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墩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1168发布日期:2018-06-23 01:3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路桥工程施工
技术领域
,具体关于一种桥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高技术、高投入、大跨度的跨海(江)工程、城市大型立交桥工程已经逐渐竣工并投入使用。车、船桥碰撞问题不容忽视。CN105200912A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式防撞桥墩,包括有至少两根呈墩柱,该墩柱之间设置有间隙,在墩柱顶部设置有承载装置,其特点是:采用的墩柱包括有立柱本体,在立柱本体外围包裹有护筒,且护筒外围设置有防撞装置。同时,承载装置包括有承载基础平台,承载基础平台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加固护板。并且,承载基础平台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抗震组件,防撞装置包括有若干防护立柱,防护立柱环绕分布在护筒周围。再者,防护立柱之间通过定位网相连,防护立柱外围包裹有防护层。由此,保证了后续混凝土浇筑构完成后,成品光滑紧密,无明显裂纹。再者,依托于防撞装置的设立,满足了日常使用期间的防碰撞需要,提高桥墩乃至整个桥梁整体的使用安全性。CN101649621A公开了一种利用钢围堰施工防撞桥墩的工艺,在桩钢护筒上部设置水平固定底板;将预制好的防撞钢围堰立放于底板上,使防撞钢围堰顶高于水面;在底板上浇注密封基础砼,抽干防撞钢围堰内的水,防撞钢围堰是将常规钢围堰挡水功能和桥墩永久防撞功能的双重功用合二为一,在密封基础砼上以内层为模板浇注承台;在承台上浇注桥墩或塔柱;该发明采用夹层结构的防撞钢围堰结构,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效果,浇筑完毕后承台直接和套箱内板浇筑为一体,施工后防撞钢围堰起到防撞作用,省去模板拆装过程,因而能够简化施工过程,提高施工效率。CN104775356B公开了一种吸能的桥墩防撞衣及其建造方法,吸能的桥墩防撞衣,包括环绕桥墩外周圈设置的蜂巢式中间加强体和环绕蜂巢式中间加强体外周圈设置的外包钢板,在蜂巢式中间加强体和桥墩之间设有吸能材料层,蜂巢式中间加强体由数个与桥墩方向延伸一致的空心柱体构成,空心柱体底端封闭,相邻两空心柱体为固定连接,蜂巢式中间加强体的蜂孔内设有吸能材料,所述桥墩设有预埋件,桥墩通过预埋件与蜂巢式中间加强体固定连接,吸能的桥墩防撞衣的建造方法是基于吸能桥墩防撞衣的实施方法,该发明是一种具有较强缓冲和吸能作用的桥墩防撞以及建造方法。车、船桥碰撞是桥梁工程与船舶工程的交叉问题,涉及多种力学理论。现有技术以及以上专利都是简单的在桥墩上铺设防撞设施来实现在分散碰撞力和碰撞过程中能量,但是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车、船桥碰撞导致桥墩断裂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墩施工方法。一种桥墩施工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步骤A、搭建施工平台施工时根据桥墩高度和几何尺寸将脚手架搭建在承台上,作业平台范围设有安全网,网宽不小于3m,网与网之间拼接严密,空隙不大于10cm;步骤B、主筋绑扎桥墩主筋结构采用螺纹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筋杆配合绑扎,绑扎时螺纹钢筋在主筋结构的内圈,外圈由螺纹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筋杆间歇交替绑扎;步骤C、模板的安装模板表面光滑平整,接缝严密,确保在混凝土的强烈振动下不漏浆,模板试拼完后其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分层连接,接缝处用钢板胶粘接、打磨;步骤D、浇筑桥墩主体的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40-60cm左右,采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振动棒的移动距离在30-45cm范围内,振动棒插入混凝土10-20cm后,振幅为5-10cm,振动时间10-50min;步骤E、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在浇注后15-17h内开始进行,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模,拆模后在桥墩主体的外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步骤F、铺设防撞设施在桥墩主体施工完后,在桥墩外层设置防撞设施,包括警示标志和缓冲物。所述的纤维增强塑料筋杆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数:将玻璃纤维23-27份、钾水玻璃10-15份、碳纤维12-18份、芳纶纤维35-45份、陶瓷30-50份、聚乙烯树脂40-60份、50-60份的聚丙烯,晶须纤维20-30份、炭黑1-5份、0.05-0.5份的三氟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二异丁基铝配合物0.001-0.02份、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胺0.5-1.5份、聚酯三聚氰胺10-15份以及1-5份的偶联剂KH-570混合后加入到热压机中,将模具升温到达180℃-350℃后进行保温30-50min,经过缠绕,挤压成型工艺而形成一种直径为2-6cm纤维增强塑料筋杆。所述的混凝土技术参数如下:按照质量份数:360-420份水泥、75-85份的粉煤灰、30-40份的晶须纤维、40-60份的聚丙烯纤维、1100-1300份的碎石、650-700份的中砂、80-120份的生石灰、1-5份的硫酸锌,140-160份的水、6.0-8.5份减水剂、2.0-5.0份引气剂。所述的混凝土养护方法为:按照0.35kg/m2-0.45kg/m2涂刷养护剂,然后盖上一层塑料薄,最后在塑料薄上盖土工布,并进行充分湿润。所述的螺纹钢的牌号为HRB335或HRB400或HRB50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桥墩施工方法,本技术方案不仅桥墩外层设置防撞设施,而且桥墩的主筋结构采用螺纹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筋杆配合绑扎,改善混凝土配方,有效的增强了桥墩的耐冲击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该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桥墩施工方法,技术方案如下:步骤A、搭建施工平台施工时根据桥墩高度和几何尺寸将脚手架搭建在承台上,作业平台范围设有安全网,网宽不小于3m,网与网之间拼接严密,空隙不大于10cm;步骤B、主筋绑扎桥墩主筋结构采用螺纹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筋杆配合绑扎,绑扎时螺纹钢筋在主筋结构的内圈,外圈由螺纹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筋杆间歇交替绑扎;步骤C、模板的安装模板表面光滑平整,接缝严密,确保在混凝土的强烈振动下不漏浆,模板试拼完后其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分层连接,接缝处用钢板胶粘接、打磨;步骤D、浇筑桥墩主体的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40-60cm左右,采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振动棒的移动距离在30-45cm范围内,振动棒插入混凝土10-20cm后,振幅为5-10cm,振动时间10-50min;步骤E、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在浇注后15h内开始进行,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模,拆模后在桥墩主体的外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步骤F、铺设防撞设施在桥墩主体施工完后,在桥墩外层设置防撞设施,包括警示标志和缓冲物。所述的纤维增强塑料筋杆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数:将玻璃纤维25份、钾水玻璃12份、碳纤维15份、芳纶纤维38份、陶瓷39份、聚乙烯树脂46份、55份的聚丙烯,晶须纤维24份、炭黑3份、0.09份的三氟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二异丁基铝配合物0.01份、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胺0.9份、聚酯三聚氰胺12份以及3份的偶联剂KH-570混合后加入到热压机中,将模具升温到达250℃后进行保温38min,经过缠绕,挤压成型工艺而形成一种直径为5cm纤维增强塑料筋杆。所述的混凝土技术参数如下:按照质量份数:390份水泥、80份的粉煤灰、35份的晶须纤维、50份的聚丙烯纤维、1200份的碎石、680份的中砂、100份的生石灰、3份的硫酸锌,150份的水、7份减水剂、3.5份引气剂。样品编号为SH-1。实施例2一种桥墩施工方法,技术方案如下:步骤A、搭建施工平台施工时根据桥墩高度和几何尺寸将脚手架搭建在承台上,作业平台范围设有安全网,网宽不小于3m,网与网之间拼接严密,空隙不大于10cm;步骤B、主筋绑扎桥墩主筋结构采用螺纹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筋杆配合绑扎,绑扎时螺纹钢筋在主筋结构的内圈,外圈由螺纹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筋杆间歇交替绑扎;步骤C、模板的安装模板表面光滑平整,接缝严密,确保在混凝土的强烈振动下不漏浆,模板试拼完后其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分层连接,接缝处用钢板胶粘接、打磨;步骤D、浇筑桥墩主体的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40-60cm左右,采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振动棒的移动距离在30-45cm范围内,振动棒插入混凝土10-20cm后,振幅为5-10cm,振动时间10-50min;步骤E、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在浇注后16h内开始进行,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模,拆模后在桥墩主体的外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步骤F、铺设防撞设施在桥墩主体施工完后,在桥墩外层设置防撞设施,包括警示标志和缓冲物。所述的纤维增强塑料筋杆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数:将玻璃纤维23份、钾水玻璃10份、碳纤维12份、芳纶纤维35份、陶瓷30份、聚乙烯树脂40份、50份的聚丙烯,晶须纤维20份、炭黑1份、0.05份的三氟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二异丁基铝配合物0.001份、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胺0.5份、聚酯三聚氰胺10份以及1份的偶联剂KH-570混合后加入到热压机中,将模具升温到达180℃后进行保温30min,经过缠绕,挤压成型工艺而形成一种直径为2cm纤维增强塑料筋杆。所述的混凝土技术参数如下:按照质量份数:360份水泥、75份的粉煤灰、30份的晶须纤维、40份的聚丙烯纤维、1100份的碎石、650份的中砂、80份的生石灰、1份的硫酸锌,140份的水、6.0份减水剂、2.0份引气剂。样品编号SH-2。实施例3一种桥墩施工方法,技术方案如下:步骤A、搭建施工平台施工时根据桥墩高度和几何尺寸将脚手架搭建在承台上,作业平台范围设有安全网,网宽不小于3m,网与网之间拼接严密,空隙不大于10cm;步骤B、主筋绑扎桥墩主筋结构采用螺纹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筋杆配合绑扎,绑扎时螺纹钢筋在主筋结构的内圈,外圈由螺纹钢筋和纤维增强塑料筋杆间歇交替绑扎;步骤C、模板的安装模板表面光滑平整,接缝严密,确保在混凝土的强烈振动下不漏浆,模板试拼完后其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分层连接,接缝处用钢板胶粘接、打磨;步骤D、浇筑桥墩主体的混凝土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40-60cm左右,采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振动棒的移动距离在30-45cm范围内,振动棒插入混凝土10-20cm后,振幅为5-10cm,振动时间10-50min;步骤E、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在浇注后17h内开始进行,养护至设计强度后拆模,拆模后在桥墩主体的外表面进行拉毛处理;步骤F、铺设防撞设施在桥墩主体施工完后,在桥墩外层设置防撞设施,包括警示标志和缓冲物。所述的纤维增强塑料筋杆制备方法如下:按照重量份数:将玻璃纤维27份、钾水玻璃15份、碳纤维18份、芳纶纤维45份、陶瓷50份、聚乙烯树脂60份、60份的聚丙烯,晶须纤维30份、炭黑5份、0.5份的三氟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二异丁基铝配合物0.02份、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胺1.5份、聚酯三聚氰胺15份以及5份的偶联剂KH-570混合后加入到热压机中,将模具升温到达350℃后进行保温50min,经过缠绕,挤压成型工艺而形成一种直径为6cm纤维增强塑料筋杆。所述的混凝土技术参数如下:按照质量份数:420份水泥、85份的粉煤灰、40份的晶须纤维、60份的聚丙烯纤维、1300份的碎石、700份的中砂、120份的生石灰、5份的硫酸锌,160份的水、8.5份减水剂、5.0份引气剂。样品编号SH-3。对比例1不加聚丙烯纤维,其它同实施例1,所得到的样品编号SH-4。对比例2不加玻璃纤维,其它同实施例1,所得到的样品编号SH-5。对比例3不加晶须纤维,其它同实施例1,样品编号SH-6。对比例4不加三氟乙酰丙酮铁,其它同实施例1,所得到的样品编号SH-7。对比例5不加乙酰丙酮二异丁基铝配合物,其它同实施例1,所得到的样品编号SH-8。对比例6不加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胺,其它同实施例1,样品编号SH-9。实施例4混凝土冲击强度的测定:采用GBT15231.5-1994测定混凝土抗冲击强度。混凝土表面显微硬度的测定:采用w/c=0.28的水泥净浆试块,尺寸为20×20mm,每组2个试件,每个试件选取3个测点。表:不同工艺混凝土冲击强度以及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编号冲击强度(kJ/m2)表面显微硬度(HV)SH-15.2050SH-25.1149SH-35.2451SH-44.1048SH-54.4149SH-63.9150SH-74.8848SH-84.9148SH-95.0149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