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7531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高速铁路运输网正在快速完善中,主要干线已基本投入运营,无砟轨道作为一种先进的轨道结构形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中。但随着建设长度的不断增加,无砟轨道结构对线下基础变形适应性差的问题也逐渐暴露,这主要体现在线下基础发生较大沉降或上拱变形后,除扣件系统(有限的调整能力)外,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本身无法随之调整,往往需要通过拆换轨道结构的方式进行维修,这将导致运营中断,从而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无砟轨道以其整体性结构的特点区别于有砟轨道,但在拥有高平顺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却无法有效解决自身调整能力受限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之初便为其混凝土结构层增加调整功能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以在维修天窗时间内快速完成轨道结构高低调整,且无需中断运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包括底座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和预制轨道板,其特征是:所述预制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内纵横向间隔布设预埋套管,各预埋套管由竖向穿过预制轨道板的上预埋套管、竖立于自密实混凝土层内的下预埋套管构成;预制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层之间设置调整垫层,与上预埋套管、下预埋套管相适配的抗剪螺栓将预制轨道板、调整垫层和自密实混凝土层连接为一体,通过改变调整垫层的厚度实现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调高或者调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预设调整垫层和可拆卸抗剪螺栓,解决了现有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层无高低调整能力的问题;可在维修天窗时间内快速完成轨道结构高低调整,无需中断运营,维修便捷,可操作性强;解决了现有无砟轨道随基础变形无法调整后必须拆换的问题,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中预埋套管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调高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一般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调低状态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预制轨道板11、右侧轨枕块11a、左侧轨枕块11b、调整垫层12、自密实混凝土层13、底座板14、抗剪螺栓21、上预埋套管22、下预埋套管23、垫圈25、螺旋钢筋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包括底座板14和铺设于其上的自密实混凝土层13和预制轨道板11。所述预制轨道板11、自密实混凝土层13内纵横向间隔布设预埋套管,各预埋套管由竖向穿过预制轨道板11的上预埋套管22、竖立于自密实混凝土层13内的下预埋套管23构成。预制轨道板11、自密实混凝土层13之间设置调整垫层12,与上预埋套管22、下预埋套管23相适配的抗剪螺栓21将预制轨道板11、调整垫层12和自密实混凝土层13连接为一体。

参照图2,所述预埋套管横向间隔成列布设,其左侧列的预埋套管设置于预制轨道板11上相邻两左侧轨枕块11b之间,右侧列的预埋套管设置于预制轨道板11上相邻两右侧轨枕块11a之间,中间列由沿预制轨道板11中线纵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预埋套管构成。参照图1,所述所述上预埋套管22、下预埋套管23的外壁上固定连接螺旋钢筋26。

参照图3、图4和图5,预制轨道板11、调整垫层12、抗剪螺栓21具有可快速拆卸和组装的功能,调整垫层12的厚度可根据需要变化。通过改变调整垫层12的厚度实现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调高或者调低。无砟轨道结构高低调整时,可解除抗剪螺栓21与下预埋套管23的连接,根据调整需要增加或减调整垫层12的厚度,并配置长度适宜的抗剪螺栓21,可快速完成轨道结构高低调整。

可调式轨道结构可铺设于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的地段,当扣件系统的调整能力无法满足基础沉降累计量时,运营管理单位可在维修天窗时间内,通过对可调式无砟轨道结构本身的调整来完成维修工作。本实用新型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基础沉降对无砟轨道的影响,减少对运营的干扰。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