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沉降桥头斜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1056发布日期:2020-05-06 23:48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沉降桥头斜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沉降桥头斜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公路造桥工程中,桥头处往往都是高填方路堤,如基础存在较厚的软土层,基路将在上覆路堤负载作用下发生沉降,轻则引起竣工后桥头跳车,重则会因为软土层的存在引起基路的过大沉降,发生侧向变形,产生侧向推力,从而引起桥台桩基的水平位移和弯曲导致桥台被破坏,再加上经常受到过往车辆的不断碾压使得桥梁两端的沉降日趋严重。

专利公告号为cn2034561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沉降桥头斜坡结构,包括桥台、桥堤、桥墩、路基石、加强斜坡、路面层,加强斜坡由桥堤上的预埋外露钢筋头与加强桥坡的纵向钢筋焊接连城一体,并和混凝土浇灌呈整体结构,其特点是加强斜坡与桥堤间连成一体,消除了桥梁斜坡沉降的隐患。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仅通过在桥堤的端部加设倾斜设置且连成一体的加强斜坡,斜坡的设置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土层的下降速度,但由于加强斜坡底部的软土层与水流直接接触从而软土层中富含大量水分土层松软,车辆通过时挤压软土层自四周扩散土层沉降,而斜坡远离桥堤的另一端搭接在软土层的表面,土层下降后加强斜坡与软图层之间形成断层,加强斜坡失去支撑点当到达临界点时会发生断裂或塌陷,使得过往车辆的行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上述方案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沉降桥头斜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沉降桥头斜坡结构,包括地基、浇注于所述地基上一体成型的桥台和铺设于所述桥台端面上的桥头基础基路,所述桥头基础基路的底面包括泥土基层、设置于所述泥土基层内的排水结构和铺设于所述泥土基层上端面用于表层排水的加压结构。

所述排水结构包括多组用于排出水分的横向排水体和引导水分进入所述横向排水体的竖向排水体。

所述横向排水体包括水平铺设于所述桥台上的两组导向排水管,所述导向排水管的两个排水端口均延伸出所述泥土基层的外部,所述导向排水管内等间距设置有多个蓄水管且所述蓄水管的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竖向排水体紧密插接于所述蓄水管内,相邻所述蓄水管的周侧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衔接管。

所述横向排水体包括水平铺设于所述桥台上的两组导向排水管,所述导向排水管的两个排水端口均延伸出所述泥土基层的外部,所述导向排水管内等间距设置有多个蓄水管且所述蓄水管的上端呈开口设置,所述竖向排水体的周侧与所述蓄水管的内壁贴合,相邻所述蓄水管的周侧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衔接管,且所述衔接管与所述导向排水管相连形成用于排水的排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泥土基层内上下铺设的两组横向排水体以及对应插接在蓄水管内的竖向排水体,竖向排水体将泥土基层间隙中的水分吸附并沉降至蓄水管的底端,并通过周侧上连通的多根衔接管集成排入导向排水管内,导向排水管将水分排至远离桥台的区域,该区域可种植植物对水分加以吸收,使得泥土基层中富含的水分排出,从而加强了泥土基层的固结性,降低了泥土基层与桥头基础基路形成断层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桥台的两侧呈斜面设置,所述桥头基础基路的底端固设有多根用于支撑的桥台桩柱,所述桥台远离所述桥台桩柱的一侧呈阶梯状设置且两组所述导向排水管分别铺设于阶梯状的水平端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混凝土浇灌而成的梯形桥台,隔绝河渠流水渗入泥土使土层松软或冲刷泥土导致水土流失的情况发生,桥台的一侧呈斜面另一面呈阶梯状设置,阶梯状的多个水平端面上铺设横向排水体,以提高导向排水管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排水管包括两根导水管和一个根连接管,两根所述导水管的端部分别与所述连接管的两侧垂直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多根所述衔接管与所述蓄水管靠近其底壁的周侧上呈十字形分布,多个衔接管和多个所述蓄水管均与所述导向排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横纵等间距排列的蓄水管通过十字形交错贯通的衔接管与导向排水管连通,并将水分集成汇入导水管内流向远离桥台的一端,连接管将两根导水管靠近桥台的一端闭合形成回路,从而使水分的流向具有导向性,并降低水分向外溢出或导流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组所述横向排水体沿所述桥台的高度差错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错位设置使得泥土基层内富含的水分局部吸收的更加透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压结构包括铺设于所述泥土基层上的砂垫基层和路堤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垫基层的渗透性较小,降低路面表层水分渗透至底部泥土基层中,路堤填料使得土体表层固结,从而控制地表土地与地基衔接处的沉降,有利于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道路的平整美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向排水体包括对应插接于多个所述蓄水管内的排水装置,且所述排水装置的延伸高度与所述桥台阶梯状的高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装置为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或砂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个竖直设置的排水装置使得泥土基层中间隙水便于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泥土基层内上下铺设两组排水结构,竖向排水体将泥土基层间隙富含的水分吸收并沉积至蓄水管底壁,再由衔接管集成汇集至导向排水管内,使得泥土基层中富含的水分排出,从而加强了固结性,降低了泥土基层与桥头基础基路形成断层或沉降的情况发生。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管将两根两端开口的导水管靠近桥台的端口处闭合形成回路,从而使水分的流向具有导向性,并降低水分向外溢出或导流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主要示出了横向排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2、桥台;3、桥头基础基路;31、泥土基层;32、排水结构;33、加压结构;4、砂垫基层;5、路堤填料;6、横向排水体;61、导向排水管;601、导水管;602、连接管;62、蓄水管;63、衔接管;7、竖向排水体;8、桥台桩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防沉降桥头斜坡结构,包括地基1和浇注于地基1上一体成型设置的梯形桥台2,桥台2靠近河渠的一侧呈斜面设置而另一侧开设有向上延伸的两节阶梯状坡面;桥台2的端面上铺设有衔接表层土壤与桥梁的桥头基础基路3,桥台2斜面的一侧上竖直固设有支撑桥头基础基路3的桥台桩柱8,桥头基础基路3的底面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泥土基层31、砂垫基层4和路堤填料5,砂垫基层4的水分渗透性较小,以控制路面表层的水分渗透至底部泥土基层31中,路堤填料5使土体表层固结,从而一定程度上的控制了地表土地与地基1衔接处的沉降。

如图2和图3所示,泥土基层31中设置有两组加速土质松散的泥土层排水固结的排水结构32,排水结构32包括横向排水体6和竖直插接至横向排水体6内的若干个竖向排水体7;横向排水体6包括固设在阶梯状桥台2端面拐角棱边处分别错位设置有两组导向排水管61,导向排水管6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导水管601和垂直连接于两根导水管601之间的连接管602,且两个导水管601的一端与连接管602首尾相连呈“凵”字型设置;导水管601的开口端远离桥台2,从而将集成在管内的水分传输至远离桥头处的区域中,该区域表层可种植植物提高绿化率的同时可吸收排入泥土中的水分。

导向排水管61内纵横交错设置有多根与导水管601连通的衔接管63,衔接管63的相交处竖直连通有一根蓄水管62,蓄水管62上端呈开口设置且竖向排水体7放置在蓄水管62内,而竖向排水体7为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或砂井等可以将泥土基层31中富含的水分吸收并沉降至蓄水管62内,再通过衔接管63集成汇集至两根排水管内,从而使得泥土基层31的固结性加强,以实现泥土基层31与桥头基础基路3的沉降现象减弱,达到来往车辆的行驶至该路段时路面平稳的效果,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竖直填埋在泥土基层31中的若干个将泥土基层31中孔隙水排至底端的蓄水管62中,再由导向排水管61排出至距离桥台2较远的地方,加速了软基的固结,并且延展性和强度较好,铺设的范围广能适应地基一定的变形且不影响正常的排水性能,使得泥土基层31中富含的水分能够顺利排出,以实现泥土基层31与桥头基础基路3的平稳,降低沉降的情况发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