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闸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00776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一端顶抵在所述动滑块40上。该结构容易安装,而且限制弹性件50的压缩范围。弹性件50为弹簧。
[0028]进一步地,所述导杆60的数量与所述弹性件50的数量相等且均至少为二,所述弹性件50 —一对应套设在所述导杆60上。设置不同数量的导杆60与弹性件50,可以调节闸杆20在夹头10上的锁紧力。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导杆60与三个弹性件50 —一对应并列设置,该结构紧凑。
[0029]进一步地,所述动滑块40具有与所述第二摩擦臂41相接的抵接臂42,所述第二摩擦臂41与所述抵接臂42呈L字型分布,所述抵接臂42套设在所述导杆60上且所述弹性件50向所述动滑块40顶抵该抵接臂42。动滑块40呈L字型,分为抵接臂42与第二摩擦臂41,该结构能在导杆60上滑动而且与第一摩擦臂31沿相面对。
[0030]进一步地,所述夹头10远离所述凹槽11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该夹头10转动的转动轴90,所述转动轴90的轴线及所述夹头10与所述闸杆20之间的枢接轴的轴线相垂直。夹头10与闸杆20之间穿设有一紧固件13以实现两者枢接。由于闸杆20设置在夹头10的凹槽11内,闸杆20未被冲撞时,闸杆20可跟随夹头10在竖直面内摆动。
[00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摩擦臂31具有朝向所述闸杆20的第一斜面311,所述第二摩擦臂41具有远离所述闸杆20的第二斜面411,所述第一斜面311与所述第二斜面411于所述闸杆20被冲撞时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摩擦臂31与所述第二摩擦臂41相分离。第一斜面311与第二斜面411相平行。在闸杆20被冲撞时,第一斜面311与第二斜面411滑动配合,在弹性件50的作用下引导动滑块40后退,让第一摩擦臂31与第二摩擦臂41相分离,从而保护闸杆20。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摩擦臂31具有背离所述第一斜面311的第三斜面312,所述第二摩擦臂41具有背离所述第二斜面411的第四斜面412,所述第三斜面312与所述第四斜面412于所述闸杆20复位至所述夹头10的所述凹槽11内时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摩擦臂41引导至所述容纳空间100内。第三斜面312与第四斜面412相平行。在将闸杆20复位至夹头10的凹槽11内时,将闸杆20往夹头10上推动,在弹性件50的作用下引导动滑块40后退,然后第二摩擦臂41伸入容纳空间100,不必对冲撞后的闸杆20进行修复,采用复位即可再次使用。
[0033]进一步地,第一斜面311与第三斜面312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部313,第二斜面411与第四斜面412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部413,该结构让第一摩擦臂31与第二摩擦臂41之间形成摩擦滑动,结构更耐用。
[0034]进一步地,第一摩擦臂31具有与闸杆2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与第一斜面311相接的第一平面314,第二摩擦臂41具有与闸杆2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与第二斜面411相接的第二平面414,第一平面314与第二平面414相平行,于闸杆20未被冲撞时,第一平面314与第二斜面411相顶抵而第二平面414与第一斜面311相顶抵,从而让第一摩擦臂31与第二摩擦臂41相顶抵并摩擦滑动,当达到极限状态时,第一摩擦臂31与第二摩擦臂41相分离。
[00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凹槽的夹头、设置在所述夹头的所述凹槽内且枢接在该夹头上的闸杆、固定安装在所述闸杆上的定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夹头上的动滑块以及用于将所述动滑块向所述定滑块推顶的弹性件,所述定滑块具有第一摩擦臂且该第一摩擦臂与所述闸杆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动滑块具有第二摩擦臂且该第二摩擦臂伸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摩擦臂与所述第二摩擦臂于所述闸杆未被冲撞时相面对,该第一摩擦臂与该第二摩擦臂于所述闸杆被冲撞时沿所述闸杆的长度方向相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闸机构还包括沿所述闸杆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夹头上的导杆,所述动滑块套设在所述导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开设有一与所述凹槽相连通的缺口,所述道闸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夹头上且具有一内腔的支撑件,所述内腔与所述缺口相连通,所述定滑块伸入所述内腔,所述动滑块安装于所述内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道闸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且用于限制所述滑动块的移动范围的限位件,所述导杆的其中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而该导杆的另外一端连接在所述限位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弹性件的其中一端顶抵在所述支撑件上而该弹性件的另外一端顶抵在所述动滑块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数量与所述弹性件的数量相等且均至少为二,所述弹性件一一对应套设在所述导杆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块具有与所述第二摩擦臂相接的抵接臂,所述第二摩擦臂与所述抵接臂呈L字型分布,所述抵接臂套设在所述导杆上且所述弹性件向所述动滑块顶抵该抵接臂。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远离所述凹槽的一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该夹头转动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及所述夹头与所述闸杆之间的枢接轴的轴线相垂直。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臂具有朝向所述闸杆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摩擦臂具有远离所述闸杆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于所述闸杆被冲撞时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一摩擦臂与所述第二摩擦臂相分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道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臂具有背离所述第一斜面的第三斜面,所述第二摩擦臂具有背离所述第二斜面的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于所述闸杆复位至所述夹头的所述凹槽内时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第二摩擦臂引导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道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闸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道闸机构在被冲撞后会损坏以及修复工作麻烦的技术问题。由于闸杆设置在夹头的凹槽内,闸杆未被冲撞时,闸杆可跟随夹头在竖直面内摆动。固定在闸杆上的定滑块具有第一摩擦臂,设置在夹头上的动滑块具有第二摩擦臂,在闸杆未被冲撞时弹性件将动滑块向定滑块推顶而第一摩擦臂与第二摩擦臂相面对,在闸杆被冲撞时第一摩擦臂与第二摩擦臂相分离且弹性件压缩,闸杆能在水平面内脱离夹头,从而保护闸杆,而通过将闸杆复位至夹头的凹槽内,即可再次使用该道闸机构,避免现有道闸机构在损坏后修复工作的麻烦。
【IPC分类】E01F13-06
【公开号】CN204510078
【申请号】CN201420866579
【发明人】唐健, 杨养涛, 刘军虎
【申请人】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