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4194发布日期:2020-11-06 12:4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动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动支座。



背景技术:

在现有工程中支座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泛,在桥梁中广泛应用橡胶滑动支座,在超长的建筑结构中采用滑动支座的方式解决温度应力的问题,在许多大型商业建筑中采用滑动支座将各单体建筑连接在一起。

中国专利cn208309825u公开了一种滑动支座装置,该装置通过圆钢和钢板之间的滚动摩擦,保证了简支梁两端主体结构相互可以自由变形,避免在连接处应力集中产生损坏,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现有大多数滑动支座均属点式滑动支座,仅在个别的特殊点上使用,支座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定制,定制周期长并且后期检测费用高。

当发生大的震动(如地震)时普通滑动支座中没有设置防掉落装置,结构在受到搭接长度限制时不能有效地防止上部构件的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支座,该滑动支座可通长设置,避免仅在特殊点使用;且该滑动支座可有效地防止上部构件因构件之间搭接长度不够而掉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支座,用于可滑动的上部构件和固定的下部构件之间,所述滑动支座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至少一个加劲板,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部件与上部构件的底面接合;

所述第二连接板具有滑动部和延伸部,其中所述滑动部通过第二连接部件与下部构件的顶面接合且所述滑动部上分布有容纳有钢珠的孔,所述延伸部相对下部构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第一长度;

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延伸部垂直焊接,且通过第三连接部件与下部构件的侧壁接合,从而支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部;

所述加劲板具有相互垂直的一对相邻侧边,所述一对相邻侧边分别垂直焊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形成的两个垂直面上,以进一步支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部;和

当所述上部构件置于所述下部构件上时,所述滑动支座配置为使所述第一连接板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滑动部上以便所述上部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下部构件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部配置为使得当所述上部构件受外力发生过度滑动时,在能够防止所述上部构件从所述下部构件上掉落的方向上水平延伸足够的距离,即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优选为至少100mm,更优选为120~16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劲板为至少两个,且布置为当所述上部构件受外力发生过度滑动并掉落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延伸部时,足以支撑所述上部构件以免其进一步掉落。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加劲板之间的距离为200~30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劲板的形状可为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或矩形,但不限于此。优选地,所述加劲板的形状可为直角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孔的直径为15~30mm,所述钢珠的直径为比所述孔的直径小2~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和加劲板可为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可为锚固钢筋;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可为锚固螺栓或锚固钢筋;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可为锚固螺栓。具体的连接方式可根据所述滑动支座的使用环境以及上、下构件的材质决定,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但务必要确保第一连接板与上部构件,第二、三连接板与下部构件之间可靠的锚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加劲板的外露部分可涂有钢结构防腐涂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珠表面涂抹有润滑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滑动支座可用于建筑物间的廊桥,楼梯,屋顶钢结构,跨越管道和建筑物悬挑板等,但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支座,由于采用嵌入下部构件上的连接板上均匀布置的多个钢珠使上部构件可以相对下部构件产生滑动,因此可通长设置,避免仅在特殊点使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支座在下部构件上的连接板延伸出下部构件一定的距离,该延伸的方向是当上部构件受到强大外力(如地震等)而可能从下部构件上掉落的方向,从而可有效地防止上部构件因构件之间搭接长度不够而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侧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在下部构件上的滑动支座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中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滑动部21,延伸部22,第一连接部件3,孔4,钢珠5,第二连接部件6,加劲板7,第三连接板8,第三连接部件9,上部构件10和下部构件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考附图所示的示意性的示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方面优点将更加明显。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示意性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仅用于示意,并不能被认为体现了实际的形状、尺寸和绝对的位置。

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支座的一个实施例的侧截面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滑动支座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三连接板8,第一连接部件3(本实施例中为锚固钢筋),第二连接部件6(本实施例中为锚固螺栓),第三连接部件9(本实施例中为锚固螺栓),加劲板7,孔4和钢珠5。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3,即锚固钢筋进行焊接,并作为预埋件与上部构件10一起浇筑。这部分可在工厂预制,现场只需安装。

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第一连接板1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上部构件10连接,这取决于上部构件10的结构和材质。

进一步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支座连接在下部构件20上的各个部分的俯视示意图。由图2可见,所述第二连接板2具有滑动部21和延伸部22。

所述滑动部21通过第二连接部件6,即锚固螺栓与下部构件20的顶面固定连接,且所述滑动部21上均匀分布有多排容纳有钢珠5的孔4。

所述孔4的直径可为15~30mm,其中钢珠5的直径比所述孔的直径通常小2~5mm。例如,孔4的直径为24mm时,钢珠5的直径可为20mm。其中所述孔4在沿所述上部构件10从所述下部构件20发生滑动的方向上均匀排列,各列之间的距离根据上下构件的尺寸决定,例如可为70mm。所述钢珠5的表面涂抹有润滑油。通过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滑动部21上打孔,将所述钢珠5嵌在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滑动部21上的所述孔4限制了所述钢珠5的位移量。通过所述钢珠5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之间的滚动摩擦实现滑动的功能。

所述延伸部22相对下部构件20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出第一长度。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延伸部22的设置使得当所述上部构件10受外力发生过度滑动时,在能够防止所述上部构件10从所述下部构件20上掉落。因此,延伸部22优选延伸出下部构件20至少100mm,更优选延伸出120~160mm,根据一个实例,可延伸出140mm。

所述第三连接部件8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延伸部22垂直焊接,且通过第三连接部件8与下部构件20的侧壁接合,从而支撑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延伸部22。

所述加劲板7具有相互垂直的一对相邻侧边,所述一对相邻侧边分别垂直焊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8形成的两个垂直面上,以进一步支撑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延伸部22。所述加劲板7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为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或矩形。优选为直角梯形,以获得对第二连接板2的延伸部22的稳固的支撑力。根据一个实例,直角梯形的上底边可具有80~120mm的长度,下底边可为130~170mm,例如,上底边为100mm,下底边为150mm。如图1和2所示,加劲板7的直角梯形的高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延伸部22,延伸出的第一长度相同。

进一步参考图2,所述加劲板7通常为多个,如至少两个,以起到即便上部构件10滑落到第二连接板2的延伸部22上时也能够稳定承载上部构件,相邻的加劲板之间的距离可为200~300mm,例如可为250mm。相邻的所述孔4之间的距离为70~170mm,例如可为12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三连接板8和加劲板7为钢板,钢板的厚度可为8~12mm。根据其他实施方式,钢板厚度的选择可根据上部荷载来确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加劲板7的外露部分涂有钢结构防腐涂料。

施工步骤:

以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支座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支座的安装施工方法。预先将第一连接板1利用第一连接部件3(本实施例中为锚固钢筋)与上部构件10焊接,并作为预埋件与上部构件10一起浇筑。已经在滑动部均匀打孔的第二连接板2与第三连接板8如图示垂直焊接,然后将第二连接板2的滑动部利用第二连接部件6(本实施例中为锚固螺栓)固定于下部构件20上表面上,将第三连接板8利用第三连接部件9(本实施例中为锚固螺栓)固定于下部构件20的一个侧壁上,使第二连接板2的延伸部延伸出该侧壁。

将加劲板7以一定间隔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垂直焊接。对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加劲板7外露部分涂覆钢结构防腐涂料,并在孔4中放置钢珠5。最后将上部构件10置于下部构件20上,使第一连接板1置于第二连接板2的滑动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支座结构简单,制作简单,成本低,无须特殊工厂制作;且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现场施工人员无需经过特殊培训;施工质量有保障,施工验收和后期维护不需要特殊仪器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