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用可更换刀片及可更换刀片式剃刀的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861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剃刀用可更换刀片及可更换刀片式剃刀的保持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刮脸用的剃刀用可更换刀片以及可更换刀片式剃刀的保持架。
在用可更换刀片式剃刀刮脸时,要求没有漏刮,不能刮伤肌肤,进而,在刮脸时要求感觉舒服。为了安全地使用剃刀,最好加大刀面相对于皮肤的角度,但当该角度过大时,有可能漏刮胡须或者会伤及肌肤。为此,最好使刀面相对皮肤的角度尽可能小。然而,当刀面相对于皮肤的角度过小时,由于集中在刀刃上的剃刀的重量及移动剃刀时的力也会伤及肌肤。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中,在具有形成有刀刃的刀身的剃刀用可更换刀片中,在刀身的刀刃附近设置从刀身以凸出的形状隆起的皮肤压紧部。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可以保持具有形成有刀刃的刀身的可更换刀片的剃刀的保持架,在刀刃附近形成至少一个凸出状的皮肤压紧部。在保持架上设置保持前述可更换刀片的保持构件。前述可更换刀片的保持构件在保持前述可更换刀片的状态下,以相切于刀刃及保持外侧面的切线与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相切于刀刃及皮肤压紧部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的夹角的方式形成保持架的外侧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形式中,在包括具有形成有刀刃的刀身的可更换刀片和能够保持该可更换刀片的保持架的剃刀中,保持架具有保持可更换刀片的保持构件。可更换刀片配备有形成于刀刃附近的至少一个凸出状的皮肤压紧部。使相切于前述刀刃及保持架的外表面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的夹角在17度~28度的范围内。使相切于前述刀刃及前述皮肤压紧部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的夹角在22度~32度的范围内。以使相切于前述刀刃及保持架的外侧面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相切于前述刀刃及前述皮肤压紧部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的夹角的方式形成保持架的外侧面。
图7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可更换刀片式剃刀的前端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1是表示可更换刀片式剃刀1的透视图。可更换刀片式剃刀1配备有保持架2以及被保持架2所挟持的可更换刀片3。保持架2具有柄部4及可更换刀片安装部5。在可更换刀片安装部5上形成有固定保持板7并以和固定保持板7对向的方式连接有可动保持板6。在两个保持板6,7之间挟持有可更换刀片3。
如图2所示,固定保持板7具有载置可更换刀片3(图2中未示出)的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由可动保持板6的支轴32,33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的支承筒12,13;弹簧安装部14;以及安装在弹簧安装部14上的板簧15。支承筒12,13被容纳在沿固定保持板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半圆形的导向槽18内。在导向槽18与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之间沿固定保持板7的长度方向延伸有隔板16。如图2,3所示,在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上分别以沿固定保持板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以弯曲的状态隆起的凸出部11a以及以弯曲的状态凹入的凹部11b。凹部11b靠近隔板16形成,凸出部11a连接于凹部11b而形成。在固定保持板7的基端(图2中的左端)形成有沿与固定保持板7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壁17。壁17限制可更换刀片3向固定保持板7的基端侧的移动。
可动保持板6的支轴32,33沿导向槽18分别插入到支承筒12,13内。配置在固定保持板7的前端侧的支承筒12比配置在基端侧的支承筒13短。支轴32具有挡块41。支轴32被插入到支承筒12内,一直插到挡块41从支承筒12内露出为止。
如图2所示,弹簧安装部14形成于导向槽18与固定保持板7的上端之间。利用销19和垫圈21将板簧15安装到弹簧安装部14内。
可动保持板6具有与固定保持板7的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协同动作、并保持可更换刀片3的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插入到支承筒12,13内的支轴32,33;以及由板簧15压紧的弹簧面34。
在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上分别形成有以沿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以弯曲状态隆起的凸出部31a以及以弯曲的状态凹入的凹部31b。凹部31b靠近隔板16形成,凸出部31a与凹部31b连续地形成。
在可动保持板6上,形成有容纳支轴32,33的截面为半圆形的导向槽36。在导向槽36与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之间,以与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的隔板16对向的方式形成有隔板35。在导向槽36上配置了固定保持板7的支承筒12,13的状态下,通过使可动保持板6的滑动,将支轴32,33在分别对应的支承筒12,13内导向。
支轴32,33由插入到支承筒12,13内的轴37,38;以及将轴37,38固定在可动保持板6上的固定部39,40构成,在导向槽36的前端侧和基端侧,轴37,38以指向基端侧的方式配置。在前端侧支轴32的轴37上,形成有和与之对应的支承筒12相配合的限制可动保持板6的移动的挡块41。该挡块41具有比轴37的截面直径大的截面直径。
轴37,38插入支承筒12,13内,借助板簧15的弹性力随着轴37向径向的位移将挡块41配合到支承筒12内。借此来限制可动保持板6的移动。固定保持板7具有外侧面7a,可动保持板6也具有外侧面6a。外侧面7a,6a分别以弯曲的状态向外侧隆起,其曲率半径被设定为40mm。此外,该曲率半径可在30mm~50mm的范围内设定,更优选的范围为35mm~45mm,最优选的范围为39mm~41mm。
以插入到支承筒12,13内的轴37,38为边界,借助板簧15的弹性力,可动保持板6的上部及固定保持板7的上部之间展宽。其结果是,可更换刀片3由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的凸出部11a及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的凸出部31a所挟持。此外,可更换刀片3的基端部与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的凹部11b及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的凹部31b相配合。
下面对可更换刀片3进行说明。
如图4,图5a,图5b所示,可更换刀片3由刀身52及作为保持刀身52的保持构件的鞘53构成。
刀身52由整体成矩形形状的不锈钢板制成。如图5a,图5b所示,刀身52的下端部从鞘53中露出,形成刀刃54。在覆盖刀身52的鞘53的部分沿该刀身52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两个第一长形孔55a,55b。同时在覆盖刀身52的鞘53的两个面上以与对应于第一长形孔55a,55b的方式形成有与第一长形孔55a,55b相同形状的第二长形孔56a,56b。
为提高刀身52的强度,以便减少在刮胡须时所产生的刀刃54的振动,将鞘53的厚度设定为0.3mm左右。该鞘53的厚度可以根据刀身52的厚度任意变化。如图5a,图5b所示,在鞘53的一个面上形成有分别从第二长孔56a,56b的上端向刀身52延伸的爪57a,57b。
前述各爪57a,57b通过从鞘53的外部向刀身52侧弯折而加工,与各第一长形孔55a,55b的上侧内缘接触。通过使爪57a,57b与各第一长形孔55a,55b的上侧内缘接触,将刀身52保持在上方位置处,在该上方位置处,刀身52的基端部52a与鞘53的上端内壁接触。从而,限制了刀刃5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鞘53在对应于前述刀身52的基端部52a的位置处以形成截面为U字形的方式被弯曲。在鞘53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弯曲形成有凹部53a,使得该凹部位于靠近刀刃54的前端部和远离刀刃54的基端部之间。此外,在鞘53的两个侧壁上,在靠近刀刃54的前端部,分别弯曲形成有比前述凹部53a更向外离开刀身52的凸出部53b。凸出部53b具有皮肤压紧部的功能。鞘53的前端部挟持着刀身52。
凹部53a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约8mm,凸出部53b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2mm。此外,凹部53a的曲率半径可以在7mm~10mm的范围内设定,更优选范围为7.5mm~9mm,最优选的范围为7.8mm~8.2mm。另外,前述凸出部53b的曲率半径可在1.5mm~5mm的范围内设定,更优选的范围为2mm~3mm,最优选的范围为1.9mm~2.1mm。
在凸出部53b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凹状浅窝58,沿长度方向以“之”字形按规定间隔配置。浅窝58起着接触面积减少部的作用。图6a表示出了以“之”字形配置的浅窝58中远离刀刃54的浅窝58,图6b表示靠近刀刃54的浅窝58。浅窝58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8.35mm,其深度F被设定为0.05mm。此外浅窝58的直径H被设定为0.8mm。
此外,前述浅窝58的曲率半径可在7.85mm~8.85mm的范围内设定,更优选的范围为8.05mm~8.65mm,最优选的范围为8.25mm~8.45mm。另外,前述浅窝58的深度可在0.02mm~0.06mm的范围内设定,更优选的范围为0.035mm~0.055mm,最优选的范围为0.045mm~0.05mm。进而,前述浅窝58的直径H可在0.7mm~0.9mm的范围内设定,更优选的范围为0.75mm~0.85mm,最优选的范围为0.78mm~0.82mm。
此外,如图5a,图5b所示,刀刃54相对于鞘53的凸出长度D被设定为0.6mm。并且,如图3所示,在可更换刀片3被挟持在固定保持板7的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与可动保持板6的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刀身52的刀刃54且与可动保持板外侧面6a相切的切线L1与刀身52的中心线M之间的夹角α1被设定成大约为19.5度。
同时,通过前述刀刃54且与固定保持板外侧面7a相切的切线L2与刀身52的中心线M之间的夹角α2也被设定成大约为19.5度。进而,当使通过刀刃54且与鞘53的各凸出部53b相切的切线为S1,S2时,切线S1与中心线M的夹角β1被设定为25度。此外,切线S2与中心线M的夹角β2也被设定为25度。
此外,前述刀刃54的凸出长度D可在0.4mm~0.8mm的范围内设定,更优选的范围为0.5mm~0.7mm,最优选的范围为0.58mm~0.62mm。同时,角度α1,α2可在17度~28度的范围内设定,更优选的范围为18度~23度,最优选的范围为18.2度~22度。角度β1,β2可在范围22度~32度的范围内设定,更优选的范围为23.5度~30度,最优选的范围为24.5度~25.5度。
当从前端侧观察可更换刀片式剃刀1时,可动保持板6与固定保持板7的侧面彼此是以前述中心线M为中心几乎对称地被形成。
再有,在本实施形式中,刀身52与皮肤表面Hi之间的夹角被设定为19.5度,这是因为该角度是用刀身52的刀刃54刮胡须Ke时是最理想的角度。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的可更换刀片式剃刀1的作用。
如图3所示,当使可动保持板外侧面6a,凸出部53b及刀刃54与皮肤表面Hi接触时,可更换刀片式剃刀1的中心线M与皮肤表面Hi的夹角为α1。由于在这种状态下,使凸出部53b和刀刃54与皮肤表面Hi接触,所以可使刀身52相对于皮肤表面Hi的夹角保持恒定。同时,集中在刀刃54上的剃刀的重量和移动剃刀的力被分散到可动保持板外侧面6a及凸出部53b上,即使用刀刃54刮胡须Ke时,也不会伤及肌肤。
这时,凸出部53b把皮肤表面Hi压紧,给予皮肤表面Hi以张力。借此,刀刃54的前方的胡须Ke抬起,在这种状态下向前移动可更换刀片式剃刀1时,可由刀刃54从根部将胡须Ke刮掉。
另外,在凸出部53b上设置有多个浅窝58。当如上面所述将凸出部53b压紧在皮肤表面Hi上、向前方移动可更换刀片式剃刀1时,浅窝58可以减少凸出部53b与皮肤表面Hi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使凸出部53b相对于皮肤表面Hi变得更加顺滑。
此外,通过把保持架2的可动挟持部外侧面设置成40mm的曲率半径,可以在使该外侧面与皮肤表面Hi接触的状态下刮掉胡须Ke。
因此,采用本实施形式的保持架2及可更换刀片3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在本实施形式中,当使可动保持板外侧面6a,凸出部53b及刀刃54与皮肤表面Hi接触时,可更换刀片式剃刀1的中心线M与皮肤表面Hi的夹角α1成为恒定。从而,能够用理想的角度刮胡须Ke。同时,可以在刮脸时非常舒服,不会漏刮,也不会伤及肌肤。
(2)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可更换刀片3上设置有将皮肤表面Hi压紧的凸出部53b。从而在刮去生长在刀刃54前方的皮肤表面Hi上的胡须Ke时,凸出部53b压紧在皮肤表面Hi上将胡须Ke抬起,可以从根部把胡须Ke刮掉。
同时,形成保持架2的可动保持板外侧面6a,固定保持板外侧面7b,使得从可更换刀片3的刀刃54起延伸的同时与可动保持板外侧面6a,固定保持板外侧面7a(保持架2的外侧面)相切的切线L1,L2与刀身52(可更换刀片)的中心线M之间的夹角α1,α2小于从刀刃54起延伸的同时与鞘53的两个凸出部53b(皮肤压紧部)的外表面相切的切线S1,S2与前述中心线M之间的夹角β1,β2。
其结果,不会降低压紧皮肤表面Hi的凸出部53b的压紧效果。即,假定在以角度α1,α2大于β1,β2的方式来形成保持架2的可动保持板外侧面6a,固定保持板外侧面7a时,凸出部53b压紧皮肤表面Hi的压紧效果会降低,不能很好地使胡须Ke抬起,不能很好地从根部将胡须Ke刮掉。但在本实施形式中,情况并非如此。
(3)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凸出部53b设置有浅窝58。从而,减少了凸出部53b与皮肤表面Hi的接触面积,可以使凸出部53b相对于皮肤表面Hi更加顺滑。
(4)在本实施形式中,将可更换刀片3的凹部53a配合到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的凸出部11a及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的凸出部31a上,将可更换刀片3的基端部配合到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11的凹部11b及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的凹部31b上。从而,可以稳定地将鞘53的各凹部53a挟持在保持架2的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31上。
(5)在本实施形式中,在刀身52的两侧设置有凸出部53b。从而,可以提高可更换刀片式剃刀1使用时的操作性能。
下面,根据图7说明第二种实施形式。此外,第二种实施形式是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变形,对于与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对它们的说明,仅说明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形式中,保持架2改变了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31的形状,可更换刀片3改变了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鞘53的形状。
本实施形式的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61形成平面状,在靠近其刀刃54的前端部,形成有沿固定保持板7的长度方向(图7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圆弧形的洼部61a。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71也形成平面状,形成有可沿可动保持板6的长度方向(图7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截面为圆弧状的洼部71a。洼部61a,71a以覆盖形成于鞘80的两面上的凸出弯曲部80a的基端侧的方式形成。
保持架2的可更换刀片保持部61,71挟持着具有鞘80的可更换刀片3。可更换刀片3的鞘80横贯从前述刀身52的基端52a起至大约中间位置处,与刀身52的两侧外表面接触,并且该鞘80的两侧外表面形成平面状。另外,在鞘80上形成有横贯从前述刀身52的大致中间位置起至刀刃54处延伸的、同时弯曲成凸出状的凸出弯曲部80a。前述凸出弯曲部80a具有压紧皮肤的功能。凸出弯曲部80a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和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浅窝58同样的图中未示出的浅窝。
如图7所示,可更换刀片3被保持在固定保持板7的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61与可动保持板6的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71之间。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刀身52的刀刃54、且与可动保持板外侧面6a相切的切线L3与刀身52的中心M之间的夹角被设定为为α1。此外,通过刀刃54且与固定保持板外侧面7a相切的切线L4与刀身52的中心线M之间的夹角被设定为等于角度α1的角度α2。
进而,与刀刃54及鞘80的两个凸出弯曲部80a相切的切线用S3,S4表示,切线S3与中心线M之间的夹角,及切线S4与中心线M之间的夹角分别被设定为与第一实施形式相等。
当将可更换刀片3挟持在保持架2的可更换刀片保持部61,71时,可更换刀片保持部61,71的洼部61a,71a覆盖可更换刀片3的凸出弯曲部80a的基端侧。即,可更换刀片保持部61,71的洼部61a,71a增大保持架2与可更换刀片3的接触面积。
从而,第二种实施形式的剃刀具有和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的(1)~(3),(5)相同的效果。
此外,上述各种实施形式也可以作如下的变化加以实施。
在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在可更换刀片3的凸出部53b上设置成为凹状的浅窝58,利用该浅窝58减少凸出部53b与皮肤表面Hi的接触面积。然而,为了减少凸出部53b与皮肤表面Hi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在凸出部53b上配置多个凸起。此外,也可以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作这种变更加以实施。
在第一和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虽然在可更换刀片3的凸出部53b上设置有浅窝58,但也可以将其省略。
在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在鞘53上设置有凸出部53b。也可以省略鞘53的凸出部53b,而代之以在刀身52本体上设置与凸出部53b具有相同外形形状、同时起着压紧皮肤的作用的凸起。此外,也可以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进行这种变更加以实施。
在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将刀身52保持在鞘53中,但也可以除刀刃54之外将刀身52用树脂等覆盖。在这种情况下,使树脂部分的外形形状做成与鞘53相同的外形形状。此外也可以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作这种变更加以实施。
在前述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在鞘53的两侧形成有凸出部53b,但也可以仅在其中的一侧上形成凸出部。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架2也可以省略固定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的凸出部11a,凹部11b,或者也可以省略可动可更换刀片保持部31的凸出部31a,凹部31b。此外,也可以将这种变更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进行实施。
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在鞘53的凸出部53b上,将多个浅窝58沿长度方向以“之”字形配置。但是,浅窝58的配置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浅窝58随机地配置在鞘53的凸出部53b上。此外,也可以将这种变更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进行实施。
在第一种实施形式中,将可更换刀片保持部11,31的凸出部11a,31a及凹部11b,31b形成为弯曲状,但也可以不形成弯曲状。例如,也可以把凸出部11a,31a及凹部11b,31b形成为阶梯状。
在第二种实施中,将洼部61a,71a形成为弯曲状,但也可以不形成弯曲状,例如,将洼部61a,71a形成为阶梯状。
权利要求
1.剃刀用可更换刀片,具有形成了刀刃的刀身,其特征是,在刀身的刀刃附近设置有从刀身处以凸出状隆起的皮肤压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剃刀用可更换刀片,其特征是,前述刀身用保持构件保持的同时,前述刀身的刀刃从前述保持构件上突出,前述皮肤压紧部设置在前述保持构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剃刀用可更换刀片,其特征是,前述保持构件的前端部挟持刀身,保持构件的前端部附近以从刀身的一个侧面处离间的方式形成,保持构件的中间部以比前述前端部附近更加靠近前述刀身的前述一个侧面的方式形成,而保持构件的基端部的附近以比前述中间部更离间前述刀身的前述一个侧面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剃刀用可更换刀片,其特征是,前述保持构件的前端部挟持刀身,保持构件的前端部附近以从刀身的两个侧面处离间的方式形成,保持构件的中间部以比前述前端部附近更加靠近前述刀身的前述两个侧面的方式形成,而保持构件的基端部的附近以比前述中间部更离间前述刀身的两个侧面的方式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剃刀用可更换刀片,其特征是,前述保持构件的前端部附近是皮肤压紧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剃刀用可更换刀片,其特征是,在前述皮肤压紧部上设置用于减少与皮肤表面的接触面积的至少一个以上的接触面积减少部。
7.剃刀保持架,其为可以保持具有形成了刀刃的刀身的可更换刀片,其特征是,在刀刃附近形成有至少一个突出状的皮肤压紧部,在所述保持架上设置有保持前述可更换刀片的保持构件,在前述可更换刀片保持构件保持了前述可更换刀片的状态下,以相切于刀刃及保持架外侧面的切线与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相切于刀刃及皮肤压紧部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方式形成保持架的外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剃刀保持架,其特征是,前述可更换刀片保持构件具有向可更换刀片突出的凸出部,通过前述凸出部与设在前述可更换刀片的侧方的凹部的配合,将可更换刀片保持在可更换刀片保持构件上。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剃刀保持架,其特征是,前述可更换刀片保持构件具有洼部,前述洼部部分地覆盖设在前述可更换刀片的侧方的皮肤压紧部。
10.剃刀,包括具有形成了刀刃的刀身的可更换刀片以及能够保持该可更换刀片的保持架,其特征是,保持架具有保持可更换刀片的保持构件,可更换刀片具有形成于刀刃附近的至少一个凸出状的皮肤压紧部,相切于前述刀刃及保持架的外侧面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在17度~28度的范围,相切于前述刀刃及前述皮肤压紧部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在22度~32度的范围,以相切于前述刀刃及保持架的外侧面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相切于前述刀刃及前述皮肤压紧部的切线与前述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方式来形成保持架的外侧面。
全文摘要
能够将可更换刀片相对于皮肤的角度保持在恒定的剃刀,具有可更换刀片及保持架。保持架具有保持可更换刀片的保持构件,可更换刀片具有形成于刀刃附近的、且压紧皮肤用的突出部。可更换刀片含有刀身,以相切于刀身的刀刃及保持架的外侧面的切线与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相切于刀刃及凸出部的切线与刀身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方式形成保持架的外侧面。
文档编号B26B21/08GK1425540SQ0114420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2日
发明者上野正幸, 荻英二 申请人:羽毛安全剃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