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型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420689发布日期:2019-12-14 01:24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型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悬索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型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跨径悬索桥得到空前发展,其宽跨比随着发展不断缩小,桥梁的横向刚度也不断的减小,从而影响到桥梁的动力稳定性。而空间缆索悬索桥是由主缆和吊索形成的三维索系,结构外形不仅美观,还改善了其横向受力性能及动力稳定性,受到了设计者的青睐。

目前,空间缆索体系多用于城市自锚式悬索桥,但由于上述空间悬索体系独特的优点,也逐渐被大跨径悬索桥设计所采用。而空间主缆线型的精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主缆及吊索的无应力长度,进而影响桥面线型及主塔偏位,因此主缆线型精确与否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型调整装置及调整方法,能够完成各种索距的主缆线型调整。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型调整装置,包括两主缆抱夹、两组支座、多个调节件和标准节顶梁;

两所述主缆抱夹分别用于可拆卸的固定于两侧主缆上;

两组所述支座分别设于两主缆抱夹上,每组所述支座至少设有两个且沿所述主缆抱夹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支座与所述标准节顶梁或调节件连接;

所述调节件可沿其长度方向伸缩,且所述调节件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标准节顶梁或另一调节件连接;

所述标准节顶梁包括多个第一标准节顶梁和多个第二标准节顶梁,所述第一标准节顶梁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调节件或另一第一标准节顶梁连接,所述第二标准节顶梁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或另一第二标准节顶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缆抱夹包括第一本体和与所述第一本体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本体,且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固定时,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设有容纳主缆的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缆抱夹还包括抱环紧固件,所述抱环紧固件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连接处,且所述抱环紧固件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筒和设于所述调节筒内的液压缸,所述调节筒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筒体内,且所述液压缸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筒体或第二筒体上设有减小阻尼系数的减阻衬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截面为匹配的方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缆抱夹与主缆间设有柔性材料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主缆抱夹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耳板,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二耳板与所述第一耳板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座、调节件两端和标准节顶梁两端均设有连接板,相邻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型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所述调整装置的所述主缆抱夹分别安装于主缆多个待调整的安装节点上,并在主缆抱夹上安装所述支座;

在相对的两支座间安装所述调节件,且当调节件的初始作用长度小于两支座间距时,在调节件与支座间连接多个标第一准节顶梁和/或另外的调节件,当调节件的初始作用长度等于两支座间距时,调节件两端连接两支座

在另外多对支座间连接第二标准节顶梁;

控制调节件进行顶推或收缩操作,在调节件顶推或收缩后,临时锁定调节件,另外支座间对应增加或减少第二标准节顶梁,解除调节件临时锁定并使其恢复待顶推或收缩状态,增加或减少调节件所在区间内的第一标准节顶梁或另外的调节件;

控制调节件进行多次顶推或收缩操作,使主缆达到预定位置,锁死调节件,并拆除支座间的第二标准节顶梁,完成对主缆线型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型调整装置,包括通过调节件和第二标准节顶梁能够完成对主缆的线型调整,通过调节件、第二标准节顶梁和第一标准节顶梁的配合作用,能够使其适用于各种索距的主缆线型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型调整装置安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型调整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型调整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型调整装置顶推或收缩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型调整装置安装第二标准节顶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型调整装置线型调整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型调整装置线型调整完成后的立体图.

图中:1-主缆抱夹,11-第一本体,12-第二本体,13-抱环紧固件,14-第一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6-第一耳板,2-支座,21-第二耳板,3-调节件,31-调节筒,32-第一筒体,33-第二筒体,34-减阻衬片,4-标准节顶梁,41-第一标准节顶梁,42-第二标准节顶梁,5-主缆,6-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型调整装置,包括两主缆抱夹1、两组支座2、多个调节件3和标准节顶梁4,两主缆抱夹1分别用于可拆卸的固定于两侧主缆5上,优选地,主缆抱夹1包括第一本体11和与第一本体1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本体12,且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固定时,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设有容纳主缆的通道,两组支座2分别设于两主缆抱夹1上,每组支座2至少设有两个且沿主缆抱夹1长度方向设置,且支座2与标准节顶梁4或调节件3连接,调节件3可沿其长度方向伸缩,且调节件3两端分别与支座2、标准节顶梁4或另一调节件3连接,标准节顶梁4包括多个第一标准节顶梁41和多个第二标准节顶梁42,第一标准节顶梁41两端分别与支座2、调节件3或另一第一标准节顶梁41连接,第二标准节顶梁42两端分别与支座2或另一第二标准节顶梁42连接。

设置的调节件3和第二标准节顶梁42,在进行调节主缆5线型时,通过调节件3的顶推和收缩作用,对主缆5进行顶推和收拢操作,从而完成对主缆5的线型调整,当调节件3的长度不能满足较大索距的主缆时,可以通过在调节件3上续接第一标准节顶梁41和/或增加额外的调节件3,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索距的主缆,同时,通过调节件3、第二标准节顶梁42和第一标准节顶梁41的配合作用,能够使其适用于各种索距的主缆线型调整。

参见图2和图3所示,主缆抱夹1还包括抱环紧固件13,抱环紧固件13设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连接处,且抱环紧固件13包括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5和固定螺栓,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分别设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通过第一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5和固定螺栓的配合作用,能够完成对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固定作用,同时,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分别与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5间设有加强筋,能够对抱环紧固件13起到一定的结构增强作用,保证该抱环紧固件13的固定稳定性。

参见图4所示,调节件3包括调节筒31和设于调节筒31内的液压缸,调节筒31包括第一筒体32和第二筒体33,第一筒体32滑动套设于第二筒体33内,且液压缸分别与第一筒体32和第二筒体33连接,通过调节筒31的设置,能够对液压缸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其在进行主缆线型调整时,减小外界环境对液压缸的损坏,同时兼做液压缸导轨作用,设置的调节筒31能够便于与支座2和第一标准节顶梁41连接;进一步的,第一筒体32或第二筒体33上设有减小阻尼系数的减阻衬片34,能够减小第一筒体32和第二筒体33间摩擦阻力,进而提高顶推和收缩效率,第一筒体32和第二筒体33的截面为匹配的方形,能够使第一筒体32和第二筒体33具有一个周向限位的效果,避免调节筒31为圆形或直接设置液压缸时,在顶推和收缩过程中,出现转动的情况,进而能够避免转动导致损坏液压缸或者主缆抱夹1的情况出现。

主缆抱夹1与主缆5间设有柔性材料层,能够避免主缆抱夹1直接接触主缆5时,导致主缆5收到较大的应力而损坏,同时,能够在顶推和收缩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由于顶推和收缩过程中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主缆5出现破损的情况。

参见图3所示,主缆抱夹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耳板16,支座2上设有第二耳板21,第二耳板21与第一耳板16铰接,能够起到连接、传递荷载或临时固结的作用,且通过第一耳板16和第二耳板21的铰接作用,能够使该调节件3不止是在一个方向上的顶推和收缩操作,能够在两主缆5具有一定高度差时,仍能够完成对主缆5的线型调整操作。

支座2、调节件3两端和标准节顶梁4两端均设有连接板6,相邻连接板6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连接板6的设置,能够使支座2、调节件3两端和标准节顶梁4进行任意的组合连接,进而,能够保证顶推和收缩过程中的增加或减小长度的需求,从而在保证能够起到对不同索距的主缆5线型调整的同时,使该支座2、调节件3两端和标准节顶梁4连接多样性,进而能够满足不同情况的要求;且通过连接板6的设置,能够进一步的保证,调节件3两端均可与支座2、标准节顶梁4或另一调节件3连接,第一标准节顶梁41两端均可与支座2、调节件3或另一第一标准节顶梁41连接,第二标准节顶梁42两端均可与支座2或另一第二标准节顶梁42连接,。

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型调整装置的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主缆5架设完成之后,安装吊索索夹,拆除猫道之间连接装置,猫道改吊绳布置;

调整装置运输至主塔施工区域下方,利用起重设备吊装至塔顶施工区域;

调整猫道门架承重索,利用承重索顶部缆索吊系统将多个调整装置的主缆抱夹1分别安装于主缆5多个待调整的安装节点上,并在主缆抱夹1上安装支座2,其中,调整装置沿桥梁中心线对称布置;

在相对的两支座2间安装调节件3,且当调节件3的初始作用长度小于两支座2间距时,在调节件3与支座2间连接多个标第一准节顶梁41和/或另外的调节件3,当调节件3的初始作用长度等于两支座2间距时,调节件3两端连接两支座2

在另外多对支座2间连接第二标准节顶梁42;

调整装置安装完成之后,现场检查调试设备,确保构件连接及调节件3工作满足施工要求;

控制调节件3进行顶推或收缩操作,在调节件3顶推或收缩后,临时锁定调节件3,另外支座2间对应增加或减少第二标准节顶梁42,解除调节件3临时锁定并使其恢复待顶推或收缩状态,增加或减少调节件3所在区间内的第一标准节顶梁41或另外的调节件3;

控制调节件3进行多次顶推或收缩操作,使主缆5达到预定位置,锁死调节件3,并拆除支座2间的第二标准节顶梁42,完成对主缆5线型调整;

在加劲梁安装完成之后依次拆除线型调整装置,拆除方法与安装方式相同,均采用缆索吊系统进行拆除,其拆除的施工步骤相逆。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