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4563发布日期:2020-06-05 20:24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顶升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



背景技术:

桥梁顶升施工(也称为桥梁顶升技术)是指采用整体液压同步升高方案,也就是利用原有灌注桩承重,不破坏原桥面铺装层、栏杆扶手、人行道、梁板间的连接等,先用液压顶升装置整体顶住桥梁上部结构,然后截断各墩、台帽梁下的立柱,再操作液压顶升装置,使该桥整体升高到设计高度,最后接长立柱钢筋立模浇灌二期砼。桥梁上部结构指的是桥梁支座以上(无铰拱起拱线或框架主梁底线以上)跨越桥孔部分的总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桥梁顶升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桥梁顶升技术被应用于桥梁改造工程中。桥梁顶升技术是通过液压顶升系统将桥面顶高至期望标高的一项技术,桥梁顶升技术在国内桥梁改造和支座更换中应用较广,而且桥梁液压同步顶升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证明,在桥梁顶升平移改造中完全可以达到安全运营、节约投资、造型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但目前国内尚没有针对桥梁顶升平移改造的设计、施工与检测规范,这使得桥梁顶升、平移改造的技术先进性能的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现有的顶升工程大多为简支结构和连续梁。对跨运河航道的大跨径钢管砼系杆拱桥的大吨位整体同步顶升的技术应用国内尚无先例。

大跨桥梁也称为大跨度桥梁或大跨径桥梁,大跨度桥梁是指多孔跨径总长≥100米或单孔跨径≥40米的桥梁。桥梁跨径也称桥梁跨度,一般指桥梁的总跨径,总跨径是指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其中多孔跨径总长是指桥梁的总长度,即桥梁主梁的总长度。对跨运河航道的大跨径钢管砼系杆拱桥进行顶升施工时,施工难度非常大且存在的安全隐患多。如位于宁杭高速公路溧阳段与芜申线运河交叉处的南河特大桥,南北走向,该桥于2003年建成通车且其作为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修建时间较短,使用状况良好。但现阶段根据航道整治规划的要求,南河特大桥现状通航尺度不满足整治后的三级航道通航净空尺度要求。桥位段高速公路处在8500m半径的圆曲线上,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双向六车道。北引桥纵坡为1.570%上坡,南引桥纵坡为1.570%下坡,桥梁处竖曲线半径20000m,路桥分界填土高度约6.5m,桥跨布置为10×25m组合箱梁+130m钢管混凝土系杆拱+4×25m组合箱梁+(2×20+18+14)现浇连续箱梁+4×25m组合箱梁,组合箱梁为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梁总长659.44m,横向双幅布置,桥面全宽=15.75m(单幅宽度)+4.5m(中分带)+15.75m(单幅宽度)=36m,单幅桥横向布置为:0.5m(护栏)+15.25m(机动车道)+1m(护栏)=16.75m,因而桥梁设计等级高、主桥跨度大且引桥跨数多。桥位处水面宽60m,通行净高5m。主墩(即主桥桥墩)的墩身为矩形截面,外侧墩柱截面尺寸3.6×2.4m,内侧墩柱截面尺寸3.6×4.6m,均采用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桩径为φ1.8m,桩底进入强风化岩,承台高度为3m;引桥采用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墩直径为φ1.3m,桩径为φ1.5m;桥台为肋板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且桩径为φ1.2m。南河特大桥的拱肋采用哑铃型钢管混凝土结构,横梁和系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引桥桥墩中还包括两个独柱墩,独柱墩采用直径为φ1.8m的独墩柱,群桩基础且桩径为φ1.2m。南河特大桥的主桥为长度为130m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也称为钢管砼系杆拱桥),引桥为预应力组合箱梁和现浇混凝土箱梁结构,因而引桥为混凝土箱梁。南河特大桥的通航净宽为60m,满足三级航道净宽;但净高为5m,不满足三级航道要求,需调整为7m。因此需要抬高老桥,对老桥进行顶升改造,改造桥梁提升高度为2.161m。由于桥梁整体顶升抬高,为了降低桥台填土高度并与周边协调,两侧引桥需相应延长,本次北引桥增加4孔跨径为25米的组合箱梁,南引桥增加6孔跨径为25米的组合箱梁,由于增加桥跨,桥台需改造为桥墩。

经过慎重的安全、技术方面的比选,对南河特大桥进行顶升施工时,对南河特大桥的主桥和两个引桥分别进行顶升。对引桥进行顶升时,存在以下施工难题:第一、引桥跨数多且顶升重量大,风险点分散,整体顶升施工过程不易控制;第二、顶升过程中,桥梁上部结构处于悬浮状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以上风险,确保桥梁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第三、顶升高度较高,顶升高度达2.16m,临时垫块和顶升循环多,对支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确保纵横支撑体系的牢固、可靠、不失稳。

由上述内容可知,对跨运河航道的大跨径钢管砼系杆拱桥进行顶升施工时,工艺复杂、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并且顶升高度为2m以上,施工工期短,任务重,目前尚无成功经验借鉴,可供借鉴的技术资料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其结构设计合理、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采用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对待顶升引桥主梁进行竖向顶升,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采用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相配合进行顶升,辅助支撑结构对待顶升引桥主梁进行平稳支撑的同时对待顶升引桥主梁进行主动顶升,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中的千斤顶均倒置布设,每次完成顶升后在千斤顶下方支垫临时支撑件时无需移动千斤顶,省工省时,并能确保千斤顶位置不动;同时所采用的临时支撑结构不仅支撑强度大,承重效果好,并且支撑稳定性好,结构稳定、可靠,确保引桥主梁顶升过程平稳、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且对待顶升引桥主梁进行竖向顶升的引桥主梁顶升装置,所述待顶升引桥主梁为大跨径系杆拱桥的引桥主梁;所述待顶升引桥主梁呈水平布设且其包括左右两幅对称布设的纵向主梁,两幅所述纵向主梁均沿纵桥向布设;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均支撑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的正下方,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均包括一个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和一个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所述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和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为引桥梁端顶升装置;

所述待顶升引桥主梁支撑于引桥下部结构上,所述引桥下部结构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引桥下部支撑结构,每幅所述纵向主梁均支撑于一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上;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均包括一个桥台和一个竖向桥墩上;所述纵向主梁的一端为支撑于桥台上的待接续端,所述纵向主梁的另一端为支撑于所述竖向桥墩上的连接端;

每个所述桥台上均设置有一个对纵向主梁进行竖向顶升的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每个所述竖向桥墩上均设置有一个对纵向主梁进行竖向顶升的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每个所述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均支撑于一个所述纵向主梁的所述待接续端下方,每个所述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均支撑于一个所述纵向主梁的所述连接端下方;

每个所述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均支撑于一个所述桥台的桥台基础上,每个所述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均支撑于一个所述竖向桥墩的桥墩基础上或均支撑于一个水平混凝土基础上,所述水平混凝土基础位于所述桥墩基础一侧且其与所述桥墩基础浇筑为一体;所述桥台基础和所述桥墩基础均为呈水平布设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所述桥台基础、所述桥墩基础和所述水平混凝土基础均为反力基础;

每个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均包括一道支撑于纵向主梁底部的横向分配梁、多个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的竖向顶升装置和多个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的辅助支撑结构,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和辅助支撑结构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的数量均相同,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和辅助支撑结构均支撑于横向分配梁的正下方,所述横向分配梁沿横桥向布设且其与所支撑纵向主梁的底面呈平行布设;每个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中多个竖向顶升装置和多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均布设于待顶升引桥主梁的同一个横断面上,每个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中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和辅助支撑结构呈交错布设;

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包括竖向千斤顶和布设于竖向千斤顶正下方的竖向支顶机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包括随动千斤顶和布设于随动千斤顶正下方的竖向支撑结构,所述竖向支顶机构和所述竖向支撑结构均为临时支撑结构;所述竖向千斤顶和随动千斤顶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倒置千斤顶,所述倒置千斤顶为底座朝上且刚性顶举件朝下的液压千斤顶;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均水平固定在位于其正上方的横向分配梁底部,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刚性顶举件均支顶在位于其正下方的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每个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均支撑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反力基础上,每个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均由多个从下至上布设的临时支撑件拼接而成,多个所述临时支撑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为呈水平布设的钢管支撑结构;

所述钢管支撑结构为圆柱形,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所有钢管支撑结构的直径均相同且其均呈同轴布设;每个所述钢管支撑结构均包括竖向支撑钢管、一个同轴固定于竖向支撑钢管上部的上连接环和一个同轴固定于竖向支撑钢管底部的下连接环,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均为水平圆环形钢板且二者均固定在竖向支撑钢管的外侧壁上,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上连接环的上表面与竖向支撑钢管的上表面相平齐,下连接环的底面与竖向支撑钢管的底面相平齐;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上均开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螺栓安装孔;

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上下相邻两个所述钢管支撑结构组成一个钢管支撑组合,所述钢管支撑组合中位于上方的钢管支撑结构为上钢管支撑结构,所述钢管支撑组合中位于下方的钢管支撑结构为下钢管支撑结构,所述钢管支撑组合中所述上钢管支撑结构的下连接环与所述下钢管支撑结构的上连接环通过多个连接螺栓紧固连接为一体,通过多个所述连接螺栓紧固连接为一体的下连接环与上连接环组成一个加固环;所述连接螺栓呈竖直向布设,每个所述连接螺栓均安装于所述加固环中上下连通的两个所述螺栓安装孔内。

上述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还包括多个对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千斤顶纠偏机构;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的数量与该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所包括倒置千斤顶的数量相同,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上均安装有一个千斤顶纠偏机构;

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包括对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水平调整的水平纠偏机构,所述水平纠偏机构包括多个水平调整件、一个供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安装的下固定板和一个位于下固定板上方的上固定板,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圆周方向布设于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四周外侧;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底座水平固定在下固定板底部,所述下固定板固定于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底座上方,所述下固定板为平直钢板且其与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呈平行布设;所述上固定板为平直钢板;

每个所述水平调整件均包括一个呈竖直向布设的螺栓杆、一个同轴安装于螺栓杆上的限位螺母和一个同轴安装在螺栓杆顶部的上滑移件,所述螺栓杆为平直杆,所述限位螺母位于上滑移件下方,所述限位螺母与螺栓杆之间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上固定板上开有多个供上滑移件横向滑移的横向滑移槽和多个供螺栓杆进行横向移动的横向插孔,所述横向滑移槽为平直槽且其与上固定板呈平行布设,所述上滑移件与上固定板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滑移槽的数量与上滑移件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滑移槽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沿所施工桥梁的横桥向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横向滑移槽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横向插孔的数量与横向滑移槽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插孔均为长条形孔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插孔均与横向滑移槽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插孔的长度与横向滑移槽的长度相同,所述横向插孔的宽度大于横向滑移槽的宽度;每个所述横向插孔均位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的正下方,每个所述横向插孔均与位于其正上方的横向滑移槽连通;

所述下固定板上开有多个供螺栓杆进行纵向移动的纵向插孔,多个所述纵向插孔均为长条形孔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纵向插孔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横向插孔呈垂直布设;所述纵向插孔的数量与横向插孔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纵向插孔均位于一个所述横向插孔下方,每个所述纵向插孔均与位于其下方的横向插孔组成一个十字形调整孔;每个所述十字形调整孔中纵向插孔与横向插孔相交叉的区域为供一个所述螺栓杆安装的螺栓安装孔,每个所述螺栓杆均安装于一个所述螺栓安装孔内;

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中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组成水平调整平台,每个所述上滑移件均布设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内,每个所述限位螺母均支撑于下固定板底部,每个所述螺栓杆均通过上滑移件和限位螺母紧固固定在所述水平调整平台上;所述下固定板通过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与上固定板紧固连接。

上述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还包括在竖直面上对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竖向纠偏机构,所述竖向纠偏机构包括支垫于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的楔形钢板,所述竖向纠偏机构紧固夹装于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

上述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位于底部的钢管支撑结构为底部钢管支撑结构,所述底部钢管支撑结构的下连接环为底部支撑环,所述底部支撑环通过多个下锚栓固定在所述反力基础上,所述下锚栓呈竖直向布设;所述底部支撑环上的所述螺栓安装孔为底部安装孔,每个所述下锚栓均安装于一个所述底部安装孔内。

上述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均位于桥台与所述竖向桥墩之间的柱式桥墩,多个所述柱式桥墩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柱式桥墩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支撑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的正下方;

多个所述柱式桥墩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柱式桥墩均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竖向墩柱和一个支撑于两个所述竖向墩柱上方的上部盖梁,所述竖向墩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所述上部盖梁为沿横桥向布设的混凝土盖梁,两个所述竖向墩柱通过上部盖梁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还包括多个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的数量与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柱式桥墩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柱式桥墩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

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和多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多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均位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的正下方;

每个所述柱式桥墩上均设置有一个下抱柱梁和一个上抱柱梁,所述上抱柱梁位于下抱柱梁的正上方;所述下抱柱梁和上抱柱梁均为水平抱柱梁,所述水平抱柱梁为固定于两个所述竖向墩柱上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水平抱柱梁为矩形且其套装于两个所述竖向墩柱上;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均支撑于一个所述下抱柱梁和位于该下抱柱梁正上方的上抱柱梁之间,所述下抱柱梁为所述反力基础;

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均包括支撑于下抱柱梁与上抱柱梁之间的竖向液压顶升机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包括竖向顶升装置和辅助支撑结构;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中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均水平固定在上抱柱梁底部,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刚性顶举件均支顶在位于其正下方的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中每个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均支撑于下抱柱梁上。

上述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中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对称支撑于下抱柱梁的左右两侧上方;每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均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一个所述竖向墩柱前后两侧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

每个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均包括两个竖向顶升装置和一个支撑于两个所述竖向顶升装置之间的辅助支撑结构,每个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中两个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对称布设于辅助支撑结构的左右两侧且三者均布设于待顶升引桥主梁的同一个横断面上。

上述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柱式桥墩上均设置有一个顶升限位装置;

所述下抱柱梁的长度与上抱柱梁的长度相同,所述下抱柱梁的宽度大于上抱柱梁的宽度;

每个所述顶升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对称于下抱柱梁左右两端上方的顶升限位机构,每个所述顶升限位机构均包括两个对称于下抱柱梁前后两端的顶升限位柱;所述顶升限位柱为竖向立柱,所述竖向立柱为由多个平直杆件拼接而成的钢立柱;所述顶升限位装置中顶升限位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顶升限位柱分别固定在下抱柱梁的四个顶角上;

所述上抱柱梁卡装于所述顶升限位机构中的两个所述顶升限位柱之间。

上述一种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顶升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均位于桥台与所述竖向桥墩之间的独柱墩,多个所述独柱墩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独柱墩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支撑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的正下方;

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还包括多个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的数量与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独柱墩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独柱墩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

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所有柱式桥墩分为前后两组,每组所述柱式桥墩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柱式桥墩;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独柱墩均位于两组所述柱式桥墩之间,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独柱墩与两组所述柱式桥墩均布设于同一个竖直面上;

每个所述独柱墩均包括一个竖向墩柱,所述竖向墩柱位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的正下方;

每个所述独柱墩上均设置有一个墩体抱柱梁,所述墩体抱柱梁为固定于竖向墩柱上且呈水平布设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墩体抱柱梁为方形且其套装于竖向墩柱上;每个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均支撑于一个所述墩体抱柱梁上,所述墩体抱柱梁为所述反力基础;

每个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均包括多组沿纵桥向布设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的墩体顶升机构,多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位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的正下方;每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均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竖向墩柱左右两侧的竖向顶升装置和两个对称布设于竖向墩柱左右两侧的辅助支撑结构,每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中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均位于两个所述竖向顶升装置之间,每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中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和两个所述竖向顶升装置均位于待顶升引桥主梁的同一个横断面上;

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中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均水平支顶在待顶升引桥主梁底部,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刚性顶举件均支顶在位于其正下方的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中每个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均支撑于墩体抱柱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

2、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中所采用的千斤顶均倒置且固定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每次完成顶升后在千斤顶下方支垫临时支撑件时无需移动千斤顶,省工省时,并能确保千斤顶位置不动。并且,也能避免频繁对千斤顶进行拆装时所产生的施工误差,并能有效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工期。

3、所采用的临时支撑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成本较低,并且临时支撑件提前在加工厂进行加工,加工简便且加工质量易于保证。

4、所采用的临时支撑件支撑强度大、承重效果好,并且由于多个临时支撑件均为圆柱形且其外径均相同,因而现场垫装简便,无需进行对位安装,只需同轴固定为一体即可。

5、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中由多个临时支撑件组成的临时支撑结构稳定、可靠,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多个临时支撑件紧固连接为一体,能有效确保临时支撑结构的整体性和牢靠性,不仅能有效提高支撑强度,满足桥梁上部结构顶升后的承重需求,能有效解决顶升过程中进行千斤顶托换时因顶升后的桥梁上部结构重量巨大存在的千斤顶托换风险高、稳固支撑难度大等承重问题;同时该临时支撑结构紧固固定在反力基础上,能有效确保顶升效果。

6、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中所采用的传力顶托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实际顶升过程中,传力顶托与竖向千斤顶能相应进行旋转,从而能对竖向千斤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进行微调,使竖向千斤顶始终处于竖直向状态,从而能充分保证竖向千斤顶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能有效纠正竖向千斤顶在顶升过程中产生的微弱倾斜力,增加了桥梁整体顶升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7、所采用的竖向顶升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将竖向千斤顶倒置并固定于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底部,每次完成顶升后在千斤顶下方支垫临时支撑件时无需移动千斤顶,省工省时,并能确保千斤顶位置不动;同时采用多个紧固连接为一体的临时支撑件组成临时支撑结构,不仅支撑强度大,承重效果好,并且支撑稳定性好,结构稳定、可靠。并且,临时支撑结构拆除简便,实际拆除时无需对临时支撑件进行逐一拆除,将临时支撑结构整体拆除即可,能有效节约施工工期。

8、所采用的辅助支撑结构使用效果好且使用价值高,采用随动千斤顶对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进行主动顶升,防止向辅助支撑结构进行荷载转移时存在的支撑间隙引起的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受力不均的问题发生,顶升过程安全、可靠,并且能避免待顶升桥梁上部结构发生横向侧移。同时,临时支撑结构拆除简便,实际拆除时无需对临时支撑件进行逐一拆除,将临时支撑结构整体拆除即可,能有效节约施工工期。

9、引桥主梁梁段布设的引桥梁端顶升装置设计合理,安装布设简便且使用效果好,将所有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沿横桥向布设在引桥主梁的同一横断面上,能确保顶升过程中纵向主梁各部位受力均匀,同时能满足纵向主梁的平稳顶升需求。引桥梁端顶升装置的反力基础为桥台基础或桥墩基础,支撑稳固、可靠,并且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安装简便。

10、每个柱式支墩上均设置一个柱式支墩液压顶升装置,确保引桥主梁每个下部支撑结构上均布设一个液压顶升装置,以便对引桥主梁进行平稳、安全顶升。柱式支墩液压顶升装置中竖向液压顶升机构中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的布设位置合理,两个竖向顶升装置与一个辅助支撑结构组成一个竖向液压顶升机构,两个竖向顶升装置对称布设于辅助支撑结构两侧,竖向液压顶升机构不仅占地空间小,拆装简便,并且两个竖向顶升装置同步顶升能满足所处支顶位置的平稳、可靠支顶需求,而位于两个竖向顶升装置之间的辅助支撑结构能满足辅助支撑需求并能进行主动顶升,确保千斤顶托换过程安全、可靠。并且,将竖向液压顶升机构支撑于竖向墩柱上设置的下抱柱梁与上抱柱梁之间,能有效解决上部无盖梁的桥墩上布设液压顶升装置的难题,并且能满足桥梁上部结构的顶升需求。同时,竖向液压顶升机构的数量以及各竖向液压顶升机构的布设位置均能进行简便调整,同时多个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同步动作能确保顶升过程简便、快速进行,并能确保顶升施工质量,节约施工工期。

11、独柱墩上设置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设计合理,安装布设简便且使用效果好,仅需在独柱墩上设置一个墩体抱柱梁对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进行平稳支撑即可。

12、系统整体设计合理、施工简便且使用效果好,采用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对待顶升引桥主梁进行竖向顶升,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采用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相配合进行顶升,辅助支撑结构对待顶升引桥主梁进行平稳支撑的同时对待顶升引桥主梁进行主动顶升,竖向顶升装置与辅助支撑结构中的千斤顶均倒置布设,每次完成顶升后在千斤顶下方支垫临时支撑件时无需移动千斤顶,省工省时,并能确保千斤顶位置不动;同时所采用的临时支撑结构不仅支撑强度大,承重效果好,并且支撑稳定性好,结构稳定、可靠,确保引桥主梁顶升过程平稳、可靠。

13、施工方法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过程易于控制、施工效果好,能对大跨度引桥进行整体顶升,并且顶升过程安全、可靠。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待顶升引桥主梁顶升到位后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的平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的平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的横桥向顶升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的纵桥向顶升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下抱柱梁上竖向液压顶升机构的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顶升到位后的横桥向顶升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竖向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辅助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的平面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上抱柱梁底部竖向千斤顶所安装千斤顶纠偏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水平纠偏机构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水平纠偏机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引桥顶升时的施工方法流程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柱式桥墩上连接墩柱施工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待顶升引桥主梁;1-1—纵向主梁;2—竖向千斤顶;

3—钢管支撑结构;3-1—竖向支撑钢管;3-2—上连接环;

3-3—下连接环;4—连接螺栓;6—传力顶托;

6-1—下支撑座;6-11—连接座;6-12—上固定环;

6-2—上铰接座;6-3—上铰接头;7—竖向支顶座;

10—下锚栓;11—竖向顶升装置;

12—辅助支撑结构;13—竖向墩柱;14—下抱柱梁;

15—上抱柱梁;16—随动千斤顶;17—顶升限位柱;

18—桥台;18-1—肋板;18-2—台顶盖梁;

18-3—钢混桥台基础;18-4—桥台新增基础;18-5—新增肋板;

18-6—新增盖梁;19—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

20—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1—水平混凝土基础;

22—横向分配梁;23—柱式桥墩;24—上部盖梁;

25—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6—竖向钻孔桩;

27—独柱墩;27-1—竖向墩柱;27-2—钢混基础;

28—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

29—墩体抱柱梁;30—新建主梁;31—竖向支撑墩;

32—水平调整件;32-1—螺栓杆;32-2—限位螺母;

32-3—上滑移件;33—上固定板;33-1—横向滑移槽;

33-2—横向插孔;34—下固定板;34-1—纵向插孔;

35—楔形钢板;36—条形基础;37—竖向支墩;

37-1—竖向支撑墩柱;37-2—墩顶盖梁;37-3—钢混桥墩基础;

38—横向支撑梁;39—连接墩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且对待顶升引桥主梁1进行竖向顶升的引桥主梁顶升装置;所述待顶升引桥主梁1为大跨径系杆拱桥的引桥主梁;所述待顶升引桥主梁1呈水平布设且其包括左右两幅对称布设的纵向主梁1-1,两幅所述纵向主梁1-1均沿纵桥向布设;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均支撑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1-1的正下方,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均包括一个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和一个与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呈对称布设的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所述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和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均为引桥梁端顶升装置;

所述待顶升引桥主梁1支撑于引桥下部结构上,所述引桥下部结构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引桥下部支撑结构,每幅所述纵向主梁1-1均支撑于一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上;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均包括一个桥台18和一个竖向桥墩上;所述纵向主梁1-1的一端为支撑于桥台18上的待接续端,所述纵向主梁1-1的另一端为支撑于所述竖向桥墩上的连接端;

每个所述桥台18上均设置有一个对纵向主梁1-1进行竖向顶升的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每个所述竖向桥墩上均设置有一个对纵向主梁1-1进行竖向顶升的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每个所述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均支撑于一个所述纵向主梁1-1的所述待接续端下方,每个所述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均支撑于一个所述纵向主梁1-1的所述连接端下方;

如图2、图3所示,每个所述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均支撑于一个所述桥台18的桥台基础上,每个所述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均支撑于一个所述竖向桥墩的桥墩基础上或均支撑于一个水平混凝土基础21上,所述水平混凝土基础21位于所述桥墩基础一侧且其与所述桥墩基础浇筑为一体;所述桥台基础和所述桥墩基础均为呈水平布设的钢筋混凝土基础;所述桥台基础、所述桥墩基础和所述水平混凝土基础21均为反力基础;

如图4、图5所示,每个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均包括一道支撑于纵向主梁1-1底部的横向分配梁22、多个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的竖向顶升装置11和多个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的辅助支撑结构12,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的数量均相同,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均支撑于横向分配梁22的正下方,所述横向分配梁22沿横桥向布设且其与所支撑纵向主梁1-1的底面呈平行布设;每个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中多个竖向顶升装置11和多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12均布设于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同一个横断面上,每个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中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呈交错布设;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包括竖向千斤顶2和布设于竖向千斤顶2正下方的竖向支顶机构,所述辅助支撑结构12包括随动千斤顶16和布设于随动千斤顶16正下方的竖向支撑结构,所述竖向支顶机构和所述竖向支撑结构均为临时支撑结构;所述竖向千斤顶2和随动千斤顶16均为呈竖直向布设的倒置千斤顶,所述倒置千斤顶为底座朝上且刚性顶举件朝下的液压千斤顶;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均水平固定在位于其正上方的横向分配梁22底部,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刚性顶举件均支顶在位于其正下方的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每个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均支撑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反力基础上,每个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均由多个从下至上布设的临时支撑件拼接而成,多个所述临时支撑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为呈水平布设的钢管支撑结构3;

所述钢管支撑结构3为圆柱形,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所有钢管支撑结构3的直径均相同且其均呈同轴布设;每个所述钢管支撑结构3均包括竖向支撑钢管3-1、一个同轴固定于竖向支撑钢管3-1上部的上连接环3-2和一个同轴固定于竖向支撑钢管3-1底部的下连接环3-3,所述上连接环3-2和下连接环3-3均为水平圆环形钢板且二者均固定在竖向支撑钢管3-1的外侧壁上,所述上连接环3-2和下连接环3-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上连接环3-2的上表面与竖向支撑钢管3-1的上表面相平齐,下连接环3-3的底面与竖向支撑钢管3-1的底面相平齐;所述上连接环3-2和下连接环3-3上均开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的螺栓安装孔;

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上下相邻两个所述钢管支撑结构3组成一个钢管支撑组合,所述钢管支撑组合中位于上方的钢管支撑结构3为上钢管支撑结构,所述钢管支撑组合中位于下方的钢管支撑结构3为下钢管支撑结构,所述钢管支撑组合中所述上钢管支撑结构的下连接环3-3与所述下钢管支撑结构的上连接环3-2通过多个连接螺栓4紧固连接为一体,通过多个所述连接螺栓4紧固连接为一体的下连接环3-3与上连接环3-2组成一个加固环;所述连接螺栓4呈竖直向布设,每个所述连接螺栓4均安装于所述加固环中上下连通的两个所述螺栓安装孔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顶升高度大于2m。所述待顶升引桥主梁1为南河特大桥的引桥主梁。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钢管3-1的直径为φ609mm或φ500mm;当竖向支撑钢管3-1的直径为φ609mm时,竖向支撑钢管3-1的壁厚为16mm,下连接环3-3与上连接环3-2的外径为φ750mm;当竖向支撑钢管3-1的直径为φ500mm时,竖向支撑钢管3-1的壁厚为12mm,下连接环3-3与上连接环3-2的外径为φ600mm。

实际进行顶升时,当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顶升高度在2m内时,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所采用竖向支撑钢管3-1的直径为φ500mm;当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顶升高度超过2m时,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所采用竖向支撑钢管3-1的直径为φ609mm。

所述钢管支撑结构3的厚度为10cm、20cm、50cm、100cm或200cm,实际进行顶升时,可根据具体需要更换相应厚度的钢管支撑结构3。

实际施工时,所述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和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均通过一道横向分配梁22对待顶升引桥主梁1进行直接顶升,这样无需对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结构做任何改变,以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反力平台,在待顶升引桥主梁1梁底安装的横向分配梁22作为顶升受力点,施工简便,且顶升过程平稳、可靠。所述横向分配梁22直接承担上部梁体的重量,并将力转移给所述倒置千斤顶。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桥台18包括所述桥台基础、三个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于所述桥台基础上的肋板18-1和水平支撑于三个所述肋板18-1上的台顶盖梁18-2,所述肋板18-1和台顶盖梁18-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三个所述肋板18-1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沿纵桥向布设。所述桥台基础为钢混桥台基础18-3且为钻孔桩基础,所述钻孔桩基础包括水平承台和多根支撑于所述水平承台下方的竖向钻孔灌注桩,所述水平承台和所述竖向钻孔灌注桩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支撑于所述桥台基础中的水平承台上。

为方便支撑且固定牢靠,所述桥台基础上设置有供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支撑的条形基础36,所述条形基础36沿横桥向布设且其位于所支撑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中的横向分配梁22正下方,所述条形基础36为呈水平布设的立方体基础且其支撑于所述桥台基础中的水平承台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基础36通过三个所述肋板18-1分隔为四个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基础节段。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竖向桥墩均包括一个墩顶盖梁37-2、多个对墩顶盖梁37-2进行支撑的竖向支撑墩柱37-1和两个供竖向支撑墩柱37-1支撑的所述桥墩基础,两个所述桥墩基础布设于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同一个横断面上;每个所述桥墩基础上均布设有竖向支撑墩柱37-1,所述钢混桥墩基础37-3为所述钻孔桩基础。所述竖向支撑墩柱37-1和墩顶盖梁37-2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述引桥下部结构中两个所述竖向桥墩组成过渡段桥墩,两个所述竖向桥墩的墩顶盖梁37-2浇筑为一体且二者形成水平盖梁37。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桥墩中包括四个所述桥墩基础,并且四个所述桥墩基础中位于中部的两个所述桥墩基础浇筑为一体。

由于钢混桥墩基础37-3的埋深较深,并且钢混桥墩基础37-3长期被谁浸泡,在钢混桥墩基础37-3上支撑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时,不仅施工难度,并且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同时将钢混桥墩基础37-3开挖后对周侧环境的影响较大。因而,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支撑于水平混凝土基础21上,所述水平混凝土基础21与钢混桥墩基础37-3紧固连接为一体,一方面能确保支撑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的支撑稳固性,另一方面对钢混桥墩基础37-3形成加固。

实际施工时,在所述竖向桥墩的两个所述钢混桥墩基础37-3上均施工一个水平混凝土基础21。为支撑平稳、可靠,并且为满足支撑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的支撑需求,在两个所述水平混凝土基础21上施工一道沿横桥向布设的横向支撑梁38,所述横向支撑梁38为呈水平布设的钢筋混凝土梁且其与两个所述水平混凝土基础21浇筑为一体,所述横向支撑梁38位于所支撑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中的横向分配梁22正下方。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中均包括5个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和5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12,因而能满足对待顶升引桥主梁1两端进行稳固顶升的需求。并且,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中所述倒置千斤顶均为最大承重为200吨的液压千斤顶。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每个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中所包括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的数量和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主梁1-1为现浇混凝土梁或组合箱梁。

本实施例中,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位于底部的钢管支撑结构3为底部钢管支撑结构,所述底部钢管支撑结构的下连接环3-3为底部支撑环,所述底部支撑环通过多个下锚栓10固定在所述反力基础上,所述下锚栓10呈竖直向布设;所述底部支撑环上的所述螺栓安装孔为底部安装孔,每个所述下锚栓10均安装于一个所述底部安装孔内。因而,通过多个所述下锚栓10能简便、快速将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紧固固定在所述反力基础上,确保顶升过程中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的稳固性。

为确保所述临时支撑结构能水平、平稳安装在所述反力基础上,所述底部钢管支撑结构与反力基础之间设置有一层下找平层,所述下找平层的上表面为水平面且其上表面与所述底部钢管支撑结构紧贴;所述下找平层为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找平层。

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位于最上方的钢管支撑结构3为顶部钢管支撑结构,所述临时支撑结构还包括布设于所述顶部钢管支撑结构上的传力顶托6,所述传力顶托6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所述顶部钢管支撑结构的正上方;

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刚性顶举件与位于其下方的传力顶托6之间通过球铰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力顶托6与位于上方的所述倒置千斤顶呈同轴布设。

实际使用时,通过传力顶托6向下进行均匀传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刚性顶举件的正下方设置有竖向支顶座7,所述竖向支顶座7固定于所述刚性顶举件上且其位于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的正上方;

所述传力顶托6包括下支撑座6-1和布设于下支撑座6-1上的上铰接座6-2,所述上铰接座6-2位于下支撑座6-1的正上方;所述上铰接座6-2包括座体和一个布设于所述座体正上方的上铰接头6-3,所述下支撑座6-1位于所述顶部钢管支撑结构的正上方,所述上铰接头6-3和所述座体均位于下支撑座6-1的正上方;

所述上铰接头6-3位于竖向支顶座7的正下方且二者组成所述球铰。

并且,所述上铰接头6-3布设于竖向支顶座7底部且其位于竖向支顶座7的正下方,所述上铰接头6-3的上表面与竖向支顶座7的底面相贴;所述竖向支顶座7与上铰接座6-2组成所述球铰。

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中所述上铰接头6-3的上表面为凸球面,所述竖向支顶座7的底面为凹球面。实际使用时,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中所述上铰接头6-3的上表面也可以为凹球面,此时竖向支顶座7的底面为凸球面,只需传力顶托6与竖向千斤顶2之间能形成铰接即可。如图11所示,所述辅助支撑结构12中所述上铰接头6-3的上表面为凹球面,所述竖向支顶座7的底面为凸球面。实际使用时,所述辅助支撑结构12中所述上铰接头6-3的上表面也可以为凸球面,此时竖向支顶座7的底面为凹球面,只需传力顶托6与竖向千斤顶2之间能形成铰接即可。

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中传力顶托6与所述倒置千斤顶之间以铰接方式进行连接。实际使用时,所述传力顶托6与所述倒置千斤顶的接触面(即上铰接头6-3的上表面与竖向支顶座7的底面)之间能自由活动。实际顶升过程中,所述传力顶托6与所述倒置千斤顶能相应进行旋转,从而能对述倒置千斤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进行微调,使述倒置千斤顶始终处于竖直向状态,从而能充分保证述倒置千斤顶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能有效纠正述倒置千斤顶在顶升过程中产生的微弱倾斜力,增加了桥梁整体顶升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支撑座6-1固定在所述顶部钢管支撑结构上,所述顶部钢管支撑结构的上连接环3-2为下固定环,所述下支撑座6-1通过多个固定螺栓18固定在所述下固定环上;所述下固定环上的所述螺栓安装孔为固定孔,所述固定螺栓18呈竖直向布设,每个所述固定螺栓18均安装于一个固定孔内。

实际安装时,通过固定螺栓18能将传力顶托6简便、快速且紧固固定在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使传力顶托6与所述临时支撑结构紧固连接为一体,确保顶升过程中传力顶托6与所述临时支撑结构连接稳固、可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铰接头6-3的底面为水平面,所述座体为圆柱形且其呈水平布设;

所述下支撑座6-1由连接座6-11和固定于连接座6-11底部外侧的上固定环6-12组成,所述连接座6-11为圆锥台形且上部直径与所述座体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座6-11的底部直径与上固定环6-12的内径相同;所述上固定环6-12呈水平布设且其与连接座6-11和上铰接座6-2均呈同轴布设,所述上固定环6-12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供固定螺栓18安装的安装孔。

实际加工时,所述竖向支顶座7、下支撑座6-1和上铰接座6-2均为钢支撑座,所述竖向支顶座7为圆柱形,所述传力顶托6中下支撑座6-1和上铰接座6-2加工制作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环3-2、下连接环3-3和上固定环6-12均为水平连接环,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所有水平连接环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中所有竖向支撑钢管3-1的横截面尺寸均相同;所述竖向支撑钢管3-1的外径大于所述刚性顶举件的直径。

为了提高竖向支撑钢管3-1的支撑强度,所述竖向支撑钢管3-1的外径均大于所述刚性顶举件的直径,通过传力顶托6能简便、快速将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作用下向下均匀传递至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

如图1所示,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均位于桥台18与所述竖向桥墩之间的柱式桥墩23,多个所述柱式桥墩23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柱式桥墩23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支撑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1-1的正下方;

多个所述柱式桥墩23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柱式桥墩23均包括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竖向墩柱13和一个支撑于两个所述竖向墩柱13上方的上部盖梁24,所述竖向墩柱13为钢筋混凝土柱,所述上部盖梁24为沿横桥向布设的混凝土盖梁,两个所述竖向墩柱13通过上部盖梁24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还包括多个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的数量与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柱式桥墩23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柱式桥墩23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

结合图6、图7、图8和图9,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和多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多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的结构均相同,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均位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1-1的正下方;

每个所述柱式桥墩23上均设置有一个下抱柱梁14和一个上抱柱梁15,所述上抱柱梁15位于下抱柱梁14的正上方;所述下抱柱梁14和上抱柱梁15均为水平抱柱梁,所述水平抱柱梁为固定于两个所述竖向墩柱13上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水平抱柱梁为矩形且其套装于两个所述竖向墩柱13上;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均支撑于一个所述下抱柱梁14和位于该下抱柱梁14正上方的上抱柱梁15之间,所述下抱柱梁14为所述反力基础;

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均包括支撑于下抱柱梁14与上抱柱梁15之间的竖向液压顶升机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包括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中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均水平固定在上抱柱梁15底部,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刚性顶举件均支顶在位于其正下方的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中每个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均支撑于下抱柱梁14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式桥墩23中每个所述竖向墩柱13均支撑于一个竖向钻孔桩26正上方。

由上述内容可知,每个所述柱式桥墩23中均未设置系梁。

为确保顶升过程平稳、顺利进行,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均包括两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两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对称支撑于下抱柱梁14的左右两侧上方;每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均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一个所述竖向墩柱13前后两侧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因而,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中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的数量为两组。

每个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均包括两个竖向顶升装置11和一个支撑于两个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之间的辅助支撑结构12,每个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中两个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对称布设于辅助支撑结构12的左右两侧且三者均布设于所述主梁的同一个横断面上。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每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中所包括竖向液压顶升机构的数量和各竖向液压顶升机构的布设位置以及每个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中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的数量和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竖向墩柱13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12均布设于同一个竖直面上。

如图9所示,每个所述柱式桥墩23上均设置有一个顶升限位装置;

所述下抱柱梁14的长度与上抱柱梁15的长度相同,所述下抱柱梁14的宽度大于上抱柱梁15的宽度;

每个所述顶升限位装置包括两个对称于下抱柱梁14左右两端上方的顶升限位机构,每个所述顶升限位机构均包括两个对称于下抱柱梁14前后两端的顶升限位柱17;所述顶升限位柱17为竖向立柱,所述竖向立柱为由多个平直杆件拼接而成的钢立柱;所述顶升限位装置中顶升限位柱1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顶升限位柱17分别固定在下抱柱梁14的四个顶角上;所述顶升限位柱17的高度大于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顶升高度;

所述上抱柱梁15卡装于所述顶升限位机构中的两个所述顶升限位柱17之间。

所述下抱柱梁14的宽度指的是下抱柱梁14的横桥向宽度,所述上抱柱梁15的宽度指的是上抱柱梁15的横桥向宽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立柱为立方体柱且其包括四根呈竖直向布设的竖向支撑钢管,相邻两根所述竖向支撑钢管通过多根由下至上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连接钢管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顶升限位装置中的四个所述顶升限位柱17的机构均相同,每个所述顶升限位柱17底部均通过多个预埋螺栓22固定于下抱柱梁14上,每个所述顶升限位柱17上部均伸至上抱柱梁15的底面上方,确保顶升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四个所述顶升限位柱17均为在下抱柱梁14上焊接成型的限位柱,焊接方便且施工简便,只需通过多个预埋螺栓22固定于下抱柱梁14上即可,改变了传统采用钢筋混凝土限位结构时存在的施工时间长、施工过程复杂的难题,减少了在下抱柱梁14和上抱柱梁15上进行植筋、支模板和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工序,并且减少了钢筋混凝土限位柱养护等强的时间,成功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顶升施工结束后对顶升限位柱17进行整体拆除即可,拆除方便,减少了传统钢筋混凝土限位结构凿除的工序。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所包括柱式桥墩23的数量为9个,因而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均包括9个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

实际使用时,根据柱式桥墩23的数量对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的数量进行确定。

由于竖向墩柱13上没有供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底部支撑的承台,并且竖向墩柱13上部设置有上部盖梁24,但上部盖梁24的梁体较窄且不能均匀传递顶升作用力,因而在竖向墩柱13上设置下抱柱梁14和上抱柱梁15,并将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均置于竖向顶升装置11和辅助支撑结构12之间,将下抱柱梁14作为反力基础,且通过向上顶升上抱柱梁15对待顶升引桥主梁1进行同步顶升。

顶升施工之前,先在竖向墩柱13上施工下抱柱梁14和上抱柱梁15,待下抱柱梁14和上抱柱梁15均施工完成后,对两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进行安装,并使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均位于下抱柱梁14和上抱柱梁15之间;两个所述竖向墩柱13中位于下抱柱梁14和上抱柱梁15之间的墩柱节段为待切割节段,待两组所述竖向液压顶升机构均安装完成后,对两个所述待切割节段进行水平切割,具体是在两个所述待切割节段的中部进行水平切割,使每个所述竖向墩柱13均分割成下部墩柱和位于所述下部墩柱正上方的上部墩柱;待两个所述竖向墩柱13均切割完成后,采用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对上抱柱梁15、上部盖梁24和待顶升引桥主梁1进行同步顶升,直至将待顶升引桥主梁1顶升到位,详见图9。

如图1所示,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还包括多个均位于桥台18与所述竖向桥墩之间的独柱墩27,多个所述独柱墩27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多个所述独柱墩27均呈竖直向布设且其均支撑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1-1的正下方;

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还包括多个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的数量与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独柱墩27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独柱墩27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

如图12、图13所示,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所有柱式桥墩23分为前后两组,每组所述柱式桥墩23均包括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的柱式桥墩23;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独柱墩27均位于两组所述柱式桥墩23之间,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多个所述独柱墩27与两组所述柱式桥墩23均布设于同一个竖直面上;

每个所述独柱墩27均包括一个竖向墩柱27-1,所述竖向墩柱27-1位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1-1的正下方;

每个所述独柱墩27上均设置有一个墩体抱柱梁29,所述墩体抱柱梁29为固定于竖向墩柱27-1上且呈水平布设的钢筋混凝土梁,所述墩体抱柱梁29为方形且其套装于竖向墩柱27-1上;每个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均支撑于一个所述墩体抱柱梁29上,所述墩体抱柱梁29为所述反力基础;

每个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均包括多组沿纵桥向布设由前至后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的墩体顶升机构,多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位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1-1的正下方;每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均包括两个对称布设于竖向墩柱27-1左右两侧的竖向顶升装置11和两个对称布设于竖向墩柱27-1左右两侧的辅助支撑结构12,每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中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12均位于两个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之间,每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中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结构12和两个所述竖向顶升装置11均位于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同一个横断面上;

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中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均水平支顶在待顶升引桥主梁1底部,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的刚性顶举件均支顶在位于其正下方的所述临时支撑结构上;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中每个所述临时支撑结构均支撑于墩体抱柱梁29上。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均包括两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两组所述墩体顶升机构对称布设于竖向墩柱27-1的前后两侧。

所述竖向墩柱27-1支撑于一个钻孔桩基础上,所述竖向墩柱27-1所支撑的钻孔桩基础为钢混基础27-2。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中所包括独柱墩27的数量为两个,因而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均包括两个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

实际使用时,根据独柱墩27的数量对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的数量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还包括多个对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千斤顶纠偏机构;每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的数量与该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所包括倒置千斤顶的数量相同,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上均安装有一个千斤顶纠偏机构;

如图14所示,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包括对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水平调整的水平纠偏机构;结合图15、图16、图17及图18,所述水平纠偏机构包括多个水平调整件32、一个供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安装的下固定板34和一个位于下固定板34上方的上固定板33,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32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圆周方向布设于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四周外侧;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底座水平固定在下固定板34底部,所述下固定板34固定于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底座上方,所述下固定板34为平直钢板且其与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底座呈平行布设;所述上固定板33为平直钢板;

每个所述水平调整件32均包括一个呈竖直向布设的螺栓杆32-1、一个同轴安装于螺栓杆32-1上的限位螺母32-2和一个同轴安装在螺栓杆32-1顶部的上滑移件32-3,所述螺栓杆32-1为平直杆,所述限位螺母32-2位于上滑移件32-3下方,所述限位螺母32-2与螺栓杆32-1之间以螺纹方式进行连接;

如图15所示,所述上固定板33上开有多个供上滑移件32-3横向滑移的横向滑移槽33-1和多个供螺栓杆32-1进行横向移动的横向插孔33-2,所述横向滑移槽33-1为平直槽且其与上固定板33呈平行布设,所述上滑移件32-3与上固定板33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滑移槽33-1的数量与上滑移件32-3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3-1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沿所施工桥梁的横桥向进行布设,多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3-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横向插孔33-2的数量与横向滑移槽33-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插孔33-2均为长条形孔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横向插孔33-2均与横向滑移槽33-1呈平行布设;所述横向插孔33-2的长度与横向滑移槽33-1的长度相同,所述横向插孔33-2的宽度大于横向滑移槽33-1的宽度;每个所述横向插孔33-2均位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3-1的正下方,每个所述横向插孔33-2均与位于其正上方的横向滑移槽33-1连通;

如图16所示,所述下固定板34上开有多个供螺栓杆32-1进行纵向移动的纵向插孔34-1,多个所述纵向插孔34-1均为长条形孔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多个所述纵向插孔34-1均呈平行布设且其均与横向插孔33-2呈垂直布设;所述纵向插孔34-1的数量与横向插孔33-2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纵向插孔34-1均位于一个所述横向插孔33-2下方,每个所述纵向插孔34-1均与位于其下方的横向插孔33-2组成一个十字形调整孔;每个所述十字形调整孔中纵向插孔34-1与横向插孔33-2相交叉的区域为供一个所述螺栓杆32-1安装的螺栓安装孔,每个所述螺栓杆32-1均安装于一个所述螺栓安装孔内;

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中上固定板33和下固定板34组成水平调整平台,每个所述上滑移件32-3均布设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3-1内,每个所述限位螺母32-2均支撑于下固定板34底部,每个所述螺栓杆32-1均通过上滑移件32-3和限位螺母32-2紧固固定在所述水平调整平台上;所述下固定板34通过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32与上固定板33紧固连接。

因而,在每个所述倒置千斤顶上均设置一个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

实际施工时,所述上滑移件32-3与螺栓杆32-1之间以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或以螺纹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滑移件32-3为安装在螺栓杆32-1上的螺母或螺帽。并且,所述上滑移件32-3的顶面不高于上固定板33的顶面。每个所述上滑移件32-3均卡装于一个所述横向滑移槽33-1内。

所述上滑移件32-3也可以为其它类型的滑移块,只需能在横向滑移槽33-1内进行平移且固定在螺栓杆32-1顶部接口。

为加工简便,所述上固定板33和下固定板34均为矩形钢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固定板33和下固定板34均为长方形钢板且二者呈垂直布设。

实际使用时,所述上固定板33和下固定板34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平直钢板,如正方形钢板、圆形钢板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调整件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水平调整件32分别布设于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上。

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水平调整件32的数量以及各水平调整件32的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还包括在竖直面上对所调整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调整的竖向纠偏机构,所述竖向纠偏机构包括支垫于上固定板33与下固定板34之间的楔形钢板35,所述竖向纠偏机构紧固夹装于上固定板33与下固定板34之间。并且,所述竖向纠偏机构位于多个水平调整件32之间。

所述楔形钢板36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楔形钢板36由下至上垫装于上固定板33与下固定板34之间。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竖向纠偏机构中楔形钢板36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由上述内容可知,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中每个倒置千斤顶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中所述上固定板33固定于横向分配梁22上,并且上固定板33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于横向分配梁22底部,所述紧固件呈竖直向布设且为紧固螺栓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分配梁22由两道布设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工字钢拼接而成,两道所述工字钢均沿横桥向布设。所述横向分配梁22呈水平布设,因而能确保固定于其上的上固定板33呈水平布设。

实际施工时,也可以将所述引桥梁端顶升装置中的上固定板33直接焊接固定于横向分配梁22上。

并且,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中每个倒置千斤顶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所述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中所述上固定板33固定于上抱柱梁15底部。通过上固定板33将所述倒置千斤顶固定于上抱柱梁15底部,能确保顶升过程中所述倒置千斤顶位置不动,以保证顶升过程顺利进行。因而,所述倒置千斤顶实际安装简便且拆装方便,上固定板33与所述倒置千斤顶之间连接可靠,上固定板33与所述倒置千斤顶紧固连接为一体。

为确保上抱柱梁15底部的上固定板33能水平、平稳安装,进一步确保所述倒置千斤顶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上固定板33通过多个上锚固件紧固固定于上抱柱梁15底部;所述上固定板33与上抱柱梁15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层上找平层,所述上找平层的底面为水平面且其底面与上固定板33紧贴;所述上找平层为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找平层,多个所述上锚固件均固定于上找平层内;所述上锚固件为锚栓;实际固定时,所述上固定板33通过多个竖向锚固件紧固固定于上抱柱梁15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锚固件为锚栓。实际施工时,所述竖向锚固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锚固件,如固定于上抱柱梁15底部的植筋等。

相应地,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中每个倒置千斤顶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所述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中所述上固定板33固定于待顶升引桥主梁1(即纵向主梁1-1)底部。

为确保纵向主梁1-1底部的上固定板33能水平、平稳安装,进一步确保所述倒置千斤顶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上固定板33通过多个锚栓紧固固定于纵向主梁1-1底部;所述上固定板33与纵向主梁1-1底部之间设置有一层上找平层,所述上找平层的底面为水平面且其底面与上固定板33紧贴;所述上找平层为砂浆找平层或混凝土找平层,多个所述锚栓均固定于上找平层内。

因而,所述千斤顶纠偏机构中所述上固定板33实际安装简便且拆装方便,并且通过所述上找平层进行找平后,能进一步确保上固定板33呈水平布设。所述下固定板34与所述倒置千斤顶之间连接可靠,下固定板34与所述倒置千斤顶紧固连接为一体,通过调整下固定板34的位置便简便、快速且有效对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相应调整。

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上固定板33的位置固定不动。通过所述水平纠偏机构对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横向水平调整时,沿横桥向水平推动下固定板34或所述倒置千斤顶,使下固定板34与所述倒置千斤顶同步进行横桥向移动;所述下固定板34与所述倒置千斤顶横桥向移动过程中,每个所述水平调整件32均沿所处横向插孔33-2进行平移;并且,通过所述水平纠偏机构对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纵向水平调整时,沿纵桥向水平推动下固定板34或所述倒置千斤顶,使下固定板34与所述倒置千斤顶同步进行纵桥向移动;所述下固定板34与所述倒置千斤顶纵桥向移动过程中,多个所述水平调整件32均固定不动。因而,通过所述水平纠偏机构能简便、快速对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简便、快速调整,并且能在纵桥向和横桥向上对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位置分别进行调整,能有效确保将所述倒置千斤顶的水平位置调整到位。

在竖直方向上对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调整时,通过所述竖向纠偏机构进行调整,具体是通过在上固定板33与下固定板34之间垫装楔形钢板36的方法对所述倒置千斤顶的位置进行调整,因而实际操作简便,实现方便。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的所有竖向顶升装置11组成液压顶升装置,两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的所有辅助支撑结构12组成随动支撑装置。实际进行顶升时,所述液压顶升装置中的所有竖向千斤顶2同步动作,所述随动支撑装置中的所有随动千斤顶16同步动作。并且,所述液压顶升装置和所述随动支撑装置交替动作,完成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顶升施工过程。并且,所述液压顶升装置和所述随动支撑装置交替动作指的是:对所述液压顶升装置和所述随动支撑装置中的钢管支撑结构3进行交替更换,实际操作非常简便,并且更换过程安全、可靠。

对所述反力基础进行确定时,一般以桥梁下部结构中的承台作为顶升反力基础,当未设置承台时一般依附于桥梁下部结构的承台或施工抱柱梁作为顶升反力基础;当桥梁下部结构上设置有盖梁时,可利用盖梁作为顶升受力点,当盖梁宽度范围内不足以安装液压千斤顶时,采用抱柱梁作为顶升受力点;当桥梁下部结构未设置盖梁时,则以桥梁上部结构的主梁作为受力点。

如图19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对大跨径系杆拱桥引桥进行顶升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顶升装置安装:对两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分别进行安装,并将两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对称布设于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左右两幅纵向主梁1-1下方;

步骤二、顶升:采用步骤一中两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对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左右两幅纵向主梁1-1同步进行竖向顶升,直至将左右两幅纵向主梁1-1均顶升到位;

步骤三、引桥下部结构接高:对位于左右两幅纵向主梁1-1下方的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分别进行接高,并使步骤二中顶升到位的每幅所述纵向主梁1-1均支撑于一个接高后的所述引桥下部支撑结构上;

步骤四、顶升装置拆除:对步骤一中两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分别进行拆除,完成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顶升过程。

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对两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进行安装时,两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的安装方法相同。两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对称布设,能确保顶升引桥主梁1顶升过程中受力均匀,支撑平稳。

对任一个所述引桥主梁顶升装置进行安装时,对该引桥主梁顶升装置中的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支撑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所有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和所有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分别进行安装,并将桥台侧液压顶升装置19安装在桥台18上,将支撑桥墩侧液压顶升装置20安装的所述竖向桥墩,在每个所述柱式桥墩23上均安装一个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同时每个独柱墩27上均安装一个独柱墩液压顶升装置28,确保待顶升引桥主梁1的每个支撑墩上均安装有一个液压顶升装置,以便对待顶升引桥主梁1进行平稳顶升。

步骤二中进行顶升之前,先在每个所述柱式桥墩23上均施工上抱柱梁15和下抱柱梁14,并且在每个所述独柱墩27上施工墩体抱柱梁29,同时对水平混凝土基础21、条形基础36和横向支撑梁38分别进行施工。

所述上抱柱梁15、下抱柱梁14和墩体抱柱梁29均为钢筋混凝土抱柱梁,钢筋混凝土抱柱梁的布设位置灵活,可有效降低支撑高度,钢筋混凝土抱柱梁依靠新旧混凝土结构之间的摩擦力承担顶升荷载,因而在新老混凝土接触面范围内需对老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不小于6mm,以增大摩擦系数。

本实施例中,在柱式桥墩23上施工上抱柱梁15和下抱柱梁14时,在所述上抱柱梁15和下抱柱梁14所处位置处的柱式桥墩23的外侧壁分别进行凿毛处理,以便上抱柱梁15和下抱柱梁14与柱式桥墩23紧固连接为一体。

相应地,在独柱墩27上施工墩体抱柱梁29时,在墩体抱柱梁29所处位置处的独柱墩27的外侧壁进行凿毛处理,以便墩体抱柱梁29与独柱墩27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大跨径系杆拱桥包括拱桥主桥和两个分别布设于所述拱桥主桥前后两侧的拱桥引桥,所述拱桥主桥与两个所述拱桥引桥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

每个所述拱桥引桥均包括一个所述引桥主梁和一个支撑于所述引桥主梁下方的所述引桥下部结构;

所述拱桥主桥包括左右两幅对称布设的拱桥上部结构,两幅所述拱桥上部结构均沿纵桥向布设,每幅所述拱桥上部结构的前后两端均支撑于一个所述竖向桥墩上;每幅所述拱桥上部结构均包括两个呈对称布设的拱桥组合结构和多个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连接于两个所述拱桥组合结构之间的横梁,多个所述横梁均呈水平布设且其均沿横桥向布设,多个所述横梁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拱桥组合结构均为钢管砼系杆拱且其包括一个呈水平布设的纵桥向主梁和一个架设于所述纵桥向主梁正上方且呈竖直向布设的拱肋,所述拱肋为钢管混凝土拱肋;所述纵桥向主梁和所述横梁均为钢筋混凝土梁,每幅所述拱桥上部结构中两个所述纵桥向主梁均通过多个所述横梁紧固连接为一体并形成一幅主桥主梁;

两幅所述主桥主梁分别为左侧主桥主梁和位于所述左侧主桥主梁右侧的右侧主桥主梁,每个所述引桥主梁中两幅所述纵向主梁1-1分别为左侧纵向主梁和位于所述左侧纵向主梁右侧的右侧纵向主梁,

所述左侧主桥主梁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所述左侧纵向主梁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右侧主桥主梁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所述右侧纵向主梁均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所述左侧主桥主梁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所述左侧纵向主梁之间以及所述右侧主桥主梁与位于其前后两侧的所述右侧纵向主梁之间均通过横向伸缩缝进行连接,所述横向伸缩缝呈水平布设;

步骤二中进行顶升之前,将待顶升引桥主梁1中两幅所述纵向主梁1-1的待接续端与所述主桥主梁之间的横向伸缩缝均断开,使待顶升引桥主梁1中两幅所述纵向主梁1-1与所述主桥主梁均分离,同时将待顶升引桥主梁1中两幅所述纵向主梁1-1与其下方的桥台18和所述竖向桥墩均分离;

所述待顶升引桥主梁1中每幅所述纵向主梁1-1的待接续端一侧均设置有一个新建主梁30,所述新建主梁30为混凝土梁或组合梁且其沿纵桥向布设;每个所述新建主梁30均与一幅所述纵向主梁1-1的待接续端连接,每个所述新建主梁30与其所连接的纵向主梁1-1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每个所述新建主梁30下方均设置有多个竖向支撑墩31,多个所述竖向支撑墩31沿纵桥向由前至后布设,所述竖向支撑墩31为钢筋混凝土桥墩;

步骤三中引桥下部结构接高后,将顶升到位的每幅所述纵向主梁1-1均与一个所述新建主梁30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进行顶升时,先进行试顶升;经试顶升检测各倒置千斤顶均工作正常后,再进行正式顶升。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进行顶升之前,将桥台18、所述竖向桥墩、柱式桥墩23和独柱墩27上对纵向主梁1-1进行支撑的桥梁支座均拆除。

并且,步骤二中进行顶升之前,还需对待顶升引桥主梁1下方的所有柱式桥墩23分别进行切割。并且,对各柱式桥墩23进行切割时,在柱式桥墩液压顶升装置25中各倒置千斤顶均处于保压状态下进行切割。

步骤三中进行引桥下部结构时,对桥台18、所述竖向桥墩、柱式桥墩23和独柱墩27分别进行接高。

其中,对桥台18进行接高时,对台顶盖梁18-2进行接高。在台顶盖梁18-2上施工台顶接高盖梁,所述台顶接高盖梁为钢筋混凝土盖梁且其与台顶盖梁18-2浇筑为一体,所述台顶接高盖梁内的钢筋笼与台顶盖梁18-2内的钢筋笼紧固连接为一体。待所述台顶接高盖梁施工完成后,在所述台顶接高盖梁上施工对顶升到位的待顶升引桥主梁1进行支撑的桥梁支座。

对台顶盖梁18-2进行接高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对台顶盖梁18-2上部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并露出台顶盖梁18-2上部内侧的钢筋笼;

步骤a2、对所述台顶接高盖梁内的钢筋笼进行绑扎,并将所绑扎钢筋笼与台顶盖梁18-2内的钢筋笼紧固连接为一体;

步骤a3、在台顶盖梁18-2上部外侧支立模板,并利用所支立的模板对所述台顶接高盖梁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台顶接高盖梁。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进行顶升之前,还需对桥台18上的挡墙进行拆除。

本实施例中,对新建主梁30进行施工之前,还需对桥台18进行改造,具体是在桥台18中钢混桥台基础18-3靠近新建主梁30的一侧施工桥台新增基础18-4,所述桥台新增基础18-4为钻孔桩基础且其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所述桥台新增基础18-4中的水平承台与钢混桥台基础18-3的水平承台浇筑为一体;同时,在桥台18中每个所述肋板18-1靠近新建主梁30的一侧均施工新增肋板18-5,并使新增肋板18-5与肋板18-1浇筑为一体,所述新增肋板18-5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在台顶盖梁18-2靠近新建主梁30的一侧施工新增盖梁18-6,所述新增盖梁18-6为钢筋混凝土盖梁且其与台顶盖梁18-2浇筑为一体,这样便将桥台18改造为桥墩,并且所述新建主梁30的一端支撑于该桥墩上。

对所述竖向桥墩进行接高时,对水平盖梁37进行接高。对水平盖梁37进行接高时,在水平盖梁37上施工墩顶接高盖梁,所述墩顶接高盖梁为钢筋混凝土盖梁且其与水平盖梁37浇筑为一体,所述墩顶接高盖梁内的钢筋笼与水平盖梁37内的钢筋笼紧固连接为一体。

待所述墩顶接高盖梁施工完成后,在所述墩顶接高盖梁上施工对顶升到位的待顶升引桥主梁1进行支撑的桥梁支座。

对水平盖梁37进行接高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对水平盖梁37上部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并露出水平盖梁37上部内侧的钢筋笼;

步骤b2、对所述墩顶接高盖梁内的钢筋笼进行绑扎,并将所绑扎钢筋笼与水平盖梁37内的钢筋笼紧固连接为一体;

步骤b3、在水平盖梁37上部外侧支立模板,并利用所支立的模板对所述墩顶接高盖梁进行混凝土浇筑,获得施工成型的所述墩顶接高盖梁。

如图20所示,对柱式桥墩23进行接高时,在柱式桥墩23中每个所述竖向墩柱13的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之间均施工连接墩柱39,所述连接墩柱39为钢筋混凝土柱且其与所连接的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均布设于同一个竖直线上。每个所述竖向墩柱13中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的竖向受力钢筋之间均通过连接墩柱39内的竖向受力钢筋紧固连接为一体。

在柱式桥墩23中任一个所述竖向墩柱13的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之间施工连接墩柱39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对所述上部墩柱下部的混凝土进行凿除,使所述上部墩柱内侧下部的竖向受力钢筋露出,且所述竖向受力钢筋露出高度为22cm~28cm;同时,对对所述下部墩柱上部的混凝土进行凿除,使所述下部墩柱内侧上部的竖向受力钢筋露出,且所述竖向受力钢筋露出高度为22cm~28cm;

步骤c2、在下抱柱梁14上对连接墩柱39内的钢筋笼进行绑扎,并采用挤压套筒将连接墩柱39内的钢筋笼中各竖向受力钢筋分别与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内的竖向受力钢筋紧固连接;

步骤c3、在下抱柱梁14上支立用于施工连接墩柱39的模板,并利用所支立模板对连接墩柱39进行混凝土浇筑。

为使连接墩柱39与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均浇筑为一体,步骤c3中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还需对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与连接墩柱39的混凝土接触面分别进行凿毛处理,以利于新老砼的连接。

步骤c2和步骤c3中均利用下抱柱梁14进行施工,施工简便,能有效节约施工成本,并节约施工工期。

所述柱式桥墩23中每个所述竖向墩柱13的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之间通过连接墩柱39进行连接后,获得接高后墩柱;所述接高后墩柱施工完成后,还需在所述接高后墩柱外侧施工外包钢筋混凝土层,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的横截面为圆环形且其同轴套装在所述接高后墩柱外侧,通过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对所述接高后墩柱中的连接墩柱39以及连接墩柱39与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加固。

待柱式桥墩23中两个所述竖向墩柱13的所述下部墩柱和所述上部墩柱之间均通过连接墩柱39进行连接后,对上抱柱梁15进行拆除。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的上表面高于上抱柱梁15的上表面。

本实施例中,对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进行施工时,利用下抱柱梁14进行施工。对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进行施工时,在下抱柱梁14上支立用于施工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的模板,并利用所支立的模板对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进行施工。并且,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内的钢筋笼通过植筋与下抱柱梁14紧固连接为一体,因而通过下抱柱梁14为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也便于支模。由于下抱柱梁14本身是临时结构,在拆除之前先进行立柱外包部分施工,很好的利用了现场资源。

待所述外包钢筋混凝土层施工完成后,完成柱式桥墩23的接高过程,无需对下抱柱梁14进行拆除。所述下抱柱梁14回填即可,不仅施工简便,并且更有利于桥梁整体结构的稳定。

对独柱墩27进行接高时,在独柱墩27上施工一个接高墩柱,所述接高墩柱为钢筋混凝土墩柱且其位于独柱墩27的正上方。

对独柱墩27进行接高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对独柱墩27上部的混凝土进行凿除,使独柱墩27内侧上部的竖向受力钢筋露出,且所述竖向受力钢筋露出高度为22cm~28cm;

步骤d2、在独柱墩27上对所述接高墩柱内的钢筋笼进行绑扎,并采用挤压套筒将所述接高墩柱内的钢筋笼中各竖向受力钢筋分别与独柱墩27内的竖向受力钢筋紧固连接;

步骤d3、在独柱墩27上支立用于施工所述接高墩柱的模板,并利用所支立模板对所述接高墩柱进行混凝土浇筑。

待所述接高墩柱施工完成后,在所述接高墩柱上施工对顶升到位的待顶升引桥主梁1进行支撑的桥梁支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