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字型多功能限位防落梁抗震挡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360阅读:9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字型多功能限位防落梁抗震挡块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抗震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工字型多功能限位防落梁抗震挡块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地区位于高强度地震区域,地震灾害历来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桥梁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在地震中发生破坏,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高强度地区的桥梁为了防止桥梁梁体纵横向碰撞破坏发生落梁事故,保证支座的抗震安全性,通常采用设置限位挡块装置的抗震措施。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桥梁的抗震挡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并导致上部结构位移过大甚至发生落梁事件,最终导致较多的桥梁需要采取梁体复位等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字型多功能限位防落梁抗震挡块装置,解决桥梁在地震作用下易发生横、纵桥向移动和落梁的缺陷,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字型多功能限位防落梁抗震挡块装置,包括纵向挡块和横向挡块;纵向挡块沿着桥梁的行车方向固定设置于盖梁的边缘,横向挡块固定设置于桥梁行车方向相邻的两个梁体之间,横向挡块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纵向挡块。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纵向挡块靠近梁体的一侧连接有减震垫块,所述横向挡块的两侧均连接有减震垫块。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纵向挡块和横向挡块的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在抗震挡块内侧的减震垫块挤压变形来限制梁体产生位移并耗散地震能量,起到隔震效果;同时整体式工字型抗震挡块具有纵、横向抗震限位作用,沿着横桥向布置的横向挡块可以起到拉梁的作用,和纵向挡块共同参与碰撞受力,防止落梁,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力学模型清晰明确,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减震垫块的缓冲撞击作用,同时由于纵向挡块和横向挡块共同参与受力,使之更加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桥梁时的正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桥梁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的释义为:1-盖梁,2-支座垫块,3-橡胶支座,4-纵向挡块,5-横向挡块,6-梁体,7-减震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一般桥梁盖梁1的上表面设有支座垫块2,在支座垫块2上设有普通板式的橡胶支座3,梁体6放置于橡胶支座3上。本案所述的抗震挡块装置包括纵向挡块4和横向挡块5,纵向挡块4设置于盖梁1的边缘,桥梁行车方向相邻的两个梁体6之间设有横向挡块5,横向挡块5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纵向挡块4,这样便形成了工字型抗震挡块。纵向挡块4在靠近梁体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块7,横向挡块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块7。

具体的,根据桥梁结构的实际抗震需要,预先将工字型抗震挡块的模板和盖梁1的模板一同绑扎安装,保证纵向挡块4和横向挡块5的高度相同。然后现场一起浇注抗震挡块和盖梁1的混凝土,最后在抗震挡块靠近梁体5的一侧粘结起缓冲作用的减震垫块7。

本实施例的工字型多功能限位防落梁抗震挡块装置的应用情况如下:在地震作用下,当梁体6横桥向产生侧移时,梁体6两侧的纵向挡块4可以起到横桥向限位作用,同时撞击作用将迫使减震垫块7变形,起到缓冲消能效果。当相邻梁体6纵桥向发生移动碰撞,中间设置的横向挡块5同样起到限位和防碰撞效果,且沿着横桥向布置的横向挡块5可以起到拉梁的作用,和纵桥向布置的纵向挡块4共同参与碰撞受力,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本装置充分利用了减震垫块7的隔震作用和抗震挡块整体共同参与受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减震垫块7可替换为泡沫塑料垫块或橡胶垫块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力学模型清晰明确,施工快捷方便,通过合理的分析计算可有效耗散地震能量,达到梁体1纵横向限位的目的,从而提高桥梁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