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20356发布日期:2021-05-28 14:2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道路软土地基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道路施工时,常常遇到软土地基,一般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以满足路基承载要求。

公开号为cn11201206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的技术,所述的土工袋形状为长方形扁平状样式,所述的路基结构包括软土地基表面铺设的土工布和土工布之上铺设的多层土工袋。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土工袋在填入材料后,有一定的重力,而当处理的软土地基面积较大时,需要将材料填土至土工袋内,然后通过人工搬运至软土路基上堆放以填实路基,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节省人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整平软土地基表面,在软土地基上铺设土工布;

步骤2:铺设土工模袋;

步骤3:对铺设好的土工模袋灌注混凝土,灌浆完毕并且混凝土初步凝固后,再在该层土工模袋上铺设下一层土工模袋,铺设完毕后灌注混凝土,如此往复,依次铺设多层土工模袋;

步骤4:在最上层土工模袋凝固后,在最上层土工模袋上铺设砂石填平,然后浇注混凝土或沥青,形成道路路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土工布的设置,将软土层和后续施工时的混凝土地基隔离,使混凝土材料不流失,保持混凝土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而在土工布铺设完毕后,在土工布上铺设土工模袋,再通过注浆机对土工模袋注入混凝土,简单方便,速度快,同时所用人力较少,节省人力;另一方面,在铺设路基时,由于土工模袋中的混凝土凝固,有一定的强度,方便大型设备进场,如压路机、水泥罐车等。

可选的,在步骤1之前,清理软土地基上的水和杂物,并在软土地基上钻多个排水井,多个排水井呈矩形阵列设置;开设排水井后,并在步骤1之前,通过抽水泵将排水井中的积累的水抽出,抽水完毕后,取出抽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排水井后,软土地基内的水部分流至排水井中,然后通过抽水泵抽出,方便了软土地基的排水。

可选的,靠近所述软土地基上的所述土工模袋上连通且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袋,所述连接袋用于插入到排水井中,所述土工布于所述排水井位置处开设有穿孔,在步骤2进行时,将连接袋插入到排水井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井中插入连接袋后,再对土工模袋注浆,浆液经单元段流至连接袋中,连接袋膨胀成型,混凝土凝固后,可以对路基层起到竖向的支撑力,充当基桩,以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可选的,所述连接袋下端连通且固定连接有挤压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土工模袋进行灌浆时,浆液流至挤压袋中,挤压袋膨胀以挤压排水井内壁的土层,从而可以压实软土地基,且能进一步方便软土地基内的水排出。

可选的,靠近所述软土地基上的所述土工模袋包括多个单元段,在步骤2进行时,铺设一段单元段后,通过抽水泵抽出单元段旁侧的排水井中的水,然后再在排完水后的排水井位置铺设下一单元段,直至铺设完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一段单元段时,挤压袋中注入混凝土后,土层受到挤压后,土层中的水流至旁侧的排水井中,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软土地基的排水工作。

可选的,所述排水井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转动轴线和长度方向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杆上沿其径向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杆,所述转动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搭接于软土地基表面的搭板,所述搭板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软土地基表面的定位销,在所述连接袋插入到排水井中后,转动所述转动杆,控制所述支杆沿所述排水井径向方向设置,然后通过定位销将转动杆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袋插入到排水井中后,转动定位杆,直至支杆沿排水井径向设置,从而在灌注混凝土时,连接袋膨胀,支杆插入连接袋中,连接袋中的混凝土凝固,和钢筋一体成型后,所凝固的混凝土不易断裂,结构强度更高。

可选的,所述搭板上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单元段上设有供所述卡杆卡入的定位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铺设土工模袋,控制卡杆插入到定位带中,从而可以防止土工模袋偏移。

可选的,所述排水井内沿竖直方向设有钢筋筒,所述钢筋筒下端到所述排水井底面的距离供所述挤压袋膨胀,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在所述钢筋筒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杆插入到连接袋中后,连接袋破裂,混凝土浆液溢出,而排水井进口被单元段封闭,并不影响挤压袋的膨胀,溢出的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后钢筋筒一体成型,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连接袋所形成的基桩的稳定性,且钢筋筒能对排水井内壁起到一定的支撑效果,防止土层坍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土工布的设置,将软土层和后续施工时的混凝土地基隔离,使混凝土材料不流失,保持混凝土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功能,而在土工袋铺设完毕后,在土工布上铺设土工模袋,再通过注浆机对土工模袋注入混凝土,简单方便,速度快,同时所用人力较少,节省人力;另一方面,在铺设路基时,由于土工模袋中的混凝土凝固,有一定的强度,方便大型设备进场,如压路机、水泥罐车等;

2.本申请通过连接袋的设置,在连接袋中注入混凝土并凝固成型后,能充当基桩,以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中实施例一种基于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井;2、钢筋筒;3、转动杆;4、支杆;5、搭板;6、定位销;7、土工布;8、穿孔;9、土工模袋;10、单元段;11、连接袋;12、挤压袋;13、卡杆;14、定位带;15、软土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15的施工方法。参照图1和图2,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整平软土地基15表面,清理软土地基15上的杂物;

步骤2:参照图2和图3,在软土地基15上开设有多个排水井1,排水井1呈圆形状,多个排水井1呈矩形整列设置,并在排水井1内安放钢筋筒2,钢筋筒2底面到排水井1底面预留一定的空间,钢筋筒2上端和软土地基15上表面齐平,钢筋筒2可以是预制,也可以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临时制作,制作钢筋筒2时,在钢筋筒2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两根转动杆3,转动杆3长度方向和转动轴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转动杆3长度和钢筋筒2长度一致,转动杆3上沿其长度方向焊接多个支杆4,多个支杆4呈等距设置,且支杆4长度方向沿转动杆3径向方向设置,转动杆3上端固定连接有搭板5,搭板5呈水平设置且抵接于软土地基15表面,搭板5沿竖直方向穿设有定位销6,搭板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杆13,卡杆13沿竖直方向设置;钢筋筒2安防完毕后,转动转动杆3,直至支杆4抵接于钢筋筒2内壁,然后通过定位销6穿设过搭板5并插入到土层中,将转动杆3定位;

步骤3:在排水井1中放置抽水泵;

步骤4:在软土地基15上铺设土工布7,土工布7于排水井1位置处开设有穿孔8,穿孔8可以时临时制作或者预制;

步骤5:通过抽水泵将排水井1中的水抽出,然后在软土地基15表面上铺设第一层土工模袋9,该层土工模袋9包括多个单元段10,单元段10长度方向沿道路宽度方向设置且用于覆盖一列排水井1,单元段10上连通且一体成型有多个用于插入排水井1中的连接袋11,连接袋11下端连通且一体成型有挤压袋12,挤压袋1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大于连接袋1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面积,连接袋11数量和一列排水井1的数量一致,单元段10上一体成型有定位带14,定位带14供卡杆13竖直穿出;铺设单元段10时,将铺设位置处的排水井1内的抽水泵取出,第一段单元段10铺设完毕后,控制连接袋11插入到排水井1中,直至挤压袋12位于钢筋筒2下方,然后转动转动杆3,直至支杆4沿排水井1径向设置,然后通过定位销6将转动杆3定位,并且控制卡杆13穿出定位带14,然后用混凝土注浆机对该单元段10注浆,该单元段10内的混凝土凝固后,用抽水泵将该单元段10旁侧的排水井1中的水抽出,然后在抽完水后的排水井1位置铺设第二段单元段10,如此往复,直至第一层土工模袋9铺设完毕;

步骤6:在第一层土工模袋9的单元段10之间的间隙中填充砂石,并用压路机压平,直至第一层土工模袋9上表面齐平,然后铺设下一层土工模袋9并注浆,混凝土凝固后,用砂石填实,并用压路机压平,如此往复,依次铺设多层土工模袋9。

步骤7:在最上层土工模袋9表面浇注混凝土或沥青,形成道路。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土工袋处理道路软土地基15的施工方法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单元段10上的连接袋11插入到排水井1后注浆,注浆时,挤压袋12膨胀,挤压排水井1侧壁的土层,以压实土层,与此同时土层中的水流至旁侧的集水井中,通过抽水泵排出,且注浆时,连接袋11膨胀,被支杆4刺破,浆液溢出,填充排水井1并凝固在钢筋筒2和支杆4上,以充当基桩,增强路基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