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桥标准立柱现浇钢筋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2262发布日期:2018-06-12 22:31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主线桥标准立柱现浇钢筋框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架桥立柱的钢筋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主线桥标准立柱现浇钢筋框架。



背景技术:

主线桥就是本高速公路或铁路的路线上的桥梁。在高速公路大型枢纽建设中,有许多匝道桥与主线桥连接,而主线桥梁一般设计为分离式,其两幅之间即中央分隔带又较近,一般在0.5m~2.5m之间,由于目前主线桥建筑施工中标准立柱钢筋均在现场加工,现场搭建钢筋架作业量大,条件有限导致作业强度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减缓施工进程。同时在现场进行钢筋架的搭建需要施工人员进行登高作业,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加工设备简单,对加工精度也缺乏控制,复杂的结构形式不能满足要求,对接方式均采用比较原始的叠加对接,造成接头都汇集在一起,多到有钢筋头部插不进去接头,工人为了省事,直接切断,造成了严重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另外,当钢筋接头在交接处很密集时,会造成混凝土浇筑时浇灌不进去,振捣不密实的情况,而形成严重质量、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主线桥标准立柱现浇钢筋框架,精确控制交接处钢筋密集程度,以保证后期灌浆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箍筋、内横筋、内纵筋、单主筋和双主筋;在每个单层钢筋结构的内部,内横筋和内纵筋等距间隔垂直交错固定,在主干部分单层钢筋结构的内横筋和内纵筋外周环绕固定箍筋,多个单层钢筋结构在垂直方向间隔固定,其中,在主干部分顺主线桥伸展方向的两侧由单主筋和双主筋间隔竖立逐层与每个单层钢筋结构的内横筋外端连接,而在顺主线桥伸展方向的前后两边由双主筋间隔竖立逐层与每个单层钢筋结构的内纵筋外端连接固定。

尤其是,箍筋呈矩形,其角部有圆弧形折弯。

尤其是,单主筋和双主筋均匀分布。

尤其是,单主筋和双主筋固定在箍筋内侧。

尤其是,在顺主线桥伸展方向上,单主筋和双主筋数量相同。

尤其是,多个单层钢筋结构在垂直方向呈对称布置,即中部为标准间距区C,在标准间距区C上、下侧分别有上加密区B和下加密区D,在上加密区B上侧为顶交接加密区A,在下加密区D下侧为底交接加密区E,其中,上加密区B、标准间距区C和下加密区D的单层钢筋结构外周固定箍筋;顶交接加密区A和底交接加密区E的单层钢筋结构外周不固定箍筋;上加密区B、标准间距区C和下加密区D的单层钢筋结构外周固定箍筋3;顶交接加密区A、上加密区B、下加密区D和底交接加密区E的上、下二相邻单层钢筋结构间距为标准间距区C的上、下二相邻单层钢筋结构间距的1/2-3/4。上加密区B和下加密区D的高度均为标准间距区C的1/2。而且,上加密区B和下加密区D的高度均为标准间距区C的1/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精确控制交接处钢筋密集程度,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浇灌不到位,振捣不密实的情况,以保证后期灌浆质量。减少施工工序,缩短施工周期,节约钢筋材料,降低建安成本,支撑系统稳定性高,杜绝在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横断面钢筋布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盖梁1、基础2、箍筋3、内横筋4、内纵筋5、单主筋6、双主筋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原理在于,主线桥立柱根据沿路桥方向的纵横方向载荷分布规律,立柱外壁周边以及内部张力和应力呈现周边密集强化而且纵向和横向外壁分布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包括:箍筋3、内横筋4、内纵筋5、单主筋6和双主筋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和2所示,在每个单层钢筋结构的内部,内横筋4和内纵筋5等距间隔垂直交错固定,在主干部分单层钢筋结构的内横筋4和内纵筋5外周环绕固定箍筋3,多个单层钢筋结构在垂直方向间隔固定,其中,在主干部分顺主线桥伸展方向的两侧由单主筋6和双主筋7间隔竖立逐层与每个单层钢筋结构的内横筋4外端连接,而在顺主线桥伸展方向的前后两边由双主筋7间隔竖立逐层与每个单层钢筋结构的内纵筋5外端连接固定。

前述中,箍筋3呈矩形,其角部有圆弧形折弯。

前述中,单主筋6和双主筋7均匀分布。

前述中,单主筋6和双主筋7固定在箍筋3内侧。

前述中,在顺主线桥伸展方向上,单主筋6和双主筋7数量相同。

前述中,多个单层钢筋结构在垂直方向呈对称布置,即中部为标准间距区C,在标准间距区C上、下侧分别有上加密区B和下加密区D,在上加密区B上侧为顶交接加密区A,在下加密区D下侧为底交接加密区E,其中,上加密区B、标准间距区C和下加密区D的单层钢筋结构外周固定箍筋3;顶交接加密区A和底交接加密区E的单层钢筋结构外周不固定箍筋3;上加密区B、标准间距区C和下加密区D的单层钢筋结构外周固定箍筋3;顶交接加密区A、上加密区B、下加密区D和底交接加密区E的上、下二相邻单层钢筋结构间距为标准间距区C的上、下二相邻单层钢筋结构间距的1/2-3/4。优选加密间距系数为2/3。而且,上加密区B和下加密区D的高度均为标准间距区C的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主筋6和双主筋7最小保护层不小于40mm,箍筋3最小保护层不小于20mm。箍筋3、内横筋4、内纵筋5、单主筋6和双主筋7型号为HRB400。钢筋焊缝均采用双面焊缝,焊缝最小长度5d。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现场安装浇筑中,现场安装施工时注意预埋防震挡块以及支座垫石钢筋。底交接加密区E与基础2上部的钢筋结构交错固定连接,顶交接加密区A和盖梁1下部钢筋结构交错固定连接,在整体钢筋结构检测校准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现场浇筑。

本实用新型中,箍筋3为钢筋折弯而成的矩型框,钢筋的两端内折成钩状、交汇于矩型框的顶点位置。通过将单主筋6和双主筋7分别以合理的间距和分布结构竖向间隔固定单层钢筋结构,而且在垂直方向上,以合理的密集度非均匀布置单层钢筋结构,最终形成整体钢筋框架,减少了大部分区域不必要处钢筋的密集程度,保证灌浆质量,有效的解决了由于钢筋密集引起的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的浇灌不到位,振捣不密实的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钢筋混凝土立柱自重减轻,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另外,这种钢筋架适于采用预制成型的制作方式,降低了现场作业的劳动量,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