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768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包括混凝土基层、约束层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约束层和中间层均为网格界面,所述网格界面由多个有序排布的凸起的网格单元组成,且相邻两层的网格单元互相匹配;所述中间层为多层约束阻尼层,所述中间层由依次排布的阻尼材料层I、硬夹层和阻尼材料层II的组成;所述阻尼材料层I位于靠近混凝土基层的一侧,所述阻尼材料层II位于靠近约束层的一侧;所述硬夹层的邵氏D硬度为64~6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材料层I、硬夹层和阻尼材料层II的厚度均为1.6~2.5mm;所述硬夹层为环氧树脂层;所述混凝土基层和约束层的厚度均为0.2~0.25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夹层与阻尼材料层I以及硬夹层与阻尼材料层II之间设有镶嵌在二者表面的金刚砂层,所述金刚砂的数量为3~4kg/m2,所述金刚砂的粒径为1.6~2.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单元的形状为圆形、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所述网格单元最宽处的尺寸为300~400mm;所述网格单元的凸起高度为90~110mm,所述网格单元之间的距离为300~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材料层为聚氨酯-脲阻尼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6mm。

7.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层:在网格表面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基层,并使其约束界面为条带形界面;

(2)中间层:在步骤(1)得到的混凝土基层上喷涂1.6~2.5mm的阻尼材料,并在其表面干燥之前撒适量的金刚砂;然后喷涂1.6~2.5mm的环氧树脂,在其表面干燥之前撒适量的金刚砂;最后再喷涂1.6~2.5mm的阻尼材料;

(3)约束层:在步骤(2)制备的中间层上继续浇筑混凝土为约束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单元的形状为圆形、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所述网格单元最宽处的尺寸为300~400mm;所述网格单元的凸起高度为90~110mm,所述网格单元之间的距离为300~40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砂部分镶嵌在环氧树脂层,部分镶嵌在阻尼材料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铁减振降噪的网格界面约束阻尼道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和约束层的厚度均为0.2~0.25m;所述阻尼材料层为聚氨酯-脲阻尼材料。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