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融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9637发布日期:2020-12-18 13:1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面融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融雪装置,属于机械制造和路面融雪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相对于公路路面积雪,桥的路面积雪更加难以融化。在冷空气的对流作用下,桥面温度基本与冷空气温度相同,同时更没有地温的缓慢补充,导致桥面积雪自然融化是极其困难的。建立一个通畅的、高效的、安全的、绿色的桥梁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国家运输通道建设的有力保障。雨雪天气下的桥面极易形成冰雪层,汽车在路面行驶摩擦系数急剧下降,车辆可操纵性及刹车效果变差,最终导致车辆行驶途中打滑失控,酿成重大交通事故。一般使用融雪剂融雪,融雪剂融雪对路面带来严重的腐蚀破坏,同时融雪剂融化于水中,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而机械式除雪则对桥面结构产生极大的破坏效果,长距离桥作为高速公路体系中的特殊路段,其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区段,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融雪是保证交通出行通畅的有效方法。因此急需一种路面融雪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提供一种路面融雪装置,以解决桥面路面积雪难以及时融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路面融雪装置,包括管槽,所述管槽设置在路面的两侧,所述两侧的管槽内设有热水管和输送管,所述热水管上端通过第二立管与太阳能板连通,所述输送管上端通过第一立管与热力管连通,所述热力管埋设在路面内,所述热水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输送管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别与蓄水箱连通,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别与动力装置相连。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面融雪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优选的,所述管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管槽固定在桥面路面的两侧,用于支撑和容纳热水管和输水管。

优选的,所述热水管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侧的管槽内,所述输水管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侧的管槽内。热水管用于将蓄水箱内热水与太阳能板之间进行水循环,进而实现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一水泵连接在其中一个热水管的两端,另外两个第一水泵连接在另外一个热水管的两端。四个第一水泵的设置能实现水快速循环加热,其效率更高。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水泵连接在其中一个输水管的两端,另外两个第二水泵连接在另外一个输水管的两端。四个第二水泵的设置实现路面两侧和两端的快速循环冷却。

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蓄水箱为保温箱。蓄水箱对加热后的热水进行储存。

优选的,所述热力管呈矩阵埋设在桥面路面内,所述热力管为钢管。采用钢管避免路面受压损坏热力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立管呈矩阵设置在输水管上端,其下端与输水管连通,其另一端与热力管连通。第一立管设置,大大提高融雪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二立管呈矩阵设置在热水管上端,其一端与热水管连通,其另一端与太阳能板连通。大大提高热水效率。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用于加热热水管内的水。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明显的:

通过在桥的路面内埋设呈矩阵分布的热力管,热力管与输水管连接,输水管与第二水泵相连,第二水泵与蓄水箱相连,蓄水箱来给第二水泵提供热水,第二水泵网输水管内输送热水,输水管将热水输送到各个热力管,热力管使桥面路面温度升高,此外蓄水箱还与第一水泵连通,第一水泵与热水管连通,热水管上设有呈矩阵分布的太阳能板,太阳能板对水加热后被水泵输送回蓄水箱,热力管通过热水对桥面路面升温进而实现快速的融雪。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面融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面融雪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面融雪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面融雪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面融雪装置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路面融雪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在图1-图6中,路面1;第一水泵2;蓄水箱3;第二水泵4;第一连接管5;太阳能板6;管槽7;热水管8;输送管9;热力管10;第一立管11;第二立管12;第二连接管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6所示,一种路面1融雪装置,包括管槽7,所述管槽7设置在路面1的两侧,所述两侧的管槽7内设有热水管8和输送管9,所述热水管8上端通过第二立管12与太阳能板6连通,所述输送管9上端通过第一立管11与热力管10连通,所述热力管10埋设在路面1内,所述热水管8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水泵2,所述输送管9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二水泵4,所述第一水泵2和第二水泵4分别与蓄水箱3连通,所述第一水泵2和第二水泵4分别与动力装置相连。

管槽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管槽7固定在桥面路面1的两侧,用于支撑和容纳热水管8和输水管。热水管8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侧的管槽7内,所述输水管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两侧的管槽7内。热水管8用于将蓄水箱3内热水与太阳能板6之间进行水循环,进而实现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第一水泵2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一水泵2连接在其中一个热水管8的两端,另外两个第一水泵2连接在另外一个热水管8的两端。四个第一水泵2的设置能实现水快速循环加热,其效率更高。第二水泵4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水泵4连接在其中一个输水管的两端,另外两个第二水泵4连接在另外一个输水管的两端。四个第二水泵4的设置实现路面1两侧和两端的快速循环冷却。蓄水箱3的数量为四个,所述蓄水箱3为保温箱。蓄水箱3对加热后的热水进行储存。热力管10呈矩阵埋设在桥面路面1内,所述热力管10为钢管。采用钢管避免路面1受压损坏热力管10。第一立管11呈矩阵设置在输水管上端,其下端与输水管连通,其另一端与热力管10连通。第一立管11设置,大大提高融雪效率。

第二立管12呈矩阵设置在热水管8上端,其一端与热水管8连通,其另一端与太阳能板6连通。大大提高热水效率。太阳能板6用于加热热水管8内的水。

第一水泵2、第二水泵4可采用双水泵,即抽水水泵和送水水泵,也可采用既能实现抽水又能实现送水的水泵,通过泵内轮齿的正反转实现。第二水泵4通过第一连接管5与输水管连通,第一水泵2通过第二连接管13与热水管8连通。

本专利的核心在于通过沿路面1两侧布设呈矩阵设置的太阳能加热水然后储存,在输送到桥面底下的热力管10内,实现快速融雪。

通过在桥的路面1内埋设呈矩阵分布的热力管10,热力管10与输水管连接,输水管与第二水泵4相连,第二水泵4与蓄水箱3相连,蓄水箱3来给第二水泵4提供热水,第二水泵4网输水管内输送热水,输水管将热水输送到各个热力管10,热力管10使桥面路面1温度升高,此外蓄水箱3还与第一水泵2连通,第一水泵2与热水管8连通,热水管8上设有呈矩阵分布的太阳能板6,太阳能板6对水加热后被水泵输送回蓄水箱3,热力管10通过热水对桥面路面1升温进而实现快速的融雪。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