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间距双幅桥采用节段拼装架桥机同步施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41026发布日期:2018-11-14 03:09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双幅桥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变间距双幅桥采用节段拼装架桥机同步施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双线公路节段预制桥梁,目前国内的节段拼装架桥机普遍为传统的单幅桥施工,即施工完一幅桥后通过横移变幅机构将整机横移至另一幅桥施工。这样施工方法需要来回横向移动架桥机两次,即移动架桥机施工完一副桥后,再次通过横移变幅机构将整机横移至另一幅桥施工,而且单幅施工的架桥机过孔次数加倍,从而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操作风险,延长了施工工期。而在申请号为cn201710910609.6,申请名字为等间距双幅桥采用节段拼装架桥机同步施工的方法的专利中,公开了等间距双福桥同步施工方法,对于变间距的双幅桥,还是不能实现同步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大大减少工期,方便施工的变间距双幅桥采用节段拼装架桥机同步施工的方法。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变间距双幅桥采用节段拼装架桥机同步施工的方法,通过一台架桥机实现变间距双幅桥的同步架设。

优选地,所述架桥机包括:

一对横梁,其长度方向沿着横桥向设置,一对横梁通过立柱分别固定在第一桥墩及其前端紧邻的第二桥墩;

一对主梁,其长度方向沿纵桥向且间隔设置,一对主梁均能沿纵桥向滑动的架设在所述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的上方;所述主梁能沿横桥向滑动的设置在一对横梁上;

一对起重天车,其与所述主梁一一对应;所述起重天车能沿纵桥向滑动的设置于对应的主梁上。

优选地,所述的变间距双幅桥采用节段拼装架桥机同步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架桥机架设在第一桥墩及沿纵桥向前端的第二桥墩之间;

s2,在第一桥墩及第二桥墩上完成该跨的混凝土梁的施工;

s3,调整一对主梁间的间距;

s4,顶推一对主梁的中部位于第二桥墩及第二桥墩前侧的第三桥墩之间;

s5,重复s2-s4完成所有桥墩上的多个混凝土梁的架设,并将多个混凝土梁连接形成桥面板。

优选地,所述主梁的中部通过其下方的台车沿横桥向滑动的设置在一对横梁上;所述台车通过顶推装置在横梁上沿横桥向移动,顶推装置沿横桥向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且与所述台车一一对应,所述顶推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台车上,一端固定在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立柱为两对,每对立柱包括沿纵桥向前端的第一立柱和后端的第二立柱,两个第一立柱竖直相对固定设置在第二桥墩上,两个第二立柱竖直相对固定所述第一桥墩上;

所述立柱包括与节段箱梁等高的下支腿及可拆卸的固定在下支腿的上支腿;所述主梁的前端连接前支腿,所述主梁的后端连接后支腿;

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一对所述主梁的前端滑向位于第二桥墩前侧的第三桥墩,直至主梁的前支腿位于所述第三桥墩的正上方,将主梁的前支腿固定在第三桥墩上;

s42,拆除第二立柱的上支腿与其下支腿之间的连接,第二立柱的上支腿临时固定在第一桥墩与第二桥墩之间的混凝土梁上并紧邻所述第一立柱;

s43,拆除第二立柱的下支腿与第二桥墩的连接,将所述第二立柱的下支腿固定在第三桥墩上;

s44,拆除第一立柱的上支腿与其下支腿之间的连接,将所述第一立柱的上支腿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二立柱的下支腿上;

s45,拆除前支腿与第三桥墩的连接,继续向前顶推一对主梁,直至主梁的中部位于第一桥墩与第三桥墩之间;

s46,拆除第二立柱的上支腿与第一桥墩与第二桥墩之间的混凝土梁的连接,并将第二立柱的上支腿固定在第一立柱的下支腿上。

优选地,所述横梁沿其宽度方向均分,形成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间通过法兰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梁为桁架结构,且其包括中部的主框架、固定在主框架前端的前导梁和固定在主框架后端的后导梁,所述前导梁和后导梁的长度差不超过2米。

优选地,所述立柱的上端通过法兰连接横梁;所述横梁的下端均间隔设置多个法兰接口;

所述后支腿上通过法兰连接水平的后横梁;所述后横梁的下端均间隔设置多个法兰接口。

优选地,所述主梁上设置有轨道,所述起重天车在轨道上沿纵桥向滑动的设置于对应的主梁上;

所述轨道的上表面内陷形成一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凹槽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盖板,所述盖板沿轨道长度方向的一侧通过销轴铰接在轨道上;

所述方形凹槽的槽底远离所述销轴的一侧继续内陷形成与其相通的第一盲孔及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内设置有竖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与盖板远离销轴的另一端固定,所述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盲孔的孔底;

所述第二盲孔的内腔为圆柱状,其上部贴合设置一活塞,所述活塞的上端与固定轴的下端固定,固定轴的上端与盖板的下表面铰接;所述活塞上具有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第一圆通孔;所述第二盲孔的上端固定有一竖直的第一圆杆,第一圆杆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圆柱状的橡胶塞;

所述活塞的下端的一侧固定有一橡胶挡板,所述橡胶挡板的内侧贴合所述第二盲孔的内壁;所述活塞的下端的另一侧固定有竖直的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下端固定有一挡塞;

所述第二盲孔设置橡胶挡板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二圆通孔,第二圆通孔与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盲孔的内腔通过第一管道与一储油罐相通,所述储油罐的上部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外部;所述第二盲孔对着所述第二圆通孔的另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圆通孔,第三圆通孔与第三管道的入口连通,第三管道的出口位于轨道上表面;所述第二盲孔的孔底对着所述挡塞的位置继续内陷形成一第四盲孔,所述第四盲孔与所述挡塞配合;

其中,当起重天车未压在盖板上时,所述盖板呈倾斜状态,所述橡胶挡板位于所述第二圆通孔的正上方,所述挡塞将所述第三圆通孔密封,所述橡胶塞位于第一圆通孔的正下方,所述起重天车压在盖板上时,所述橡胶挡板将所述第二圆通孔密封,所述橡胶塞挤压在第一圆通孔内部并将其密封,所述挡塞的底部与第四盲孔的孔底相贴。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道的出口为多个。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设置一对主梁同时进行变间距双幅桥的施工,同时设置横梁和台车,实现了一对主梁间的距离的可调,使用本发明进行施工不仅避免了来回横向移动架桥机,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减少了变间距双福桥的施工,而且本发明通过设置盖板、活塞等机构实现了在起重天车运行过程中的自动润滑功能,免去了人工润油的步骤,故本发明是一种能大大减少工期,结构简单的可进行变间距双幅桥同步架设的节段拼装架桥机。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所述架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9为本发明施工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轨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挡塞与第二圆杆的连接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变间距双幅桥采用节段拼装架桥机同步施工的方法,通过一台架桥机实现变间距双幅桥的同步架设。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架桥机包括:

一对横梁,其长度方向沿着横桥向设置,一对横梁通过立柱分别固定在第一桥墩及其前端紧邻的第二桥墩;

一对主梁,其长度方向沿纵桥向且间隔设置,一对主梁均能沿纵桥向滑动的架设在所述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的上方;所述主梁能沿横桥向滑动的设置在一对横梁上;

一对起重天车,其与所述主梁一一对应;所述起重天车能沿纵桥向滑动的设置于对应的主梁上。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一对主梁3均能沿纵桥向滑动的架设在一对所述第一桥墩27和第二桥墩28的的上方,所述主梁3在顶升油缸及顶推油缸的配合下,能将主梁3从沿纵桥向最后端的第一个桥墩,一直滑推至沿纵桥向最前端的第后个桥墩,完成所有桥墩上桥面板的铺设。一主梁至少对应一对台车,该对台车之中至少有一台车设置在一横梁与该主梁之间,至少有另一台车设置在另一横梁与该主梁之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变间距双幅桥采用节段拼装架桥机同步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架桥机架设在第一桥墩及沿纵桥向前端的第二桥墩之间;

s2,在第一桥墩及第二桥墩上完成该跨的混凝土梁的施工;

s3,调整一对主梁间的间距;

s4,顶推一对主梁的中部位于第二桥墩及第二桥墩前侧的第三桥墩之间;

s5,重复s2-s4完成所有桥墩上的多个混凝土梁的架设,并将多个混凝土梁连接形成桥面板。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梁的中部通过其下方的台车沿横桥向滑动的设置在一对横梁上;所述台车通过顶推装置在横梁上沿横桥向移动,顶推装置沿横桥向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且与所述台车一一对应,所述顶推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台车上,一端固定在横梁上。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推装置5可为油缸、或气缸、或其他能将台车4沿横桥向顶推的装置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不做限制。起重天车在油缸或气缸的推顶下能在对应的主梁3上的轨道7上沿纵桥向滑动。施工过程中,根据桥梁设计需求,通过顶推装置5推动台车4在横桥向滑动,从而带动搁置在台车4上方的一对主梁3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为两对,每对立柱包括沿纵桥向前端的第一立柱32和后端的第二立柱33,两个第一立柱32竖直相对固定设置在第二桥墩28上,两个第二立柱33竖直相对固定所述第一桥墩27上;

所述立柱包括与节段箱梁29等高的下支腿及可拆卸的固定在下支腿的上支腿;所述主梁3的前端连接前支腿35,所述主梁3的后端连接后支腿36;

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s41,一对所述主梁3的前端滑向位于第二桥墩28前侧的第三桥墩31,直至主梁3的前支腿35位于所述第三桥墩31的正上方,将主梁3的前支腿35固定在第三桥墩31上;

s42,拆除第二立柱33的上支腿与其下支腿之间的连接,第二立柱33的上支腿临时固定在第一桥墩27与第二桥墩28之间的混凝土梁30上并紧邻所述第一立柱32;

s43,拆除第二立柱33的下支腿与第二桥墩28的连接,将所述第二立柱33的下支腿固定在第三桥墩31上;

s44,拆除第一立柱32的上支腿与其下支腿之间的连接,将所述第一立柱32的上支腿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二立柱33的下支腿上;

s45,拆除前支腿35与第三桥墩31的连接,继续向前顶推一对主梁3,直至主梁3的中部位于第一桥墩27与第三桥墩31之间;

s46,拆除第二立柱33的上支腿与第一桥墩27与第二桥墩28之间的混凝土梁30的连接,并将第二立柱33的上支腿固定在第一立柱32的下支腿上。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在滑动主梁3的过程中,通过及时调整第一立柱32及第二立柱33的位置,保证了主梁3在滑动过程中的支撑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横梁1沿其宽度方向均分,形成第一横梁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间通过法兰连接。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当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时,对横梁1的强度要求较大,故将横梁1一分为二,以满足受力要求。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梁3为桁架结构,且其包括中部的主框架、固定在主框架前端的前导梁和固定在主框架后端的后导梁,所述前导梁和后导梁的长度差不超过2米。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前导梁和后导梁基本为前后对称设计,可满足架桥机反向施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立柱的上端通过法兰连接横梁1;所述横梁1的下端均间隔设置多个法兰接口;

所述后支腿36上通过法兰连接水平的后横梁;所述后横梁的下端均间隔设置多个法兰接口。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横梁1下端设计较长的法兰接口,立柱可在该长法兰上以100mm的步进距离改变安装位置,以适应桥墩墩帽的横向变化。后支腿通过后横梁与主梁连接,主梁搁置在后横梁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梁3上设置有轨道7,所述起重天车6在轨道7上沿纵桥向滑动的设置于对应的主梁3上;

所述轨道7的上表面内陷形成一方形凹槽8,所述方形凹槽8内设置有与其配合的盖板9,所述盖板9沿轨道7长度方向的一侧通过销轴10铰接在轨道7上;

所述方形凹槽8的槽底远离所述销轴10的一侧继续内陷形成与其相通的第一盲孔11及第二盲孔12,所述第一盲孔11内设置有竖直的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上端与盖板9远离销轴10的另一端固定,所述弹簧13的下端固定在第一盲孔11的孔底;

所述第二盲孔12的内腔为圆柱状,其上部贴合设置一活塞14,所述活塞14的上端与固定轴15的下端固定,固定轴15的上端与盖板9的下表面铰接;所述活塞14上具有将其上下底面贯通的第一圆通孔16;所述第二盲孔12的上端固定有一竖直的第一圆杆17,第一圆杆17的下端同轴固定有圆柱状的橡胶塞18;

所述活塞14的下端的一侧固定有一橡胶挡板19,所述橡胶挡板19的内侧贴合所述第二盲孔12的内壁;所述活塞14的下端的另一侧固定有竖直的第二圆杆20,所述第二圆杆20的下端固定有一挡塞21;

所述第二盲孔12设置橡胶挡板19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二圆通孔,第二圆通孔与第一管道22连通,所述第二盲孔12的内腔通过第一管道22与一储油罐23相通,所述储油罐23的上部通过第二管道24连通外部;所述第二盲孔12对着所述第二圆通孔的另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圆通孔,第三圆通孔与第三管道25的入口连通,第三管道25的出口位于轨道7上表面;所述第二盲孔12的孔底对着所述挡塞21的位置继续内陷形成一第四盲孔,所述第四盲孔与所述挡塞21配合;

其中,当起重天车6未压在盖板9上时,所述盖板9呈倾斜状态,所述橡胶挡板19位于所述第二圆通孔的正上方,所述挡塞21将所述第三圆通孔密封,所述橡胶塞18位于第一圆通孔16的正下方,所述起重天车6压在盖板9上时,所述橡胶挡板19将所述第二圆通孔密封,所述橡胶塞18挤压在第一圆通孔16内部并将其密封,所述挡塞21的底部与第四盲孔的孔底相贴。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当起重天车6未压在盖板9上时,所述盖板9呈倾斜状态,此时,挡塞21将第三圆通孔处密封,第二盲孔12通过第一圆通孔16与外界相通,且此时储油罐23通过第二圆通孔与第二盲孔12相通,向储油罐23中加入润滑油,润滑油从第二圆通孔进入第二盲孔12的内部,直至将第二盲孔12内的润滑油灌至活塞14下方;在起重天车6压在盖板9上时,盖板9刚好容纳在方形凹槽8内,盖板9下压带动固定杆下压,固定杆带动活塞14下压,此时所述橡胶塞18将活塞14杆密封,橡胶挡板19将第二圆通孔处密封,挡塞21进入第三盲孔26内并将对第三圆通孔的密封解除,在活塞14的作用下,润滑油从第三圆通孔处进入第三管道25,并从第三管道25的出口喷出,在起到装置行走过程中带走润滑油进行润滑。该润滑装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多个。

所述第三管道25的出口为多个。

在该种技术方案中,一个入口对应多个出口,设置多个出口增加润滑区域。

实施例1

s1,架桥机架设在第一桥墩27及沿纵桥向前端的第二桥墩28之间,所述架桥机包括:

一对横梁1,其长度方向沿着横桥向设置,一对横梁1通过立柱分别固定在第一桥墩27及其前端紧邻的第二桥墩28;

一对主梁3,其长度方向沿纵桥向且间隔设置,一对主梁3均能沿纵桥向滑动的架设在所述第一桥墩27和第二桥墩28的上方;所述主梁3的中部通过其下方的台车4能沿横桥向滑动的设置在一对横梁1上;

顶推装置5,其沿横桥向设置在所述横梁1上且与所述台车4一一对应,所述顶推装置5的一端固定在对应的台车4上,一端固定在横梁1上;

一对起重天车6,其与所述主梁3一一对应;所述起重天车6能沿纵桥向滑动的设置于对应的主梁3上;

s2,利用一对起重天车6分别从下方依次吊起多个节段箱梁29,并将多个节段箱梁29依次悬挂在起重天车6对应的主梁3的下方,并拼接、张拉形成混凝土梁30,所述混凝土梁30的两端分别架设在第一桥墩27及第二桥墩28上,完成该跨的施工;

s3,顶推装置5推动台车4在横梁1上沿横桥向移动,调整一对主梁3间的间距;

s4,顶推一对主梁3的中部位于第二桥墩28及第二桥墩28前侧的第三桥墩31之间;

s5,重复s2-s4完成所有桥墩2上的多个混凝土梁30的架设,并将多个混凝土梁30连接形成桥面板。

所述主梁3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对吊挂钢筋34,每对吊挂钢筋34相对设置在主梁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起重天车6包括:水平的悬梁臂,其可沿主梁3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悬臂梁的上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吊具;吊挂横梁,在吊挂横梁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第一组吊点、第二组吊点,第一组吊点包括两个以吊挂横梁长度方向轴线对称设置的第一吊点,第二组吊点包括两个以吊挂横梁长度方向轴线对称设置的第二吊点;第一组吊点、第二组吊点之间设有两组挂点,两组挂点相对吊挂横梁宽度方向对称,每组挂点包括两个沿挂横梁长度方向对称的吊挂点;所述s2中,利用一对起重天车6分别从下方依次吊起多个节段箱梁29,并将多个节段箱梁29依次悬挂在起重天车6对应的主梁3的下方,具体如下:使用运梁浮船将节段箱梁29运送至一对主梁3以下,一对主梁3同时施工:将吊挂横梁沿长度方向安装在节段箱梁29上,并使一对吊具的吊钩分别勾住第一组吊点和第二组吊点,向上提起节段箱梁29至架桥机主梁3的一对吊挂钢筋34正下方,并使一对吊挂钢筋34分别勾住两组挂点,松开吊具的吊钩完成节段箱梁29的吊装。对于调整一对主梁3间的间距,不只限于步骤s3,在架桥施工过程中,任何需要调整一对主梁3间距的时候,都可以通过顶推装置5推动台车4在横桥向滑动,从而带动搁置在台车4上方的一对主梁3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