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型发光路沿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05680发布日期:2022-11-02 13: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包括路肩(1)、基座(2)以及第一发光砖(3);所述路肩(1)为具有内腔(15)的腔体结构块,所述路肩(1)的前侧面设有第一容置槽(11),所述第一容置槽(11)与所述内腔(15)连通,所述发光砖(3)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内,所述路肩(1)的左右两侧面设有线孔(12);所述路肩(1)与所述基座(2)以拆卸连接方式形成l型结构,所述基座(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下方,铺设发光路沿石时,所述路肩(1)与所述基座(2)的下端面贴合于路基表面,筑路材料铺设于所述路基表面上形成路面的结构层,所述基座(2)与所述筑路材料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设有连接槽(21)和/或连接柱(22),所述连接槽(21)为所述基座(2)本体上设置的能够容置所述筑路材料的腔体,流体状的所述筑路材料流入所述连接槽(21)内并在固化后使所述基座(2)与所述筑路材料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柱(22)为凸出于所述基座(2)前侧面之外的柱体,所述连接柱(22)用于嵌接在所述筑路材料中,使所述基座(2)与所述筑路材料连接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肩(1)与所述基座(2)通过第一螺栓(4)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基座(2)的外侧,位于所述基座(2)外侧的所述第一螺栓(4)作为所述连接柱(22)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肩(1)的前侧面设有卡槽(13),所述基座(2)的后侧面设有卡凸(23),所述路肩(1)与所述基座(2)通过所述卡凸(23)插接于所述卡槽(13)中使所述路肩(1)与所述基座(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砖(3)通过限位板(5)和/或球头柱塞(6)限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内;所述限位板(5)连接于所述路肩(1)前侧面上并与所述第一发光砖(3)的发光面部分重叠;所述球头柱塞(6)包括具有轴向伸缩的钢球(63),所述第一发光砖(3)相对的两侧面分别安装有所述球头柱塞(6),所述第一容置槽(11)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钢球(63)相适配的限位凹槽(111),所述第一发光砖(3)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内后,所述钢球(63)的部分限位于所述限位凹槽(111)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肩(1)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容置槽(14),所述第二容置槽(14)与所述路肩(1)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15)用于安装第二发光砖(7)。8.根据权利要求2-5或7任一所述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肩(1)为分体结构,所述路肩(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所述第一壳体(101)与所述第二壳体(102)通过对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为分体结构,所述基座(2)包括第一基座本体(201)和第二基座本体(201),所述第一基座本体(201)与所述第二基座本体(202)通过对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l型发光路沿石,其特征在于,所述路肩(1)与所述基座(2)为尼龙材料,所述路肩(1)与所述基座(2)通过模压成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中的一种L型发光路沿石,包括路肩、基座以及第一发光砖;路肩为腔体结构块,路肩的前侧面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容置槽与路肩的腔体连通,发光砖安装于第一容置槽内,路肩的左右两侧面设有线孔;路肩与基座以拆卸连接方式形成L型结构,基座位于第一容置槽下方,铺设发光路沿石时,路肩与基座的下端面贴合于路基表面,筑路材料铺设于路基表面上形成路面的结构层,基座用于和筑路材料连接为一体。本发明路沿石具备灯光信号提示功能,同时通过基座与筑路材料连接为一体结构,进而使得路肩能够以基座为根基,稳固地坐落于路基表面上,从而节省了路肩需要植入路基之内的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发光路沿石的整体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沈标 童义竣 吴洋 刘海磊 沈娇娇 徐海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蓝泰交通设施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2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