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桥梁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5896发布日期:2021-12-15 12:4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桥梁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桥梁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桥梁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2.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够顺利通过的构筑物。桥梁按照受力特点划分,有梁桥、拱桥等结构。施工人员通过在桥梁上铺设轨道,能够使列车通过桥梁,方便铁路、地铁等交通路线的规划和铺设。
3.相关的轨道交通桥梁包括多个桥板和多个支柱,支柱竖直设置在地面上,支柱沿直线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桥板水平设置在支柱上,桥板沿直线方向依次排列,桥板上设置有轨道,施工人员沿桥板长度方向设置轨道,从而使多个桥板上的轨道沿直线方向排列并供列车通过。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轨道交通桥梁的桥板上用于铺设轨道,剩余空间较少,工程车辆难以在桥板上通行,施工人员难以使用工程车辆检查桥板和支柱的连接处并进行零件的检修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施工人员难以检查桥板和支柱的连接处并进行零件的检修和更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桥梁检测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桥梁检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轨道交通桥梁检测结构,包括桥板和支柱,支柱竖直固定在地面上,支柱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桥板设置在支柱上,桥板上设置有轨道,所述支柱上设置有检修平台,检修平台位于桥板下方,检修平台上设置有梯架,梯架竖直设置,梯架位于桥板和检修平台之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柱上设置桥板,在桥板下方设置检修平台,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检修平台上进行桥板和支柱连接处的检修和零件的更换,通过在检修平台上设置梯架,使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梯架从桥板上移动至检修平台上,从而解决施工人员难以检查桥板和支柱的连接处并进行零件的检修和更换的问题。
9.可选的,梯架包括多个竖杆和多个横架,检修平台上设置有底板,竖杆固定在底板上,竖杆上端高于桥板,横架固定在竖杆上,横架与竖杆垂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底板上设置检修平台上设置底板,在底板上设置竖杆,在竖杆上设置横架,使施工人员能够通过踩踏横架沿竖杆方向竖直移动,从而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桥板和检修平台之间往复移动。
11.可选的,竖杆上远离底板的一端上设置有顶板,顶板上设置有电动升降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竖杆上设置顶板,在顶板上设置电动升降件,使施工人员能够通过电动升降件将零件从桥板运送至检修平台上,从而方便施工人员更换零件。
13.可选的,横架上设置有脚蹬,脚蹬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横架上设置脚蹬,进一步方便施工人员攀爬梯架。
15.可选的,脚蹬转动连接在横架上,脚蹬下方设置有卡板,卡板固定在横架上,卡板用于使脚蹬固定至相对底板平行的状态。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脚蹬转动连接在横架上,脚蹬下方设置卡板,使脚蹬能够转动并卡在卡板上,从而使卡板能够使脚蹬保持水平状态,施工人员能够通过转动脚蹬,起到收起脚蹬的效果,减少脚蹬影响电动升降件运送零件的几率。
17.可选的,脚蹬上设置有扭簧,扭簧用于带动脚蹬自动转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脚蹬上设置扭簧,使扭簧能够带动脚蹬自动转动,从而方便施工人员使用。
19.可选的,桥板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碎石层,轨道设置在碎石层上。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桥板上开设凹槽,在凹槽内设置碎石层,使施工人员能够将轨枕和轨道铺设在碎石层上,从而起到缓冲列车经过的压力的效果。
21.可选的,支柱上设置有若干液压顶升件,液压顶升件上端抵接在桥板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柱上设置液压顶升件,使液压顶升件起到支撑桥板的效果,施工人员通过调整液压顶升件伸缩,从而使液压顶升件能够始终抵接在桥板上,使桥板受到稳定的支撑力。
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4.1.通过在支柱上设置桥板,在桥板下方设置检修平台,使施工人员能够在检修平台上进行桥板和支柱连接处的检修和零件的更换,通过在检修平台上设置梯架,使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梯架从桥板上移动至检修平台上,从而解决施工人员难以检查桥板和支柱的连接处并进行零件的检修和更换的问题;
25.2.通过在竖杆上设置顶板,在顶板上设置电动升降件,使施工人员能够通过电动升降件将零件从桥板运送至检修平台上,从而方便施工人员更换零件;
26.3.通过使脚蹬转动连接在横架上,脚蹬下方设置卡板,使脚蹬能够转动并卡在卡板上,从而使卡板能够使脚蹬保持水平状态,施工人员能够通过转动脚蹬,起到收起脚蹬的效果,减少脚蹬影响电动升降件运送零件的几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桥板;11、凹槽;12、碎石层;13、轨道;14、液压顶升件;2、支柱;3、检修平台;31、围栏;4、梯架;401、底板;402、顶板;403、支架;41、竖杆;42、横架;43、脚蹬;431、卡板;44、电动升降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桥梁承载能力检测结构。参照图1和图2,包括多个桥板1和
多个支柱2,支柱2竖直设置在地面上,多个支柱2沿直线方向间隔排列,一个桥板1水平设置在一个支柱2上,桥板1与支柱2垂直。桥板1沿水平方向排列,多个桥板1同高设置,从而形成供轨道交通工具通过的平面。支柱2上端端面上设置有多个液压顶升件14,液压顶升件14上端与桥板1抵接,施工人员通过调整液压顶升件14的长度,能够使液压顶升件14始终支撑在桥板1上。
33.参照图1和图2,桥板1上开设有凹槽11,凹槽11的长度方向与桥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凹槽11开设在桥板1上远离支柱2的一侧表面。凹槽11内设置有碎石层12,碎石层12通过将碎石铺设在凹槽11内形成。碎石层12上铺设有轨道13,轨道13用于使轨道交通公路通过。
34.参照图1和图2,支柱2上设置有检修平台3,检修平台3为板状结构,检修平台3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柱2上,检修平台3设置在桥板1下方且与桥板1平行。施工人员能够在检修平台3上检修桥板1和支柱2的连接处或更换液压顶升件14。检修平台3上设置有围栏31,围栏31沿检修平台3边缘设置,围栏31用于保护位于检修平台3上的施工人员。
35.参照图1和图2,检修平台3上设置有梯架4,梯架4竖直设置,梯架4上端设置在桥板1一侧,下端设置在检修平台3上,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梯架4从桥板1上移至检修平台3上。梯架4上设置有电动升降件44,电动升降件44用于吊装零件,使重量较大的零件能够在桥板1和检修平台3之间竖直移动,从而方便施工人员检测桥板1的结构强度和检修桥板1和支柱2的连接处。
36.参照图1和图2,检修平台3上个通过焊接设置有底板401,底板401与检修平台3平齐。底板401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底板401的支架403,支架403倾斜设置,支架403一端固定在底板401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柱2上。支架403端部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梯架4通过焊接连接在底板401上。
37.参照图3,梯架4包括多根竖杆41和多个横架42,竖杆41竖直固定在底板401上表面上,竖杆41的上端位于桥板1上方。竖杆41与底板401垂直,竖杆41围绕底板401边缘依次间隔设置,竖杆41通过焊接固定在底板401上。横架42焊接连接在竖杆41上,横架42沿竖杆41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竖杆41和横架42用于保护施工人员,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梯架4在桥板1和检修平台3之间往复移动。竖杆41上端设置有顶板402,顶板402与底板401平行,顶板402通过焊接连接在竖杆41上,电动升降件44固定连接在顶板402上,电动升降件44可选用电动葫芦,施工人员通过电动葫芦能够使零件在梯架4内竖直移动。
38.参照图3,横架42上设置有脚蹬43,脚蹬43用于方便施工人员攀爬梯架4,脚蹬43转动连接在横架42上,脚蹬43的转动轴线与横架42的长度方向平行。脚蹬43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脚蹬43的下方设置有卡板431,卡板431用于使脚蹬43卡在相对竖杆41垂直的状态。施工人员通过拨动脚蹬43,使脚蹬43转动至水平状态,能够踩踏在脚蹬43上并攀爬。脚蹬43的转轴上设置有扭簧,扭簧用于使脚蹬43在自然状态下转动至长度方向与竖杆41长度方向平行的状态。施工人员踩在脚蹬43上的脚抬起后,扭簧带动脚蹬43向远离卡板431的方向转动,从而使脚蹬43收起,进而使梯架4内空间增大,方便施工人员后续吊装零件。
39.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支柱2上设置桥板1,在支柱2上设置检修平台3,施工人员能够在检修平台3上检修桥板1和支柱2的连接处,通过在检修平台3上设置梯架4,施工人员能够通过梯架4在桥板1和检修平台3之间往复移动,从而方便使用人员从桥板1上移动至检修平台3上。
4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