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快速铺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31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面快速铺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市政道路维修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路面快速铺平系统。



背景技术:

但是对于实际市政道路而言,会存在一种情况,在市政道路维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需要返修的情况,特别是通信电路,电力线缆的敷设,一旦出现问题,则需要通过在预埋的道路上开设路坑,而这样大大小小的路坑在整个通信和电路检修的过程中是不会被填平的,而由于路坑的大小不同、深度不同,难以通过一种机构实现路坑填平,而路坑不被填平,势必会影响交通行驶,特别是自行车和摩托车,路坑甚至容易导致车辆侧翻,而因为检修产生的路坑封闭整个道路又不切实际,所以一般都是采用石块、木板短时间对路坑进行填平,但是路坑的不规则的特性,使得石块和木板难以达到较佳的效果,且实际获取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路面快速铺平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面快速铺平系统,包括若干道路敷设机以及胶液回收机,所述道路敷设机和所述胶液回收机分别包括机体,所述道路敷设机的机体上设置有控制器、驱动机构、容纳机构、喷涂机构、凝结机构以及检测机构;

所述胶液回收机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的控制器、驱动机构、容纳机构、回收机构、检测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机体运动;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模型构建组件以及模型处理器,所述模型构建组件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红外测距传感器,每一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向下设置并生成一检测反馈值,所述模型构建组件根据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形成的检测反馈值构建所述检测机构下方的地面模型,所述模型处理器设置有捕获策略以及处理策略,所述捕获策略用于从所述地面模型中捕获路坑的位置,所述处理策略用于计算得到对应路坑的体积;

所述容纳机构包括容置腔、加热装置以及搅拌装置,所述容置腔设置有硅酮胶,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部用于加热所述硅酮胶以使所述硅酮胶呈液态或膏状设置,所述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所述硅酮胶;

所述喷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机构的喷涂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喷涂管的喷涂压阀,所述喷涂管连通所述容置腔且所述喷涂管的喷涂口向下设置,所述喷涂压阀开启时,将所述容置腔内的硅酮胶从所述喷涂管中挤出;

所述凝结机构包括凝结辊以及制冷装置,所述凝结辊设置于所述机体的下方并与地面直接接触,所述制冷装置用于为所述凝结辊提供冷量;

所述回收机构用于回收所述硅酮胶于所述容置腔;

所述道路敷设机的控制器设置有凝结策略,所述凝结策略包括

步骤a1、控制所述驱动机构沿预设路线运动同时控制所述检测机构构建地面模型,若从构建的地面模型中捕获路坑,则进入步骤a2;

步骤a2、控制驱动机构运动以使所述喷涂机构到达所述路坑的上方,进入步骤a3;

步骤a3、根据所述路坑的体积控制所述喷涂机构向所述路坑喷涂硅酮胶,进入步骤a4;

步骤a4、控制所述驱动机构运动以使所述凝结机构到达路坑的上方,进入步骤a5;

步骤a5、控制所述凝结机构与路坑内部的硅酮胶接触以向所述硅酮胶传递冷量使所述硅酮胶凝固,回到步骤a1至完成预设的路线;

所述胶液回收机的控制器设置有回收策略,所述回收策略包括

步骤b1、获取凝结策略中路坑的位置,控制所述驱动机构到达所述路坑的位置;

步骤b2、控制所述回收机构回收所述硅酮胶至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高温接触体包括高温钻杆,所述高温钻杆的一端连接有钻杆电机,所述高温钻杆的一部分通过丝杠结构固定于所述机体以使所述钻杆电机带动所述高温钻杆运动时,所述高温钻杆通过所述丝杠结构具有向下/向上运动的分量,所述高温钻杆的端部固设有电热瓷片。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管体通过一回收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回收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回收管体沿竖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回收钻体、钻体驱动电机、钻体驱动气缸、钻体转动支架以及密封结构,所述回收钻体安装于所述钻体驱动电机,所述钻体驱动电机通过钻体驱动气缸安装于所述钻体转动支架上,所述钻体驱动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回收钻体转动,所述钻体驱动气缸用于带动所述回收钻体沿其轴向运动,所述钻体转动支架用于调节所述回收钻体朝向,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电热溶件以及密封腔,当所述钻体支架带动所述回收钻体进入所述密封腔时,所述电热溶件用于加热所述回收钻体上的硅酮胶,所述密封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设置并具有导向斜面以使所述回收钻体上的液态硅酮胶可以由所述密封腔进入所述容置腔。

进一步地:当控制所述回收钻体进入所述路坑时,所述钻体驱动电机以及所述钻体驱动气缸联动设置,有360°/vw=d/vg,其中vw为钻体驱动电机的转动角速度,d为所述回收钻体的齿距,vg为所述钻体驱动气缸的运动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凝结辊通过一摆臂结构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摆臂结构包括摆臂电机,第一转臂以及第二转臂,所述凝结辊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臂上,所述第二转臂和第一转臂铰接,所述摆臂电机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臂转动以使所述凝结辊在所述第二转臂的带动下做水平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凝结辊包括辊轴以及辊套,所述制冷装置固定于所述辊轴上,所述制冷装置的导冷端与所述辊轴直接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装置设置为所述斯特林电机,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为热循环管路,所述斯特林电机的冷端连接所述凝结辊,所述热循环管路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部,另一部分盘绕于所述斯特林电机的热端。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这样设置,检测机构可以检测路坑,模拟路坑的形状获得地面模型,而后就可以配合喷涂机构、回收机构以及凝结机构工作以完成对路坑的填充或对硅酮胶的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道路敷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第一种胶液回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第二种胶液回收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检测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容置机构结构图一;

图6:本发明的容置机构结构图二;

图7:本发明的凝结机构以及喷涂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本发明的凝结机构以及喷涂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本发明的第一种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本发明的第一种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本发明的第二种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图12:本发明的第二种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图13:本发明的开坑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机体;200、驱动机构;300、检测机构;400、容纳机构;410、容置腔;420、加热装置;430、搅拌装置;431、阻旋测力计;500、凝结机构;511、摆臂电机;512、第一转臂;513、第二转臂;521、辊套;522、辊轴;530、斯特林电机;531、冷端;532、热端;533、加热盘管;600、喷涂机构;610、喷涂管;620、喷涂压阀;700、开坑机构;710、开坑支架;720、开坑电机;730、开坑钻;800、回收机构;810、高温钻杆;811、丝杠结构;812、电热瓷片;813、钻杆电机;820、回收钻体;821、钻体驱动气缸;822、钻体驱动电机;823、钻体转动支架;831、回收管体;832、回收驱动件;833、泵体;841、密封腔;842、电热溶件;843、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种路面快速铺平系统,包括若干道路敷设机以及胶液回收机,所述道路敷设机构包括机体100,参照图1所示,所述道路敷设机的机体100上设置有控制器、驱动机构200、容纳机构400、喷涂机构600、凝结机构500以及检测机构300;参照图2、3所示,所述胶液回收机包括机体100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100的控制器、驱动机构200、容纳机构400、回收机构800、检测机构300;

所述驱动机构200用于带动所述机体100运动;

所述检测机构300包括模型构建组件以及模型处理器,所述模型构建组件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红外测距传感器,每一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向下设置并生成一检测反馈值,所述模型构建组件根据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形成的检测反馈值构建所述检测机构300下方的地面模型,所述模型处理器设置有捕获策略以及处理策略,所述捕获策略用于从所述地面模型中捕获路坑的位置,所述处理策略用于计算得到对应路坑的体积;

所述容纳机构400包括容置腔410、加热装置420以及搅拌装置430,所述容置腔410设置有硅酮胶,所述加热装置42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410内部用于加热所述硅酮胶以使所述硅酮胶呈液态或膏状设置,所述搅拌装置430用于搅拌所述硅酮胶;

所述喷涂机构600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机构400的喷涂管610以及设置于所述喷涂管610的喷涂压阀620,所述喷涂管610连通所述容置腔410且所述喷涂管610的喷涂口向下设置,所述喷涂压阀620开启时,将所述容置腔410内的硅酮胶从所述喷涂管610中挤出;

所述凝结机构500包括凝结辊以及制冷装置,所述凝结辊设置于所述机体100的下方并与地面直接接触,所述制冷装置用于为所述凝结辊提供冷量;

所述回收机构800用于回收所述硅酮胶于所述容置腔410;

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00、容纳机构400、检测机构300、喷涂机构600以及回收机构800,所述控制器包括凝结策略以及回收策略;

所述凝结策略包括

步骤a1、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0沿预设路线运动同时控制所述检测机构300构建地面模型,若从构建的地面模型中捕获路坑,则进入步骤a2;

步骤a2、控制驱动机构200运动以使所述喷涂机构600到达所述路坑的上方,进入步骤a3;

步骤a3、根据所述路坑的体积控制所述喷涂机构600向所述路坑喷涂硅酮胶,进入步骤a4;

步骤a4、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0运动以使所述凝结机构500到达路坑的上方,进入步骤a5;

步骤a5、控制所述凝结机构500与路坑内部的硅酮胶接触以向所述硅酮胶传递冷量使所述硅酮胶凝固,回到步骤a1至完成预设的路线;

所述回收策略包括

步骤b1、获取凝结策略中路坑的位置,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0到达所述路坑的位置;

步骤b2、控制所述回收机构800回收所述硅酮胶至容置腔410。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对本发明中涉及的机构逐一进行详述,以使使用者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原理。

1、驱动机构200,所述驱动机构200用于带动所述机体100运动;驱动机构200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带动机体100运动,可以设置为四轮驱动,而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200的行驶距离,而驱动机构200除了寻找路坑以外,还需要将对应的其他机构移动到路坑的位置,起到切换的效果,驱动机构200与一般的汽车的驱动机构200可以相同,区别在于,本驱动机构200的底盘设置较高,保证其他机构都可以固定在底盘上以实现运动。所述模型构建组件配置有模型拼接策略,所述模型构建组件具有第一检测范围,所述第一检测范围为具有第一长度值以及具有第一宽度值的矩形区域,所述模型拼接策略包括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间控制所述驱动结构向长度方向运动第一长度值或向宽度方向运动第一宽度值,并控制每一红外测距传感器工作以获取若干具有相对位置关系的地面模型,拼接所述地面模型,根据移动的位置设置水平的方向。所述驱动机构200连接有水平陀螺仪,所述水平陀螺仪用于检测所述机体100的倾斜角度并配置有基准倾斜角,当所述倾斜角度大于所述基准倾斜角时,所述驱动结构运动以使所述倾斜角度小于所述基准倾斜角

2、参照图4所示,检测机构300,所述检测机构300包括模型构建组件以及模型处理器,所述模型构建组件包括阵列设置的若干红外测距传感器,每一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向下设置并生成一检测反馈值,所述模型构建组件根据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形成的检测反馈值构建所述检测机构300下方的地面模型,所述模型处理器设置有捕获策略以及处理策略,所述捕获策略用于从所述地面模型中捕获路坑的位置,所述处理策略用于计算得到对应路坑的体积;检测机构300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所示,检测机构300设置于底盘上,是阵列设置的红外测距传感器,每一红外测距传感器都会生成一个距离值,而由于路面与检测机构300是相互平行的,且检测机构300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已知量,所以非常容易就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构建地面模型,当遇到路坑时,由于检测机构300检测获得的距离值与检测机构300所在的高度的差值即是每一检测机构300对应位置路坑的深度,而检测机构300的区域所检测的区域也为已知量,通过积分算法就可以获得路坑的体积,通过建立模型就可以获得路坑形状,具体可以通过首先建立一个三维基准模型,以地面为x-y所在的平面,每一红外测距传感器输出的测距值为z的值,这样配合驱动机构200在机体100在x-y平面移动的过程中,根据每一测距传感器反馈的量以及其所在的位置就可以在三维基准模型中获得若干个点,通过平滑拟合积分算法连接每一点以在三维基准模型上形成曲面,这个曲面即路坑的形状,而接下来就非常容易的就可以获得路坑的体积、中心位置或其他的参数,误差较小,可以保证喷涂后的路面的平滑。

3、参照图5、6所示,容纳机构400,所述容纳机构400包括容置腔410、加热装置420以及搅拌装置430,所述容置腔410设置有硅酮胶,所述加热装置42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410内部用于加热所述硅酮胶以使所述硅酮胶呈液态或膏状设置,所述搅拌装置430用于搅拌所述硅酮胶;容纳机构400是用于存储硅酮胶,首先,由于硅酮胶具有容易在常温下快速凝固的特性,且具备一定的硬度,所以硅酮胶作为路坑的填充物更加可靠,且可以实现对路坑的快速敷设,但是为了保证硅酮胶能够被喷涂,在存储时,需要适当加热硅酮胶,且使硅酮胶不会出现凝结核,要保证硅酮胶处于流动状态,所以设置了加热装置420以及搅拌装置430,使硅酮胶不易凝结同时具有流动性,方便喷涂,而容置腔410由保温材料制成,同时所述容置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搅拌装置430的阻旋测力计431,所述阻旋测力计431用于检测所述搅拌装置430搅拌时所受到的阻力fu,所述容置结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容置腔410内的硅酮胶的温度并输出第一温度值t1,所述容置结构配置有加热算法,所述加热算法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420的输出功率pt,pt=p-a(t1-t)+b(fu-f),其中,p为预设的加热装置420的基础输出功率,a为预设的温度调节参数,b为预设的阻力调节参数,t为预设的基础临界温度值,f为预设的基础临界阻力值。例如设置基础临界温度值为40摄氏度,而基础临界阻力值为200n,a为100瓦每摄氏度,b为20瓦每牛的情况下,如果实际的阻力值fu为210牛,而实际温度值t1为37摄氏度,在加热装置420的基础输出功率为2000瓦时,那么根据上式pt=2000+100(37-40)+20(210-200)=2500瓦,所以实际的温度越高,那么加热装置420的功率可以适当减小,而实际的阻力越大,加热装置420的输出功率越大,保证加热装置420可以工作在一个最佳的功率,起到节能效果。

4、参照图7、8所示,喷涂机构600,所述喷涂机构600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机构400的喷涂管610以及设置于所述喷涂管610的喷涂压阀620,所述喷涂管610连通所述容置腔410且所述喷涂管610的喷涂口向下设置,所述喷涂压阀620开启时,将所述容置腔410内的硅酮胶从所述喷涂管610中挤出;喷涂机构600的原理较为简单,通过喷涂压阀620将定量的硅酮胶从容置机构通过喷涂管610中挤出路坑,而配合检测机构300,路坑的体积和位置为已知量,那么控制驱动机构200动作根据路坑的位置非常容易地就可以将喷涂管610对准路坑,而例如路坑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那么喷涂的硅酮胶的体积也可以在1立方分米的取值上下波动,起到一个较为便捷的喷涂目的,保证喷涂效果。

5、参照图7、8所示,凝结机构500,所述凝结机构500包括凝结辊以及制冷装置,所述凝结辊设置于所述机体100的下方并与地面直接接触,所述制冷装置用于为所述凝结辊提供冷量;如图所示,凝结机构500的原理是通过凝结辊与刚刚喷涂入路坑的硅酮胶接触使制冷装置产生的冷量可以快速导入硅酮胶,实现硅酮胶的快速固化,保证固化效果,同时可以将不规则的硅酮胶压平,起到一个固定的效果,凝结机构500的具体设置还包括所述凝结辊通过一摆臂结构连接于所述机体100,所述摆臂结构包括摆臂电机511,第一转臂512以及第二转臂513,所述凝结辊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臂513上,所述第二转臂513和第一转臂512铰接,所述摆臂电机511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臂512转动以使所述凝结辊在所述第二转臂513的带动下做水平往复运动;如图所示,通过两个转臂的设置,保证凝结辊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起到一个抹平效果,而摆臂结构的具体设置可以形变为其他方式,目的在于保证凝结辊可以在路坑上方往复运动即可,所述凝结辊包括辊轴522以及辊套521,所述制冷装置固定于所述辊轴522上,而辊套521和辊轴522是分体设置的,这样一来,水平运动时,辊套521可以在运动过程中自由转动,而辊轴522相对辊套521固定不动,所述制冷装置的导冷端531与所述辊轴522直接接触,这样提高导冷效率;所述凝结策略还包括计算对应路坑的坑口的面积,根据所述坑口的面积控制所述摆臂电机511往复运动的幅度,以使所述凝结辊往复运动的区域覆盖所述路坑,由于路坑的模型以及路坑的位置已知,非常容易得到路坑的开口的位置及面积,保证抹平以及导冷效果,通过凝结策略的设置,最大程度提高效率,节约能耗。所述制冷装置设置为所述斯特林电机530,所述加热装置420设置为热循环管路,所述斯特林电机530的冷端531连接所述凝结辊,所述热循环管路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置腔410内部,另一部分盘绕于所述斯特林电机530的热端532。通过斯特林电机530实现制冷,制冷效果较佳,而震动较小,具体通过斯特林电机530的冷端531直接通过一个冷却盒与辊轴522连接,冷量向下传递到辊轴522上,而热端532产生的热量会通过热循环管路连接到容置腔410,保证节能效果最佳,同时起到一个能量控制的作用。通过冷凝机构配合硅酮胶的设置,可以达到快速凝结的效果,对于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路坑,仅仅需要15.7秒就可以完成凝结固定,且较为坚固。通过斯特林电机530的设置,可以提高制冷效果,且可以为容置机构中的加热装置420提供300瓦每小时的热能节约。

6、所述回收机构800用于回收所述硅酮胶于所述容置腔410;回收机构800可以通过两种结构实现:

6-1:参照图9、10所示,所述回收机构800包括高温接触体以及回收管体831,所述高温接触体工作时向下运动并产生用于融化所述硅酮胶的热量,所述回收管体831通过回收泵连接所述容置腔410的上方,所述回收泵工作时将融化状态的所述硅酮胶吸入所述容置腔410。所述高温接触体包括高温钻杆810,所述高温钻杆810的一端连接有钻杆电机813,所述高温钻杆810的一部分通过丝杠结构811固定于所述机体100以使所述钻杆电机813带动所述高温钻杆810运动时,所述高温钻杆810通过所述丝杠结构811具有向下/向上运动的分量,所述高温钻杆810的端部固设有电热瓷片812。所述回收管体831通过一回收驱动件832连接于所述机体100,所述回收驱动件832用于带动所述回收管体831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回收策略还包括计算所述路坑的中心位置,根据所述路坑的中心位置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0以及钻杆电机813工作以使所述高温钻杆810的端部进入所述路坑的中心位置,所述路坑中的硅酮胶的重心位置即所述路坑的中心位置。首先硅酮胶和地面几乎没有粘接的和黏连,所以参照图示,回收机构800预先通过一个高温钻杆810钻入所述硅酮胶内部,高温钻杆810钻入后,控制电热瓷片812工作融化硅酮胶,而后通过回收管体831向下伸入路坑,通过泵体833将硅酮胶吸入所述容置腔410,完成了硅酮胶的回收,这样以循环的方式回收硅酮胶,可以重复利用,而虽然这样设置会减小胶液的粘接效果,但是本发明的设置硅酮胶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粘接效果,而是为了提供一个填充物,所以回收有杂质的硅酮胶,也可以提高结构硬度的同时,可以多次使用硅酮胶,以免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浪费,而通过一般的方式难以实现对硅酮胶的回收,所以通过回收机构800对硅酮胶进行回收,非常方便可靠,而的高温钻杆810连接钻杆电机813,而钻杆电机813带动转动时,由于高温钻杆810的一部分和丝杠结构811通过螺纹啮合,所以转动的同时,高温钻杆810会向下运动钻入硅酮胶内部,结构较为简单,可以形变为任意可以实现将高温钻杆810钻入硅酮胶内部的其他结构,在此不做赘述,而回收管体831为软管结构,可以通过气缸带动软管的端部向下或向上运动,保证软管可以深入被融化的硅酮胶即可。所述回收策略还包括计算所述路坑的坑谷位置,根据所述路坑的低点位置控制所述驱动机构200以及回收驱动件832工作以使所述回收管体831至所述路坑的坑谷位置,所述回收管体831可到达的该路坑的最低的位置即所述坑谷位置。保证尽可能回收所有的硅酮胶。首先,电机的后壁抵触连接于机体100上,电机的转轴转动时会在重力作用下,带动整个高温钻杆810向下运动或沿反向向上运动,而也可以将电机固定在机体100上,转轴连接以伸缩杆,通过转动时啮合丝杠结构811产生的轴向力控制高温钻杆810在转动的同时,向下或向上运动。

6-2:参照图11、12所示,所述回收机构800包括回收钻体820、钻体驱动电机822、钻体驱动气缸821、钻体转动支架823以及密封结构,所述回收钻体820安装于所述钻体驱动电机822,所述钻体驱动电机822通过钻体驱动气缸821安装于所述钻体转动支架823上,所述钻体驱动电机822用于带动所述回收钻体820转动,所述钻体驱动气缸821用于带动所述回收钻体820沿其轴向运动,所述钻体转动支架823用于调节所述回收钻体820朝向,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电热溶件842以及密封腔841,当所述钻体支架带动所述回收钻体820进入所述密封腔841时,所述电热溶件842用于加热所述回收钻体820上的硅酮胶,所述密封腔841与所述容置腔410连通设置并具有导向斜面843以使所述回收钻体820上的液态硅酮胶可以由所述密封腔841进入所述容置腔410。首先,由于硅酮胶和路面的粘性较低,通过回收钻体820钻入硅酮胶,可以将硅酮胶整块拔出,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块状的硅酮胶移动到密封腔841,通过密封腔841密封将硅酮胶融化,液态的硅酮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容置腔410,就可以进行回收,当控制所述回收钻体820进入所述路坑时,所述钻体驱动电机822以及所述钻体驱动气缸821联动设置,有360°/vw=d/vg,其中vw为钻体驱动电机822的转动角速度,d为所述回收钻体820的齿距,vg为所述钻体驱动气缸821的运动速度,这样一来,保证钻体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减小对硅酮胶的破坏,方便将硅酮胶提取出路坑。需要说明的是,回收钻体820是连接固定在钻体驱动电机822上,钻体驱动电机822是固定在钻体驱动气缸821上,而钻体驱动气缸821带动钻体驱动电机822沿轴向运动,而钻体驱动气缸821带动回收钻体820转动,而钻体转动支架823则带动回收钻体820向上翻转,需要说明的是翻转会导致钻体驱动电机822、钻体驱动气缸821以及回收钻体820的整体结构进行翻转,较为简单便利,提高可靠性。

7、参照图13所示,开坑机构700,所述开坑机构700用于开设路坑,所述开坑机构700包括开坑钻730以及开坑电机720,所述开坑电机720工作时带动所述开坑钻730上下往复运动以开设路坑。开坑钻730安装在开坑支架710上。这样可以在开设路坑的同时直接进行扫描以便于后续的敷设工作以及回收工作,开坑机构700类似道路打孔设备,安装在机体100上,在此不做赘述。

硅酮胶是一种类似软膏,一旦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固化成一种坚韧的橡胶类固体的材料。主要分为脱醋酸型,脱醇型,脱氨型,脱丙型。硅酮胶因为常被用于玻璃方面的粘接和密封,所以俗称玻璃胶。单组份硅酮玻璃胶是一种类似软膏,一旦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固化成一种坚韧的橡胶类固体的材料。而可以在低温情况下快速凝结,且呈块状,不易渗入地面,同时粘接效果较低,所以非常适合应用在本发明中作为路坑的填充物使用,方便回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系统中包括敷设机以及回收机,两个机体100具有类似的机构,回收机至少包括容置机构、驱动机构200、检测机构300以及回收机构800,可选择地设置喷涂机构600以及开坑机构700;而敷设机至少包括容置机构、驱动机构200、检测机构300、喷涂机构600以及凝结机构500,可选择的设置开坑机构700,在此不做赘述。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