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847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透水沥青路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透水沥青路面是一种高空隙率,具有良好透水性的新型环保、生态道路材料,因其具有可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和地下水过度使用造成的城市地基下陷;防止汽车行驶溅水,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改善路面反射视觉效果从而提高雨天行驶安全性,舒适性;降低车辆行驶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道路生态环保效益等众多优点而被广泛的研究和使用,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前透水沥青路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空气中的灰尘、路面杂物、污泥等会导致高空隙率透水路面空隙堵塞,严重影响透水路面的透水性能,透水路面的优势显著降低;2)透水沥青路面的高空隙率结构增加透水的同时也增加了沥青与太阳光的总接触面积,特别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沥青老化速度加快,进而路面过早出现松散,导致路面使用寿命大大缩减;3)透水沥青路面的高空隙率与路面强度的矛盾,相对的限制了空隙率的范围,限制了透水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老化长寿命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可有效降低因高空隙率而引起的阻塞现象,显著提高路面的透水能力和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它自上而下包括表面层、储水缓冲层和返透层;所述表面层、储水缓冲层和返透层均采用普通透水混凝土,其中表面层的空隙率为12-18%,储水缓冲层的空隙率为28-32%,返透层的空隙率为10-15%。

上述方案中,所述透水混凝土为透水沥青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表面层的空隙率为16-18%,储水缓冲层的空隙率为28-30%,返透层的空隙率为14-15%。

上述方案中,所述表面层的孔径为1.5-2.4mm,储水缓冲层的孔径3.5-4.1mm,返透层的孔径为1.2-1.8mm。

上述方案中,所述表面层的厚度为5-10cm,储水缓冲层的厚度为8-15cm,返透层的厚度为5-10cm。

所述耐老化长寿命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分三次摊铺制备,首先摊铺制备最下层的返透层,待该层冷却硬化后,再摊铺制备储水缓冲层,待该层冷却硬化后,最后摊铺制备表面层。将该透水沥青路面在非雨雪天气,气温高于5℃的环境施工,路面冷却至40℃以下时,可开放交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表面层的厚度为5-10cm,空隙率为12-18%,能够实现对路面大部分杂物、砂石等的隔离,明显降低路面杂物、砂石等造成的路面空隙堵塞问题;而且12-18%的空隙率、1.5-2.4mm的孔径和5-10cm的厚度对环境中阳光透过沥青路面进入路层内部的透过率具有很好的限制作用,这将极大地减少阳光对透水沥青混凝土中沥青的加速老化作用,显著提高透水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2、储水缓冲层的空隙率为28-32%、孔径3.5-4.1mm,远高于表面层,雨水在该层渗透时,渗透系数会迅速显著提高,形成负压,产生抽吸作用,从而加快雨水透过表面层,使透水沥青路面的整体透水系数提高,既弥补表面层小空隙率对透水性能的限制也相对提高了整体路面的透水能力,同时该层的大空隙率具有一定的储水能力,在特大暴雨天气对排水压力的缓解优势相当明显;此外,排水时产生的抽吸作用对表面层空隙中残留的小粒径杂物、砂石、污泥等能起到清扫、疏通作用,使其进入大孔率储水缓冲层,保证表面层长期良好的空隙率及透水性。

3、返透层的空隙率为10-15%、孔径为1.2-1.8mm,其空隙率较低、孔径小,当夏季天气干燥气温较高时,由于毛细管作用,该层可以将路面土基中含有的水分反抽吸至中间储水缓冲层,进而蒸发到表面层,增加路面湿度,降低路面整体温度,既减少高温条件引起的沥青老化也降低路面高温带来的磨耗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表面层;2为缓冲储水层;3为返透层;4为土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但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它自上而下包括表面层1,储水缓冲层2,返透层3;返透层3设置在土基4上。

所述表面层1采用普通透水混凝土,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包括:

玄武岩1560-1750kg/m3(粒径2.36~9.5mm)、机制砂390-490kg/m3(粒径为0.075~2.36mm)、石灰石矿粉85-95kg/m3(粒径小于0.075mm),基质沥青(油石比5.0-5.5%),聚酯纤维(其他组分所得混合料质量的0.25-0.35%),将上述各组分混合拌合制得所述表面层1,其厚度为5-10cm,空隙率为16-18%,孔径大小1.5-2.4mm。

所述储水缓冲层2采用普通透水混凝土,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包括:以石灰岩1500-1700kg/m3(粒径为4.75-19mm)、机制砂100-200kg/m3(粒径为0.075~2.36),石灰石矿粉50-60kg/m3(粒径小于0.075mm),基质沥青(油石比3.6-4.1%),聚酯纤维(其他组分所得混合料质量的0.1-0.2%),将上述组分混合拌合制得所述储水缓冲层2,其厚度为8-15cm,空隙率为28-30%,孔径大小3.5-4.1mm。

所述返透层3采用普通透水混凝土,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包括:砂岩1550-1720kg/m3(粒径范围为2.36-9.5mm),机制砂550-600kg/m3(粒径为0.075~2.36),石灰石矿粉90-100kg/m3(粒径小于0.075mm),基质沥青(油石比4.5-4.8%)、聚酯纤维(其他组分所得混合料质量的0.1-0.15%),将上述组分混合拌制得所述返透层3,其厚度为5-10cm,空隙率为14-15%,孔径为1.2-1.8mm。

所述的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分三次制备,先浇筑制备最下面的返透层3,待该层初凝后,浇筑制备储水缓冲层2,待该层初凝后,最后浇筑制备上面的表面层1。将所得耐老化长寿命透水沥青路面于环境温度为20℃±1℃,湿度大于95%的条件下养护14天。

本实用新型所得透水沥青路面结构的原理如下:表面层12-18%的空隙率和5-10cm的厚度能明显降低路面杂物、砂石等造成的路面空隙堵塞问题,且可有效限制沥青路面的阳光透过率,提高透水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储水缓冲层的空隙率为28-32%,远高于表面层,可提高路面的透水能力和储水能力,同时排水时产生的抽吸作用对表面层空隙中残留的小粒径杂物、砂石、污泥等能起到清扫、疏通作用,使其进入大孔率储水缓冲层,保证表面层长期良好的空隙率及透水性;储水缓冲层下层设置的返透层的空隙率为10-15%,其空隙率较低、孔径小,当夏季天气干燥气温较高时,由于毛细管作用,该层可以将路面土基中含有的水分反抽吸至中间储水缓冲层,进而蒸发到表面层,增加路面湿度,降低路面整体温度,既减少高温条件引起的沥青老化也降低路面高温带来的磨耗等问题;上述三层结构共同作用有利于降低因高空隙率而引起的阻塞现象,并可显著提高路面的透水能力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换,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