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岔区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5772发布日期:2020-05-26 16:30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铁道岔区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下铁道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道岔区道床结构加固的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线铁路轨道系统中,道岔区为了配合转辙机,须要在岔枕之间道床处设置拉杆槽和连杆槽。道床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由于尺寸的限制:拉杆槽宽度一般要求350mm,连杆槽宽度一般要求200mm;就道岔结构系统自身稳定性的要求,拉杆槽两侧相邻两根岔枕中心距最大设计值为650mm,连杆槽两侧相邻两根岔枕中心距最大设计值为575mm,而岔枕底宽230mm;这就决定了拉杆槽两侧岔枕外侧的混凝土厚度最小仅35mm,连杆槽两侧岔枕外侧的混凝土厚度最小仅72.5mm。

拉杆槽及连杆槽两侧相邻岔枕外侧的混凝土厚度太薄,以及现场施工误差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基本无法实现在该位置设置钢筋,即拉杆槽及连杆槽两侧岔枕外侧现场一般为素混凝土。因而普遍存在着道床混凝土剥落掉块、甚至岔枕与道床分离的病害,影响了轨道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岔区道床加强方法及结构,以加强转辙机拉杆槽、连杆槽的强度,提高轨道系统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铁道岔区加固结构,包括若干岔枕,还包括设在岔枕之间的金属槽件;所述金属槽件由金属板制成,并包括底板、两个侧板以及两个延伸板;所述两个侧板连接在底板的两侧与底板共同围成向上的槽区;所述两个延伸板分别从两个侧板的顶部向外延伸;所述延伸板与对应的岔枕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槽件下方区域填充有混凝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延伸板包括从侧板顶部向外延伸的水平板、从水平板外端向下延伸的竖板、从竖板底端向外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对应岔枕的下方,所述竖板抵接在对应岔枕的内侧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金属槽件为拉杆槽件或连杆槽件;其中,拉杆槽件的底板宽度为340-360mm,所述水平板的宽度为30-40mm,所述槽区的深度为140-160mm,所述竖板的高度为90-100mm,所述连接板的宽度至少为80mm;所述连杆槽件的底板宽度为190-210mm,所述水平板的宽度为67.5-77.5mm,所述槽区的深度为140-160mm,所述竖板的高度为90-100mm,所述连接板的宽度至少为80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金属板为2-5mm厚不锈钢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金属槽件的上表面涂刷有1-3mm厚的绝缘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岔区道床加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转辙机坑处架设岔枕,并采用辅助支墩将岔枕固定;

s2:制作金属槽件,所述金属槽件由金属板制成,并包括底板、两个侧板以及两个延伸板;所述两个侧板连接在底板的两侧与底板共同围成向上的槽区;所述两个延伸板分别从两个侧板的顶部向外延伸;

s3:把金属槽件安放在对应两个岔枕之间,延伸板与对应的岔枕固定连接;

s4:金属槽件的底部灌注混凝土。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延伸板包括从侧板顶部向外延伸的水平板、从水平板外端向下延伸的竖板、从竖板底端向外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对应岔枕的下方,所述竖板抵接在对应岔枕的内侧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金属槽件为拉杆槽件或连杆槽件;其中,拉杆槽件的底板宽度为340-360mm,所述水平板的宽度为30-40mm,所述槽区的深度为140-160mm,所述竖板的高度为90-100mm,所述连接板的宽度至少为80mm;所述连杆槽件的底板宽度为190-210mm,所述水平板的宽度为67.5-77.5mm,所述槽区的深度为140-160mm,所述竖板的高度为90-100mm,所述连接板的宽度至少为80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金属板为2-5mm厚不锈钢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还包括步骤s5:在金属槽件的上表面涂刷绝缘漆,所述绝缘漆厚度为1-3mm。

本发明的铁道岔区加固结构及加固方法,对岔区转辙机所需的拉杆槽、连杆槽与岔枕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加强,使不能设置钢筋的薄混凝土壁也能得到有效的加强,同时能防止混凝土剥落,保障轨道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岔区区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铁道岔区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拉杆槽件、连杆槽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铁道的岔区需要安装转辙机以实现列车更换轨道,在岔枕1之间须预留拉杆槽7、连杆槽6以供转辙机的拉杆、连杆工作。

如图2所示,即图1沿b-b线剖面图,本发明的铁道岔区加固结构,包括若干岔枕1,还包括设在岔枕1之间的不锈钢槽件,所述不锈钢槽件即作为拉杆槽7或连杆槽6。具体地,根据地下铁路施工规范,本实施例采用四排岔枕1,岔枕1间形成一个拉杆槽7以及两个连杆槽6。

所述不锈钢槽件由3mm厚的不锈钢板制成,根据实际施工、使用场景需要,可以采用其他金属或不同厚度的金属板制作,例如2mm、4mm、5mm的铝合金板等。

不锈钢制成的槽件分为拉杆槽件4和连杆槽件3,分别应用为拉杆槽7和连杆槽6,两者基本结构相同,仅尺寸根据应用情形有所调整。具体地,不锈钢槽件的结构包括底板31(或41)、两个侧板32(或42)以及两个延伸板;所述两个侧板32(或42)连接在底板31(或41)的两侧与底板31(或41)共同围成向上的槽区,所述槽区即为作为拉杆槽7或连杆槽6的空间。所述两个延伸板分别从两个侧板32(或42)的顶部向外延伸;所述延伸板与对应的岔枕1固定连接;延伸板具体包括从侧板32(或42)顶部向外延伸的水平板33(或43)、从水平板33(或43)外端向下延伸的竖板34(或44)、从竖板34(或44)底端向外延伸的连接板35(或45)。延伸板与岔枕1的固定连接具体为,所述连接板35(或45)固定连接在对应岔枕1的下方,可以通过环氧树脂使连接板35(或45)粘合在岔枕1底部,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连接的方式。所述竖板34(或44)抵接在对应岔枕1的内侧面,即岔枕1靠近不锈钢槽件的那一侧面,水平板33(或43)、竖板34(或44)以及填充在该空间内的混凝土构成了拉杆槽7或连杆槽6的槽侧壁,即使受限于尺寸不能设置钢筋,也能保证强度。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竖板34(或44)及连接板35(或45),直接让水平板33(或43)与岔枕1的侧面固定连接,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方式同样能实现加固槽侧壁的效果,但加固强度稍弱,且不利于槽件的安装定位。

所述不锈钢槽件下方区域填充有混凝土,即底板31(或41)的下方、水平板33(或43)的下方、连接板35(或45)下方的区域填充混凝土,从而形成道床。

具体地,如图3所示,拉杆槽7件的底板31(或41)宽度为340-360mm,本实施例为350mm;所述水平板33(或43)的宽度为30-40mm,本实施例为35mm;所述槽区的深度为140-160mm,本实施例150mm;所述竖板34(或44)的高度为90-100mm,本实施例为100mm;所述连接板35(或45)的宽度至少为80mm,本实施例为100mm。所述连杆槽6件的底板31(或41)宽度为190-210mm,本实施例为200mm;所述水平板33(或43)的宽度为67.5-77.5mm,本实施例为72.5mm;所述槽区的深度为140-160mm,本实施例为150mm;所述竖板34(或44)的高度为90-100mm,本实施例100mm;所述连接板35(或45)的宽度至少为80mm,本实施例为100mm。水平板33(或43)的位置一般即为道床的整体水平面,根据技术规范,岔枕1一般高度为130mm,100mm高的竖板34(或44)保证了岔枕1高出道床顶面30mm,增加了钢轨底距离道床顶面的净空,可减小杂散电流的扩散。连接板35(或45)有足够的宽度使得其余岔枕1直接的粘合更加充分,使整个拉杆槽7、连杆槽6的位置更加精确。底板31(或41)的宽度、侧板的深度结构,使拉杆槽7、连杆槽6有足够的空间,满足信号转辙机的安装净空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板33(或43)仅指其延伸方向大致呈水平,且根据施工需要,使其作为道床的水平基面,但并不意味着水平板33(或43)必须完全水平设置,即使倾斜地向外延伸,也应当理解为本发明的水平板33(或43),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金属槽件的上表面涂刷有1-3mm厚的绝缘漆(图未示出),本实施例为2mm厚,避免钢轨与槽钢发生短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铁道岔区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转辙机坑5处架设岔枕1,并采用辅助支墩(图未示出)将岔枕1固定;

s2:制作不锈钢槽件,所述不锈钢槽件由不锈钢板制成;不锈钢槽件的具体形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包括底板31(或41)、两个侧板以及两个延伸板;所述两个侧板连接在底板31(或41)的两侧与底板31(或41)共同围成向上的槽区;所述两个延伸板分别从两个侧板的顶部向外延伸。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s2之间无先后顺序,只需在正式安装前完成此两步准备工作即可。

s3:把不锈钢槽件安放在对应两个岔枕1之间,延伸板与对应的岔枕1固定连接;具体地,不锈钢槽件的延伸板具有水平板33(或43)、竖板34(或44)和连接板35(或45),延伸板的连接板35(或45)通过环氧树脂粘合在岔枕1的底部,以实现固定连接。

s4:不锈钢槽件的底部灌注混凝土,并进行振捣,以避免空吊,所述混凝土即为形成的道床。

s5:在不锈钢槽件的上表面涂刷绝缘漆,所述绝缘漆厚度为2mm。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