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3601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翻转车。



背景技术:

两侧通行的标识牌是高速公路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指路标志,它能够为对路网不熟悉但对出行有所规划的公路使用者服务,并能够有效地保障道路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通常的两侧通行标识牌在进行制造时,需先将大型的矩形框放在空白的标识牌外框处,便可将白色涂料涂抹在标识牌的表面,通过胶体的流动作用以及大型的矩形框的限制作用下,能够让白色涂料自动均匀的摊铺在标识牌上,等到该白色涂料在标识牌上彻底风干了之后,再将原来的大型的矩形框换成面积稍小的矩形框,通过这个面积稍小的矩形框在标识牌上进行红色外框的划线工作,完成红色外框的划线工作后,再完成最后一步对红色内部箭头的划线便将整个自动划线工作完成。因此在整个针对标识牌的划线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两个不同的矩形框与标识牌进行对应贴合以及更换,在大批量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光靠人工来进行此项工作无疑是十分费力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能够节省人力,并能够提供在大量施工的要求下,将两种大小不同的矩形框自动与标识牌进行分别贴合,达到方便对两侧通行的标识牌的划线施工,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翻转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翻转车,包括运载车体,所述运载车体上设有矩形的通槽,所述通槽的正上方依次设有基准转架、吊架。

所述吊架上安装有活动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装在吊架上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连接有与吊架竖直滑动配合的上台座,所述上台座上部安装有电机、一号液压缸,所述的电机、一号液压缸分别对应连接有丝杠、导杆。

所述活动升降装置下部设有刻划限位框,所述刻划限位框是由上侧矩形框与下层矩形框相焊接所构成,上侧矩形框所形成的内矩形面积小于下层矩形框所形成的内矩形面积;所述上侧矩形框、下层矩形框的外层包裹有一层与外框,所述丝杠与外框螺纹相连,导杆与外框滑动配合,所述外框的左端中部、右端中部均开有插槽。

所述基准转架上开有中部槽,所述中部槽的右侧方、右侧方均设有插块,所述插块连接有气缸,所述基准转架左端、右端均固连有大转轮,每个大转轮侧旁均设有将该大转轮旋转安装的圆环固定架,圆环固定架固装在运载车体上;所述基准转架的下端安装有二号液压缸,所述二号液压缸连接有与基准转架滑动配合的垫板。

所述通槽、中部槽以及刻划限位框三者的纵向位置、大小均适配。

所述垫板的数目为4个,分别对应分布于中部槽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所述导杆的数目为2个。

两个大转轮中的任意一个大转轮上安装有旋转手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在通过液压升降以及丝杠传动达到带动刻划限位框下压贴合标识牌的同时,还能够在升降的过程中实现对矩形框的自动贴合更换,达到方便对两侧通行的标识牌的划线施工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加工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刻划限位框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基准转架、插块、气缸以及大转轮的俯视结构图;

图5为基准转架、大转轮、二号液压缸以及垫板的仰视结构图;

图6为两侧通行指路标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翻转车,包括运载车体1,所述运载车体1上设有矩形的通槽1a,所述通槽1a的正上方依次设有基准转架5、吊架2。

所述吊架2上安装有活动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固装在吊架2上的升降气缸31,所述升降气缸31连接有与吊架2竖直滑动配合的上台座33,所述上台座33上部安装有电机34、一号液压缸35,所述的电机34、一号液压缸35分别对应连接有丝杠36、导杆37。

所述活动升降装置3下部设有刻划限位框4,所述刻划限位框4是由上侧矩形框41与下层矩形框42相焊接所构成,上侧矩形框41所形成的内矩形面积小于下层矩形框42所形成的内矩形面积;所述上侧矩形框41、下层矩形框42的外层包裹有一层与外框43,所述丝杠36与外框43螺纹相连,导杆37与外框43滑动配合,所述外框43的左端中部、右端中部均开有插槽43a。

所述基准转架5上开有中部槽5a,所述中部槽5a的右侧方、右侧方均设有插块6,所述插块6连接有气缸7,所述基准转架5左端、右端均固连有大转轮8,每个大转轮8侧旁均设有将该大转轮8旋转安装的圆环固定架9,圆环固定架9固装在运载车体1上;所述基准转架5的下端安装有二号液压缸10,所述二号液压缸10连接有与基准转架5滑动配合的垫板11。

所述通槽1a、中部槽5a以及刻划限位框4三者的纵向位置、大小均适配。

所述垫板6的数目为4个,分别对应分布于中部槽5a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所述导杆37的数目为2个。

两个大转轮8中的任意一个大转轮8上安装有旋转手柄12。

本发明在针对两侧通行的标识牌进行绘制时,要先将空白的标识牌先固定在地面上,并先将下层矩形框42紧贴于标识牌上,即可直接通过电机34驱动丝杠36旋转,在丝杠螺母传动作用下,刻划限位框4向下运动,当刻划限位框4运动至驱动丝杠36以及导杆37的下侧位置时,升降气缸31向下拉动上台座33,使得下层矩形框42紧贴于标识牌上。

下层矩形框42紧贴于标识牌上的优点是方便进行白色涂料在路面上的垫涂,由于涂料的流动作用以及下层矩形框42的限制作用,能够使得白色涂料自动在标识牌上呈矩形状摊开,等待摊开在标识牌上的白色涂料(附图6中的x部分)在太阳下等待晒干即可。

进一步的,再次通过丝杠36驱动以及升降气缸31的向上推动作用将刻划限位框4移动至中部槽5a处,然后通过二号液压缸10将垫板11均推送至刻划限位框4的下端,起到支撑作用;然后气缸7将插块6推送至插入插槽43a中,形成对刻划限位框4的固定。

进一步的,先通过一号液压缸35向上拉动导杆37,解除导杆37与刻划限位框4的配合,然后电机34带动丝杠36旋转并让升降气缸31继续抬升上台座33,能够解除丝杠36与刻划限位框4的配合。

最后,通过手动握住旋转手柄12,将整个基准转架5以及刻划限位框4旋转180度,再通过一号液压缸35向下推动导杆37,然后电机34带动丝杠36继续旋转并让升降气缸31向下移动上台座33,让丝杠36、导杆37再次开始与刻划限位框4进行配合。

然后,继续将刻划限位框4移动至与标识牌贴合,以方便操作者根据上侧矩形框41进行红色外框(附图6中的y的外框矩形部分)的绘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