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道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3812发布日期:2021-03-23 11:1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道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体化道闸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道闸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道闸在实际使用的情景,一体化道闸之显示部分、车牌识别镜头部分和设备补光灯部分沿着机箱的高度方向从上向下分别需要位于机箱的不同的高度,方可使得在实际情景中,司机可以一种舒适便利状态完成缴费等手续,无需下车以及现场管理人员的参与。而由于沿着机箱的高度方向从上向下高度相差较大,若然将三部分装置都直接装配于机箱,则会造成机箱过高,占用空间大,而且显得不够美观,此外,机箱的内部空间开阔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道闸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体化道闸的机箱过高,占用空间大,而且显得不够美观,此外,机箱的内部空间开阔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道闸装置,包括:主机、支撑面板以及显示设备;其中,所述支撑面板设置于所述主机,且支撑面板与主机相连接;所述显示设备设置于所述支撑面板,且所述显示设备与所述主机通信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道闸装置还包括藏线管,所述藏线管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撑面板延伸至所述显示设备,所述藏线管的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主机,所述显示设备与所述主机之间的连线设置于所述藏线管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的远离所述显示设备的底部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形成有开口向上的夹持槽,所述支撑面板的一端夹设于所述夹持槽内,所述支撑面板的另一端沿着所述主机的高度方向朝向所述显示设备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主机的远离所述显示设备的底部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夹持构件,所述支撑面板的一端夹设于所述夹持构件,所述支撑面板的另一端沿着所述主机的高度方向朝向所述显示设备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二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抵靠在一起,且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连接于所述显示设备的安装部;

所述第一夹持件形成有第一阶梯槽,所述第二夹持件形成有第二阶梯槽,所述第一阶梯槽以及所述第二阶梯槽围设成夹持槽,所述支撑面板的一端夹设于所述夹持槽;或者

所述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夹持构件以及第二夹持构件,所述第一夹持构件以及所述第二夹持构件中的一者与所述安装部形成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中的另一者连接于所述主机的安装部;所述第一夹持件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抵靠在一起并用于夹持所述支撑面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化道闸装置还包括通过所述支撑面板连接于所述主机的摄像组件;

所述摄像组件包括摄像头主体以及封盖;其中,所述摄像头主体设置于所述主机,所述摄像头主体的一端与所述主机相连接,所述摄像头主体的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有连接端;所述支撑面板形成有安装通孔,所述连接端延伸至所述安装通孔内;

所述封盖包括相连接的限位部和连接部,所述封盖的连接部插接于所述摄像头主体的连接端形成的安装孔内;所述封盖的限位部位于所述支撑面板的远离所述主机的一侧;

所述支撑面板夹设于所述封盖的限位部与所述摄像头主体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封盖的连接部与所述摄像头主体的连接端螺纹相连接;和/或

所述限位部形成有安装用辅助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限位部均呈环状,且所述限位部的内环壁与所述连接部的外环壁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设置有补光灯,且沿着所述主机的高度方向,所述补光灯设置于所述显示设备的下方;

沿着所述补光灯的光线传播路径,所述支撑面板形成有导光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一体化道闸装置,将显示设备安装于支撑面板,因而可根据显示设备的实际安装高度的需要设置支撑面板的高度即可,因而无需再将机箱设置成匹配的高度,进而减小了机箱的整体高度,占用空间更小,更加美观,而且内部孔空间不会如以往一样造成多余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道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道闸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道闸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道闸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道闸装置的又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机,11-安装部,2-支撑面板,21-过孔,3-显示设备,4-藏线管,5-夹持构件,51-第一夹持件,511-第一阶梯槽,52-第二夹持件,6-摄像组件,61-摄像头主体,611-连接端,62-遮阳帽,621-安装环,622-帽檐,63-封盖,631-限位部,632-连接部,7-补光灯,8-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一体化道闸装置。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道闸装置,包括:主机1、支撑面板2以及显示设备3;其中,支撑面板2设置于主机1,并且支撑面板2与主机1相连接;显示设备3设置于支撑面板2,且显示设备3与主机1通信连接,显示设备3实现显示讯息的功能。

本申请提供的一体化道闸装置,将显示设备3安装于支撑面板2,因而可根据显示设备3的实际安装高度的需要设置支撑面板2的高度即可,因而无需再将机箱设置成匹配的高度,进而减小了机箱的整体高度,占用空间更小,更加美观,而且内部孔空间不会如以往一样造成多余浪费。

其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显示设备3与支撑面板2通过第二紧固件8相连接,即实现一种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方便后期的维修或者更换。

其中,优选地,支撑面板2由可透光的钢化玻璃板制作而成,钢化玻璃具有高强度,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安全性之特点,在缩小主机1的尺寸同时保证了显示屏部分所需之高度,且由于钢化玻璃的透光性,并不会影响到下文所述的补光灯7的作用,同时钢化玻璃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材料,其通透性使得产品外观上显得高贵典雅。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面板2形成有过孔21;

一体化道闸装置还包括藏线管4,藏线管4的一端穿过过孔21延伸至显示设备3,藏线管4的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主机1,显示设备3与主机1之间的连线设置于藏线管4内。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为使得电路在外观上不可见,因而将连线隐藏在藏线管4内,使得本一体化道闸装置更加规整、美观,不会出现连线混乱的问题。

其中,藏线管4的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于主机1,起到夹具藏线管4的作用,具体可通过焊接相连接,当然,不仅限于此。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主机1的远离显示设备3的底部形成有安装部11,安装部11设置有夹持构件5,支撑面板2的一端夹设于夹持构件5,支撑面板2的一端夹设于夹持构件5,支撑面板2的另一端沿着主机1的高度方向朝向显示设备3延伸。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支撑面板2通过夹持构件5能够更稳定地连接于主机1,且支撑面板2遮挡于主机1的前方,起到保护主机1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夹持构件5包括第一夹持件51以及第二夹持件52;其中,第一夹持件51以及第二夹持件52相对抵靠在一起,且第一夹持件51与第二夹持件52通过第一紧固件锁紧于主机1的安装部11,此处注意,第一夹持件51与第二夹持件52还可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显示设备3的安装部11,并且第一夹持件51与第二夹持件52可采用磁吸附相连接,当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第一夹持件51与第二夹持件52中的一者还可与安装部11形成为一体式的结构,第一夹持件51与第二夹持件52中的另一者还可通过紧固件等方式连接于安装部11,减少了夹持件的安装步骤,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可见,第一夹持件51以及第二夹持件52与主机1通过第一紧固件形成一种可拆卸连接的结构,方便后期的更换以及维修,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第一夹持件51形成有l型的第一阶梯槽511,第二夹持件52形成有l型的第二阶梯槽,第一阶梯槽511以及第二阶梯槽围设成夹持槽,支撑面板2的一端夹设于夹持槽,具体地,将支撑面板2组装于主机1时,需要将第二夹持件52从主机1的安装部11上拆卸下来,只保留第一夹持件51,将支撑面板2的一端放置于第一夹持件51的第一阶梯槽511,而后再将第二夹持件52对接与第一夹持件51,即第二夹持件52夹持住支撑面板2的另一侧,最后利用第一紧固件将第一夹持件51和第二夹持件52锁紧,支撑面板2更加稳定,不易倾倒。

当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还可采用如下的结构安装支撑面板,具体结构如下:主机的远离显示设备的底部形成有安装部,安装部形成有开口向上的夹持槽,支撑面板的一端夹设于夹持槽内,支撑面板的另一端沿着主机的高度方向朝向显示设备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5和图6所示,一体化道闸装置还包括通过支撑面板2连接于主机1的摄像组件6,摄像组件6实现了车牌的实时识别机能;

摄像组件6包括摄像头主体61(摄像头主体61为套设在摄像头上的套筒,套筒的一端可与主机1稳定连接,套筒的相对的另一端则形成有下文所述的连接端611)以及遮阳帽62,摄像头主体61设置于主机1,遮阳帽62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面板2的远离主机1的一侧,且遮阳帽62通过支撑面板2形成的安装通孔可转动地连接于摄像头主体61。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摄像头主体61的部分结构装配于主机1,遮阳帽62的部分结构可转动地装配于支撑面板2,方便调节摄像视角。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摄像头主体61形成有连接端611,连接端611延伸至安装通孔内;

摄像组件6还包括封盖63,封盖63包括相连接的限位部631和连接部632,封盖63的连接部632插设于连接端611形成的安装孔内,且封盖63的连接部632与连接端611螺纹转动连接;

封盖63的限位部631位于支撑面板2的远离主机1的一侧,且遮阳帽62的部分结构可转动地夹设于封盖63的限位部631与支撑面板2之间。

此处注意,遮阳帽62包括安装环621以及帽檐622,帽檐622与安装环621垂直相连接,遮阳帽62的限位环被限位组装于封盖63的限位部631与支撑面板2之间所形成的径向截面为u型的环形槽。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装配时,将支撑面板2朝向摄像头主体61的一侧推进,使得摄像头主体61形成有连接端611装配于支撑面板2的安装通孔内,而后再将遮阳帽62的安装环621抵靠于支撑面板2的远离主机1的一侧,最后封盖63的连接部632穿过上述的遮阳帽62的安装环621旋拧至摄像头主体61的连接端611的安装孔内,从而实现了摄像组件6、支撑面板2以及主机1三者的组装。

可见,此结构设置也将支撑面板2的上部分牢固地组装于主机1,加之支撑面板2的下部分依靠夹持构件5夹紧于主机1,可见,支撑面板2的上下两部分均固定在主机1上,使得支撑面板2更稳定,不易发生倾倒。此处注意,当遮阳帽62的结构不存在时,封盖63的限位部631直接抵靠于支撑面板2的远离主机1的一侧部,即支撑面板2被牢固地夹持于摄像头主体61与封盖63的限位部631所形成的径向截面为u型的环形槽内,也起到将支撑面板2的上部分牢固地组装于主机1的作用。

其中,可选地,连接部632以及限位部631均呈环状,且限位部631的内环壁与连接部632的外环壁相连接,进一步地,连接部632与限位部631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限位部631形成有安装用辅助孔,在安装时,可将螺丝刀插入此安装用辅助孔中,以此旋转封盖63,进而拧紧遮阳帽62、支撑面板2以及摄像头主体61。(图中未示出)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主机1设置有补光灯7,且沿着主机1的高度方向,补光灯7设置于显示设备3的下方。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补光灯7实现了补光,保证夜晚识别效果之机能。补光灯7装配于主机1,其光直接穿过支撑面板2实现补光作用,具体地光如何穿过支撑面板2将在下文阐述。

进一步地,沿着补光灯7的光线传播路径,支撑面板2形成有导光部,导光部起到引导光线照射以及避免光线穿过钢化玻璃造成散射、折射的作用。

综上,由于设置了支撑面板2,使得显示设备3和主机1分离成两部分,大幅度减小了主机1所需之高度,较以往的机箱高度减小了30%左右,保证了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显示设备3的显示效果最优,进一步地,支撑面板2使用可透光的钢化玻璃制作而成,与玻璃外墙的高楼大厦完美结合,且具有悬浮感和科技感,美化了产品外观。同时优化了摄像头和补光灯7的高度位置,提高了车牌的识别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