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换线路的轨道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0795发布日期:2019-04-20 05:4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换线路的轨道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交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转换线路的轨道梁。



背景技术:

许多大中型城市为解决交通拥堵和实现人员快速流动起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出行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有些地铁线路已不堪重负。即使增加地铁的数量车内车外还是非常拥挤,人们不得不提前或推后出行,正常生活受到了拖累,正常工作受到了影响。

增加地铁的数量有限度,太多容易发生追尾事故。加快地铁的运行速度也有限度,因为速度大了加速或减速要通过较大距离,要减小这个距离容易损坏轨道和列车。修建复线虽可解决问题,但投资巨大,还受其他众多因素制约,大多数情况不现实。

在节假日,乘坐私家车出行更是拥堵,在路上耽误大量时间,因此,如何彻底解决城市及城市周围交通拥堵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旋转轨道梁,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空间,在同一轨道梁上实现线路转换,列车在站点停车时不影响其它列车的正常行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转换线路的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上设有至少两个不同方位的主轨道,所述主轨道沿轨道梁周向设置;轨道梁在其轴向延伸方向分为多段,包括固定轨道梁和至少一段旋转轨道梁,所述旋转轨道梁绕其轴线旋转;旋转轨道梁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轨道梁上某一方位的主轨道与固定轨道梁上另一方位的主轨道重合,以改变旋转轨道梁上列车的行驶方位。

进一步,旋转轨道梁和固定轨道梁交错设置,固定轨道梁设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向旋转轨道梁凸出的中轴,旋转轨道梁中空套设在中轴上、并可绕中轴旋转;优选的,相邻固定轨道梁的中轴对接,旋转轨道梁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不同固定轨道梁的中轴上;进一步优选的,旋转轨道梁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轨道梁和第二固定轨道梁,中轴内部设有楔形台,第一固定轨道梁和第二固定轨道梁的楔形台方向相反,第一固定轨道梁的楔形台沿中轴内壁向内凹陷,第二固定轨道梁的楔形台沿中轴内壁向外凸出,第二固定轨道梁的楔形台插接入第一固定轨道梁的中轴内部,使第一固定轨道梁的楔形台和第二固定轨道梁的楔形台限位接触。

进一步,旋转轨道梁外周设有旋转轮,旋转轮通过多个支撑杆与旋转轨道梁连接,以带动旋转轨道梁旋转。

进一步,旋转轮包括外轮和套设在外轮内部的、可相对外轮旋转的内轮,外轮朝向旋转轨道梁一侧设有一圈豁口,豁口的宽度小于内轮截面的直径,内轮和旋转轨道梁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外轮通过桥墩固定。

进一步,内轮和旋转轨道梁之间设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交错排布,所述第一区域与两个不同方位主轨道之间的区域相对设置,第一区域内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轨道梁上,另一端经豁口与内轮固定;第二区域与主轨道相对设置,以供列车穿过。

进一步,轨道梁包括驱动系统,驱动系统驱动内轮旋转,以带动旋转轨道梁的旋转。

进一步,轨道梁一侧设有若干个站点,旋转轨道梁带动列车旋转方位,到达站点的列车旋转至与站点连接的方位的主轨道上,实现乘客上下车,其它列车随旋转轨道梁旋转至其他方位继续行驶;优选的,轨道梁上同时吊挂多辆列车,各列车沿不同方位主轨道行驶。

进一步,主轨道的一侧设有副轨道,副轨道与主轨道平行,列车设有导向轮和主动轮,列车的导向轮在副轨道内部行驶,列车的主动轮在主轨道内部行驶;优选的,主轨道的两侧分别设置副轨道。

进一步,所述副轨道内部设有导向筋,导向筋平行于副轨道延伸,列车的导向轮为一圆柱体,其侧壁向导向轮内部凹陷一圈形成导向轮槽,导向筋插入导向轮槽内,使导向轮沿副轨道行驶。

进一步,所述轨道梁的横截为正方形,各个方位的主轨道和副轨道设置相同,列车随旋转轨道梁旋转至另一方位后能稳定的继续行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轨道梁上至少一段旋转轨道梁,带动列车旋转,使列车自动改变行驶路线,实现换乘,轨道梁设置在空中,有效解决道路拥挤问题,在列车到达站点,乘客上下车时,其他列车随旋转轨道梁旋转至其他方位行驶,互不影响。

2、沿轨道梁轴向设有多个主轨道,轨道梁上同时吊挂多辆列车,不同列车沿不同方位的主轨道行驶;主轨道的一侧设有副轨道,副轨道为列车提供导向和支撑。

3、所述轨道梁设有旋转轮,旋转轮一方面可支撑旋转旋转轨道梁,另一方面带动旋转轨道梁旋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线路的轨道梁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列车在轨道梁行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轨道梁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厢对接联挂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车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列车在轨道梁侧面行驶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说明:1、轨道梁;10、主轨道;11、副轨道;111、导向筋;12、旋转轨道梁;13、固定轨道梁;14、中轴;141、楔形台;2、旋转轮;21、支撑杆;22、桥墩;3、列车;31、主动轮;32、导向轮;321第一导向轮;322、第二导向轮;323、导向轮槽;33、锁止销;34、磁铁吸合器;35、弹性材料;30、车厢;301、旋转圈;302、安装槽;303、重心调节机构;304、门体;305、座椅;306、扶手。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转换线路的轨道梁,轨道梁1上可同时吊挂多辆列车3,所述轨道梁1上设有至少两个不同方位的主轨道10,所述主轨道10沿轨道梁周向设置;轨道梁1在其轴向延伸方向分为多段,包括固定轨道梁13和至少一段旋转轨道梁12,所述旋转轨道梁12绕其轴线旋转;旋转轨道梁12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轨道梁12上某一方位的主轨道10与固定轨道梁13上另一方位的主轨道10重合,以改变旋转轨道梁12上列车3的行驶方位。

本实施例中,轨道梁1上设有旋转轨道梁12和固定轨道梁13,旋转轨道梁12和固定轨道梁13交错设置,固定轨道梁13设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向旋转轨道梁12凸出的中轴14,旋转轨道梁12中空套设在中轴14上、并可绕中轴14旋转。优选的,相邻固定轨道梁13的中轴14对接,旋转轨道梁12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不同固定轨道梁13的中轴14上;进一步优选的,旋转轨道梁12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轨道梁13和第二固定轨道梁13,中轴14内部设有楔形台141,第一固定轨道梁13和第二固定轨道梁13的楔形台141方向相反,第一固定轨道梁13的楔形台141沿中轴14内壁向内凹陷,第二固定轨道梁13的楔形台141沿中轴14内壁向外凸出,第二固定轨道梁13的楔形台141插接入第一固定轨道梁13的中轴14内部,使第一固定轨道梁13的楔形台141和第二固定轨道梁13的楔形台141限位接触。

上述设置中,所述楔形台141的截面为椭圆形,或者,楔形台141沿中轴14内壁向外延伸的多齿型,使第一固定轨道梁13的楔形台141和第二固定轨道梁13的楔形台141不能发生互相转动。

本实施例中,旋转轨道梁12上设有锁止槽,列车3上设有锁止销33,锁止销33与锁止槽插接固定,防止列车3沿轨道梁继续行驶,列车3行驶至旋转轨道梁12后,锁止销33插入锁止槽内,使列车3随旋转轨道梁12旋转,以改变列车3的行驶方位。

本实施例中,旋转轨道梁12外周设有旋转轮2,旋转轮2通过多个支撑杆21与旋转轨道梁12连接,以带动旋转轨道梁12旋转。旋转轮2包括内轮和套设在内轮外部的外轮,内轮和外轮之间可相对旋转,外轮朝向旋转轨道梁12一侧设有一圈豁口,豁口的宽度小于内轮截面的直径,内轮和旋转轨道梁12之间通过支撑杆21连接,外轮通过桥墩22固定,桥墩22将轨道梁支撑在空中,不占用地面空间,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桥墩22由地面向上延伸至外轮,并与外轮的外周相固定,桥墩22朝向旋转轨道梁12一侧设有与外轮豁口相同的敞口,使支撑杆21整周旋转。内轮和旋转轨道梁12之间设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交错排布,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两个不同方位主轨道10之间,第一区域内设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的一端固定在轨道梁上,另一端固定在内轮上;第二区域相对于主轨道10设置,以供列车3穿过。

本实施例中,轨道梁1包括驱动系统,驱动系统驱动内轮旋转,以带动旋转轨道梁12的旋转。桥墩22的顶部设有安装部,外轮上与安装部相对位置设有开口,使内轮经外轮的开口与驱动系统连接,内轮表面为齿形结构,所述驱动系统与内轮表面啮合连接,驱动内轮旋转,从而带动旋转轨道梁12旋转;内轮上具有锁定机构(图中未示出),以将内轮锁定,旋转轨道梁12不会发生旋转,使列车3在旋转轨道梁12上平稳行驶。驱动系统还可以设置在轨道梁1上,驱动旋转轨道梁12旋转。

本实施例中,轨道梁1上可同时吊挂多辆列车3,旋转轨道梁12可带动列车3旋转方位,轨道梁一侧设有若干个站点,所述站点可设置在任一方位的主轨道10一侧,到达站点的列车3旋转至与站点连接的方位的主轨道10上,实现乘客上下车,其它列车3随旋转轨道梁12旋转至其他方位继续行驶。主轨道10的一侧设有副轨道11,以对列车3进行支撑和导向,副轨道11与主轨道10平行,列车3设有导向轮32和主动轮31,列车3的导向轮32在副轨道11内部行驶,列车3的主动轮31在主轨道10内部行驶;优选的,主轨道10的两侧分别设置副轨道11。所述副轨道11内部设有导向筋111,导向筋111平行于副轨道11延伸,列车3的导向轮32为一圆柱体,其侧壁向导向轮32内部凹陷一圈形成导向轮槽323,导向筋111插入导向轮槽323内,使导向轮32沿轨道梁11行驶。

本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梁1的横截为正方形,轨道梁1的各个方位上均设有主轨道10和副轨道11,且各个方位的主轨道10和副轨道11设置相同,列车3随旋转轨道梁12旋转至另一方位后能稳定的继续行驶,或者轨道梁1的横截面为圆形,在其轴向均匀布置多个主轨道10。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列车3,包括至少一节车厢30,车厢30沿直线行驶的两端具有磁铁吸合器34,相邻车厢30对接端的磁铁吸合器34的磁极相反,使相邻两节车厢30通过磁铁吸合器34之间的吸力实现对接,以完成多节车厢30联挂,对接后的列车3,处于行驶最前端的车厢30为动力车厢30,带动后面的车厢30行驶。

同一车厢30的两端磁铁吸合器34的磁极相同,相邻连挂的两节车厢30的磁铁吸合器34的磁极相反;或者,同一车厢30的两端的磁铁吸合器34的磁极相反,相邻车厢30的对接端的磁铁吸合器34的磁极相反。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车厢30为胶囊型,车厢30的两端设有磁铁吸合器34,磁铁吸合器34包括电磁体,电磁体内部设有铁芯、线圈和衔铁,线圈上连接磁吸控制电路,以对线圈通电使电磁体产生磁力,相邻两节车厢30的对接端的磁铁吸合器34的线圈绕线方式相反,以使磁场方向相反,实现多节车厢30之间的吸附联挂;磁铁吸合器34为圆盘结构,其轴线与车辆的行驶方向相同,相邻对接车厢30的两个磁铁吸合器34贴合固定,车厢30一端的磁铁吸合器34设有向车厢30凹陷的凹槽,车厢30另一端的磁铁吸合器34设有向车厢30相反方向凸出的凸起,磁铁吸合器34凸起对应插入相邻车厢30磁铁吸合器34的凹槽中,防止联挂的两节车厢30产生相互滑动;磁铁吸合器34在联挂时的位置固定,确保相邻车厢30能快速、准确吸合。

本实施例中,相邻车厢对接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磁铁吸合器和第二磁铁吸合器,第一磁铁吸合器设有第一线圈,第二磁铁吸合器设有第二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线圈匝数以及线圈外径相同,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同,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相邻磁极相反,使第一磁铁吸合器和第二磁铁吸合器相互吸引,进行对接。

本实施例中,相邻车厢对接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磁铁吸合器和第二磁铁吸合器,第一磁铁吸合器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第二磁铁吸合器包括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的线圈匝数以及线圈外径相同,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沿车厢轴线设置,第一线圈相对于第三线圈在车厢轴向方向远离第二磁铁吸合器,第二线圈相对于第四线圈在车厢轴向方向靠近第一磁铁吸合器;优选的,第一线圈、第三线圈、第二线圈、第四线圈绕线方向相同,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的匝数和/或外径小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匝数和/或外径,使第三线圈和第四线圈之间的力小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的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第四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同,所述第三电磁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及第四电磁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反;或者,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及第三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同,所述第三电磁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电磁线圈及第四电磁线圈的通电电流方向相反。

上述设置中,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在对接过程中产生引力,使车厢对接,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在对接过程中产生斥力,所述斥力小于应力,斥力可平衡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的引力,以减缓碰撞,两个小线圈产生的斥力减缓车厢之间的对接速度,直至达到平衡静止状态,减少车厢在运行过程中对接的碰撞,冰箱乘客乘车体验,实现了没有控制系统介入的情况下多节车厢自主柔性对接。

本实施例中,车厢30和磁铁吸合器34之间通过弹性材料35连接,使列车3在转弯时能够发生弯曲,还能够保证在对接时,两个磁铁吸合器34调整位置、对齐联挂;优选的,弹性材料35由车厢30外周沿轴线向下倾斜延伸至磁铁吸合器34,使磁铁吸合器34向车厢30两端凸出,便于吸合联挂。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交通系统,包括轨道梁和站点,轨道梁与多个站点连接,列车3沿轨道梁行驶、并可停靠在站点处,以供乘客上下车,根据所述站点乘客数量确定列车3中的车厢30联挂个数,列车3包括多节串联联挂的车厢30,车厢30可在同一轨道梁的任意站点进行对接联挂。

本实施例中,列车3在轨道梁1上行驶过程中也可实现对接,同一方位行驶的两节车厢30,在距离处于一定范围内,控制两节车厢30的通电电流,和两节车厢30的相对速度,控制两节车厢30连接短的通电电流是为了控制车厢30间的引力,从而最终实现安全平稳的相互对接,车厢30和磁铁吸合器34之间通过弹性材料35连接,可消除两节车厢30在对接过程中撞击产生的振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厢30可单独在轨道梁1上行驶,或者,多节车厢30联挂后在轨道梁1上行驶,所述车厢30一侧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上设有驱动系统和行驶系统,所述轨道梁上设有至少两个、沿不同方位的主轨道10,轨道梁在其轴向延伸方向至少分为一段旋转轨道梁12和一段固定轨道梁13,所述旋转轨道梁12绕其轴线旋转,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轨道梁12上某一方位的主轨道10与固定轨道梁13上另一方位的主轨道10重合,以改变在旋转轨道梁12上行驶列车3的行驶方位,在列车3随轨道梁旋转过程中、或列车3沿不同方位轨道梁行驶时,列车3的多节车厢30始终保持水平、且不脱节。

实施例三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车厢30,所述车厢包括车厢本体和旋转圈,所述旋转圈绕设在车厢本体的外周、且相对车厢本体旋转,旋转圈一侧与轨道梁连接,轨道梁的四个侧面分别设有主轨道,车厢30可沿不同方位主轨道行驶,轨道梁1在其轴向方向包括旋转轨道梁和固定轨道梁,以使旋转轨道梁上的车厢30变换方位行驶,在车厢30随旋转轨道梁旋转过程中、或车厢30沿不同方位主轨道行驶时,车厢30始终保持水平。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厢30包括车厢30本体和相对车厢30本体旋转的旋转圈301,旋转圈301绕设在车厢30本体的外周,旋转圈301一侧与轨道梁连接,以使车厢30本体沿轨道梁行驶;车厢30本体的侧壁为圆形封闭回路,车厢30本体的两端封闭,旋转圈301为弧形延伸的封闭环,旋转圈301套设在车厢30本体侧壁上,使旋转圈301的轴线和车厢30的轴线重合设置,车厢30行驶方向与旋转圈301的轴线延伸方向平行;优选的,车厢30本体上设有一圈向车厢30内部凹陷的安装槽302,旋转圈301绕设在安装内部,防止旋转圈301与车厢30本体发生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中,车厢30本体的底部为一垂直于重力方向的平面,平面底部设有处理器、传感器模块和重心调节机构303,将车厢30在各方位主轨道或在各两方位主轨道转换的阶段,能够始终保持水平及稳定状态;重心调节机构303包括配重组件,配重组件可活动地设置在车厢30底部上,传感器模块通过测量配重组件的姿态信息、并将信息发送给处理器,以控制车厢30的平衡及稳定状态,防止车上的物品掉落、车上的乘客摔倒,避免驾驶者产生因车体来回摆动而产生不适,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其中,配重组件可以为具有一定重量的任意结构,只要配重组件处于车厢30底部。

本实施例中,车厢30本体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力,在轨道梁在旋转过程中,足以保持水平。

本实施例中,车厢30本体的侧壁上设有门体304,门体304沿车厢30壁滑动以打开车厢30,供乘客上下车,门体304两侧均绕设旋转圈301;优选的,车厢30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门体304,以供乘客在不同方位上下车;车厢30本体内设有多个座椅305,以供乘客乘坐,座椅305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般的,在车厢30中部两排座椅305,两排座椅305背靠背设置,车厢30内部设有站立区域,站立区域设置至少一个扶手306;本设置中,车厢30可容纳35个人,设置14个座椅305,座椅305为可旋转移动座椅305,座椅305随列车3的重心移动。

本实施例中,旋转圈301的一侧与底座固定连接,底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旋转圈301固定,旋转圈301向外凸出安装底座,以使底座和车厢30本体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底座上与车厢30本体相反一侧安装有主动轮31和导向轮32,轨道梁上设有主轨道10和副轨道11,副轨道11与主轨道10平行,主动轮31滑入主轨道10内部、并可沿主轨道10运行,导向轮32与副轨道11配合,为车厢30行驶提供导向;优选的,主动轮31一侧设有锁止销33,旋转轨道梁上设有锁止槽,锁止销33插入锁止槽内部,以随旋转轨道梁旋转;所述导向轮32为一圆柱体,其侧壁向导向轮32内部凹陷一圈形成导向轮槽323,副轨道内部设有导向筋111,导向筋111插入导向轮槽323内,使导向轮32沿副轨道行驶;优选的,导向轮32的轴线与主动轮31的轴线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底座上设有第一导向轮321和第二导向轮322,第一导向轮321和第二导向轮322垂直设置,分别沿相邻两个不同方位的主轨道10一侧的副轨道11行驶;优选的,底座上设有多个第一导向轮321和/或第二导向轮322,第一导向轮321和/或第二导向轮322的排布与副轨道11平行。

本实施例中,多节车厢30可实现联挂,车厢30沿直线行驶的两端具有磁铁吸合器34,相邻车厢30对接端的磁铁吸合器34的磁极相反,使相邻两节车厢30通过磁铁吸合器34之间的吸力实现对接,以完成多节车厢30联挂。

本实施例中,车厢30的外周安装有可透视的玻璃窗,所述车厢30可应用于交通系统的运输,也可用于景点观光。

本实施例中,车厢30由纳米发电机驱动,纳米发电机可设置在轨道梁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