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3179发布日期:2019-07-27 10:3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石油沥青是原油蒸馏后的残渣。天然沥青则是储藏在地下,有的形成矿层或在地壳表面堆积。沥青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现在的路面施工用的沥青加热装置大都不便移动,没有搅拌功能,对温度及压强的控制不够,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沥青加热装置解决这些问题。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520550484.7U中公开的一种路面沥青加热装置,该路面沥青加热装置,通过主加热器的设置,主加热器包括加热罩、燃烧喷嘴、燃烧室、辐射板,燃烧喷嘴位于加热罩内的燃烧室中,辐射板位于燃烧室下部,基板中部液压伸缩杆下部设置有副加热器,副加热器内腔通过管道和主加热器燃烧室相通,副加热器下部设置有辐射板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副加热器利用主加热器尾气余热进一步对沥青路面加热,增加了热利用效率。但是,该路面沥青加热装置,并没有解决尾气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支撑装置和受热罐,所述受热罐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加热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受热罐包括导热板、隔热板,导热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受热罐顶部的中心处贯穿有搅拌机,受热罐顶部的一侧贯穿有温度感应仪,受热罐顶部的另一侧贯穿有压强感应仪,受热罐顶部远离温度感应仪的一侧设置有原料入口,原料入口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盖,第一活动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第一合页与原料入口固定连接,受热罐顶部远离压强感应仪的一侧贯穿有通风管,受热罐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原料出口,原料出口上设置有活动控制阀。

可选的,所述通风管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盖,第二活动盖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第二合页与通风管固定连接,通风管内部活动连接有过滤器,通风管的底部贯穿有螺丝钉,螺丝钉的中间套接有圆环,圆环 19的一侧套接有排风扇。

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可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板、支撑杆和万向轮,固定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呈三角形分布有三个,三个支撑杆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盖底端设置有保温板。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车把手。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通过温度感应仪的设置,温度感应仪的另一端在沥青器皿中能实时观测到沥青的温度变化情况,配合加热器方便调节受热罐的内部温度。

2、该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通过压强感应仪的设置,压强感应仪可以实时观测到压强的变化,配合原料进口和通风管可以实时调节受热罐内部的压强。

3、该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通过搅拌机的设置,搅拌机可以把沥青搅拌的更加均匀,使受热均匀,同时大大提高了沥青加热的效率。

4、该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通过隔热板、导热板的设置,导热板可以很好的传导加热器提供的热量,隔热板则可以避免导热板传导的热量浪费流失,隔热板和导热板的结合使加热效率更高。

5、该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通过通风管的设置,通风管底端设置有排风扇,排风扇可以使受热器里的有害气体可以更加有效率的排出,通风管内部远离排风扇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器,通过排风扇的有害气体会被过滤器处理掉,实现了环保作业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器、2-支撑装置、3-受热罐、301-导热板、302-隔热板、4-搅拌机、401-电机、402-保护板、403-转轴、404-旋转叶、405-通孔、406- 轴承、5-温度感应仪、6-压强感应仪、7-第一活动盖、8-第一合页、9-通风管、10-原料入口、11-原料出口、12-活动控制阀、13-第二活动盖、14-第二合页、15-过滤器、16-螺丝钉、17-圆环、18-排风扇、19-固定座、20-固定板、21-支撑杆、22-万向轮、23-保温板、24-推车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1、支撑装置2和受热罐3,受热罐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器1,加热器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装置2,受热罐3包括导热板301、隔热板302,导热板30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隔热板302,受热罐3顶部的中心处贯穿有搅拌机4,受热罐3顶部的一侧贯穿有温度感应仪5,受热罐5顶部的另一侧贯穿有压强感应仪6,受热罐5顶部远离温度感应仪5的一侧设置有原料入口10,原料入口10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盖7,第一活动盖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合页8,第一合页8与原料入口10固定连接,隔热板302 顶部远离压强感应仪6的一侧贯穿有通风管9,受热罐3底部的一侧设置有原料出口11,原料出口11上设置有活动控制阀12;通风管9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活动盖13,第二活动盖13底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合页14,第二合页14与通风管9固定连接,通风管9内部活动连接有过滤器15,通风管9的底部贯穿有螺丝钉16,螺丝钉16的中间套接有圆环17,圆环17的一侧套接有排风扇18;加热器1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9,固定座19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支撑装置2包括固定板20、支撑杆21和万向轮22,固定座19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车把手24,固定板 20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呈三角形分布有三个,三个支撑杆 21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2;第一活动盖7底端设置有保温板23。

综上,该路面施工用沥青加热装置,使用时,通过温度感应仪5的设置,压强感应仪6的另一端在沥青器皿中能实时观测到沥青的温度变化情况,配合加热器1方便调节受热罐3的内部温度,通过隔热板302、导热板301的设置,导热板301可以很好的传导加热器1提供的热量,隔热板302则可以避免导热板301传导的热量浪费流失,隔热板302和导热板301的结合使加热效率更高,导热板301顶部通透连接有压强感应仪6、温度感应仪5和通风管 9,通过压强感应仪6的设置,可以实时观测到压强的变化,配合原料进口10 和通风管9可以实时调节受热罐3内部的压强,通过搅拌机4的设置,可以使沥青搅拌的更加均匀,使受热均匀,同时大大提高了沥青加热的效率,通过通风管9的设置,通风管9底端设置有排风扇18,排风扇18可以使受热器里的有害气体可以更加有效率的排出,通风管9内部远离排风扇18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器15,通过排风扇18的有害气体会被过滤器15处理掉,实现了环保作业的目的,加热器1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固定板20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1,支撑杆21能起到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支撑杆21底端活动连接有万向轮22,万向轮22的设置实现了该装置方便移动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