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40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气动工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使用于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按,常用的气动工具,尤其是气动往复运动式工具,其冲击单元作用产生的震动,在没有抵设至工件时操作,可能造成内部机件损坏,或者操作人员受伤。
因此,市面上即有各种防止空打结构的产品,但是大部分的设计都太过复杂,造成零件及组装的成本亦较高;另外,较为简单其防止空打作动并不太确实。
因此,有待设计简单,组装方便,降低成本以及防止空打的作动操作确实结构的气动工具问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可提供快速准确的进气控制,以作为防止空打的用途。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进气控制的结构简单,组合方便,不易损坏而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可接设一冲击单元;该结构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装设部开设一容置孔,以及一进气孔通至该容置孔;一控移筒,装设该冲击单元,该控移筒具有一筒身密封地活动插设于该本体容置孔,一封塞部设于该筒身预定位置;该控移筒相对该本体往复作动形成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一减震组,供该本体与控移筒间缓冲用;以及一控气件,具有一塞体设于该本体进气孔,当该控移筒于第一位置密封塞止该本体进气孔,当该控移筒于第二位置可使压缩气体通过控气件供气给该冲击单元。
其中该控气件受压缩气体顶抵位移。
其中该控气件局部弹性变形使压缩气体通过。
其中该控气件设有一通气孔。
其中该控气件的轴向中心截面外形是由圆筒形、T形、L形、梯形、矩形、球形、环圈形等所组成的群组之一。
其中该控气件横向截面顶面形状是由凸弧形、直线形、凸形、凹凸形等所组成的群组之一者。
其中该控移筒于其控塞部一侧形成有一滑抵面。
其中该控移筒具有一滑抵面配合滑抵于该控移筒的滑抵面。
其中该控移筒有一内孔开设一气槽,相通于该控移筒的各通孔。
其中该控气件具有一定位部装设于该本体的一定位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组合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部分构件分解剖视图。
图3为图1中该控气件组合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图3中沿4-4割线方向剖面视图。
图5为概同于图3的作动位移进气位置状态图。
图6a及图6b为本实用新型控气件各种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控气件各种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8a及图8b为本实用新型控气件各种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9a及图9b为本实用新型再一控气件组合作动前后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控气件的局部改良组合示意图,显示其通孔在侧周而未贯通。
图11a及图11b为本实用新型又一控气件组合作动前后示意图,显示该控气件为可弹性变形。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控气件组合示意图,显示该控气件为一O形环。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控气件组合示意图,显示该控气件为一球体。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气槽开设于控移筒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所达成功效,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接设一冲击单元(8);该进气控制结构包含有一本体(10),具有一装设部(11),一握持部(12)连接该装设部(11),一第一承孔(13)、一容置孔(14)及一第二承孔(15)依序开设于该装设部(11),一封环沟(141)以及一气槽(142)环设于该容置孔(14)预定位置,一第一固部(16)(于本实施例为一螺孔)设于该第一承孔(13)的一端,一第二固部(17)及一固盖部(18)(二者于本实施例为同一螺孔)设于该第二承孔(15)近开口处,一通气道(19)由该握持部(12)预定位置通至该容置孔(14)。
另外,该本体(10)的封环沟(141)系装设有一密封环(71),以提供气密的作用。
一控移筒(20),具有一筒身(21)可活动插设于该本体(10)的容置孔(14),该筒身(21)的外周受该密封环(71)的密封,一气室(22)开设于该筒身(21)并相通一螺孔(23)供该冲击单元(8)的螺固结合,若干通气孔(24)由该气室(22)通至该本体(10)的气槽(142),一控塞部(25)呈环凸直筒面状形成于该筒身(21)外周,以及一气槽(26)环设于该控塞部(25)的一侧。
其中,该本体(10)的气槽(142)可相通该控移筒(20)的各通气孔(24)与气槽(26)。
一减震组具有一第一减震件(31)及一第二减震件(32)分别以一簧圈(311)(321)一体地接设于该控移筒(20)的筒身(21)二侧,该各簧圈(311)(321)外侧端分别设一第一固部(313)及一第二固部(323)各螺固于该本体(10)的第一固部(16)与第二固部(17)。
一控气件(40),具有一塞体(41)概呈圆筒状设于该本体(10)的进气孔(19),一封缘(42)形成于外周,一通气孔(43)轴向贯通塞体(41),一气抵部(45)对应至压缩气体侧,以及一密筒部(47)可与该控移筒(20)的控塞部(25)贴抵密封。
本实施例的操作及作动情形,兹说明如下首先,按压该按压开关(图未示),若有,使压缩气体可通抵该本体(10)的通气道(19)以及该控气件(40),该控气件(40)受压缩气体上推而可使其密筒部(47)更密贴于该控移筒(20)的控塞部(25),而该控气件(40)的封缘(42)亦紧塞于该本体(10)的通气道(19),因此不会有导通压缩气体,即该冲击单元(8)尚无产生往复作动。该控移筒(20)的控塞部(25)位于一第一位置,如图3及图4所示。
接著,欲使该冲击单元(8)产生往复作动,必须以其前端接设的工具顶抵于某个物件,使克服减震组弹性变形推抵该控移筒(20)及向后位移,该控移筒(20)的控塞部(25)位于一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此时,该控移筒(20)的控塞部(25)即没有密封于该控气件(40)的通气孔(43),而可使压缩气体经由该气槽(142)及该控移筒(20)的通气孔(24)通至该冲击单元(8)。
该冲击单元(8)即受压缩气体使内部元件作动,而连动该控移筒(20)产生重覆的往复作动,该减震组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一直到使用者将该气动工具的工具头移离不压抵工件,即可使冲击单元(8)停止作动,而控移筒(20)则回复到第二位置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该控气件与其配合组合构件,亦可实施如下首先,如图6a及图6b所示,该控气件的气抵部(45A)(45B)具有较大的受风面积,以使控气件受风力上升而有更佳的气密性。
接著,如图7所示,该控气件还具有一定位部(48)可定位装设于该本体的一定位部(191)。
再者,如图8a及图8b所示,前述的控气件均可设有多数个通气孔(43A),使其塞体具有较佳的强度,以及提供气体更方便的流通。
另外,如图9a及图9b所示,该控移筒的控塞部(25A)环设形成一滑抵面(251)呈圆锥状;而该控气件(40A)的密筒部(47A)亦呈配合的一滑抵面,而其通气孔(43B)是由下往上未贯通地由开通于外周;当控移筒作动至前述第二位置时,该控气件(40A)抵于该滑抵面(251)上升,气流即可由该通气孔(43B)通入。
如图10所示,是前一控移筒的通气孔(43C)开设若干个的状态。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该本体还具有一固塞部(192),该控移筒具有二滑抵面(253),该控气件(40B)则具有一固设部(46)可设于该控移筒的固塞部(192);当该控移筒作动至其第二位置时,该控气件的部分塞体不受该控移筒的控塞部压抵而可受风压弹性变形使气流通过。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该控气件(40C)亦可呈环圈形;或者,如图1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控气件组合示意图,显示该控气件(40D)呈球形。
本实用新型中相关气道,也可有如下的设计如图14所示,该控移筒的各通孔(24A)开设于另侧位置,并于内孔螺孔开设一气槽(26A),使可由该通孔(24A)再经气槽(26A)通至该冲击单元(8)使往复作动。
由上述实施例可得知,该控气件的轴向中心截面外形系可为圆筒形、T形、L形、梯形、矩形、球形、环圈形等各种形状。
另外,图4中该控气件的横向截面顶面形状,亦可为凸弧形、直线形、凸形、凹凸形等。
由以上实施例说明,可归纳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如下1.本实用新型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可提供快速准确的进气控制,以作为防止空打的用途。
2.本实用新型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进气控制的结构简单,组合方便,不易损坏而使用寿命长。
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接设一冲击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装设部开设一容置孔,以及一进气孔通至该容置孔;一控移筒,装设该冲击单元,该控移筒具有一筒身密封地活动插设于该本体容置孔,一封塞部设于该筒身预定位置;该控移筒相对该本体往复作动形成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一减震组,供该本体与控移筒间缓冲用;以及一控气件,具有一塞体设于该本体进气孔,当该控移筒于第一位置密封塞止该本体进气孔,当该控移筒于第二位置可使压缩气体通过控气件供气给该冲击单元。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气件受压缩气体顶抵位移。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气件局部弹性变形使压缩气体通过。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气件设有一通气孔。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气件的轴向中心截面外形是由圆筒形、T形、L形、梯形、矩形、球形、环圈形所组成的群组之一。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气件横向截面顶面形状是由凸弧形、直线形、凸形、凹凸形所组成的群组之一者。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移筒于其控塞部一侧形成有一滑抵面。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移筒具有一滑抵面配合滑抵于该控移筒的滑抵面。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移筒有一内孔开设一气槽,相通于该控移筒的各通孔。
10.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控气件具有一定位部装设于该本体的一定位部。
专利摘要一种气动工具的进气控制结构,可接设一冲击单元;该结构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装设部开设一容置孔,以及一进气孔可通至该容置孔;一控移筒供装设该冲击单元,该控移筒具有一筒身密封地活动插设于该本体的容置孔,一封塞部设于该筒身预定位置;该控移筒相对该本体往复作动形成有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一减震组供该本体与控移筒间缓冲用;以及一控气件具有一塞体设于该本体的进气孔,当该控移筒于第一位置可受密封地塞止该本体的进气孔,当该控移筒于第二位置则可使压缩气体通过控气件供气给该冲击单元。
文档编号B25D17/00GK2705275SQ20042006570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1日
发明者张景顺 申请人:陈秀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