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底平移式道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3105发布日期:2021-03-12 13:1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凹底平移式道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凹底平移式道岔。



背景技术:

空中轨道运输系统是长途运输系统主要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安全、费用较低、运载量大的优势,但是其运输时间较长,站点少、车次少。

目前,我国港口集疏体系主要依靠公路完成(公路占比高达84%),公路运输环境污染大、运输成本高,已经成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首要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新兴了一种应用于港口集装箱物流的空中轨道运输设备,空中轨道运输线路可能跨越公路、河流、厂区等,以解决公路运输带来的相关问题。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采用空中轨道运输集装箱至少存在着以下不足:

现有技术中,空中轨道运输通常只设置有一条运输轨道,多个运输车辆在运输轨道上依次运行,但若运输车辆在卸装货物时,需控制运输车辆停在运输轨道上的相应地方,进行卸装货物,致使位于该运输车辆后方的运输车辆无法通行,影响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凹底平移式道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中轨道运输只设置有一条运输轨道造成的影响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凹底平移式道岔,所述道岔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相对设置有两个;

岔梁,用于供运输车辆通过的所述岔梁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

承载梁,所述承载梁设置有两个,所述岔梁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承载梁连接,两个所述承载梁分别通过行走机构对应搭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架上,操作所述行走机构,可带动两个所述承载梁同步在对应的所述支撑架上行走。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

轨道,每个所述支撑架上均固定设置有两列所述轨道,所述轨道和两个所述支撑架连线的方向相垂直设置;

行走车,所述行走车的底部两侧相对设置有两列滚轮,两列所述滚轮分别滚动地对应设置在两列所述轨道上,两个所述承载梁的端部分别设置在所述行走车上。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车包括第一行走车和第二行走车,相应地,所述承载梁包括第一承载梁和第二承载梁,所述第一承载梁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车上,所述第二承载梁的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行走车上,其中:

所述第一行走车的顶部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件,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座,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均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走车的顶部上,所述第一承载梁的端部设置有和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应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座上;

所述第二行走车的顶部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件,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均包括定位块、连接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座,其中:

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行走车的顶部上,所述第二承载梁的端部设置有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对应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行走车的顶部上,所述定位块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贯通的导向孔;

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中部滑动穿过所述定位块的导向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行走车的顶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组件,两个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相背的一端外侧;

所述第二行走车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均包括固定座、限位滚轮,所述固定座固定设在所述第一行走车的顶部或所述第二行走车的顶部上,所述固定座面向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限位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结构还包括:

导向轨,每个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导向轨,所述导向轨设置在两列所述轨道之间,所述导向轨包括腹板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翼板,所述腹板沿竖向设置,所述腹板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翼板的中部固定连接;

防脱架,所述行走车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所述防托架,所述防托架具有两个相对的侧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防脱轮,两个所述防脱轮的中心轴均沿竖向设置,两个所述防脱轮的周面分别可滚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轨的腹板的两侧,每个所述防脱轮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防脱板,每个所述防脱轮上的两个所述防脱板均位于所述导向轨的两个所述翼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可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支撑架和同侧的所述承载梁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驱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道岔还包括锁闭机构,所述锁闭机构包括:

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岔梁上,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可沿垂直于两个所述支撑架连线的方向做伸缩运动;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同轴连接在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上,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倾斜于所述驱动杆的中心轴设置;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岔梁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驱动杆的上方,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的伸缩方向;

锁杆,所述锁杆的上端滑动设置在所述腰形孔中,所述锁杆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孔中;

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杆的中部,所述锁止杆的另一端沿垂直于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的伸缩方向向所述支撑架的方向延伸;

锁止挡,多个所述锁止挡间隔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侧部,每个所述锁止挡均设置有锁止孔,所述锁止杆的另一端可选择地插入到所述锁止挡的定位孔中。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支撑架上均设置有过渡梁体,所述岔梁可操作地与所述过渡梁体对接;

所述道岔还包括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设置在所述岔梁和所述过渡梁体之间,所述补偿机构包括:

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岔梁的端部的竖向侧壁的内侧上;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过渡梁体端部的竖向侧壁的内侧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可操作地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对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相对接的端部均设置可啮合的锯齿。

更进一步地,所述补偿机构还包括电动推杆以及曲轴,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过渡梁体端部的竖向侧壁的内侧,所述曲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过渡梁体端部的竖向侧壁的内侧,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和所述曲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曲轴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凹底平移式道岔,由于该道岔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架,用于供运输车辆通过岔梁设置在两个支撑架之间,且岔梁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承载梁,两个承载梁分别通过行走机构对应搭接在两个支撑架上,操作行走机构,可带动两个承载梁同步在对应的支撑架上行走,进而实现岔梁在主线和支线上的切换,从而可设置多条相互交错的运输轨道,以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凹底平移式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b向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行走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第一行走车和第一承载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第二行走车和第二承载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组件或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的导向轨以及防脱架的布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的锁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的补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凹底平移式道岔,以提高空中轨道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凹底平移式道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b向示意图,图4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结合图1-图4,本实施例的道岔包括支撑架1、岔梁2以及承载梁3,其中,支撑架1相对设置有两个,用于供运输车辆通过的岔梁设置在两个支撑架1之间,承载梁3设置有两个,岔梁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承载梁3连接,两个承载梁3分别通过行走机构4对应搭接在两个支撑架2上,操作行走机构4,可带动两个承载梁3同步在对应的支撑架1上行走,进而实现岔梁在主线和支线上的切换,从而可设置多条相互交错的运输轨道,以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本实施例的支撑架1可以为门型柱,在支撑架1上可设置有爬梯以及检修平台5,以方便对道岔的维护。支撑架1上的横梁作为道岔的承载单元,用于支撑驱动平移车的轨道。

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两个承载梁3的端部为平面,承载梁3的端部和岔梁2的端部的连接部为弧形,从而使岔梁2和两个承载梁3整体呈下凹的形状,因此,本实施例的道岔为凹底平移式道岔。

图5为图1中的行走机构的装配示意图,结合图4以及图5,本实施例中的行走机构4包括:

轨道401,每个支撑架1上均固定设置有两列轨道401,轨道401和两个支撑架1连线的方向相垂直设置;

行走车402,行走车402的底部两侧相对设置有两列滚轮403,两列滚轮403分别滚动地对应设置在两列轨道401上,两个承载梁3的端部分别设置在行走车402上,通过外力可使行走车402在对应的轨道401上行走,从而可带动承载梁3的移动,进而实现岔梁2在主线和支线上的切换。

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岔梁2包括直线岔梁201以及曲线岔梁202,直线岔梁201的第一端以及曲线岔梁202的第一端共用一个运输轨道,直线岔梁201的第二端以及曲线岔梁202的第二端散开,即直线岔梁201的第二端以及曲线岔梁202的第二端之间具有,因此,本实施例中,位于直线岔梁201的第一端和曲线岔梁202的第一端的承载梁2的尺寸小于位于直线岔梁201的第二端和曲线岔梁202的第二端的承载梁2的尺寸。

基于上述岔梁2的设计,本实施例对行走机构进一步设计。

本实施例的行走车402包括第一行走4021和第二行走车2033,相应地,承载梁3包括第一承载梁301和第二承载梁302,第一承载梁301的端部设置在第一行走车4021上,第一承载梁301为尺寸较小的承载梁,第二承载梁302的端部设置在第二行走车4022上,第二承载梁302为尺寸较大的承载梁。

图6为本实施例的第一行走车和第一承载梁的装配示意图,结合图6,本实施例在第一行走车4021的顶部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件,每个第一连接件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座413,两个第一支撑座413均固定设置在第一行走车4021的顶部上,第一承载梁301的端部设置有和第一支撑座413相对应的第一卡接部303,第一卡接部303卡接在对应的第一支撑座413上,即可实现第一承载梁301在第一行走车4021顶部上的装配。

图7为本实施例的第二行走车和第二承载梁的装配示意图,结合图7,本实施例在第二行走车4022的顶部上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件,每个第二连接件均包括定位块404、连接杆405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座406,其中,两个第二支撑座406固定设置在第二行走车4022的顶部上,第二承载梁302的端部设置有和第二支撑座对应的第二卡接部304,第二卡接部304卡接在对应的第二支撑座406上,即可实现第二承载梁302在第二行走车顶部上的装配。

进一步地,结合图7,本实施例中,定位块404设置在第二行走车4022的顶部上,定位块404设置在两个第二支撑座406之间,定位块404上设置有贯通的导向孔,而连接杆405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第二卡接部304连接,连接杆405的中部滑动穿过定位块404的导向孔,这是由于第二承载梁302的端部尺寸较大,在移动时,第二卡接部304可能会和对应的第二支撑座406发生相对摆动,设置的连接杆405可限制第二卡接部304在对应的第二支撑座406上发生的摆动幅度,提高岔梁2移动的安全性。

结合图6以及图7,本实施例中,第一行走车4021的顶部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组件407,两个第一限位组件407相对设置在两个第一连接件的相背的一端外侧,而第二行走车4022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组件408,每个第二连接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组件408。

图8为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组件或第二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8,本实施例的第一限位组件407和第二限位组件408均包括固定座409、限位滚轮410,固定座409固定设在第一行走车的顶部或第二行走车的顶部上,固定座409面向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的侧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限位滚轮410,在岔梁2移动时,限位滚轮410可顶靠在第一卡接部303或第二卡接部304上,以限制承载梁在对应的行走车上的摆动幅度,进一步提高岔梁2移动的安全性。

图9为本实施例中的导向轨以及防脱架的布置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行走结构4还包括导向轨411以及防脱架412,结合图9,本实施例在每个支撑架1上还设置有导向轨411,导向轨411设置在两列轨道401之间,导向轨411包括腹板4111以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翼板4112,腹板4111沿竖向设置,腹板4111的两端分别和两个翼板4112的中部固定连接,即本实施例的导向轨411呈工字型。行走车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防托架412,防托架412具有两个相对的侧板4121,两个侧板4121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防脱轮4122,两个防脱轮4122的中心轴均沿竖向设置,两个防脱轮4122的周面分别可滚动地设置在导向轨411的腹板4111的两侧,每个防脱轮4122的轴向两端分别设置有防脱板4123,每个防脱轮4122上的两个防脱板4123均位于导向轨411的两个翼板4112之间,行走车4在两列轨道401上行走移动时若发生摆动,防脱轮4122可顶靠在导向轨411的腹板4111上,而个防脱板4123可挂设在导向轨411的两个翼板4112之间,以防止行走车4发生侧翻,提高行走车4行走移动的安全性。

结合图2以及图3,本实施例中,在每列轨道401的两端还设置有限位挡9,限位挡9均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上,限位挡9可对行走车的移动位置进行限位,提高岔梁2移动的安全性。

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行走机构4还包括驱动组件413,驱动组件413的输出端可做直线往复运动,支撑架1和同侧的承载梁3之间可设置有一个驱动组件413,通过驱动组件413的驱动,带动支撑有承载梁3的行走车的移动,即可实现承载梁3带动岔梁2在两个支撑架1上的同步移动。

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413可选用电动缸、液压缸等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为了防止岔梁在主线与支线切换到位后的连接松动而发生意外,结合图4,本实施例还设置了锁闭机构5,以保证道岔梁与两端的运输轨道连接到位后的可靠性。

图10为本实施例的锁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0,本实施例的锁闭机构包括电动推杆501、驱动杆502、支撑板503、锁杆504、锁止杆505以及锁止挡506,其中,电动推杆501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岔梁2上,电动推杆501的输出端可沿垂直于两个支撑架1连线的方向做伸缩运动,驱动杆502同轴连接在电动推杆501的输出端上,驱动杆502上设置有滑动孔507,滑动孔507倾斜于驱动杆的中心轴设置,支撑板503固定设置在岔梁2上,且支撑板503位于驱动杆502的上方,支撑板503上设置有腰形孔508,腰形孔508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电动推杆501的输出端的伸缩方向,锁杆504的上端滑动设置在腰形孔508中,锁杆504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滑动孔507中,而锁止杆505的一端连接在锁杆504的中部,锁止杆505的另一端沿垂直于电动推杆501的伸缩端的伸缩方向向支撑架2的方向延伸,多个锁止挡506间隔固定设置在支撑架1的侧部,每个锁止挡506均设置有锁止孔,锁止杆505的另一端可选择地插入到锁止挡506的定位孔中。

当岔梁在主线与支线切换到位后,控制电动推杆501的输出端伸长,带动驱动杆502同步移动,以驱动锁杆504沿腰形孔508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锁止杆505的另一端向支撑架1的方向移动,使锁止杆505的另一端插入到合适的锁止挡506的定位孔中,以实现岔梁2和支撑架1之间的锁定,提供道岔运行时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503可以通过多个支柱固定设置在岔梁2上,而滑动孔507和驱动杆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可根据锁止杆505的移动行程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每个支撑架1上均设置有过渡梁体6,岔梁2可操作地与过渡梁体6对接。由于现有的运输车辆上设置有导向轮,过渡梁体6以及岔梁2上均设置有支撑导向轮的支撑轨道,但为了辅助岔梁2的移动,过渡梁体6以及岔梁2的支撑轨道是有间隙的,不利于运输车辆的通过,基于此,本实施例还在岔梁2和过渡梁体6之间设置补偿机构7,以解决该问题。

图11为图1中的补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1,本实施例的补偿机构7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701,其中,第一支撑板固定设置在岔梁的端部的竖向侧壁的内侧上,第二支撑板701可转动地设置在过渡梁体端部的竖向侧壁的内侧上,第二支撑板可操作地与第一支撑板对接,当岔梁和过渡梁体对接时,可以将第二支撑板翻转,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对接,通过对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补偿过渡梁体以及岔梁的支撑轨道之间的间隙,以使运输车辆顺利通行,当岔梁需移动时,操作第二支撑板再次翻转,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分离,以使岔梁顺利移动。

结合图1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701相对接的端部均设置可啮合的锯齿,以提高二者对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11,本实施例中的补偿机构7还包括第二电动推杆702以及曲轴703,其中,第二电动推杆702固定设置在过渡梁体端部的竖向侧壁的内侧,曲轴703通过安装座704可转动地设置在过渡梁体端部的竖向侧壁的内侧,第二电动推杆702的输出端和曲轴703传动连接,而第二支撑板701即设置在曲轴701上,通过第二电动推杆702的伸缩运动,即可带动曲轴70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板701翻转。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动推杆702只具有两个伸缩行程,这样,第二支撑板701也只具有水平以及竖向两种状态,提高操作的可靠性。

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可翻转设置,第二支撑板固定设置,也能实现过渡梁体以及岔梁的支撑轨道之间的间隙补偿,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还有,本实施例中,补偿机构7是相对设置有两个的,以和运输车辆两侧的导向轮相匹配适应。

进一步地,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的道岔还包括过渡支撑架8,过渡支撑架8设置在尺寸较大的承载梁2的支撑架1的外侧,该侧支撑架1的过渡梁体通过过渡支撑架8支撑,这样可为该侧支撑架1上的行走车以及承载梁3的布置提供操作空间。

本实施例的道岔的转辙流程为:上级控制中心发出预通过线段指令→道岔控制系统收到指令后发出响应信号→道岔控制系统控制锁定机构解锁,然后道岔进行平移,收到平移到位检测信号后停止平移,锁定机构进行锁定→道岔控制系统发出可以通过线段反馈信号给控制中心→流程结束→等待下一个转辙指令。

以下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下的限制,任何所述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