音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作为城市道路交通干线的高架桥、高架路直接穿行在城市高楼大厦之间,对处在路边的学校、写字楼等场所来说,噪音已成为新的污染源,人们将长期处于汽车、火车的噪音污染之中,这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目前的办法是在高架桥、高架路的路边设置声音阻隔板,传统的阻隔板一般采用金属板制造,声音的屏蔽效果差,容易产生静电,而且同时会屏蔽电磁信号,影响手机等通信工具的正常使用,且安装较为不便,整体结构强度不足,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整体结构强度高,减噪能力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作用的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降噪音模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降噪音模块,包括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隔音板和安装座,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之间连接有支撑板,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两侧均对称设有与所述隔音板相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隔音板相配合的第二卡槽,所述隔音板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固定在第一定位柱、第二定位柱和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上部设有用于固定隔音板的定位条,所述安装座固定在第一定位柱、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柱下部,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螺栓和耳板,所述隔音板前表面位置处设有挡音条,所述挡音条下部的隔音板上设有噪音流通孔,所述隔音板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配合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隔音棉,所述隔音板后侧位置处设有用于固定第二固定板的固定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设有用于固定隔音棉的支杆,所述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的支杆和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的支杆交错设置,所述噪音流通孔贯穿第一固定板设置,并与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后侧部位固定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上铰接有支撑杆。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连接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的下部位置处,所述耳板上设有安装螺钉,所述安装螺栓贯穿安装槽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梁上设有用于固定固定梁和第一定位柱的第一定位螺钉,所述固定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固定梁和第二定位柱的第二定位螺钉。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柱、支撑板和第二定位柱均与安装座焊接固定,所述定位条上设有用于固定定位条的固定螺钉。

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降噪音模块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整体结构强度高,减噪能力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降噪音模块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隔音板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安装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降噪音模块,包括第一定位柱1、第二定位柱2、隔音板3和安装座4,所述第一定位柱1和第二定位柱2之间连接有支撑板5,所述第一定位柱1和第二定位柱2两侧均对称设有与所述隔音板3相配合的第一卡槽6,所述支撑板5上设有与所述隔音板3相配合的第二卡槽7,所述隔音板3通过第一卡槽6和第二卡槽7固定在第一定位柱1、第二定位柱2和支撑板5上,所述第一定位柱1和第二定位柱2上部设有用于固定隔音板3的定位条8,所述安装座4固定在第一定位柱1、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柱2下部,所述安装座4上设有安装槽9,所述安装座4上设有安装螺栓10和耳板11,所述隔音板3前表面位置处设有挡音条12,所述挡音条12下部的隔音板3上设有噪音流通孔13,所述隔音板3上设有凹槽202,所述凹槽202内设有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所述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配合形成一个空腔16,所述空腔16内设有隔音棉17,所述隔音板3后侧位置处设有用于固定第二固定板15的固定条18。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上均设有用于固定隔音棉17的支杆19,所述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4上的支杆19和设置在第二固定板15上的支杆19交错设置,所述噪音流通孔13贯穿第一固定板14设置,并与空腔16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1和第二定位柱2后侧部位固定有固定梁20,所述固定梁20上铰接有支撑杆21。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板5连接在第一定位柱1和第二定位柱2的下部位置处,所述耳板11上设有安装螺钉22,所述安装螺栓10贯穿安装槽9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固定梁20上设有用于固定固定梁20和第一定位柱1的第一定位螺钉101,所述固定梁上还设有用于固定固定梁和第二定位柱的第二定位螺钉102。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柱1、支撑板5和第二定位柱2均与安装座4焊接固定,所述定位条8上设有用于固定定位条8的固定螺钉20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设有用于固定隔音棉的支杆,所述设置在第一固定板上的支杆和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的支杆交错设置,所述噪音流通孔贯穿第一固定板设置,并与空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后侧部位固定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上铰接有支撑杆,通过所设支杆,可将隔音棉牢靠的固定在空腔内,避免在使用时出现隔音棉位移或者堆积在一处而影响隔音效果,通过所设的固定梁和支撑杆,可增加本装置在使用时的整体结构支撑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耳板上设有安装螺钉,所述安装螺栓贯穿安装槽设置,通过所设的安装螺钉和设置在耳板上的安装螺栓,可增加本装置的安装及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环境工程的降噪音模块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时,通过在隔音板上设置的挡音条,可减少公路产生的噪音通过隔音板表面流出,而通过在挡音条下部的隔音板上设置的噪音流通孔,并将噪音流通孔延伸至空腔内,与设置在空腔内的隔音棉配合,使得挡音条阻挡下来的噪音经过噪音流通孔进入到空腔内,而通过设置在空腔内的隔音棉,可将噪音吸收,从而可减少公路噪音对外部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在安装座上设置的安装槽和贯穿安装槽设置的安装螺栓,并配合设置在耳板上的安装螺钉,可将本装置牢靠的固定在预定位置处,而通过在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后侧部位设置的固定梁以及在固定梁上铰接的支撑杆,可增加本装置在使用时的整体结构强度,可承受较大外力以及风力。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装及拆卸方便,整体结构强度高,减噪能力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