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418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紧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紧固或连接 物件的自行产生夹力的夹紧装置,可广泛地应用于机械设计、加工和 制造业,并在铁路、桥梁和建筑等多个领域亦可推广应用。现阶段尤 其可用于平口钳、台虎钳以及工装夹具等夹紧装置,它可以取代一切 液压气压乃至电动夹具。
背景技术
夹紧装置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紧固或连接物件。传统的夹紧装置 都需要施加外部作用力来维持作用在被夹物件上的夹力,并且所有传 统的夹紧装置都有一个共同缺陷,当被夹物件上的外力增加到一定力 时,物件就会自行滑出夹紧装置,此时夹紧装置上的夹面常常会损坏 被夹物件表面,而且由于被夹物件所需的最小夹力通常是无法预先估 计的,要夹紧物件常常需要夹紧装置施加过度夹力在物件上。因此, 传统的夹紧装置不仅需要使用大量能量,而且只能在有限范围之内有
效。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专利申请号为60/744251和中国专利文献 (专利申请号20061014卯34.2,中国专利申请以美国专利申请为优先 权)公开了一种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包括支撑体和夹紧构件,夹紧 构件有一表面a与支撑体的支撑面连接,并且夹紧构件表面a可在支 撑体表面A上滑动,夹紧构件同样还有另一表面b,用来夹物体的表面。夹紧构件的表面a与表面b构成一个角度6 , 0角由不等式 (K+tan(e)〕 / (l-Ktan(e)〕 <=M定义,式中M代表夹紧构件和 被夹紧物体之间的静摩擦系数;K代表夹紧构件和上述的A支撑面 之间的静摩擦系数。该夹紧装置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它不需要 或几乎不需要使用能量,更不会出现过度夹紧,或夹不紧被夹物件的 现象,无论是静力、动力或是冲击力作用在被夹物件上,该夹紧装置 都能夹紧被夹物体。但是,这种夹紧装置仍然存在自夹力的方向有限 的问题,具体地说,该夹紧装置的支撑体和夹紧构件不是沿斜面方向 移动时,两个吻合的斜面就会卡死,此时该装置是不起任何夹紧作用 的,原因是支撑体和夹紧构件缺少一个限定它们间必须沿斜面方向移 动的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在其基础上提供 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支撑件和 工作构件,所述的支撑件上设有支撑斜坡面A,工作构件上设有支撑 斜坡面B,支撑斜坡面A与支撑斜坡面B为可平滑移动的面接触, 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斜坡面A和支撑斜坡面B两斜坡面中的其中一 斜坡面上沿着斜面的方向设有凹入的滑槽,另一斜坡面上沿着斜面的 方向设有凸起的滑块,滑块置于滑槽内。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其中一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滑块设 在支撑斜坡面A上,所述的滑槽设在支撑斜坡面B上,所述滑槽两端开口延伸在工作构件的侧面外。
所述的支撑斜坡面A的坡顶边设有阻止槽,在支撑斜坡面B上 设有凸出的阻止块,在支撑件与工作构件复位状态时,阻止块卡于阻 止槽内,有效阻止工作构件复位后工作构件继续往支撑斜坡面A坡 脚方向下滑。
所述的支撑件、工作构件间还设有一弹性复位部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另外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工 作件的支撑斜坡面B相对的另一面为一个与支撑斜坡面B斜面角度 相反的支撑斜面C,在支撑斜坡面C上方还设有夹持构件,所述夹持 构件上设有支撑斜坡面D与支撑斜坡面C也为可平滑移动的面接触;
在支撑斜坡面B、 C的坡脚和坡顶端均设有凸出的第一、二、 三、四滑块,在支撑斜坡面A、 D上均设有与第一、二、三、四滑块 对应的U型且U型开口延伸在支撑件或夹持构件的侧边外的第一、 二、三、四滑槽;
其中在支撑件、工作件及夹持构件复位状态时 第一滑槽U型底部保留一个供第一滑块沿支撑斜坡面A坡顶方 向相对运动的空间;
第二、三滑块顶在第二、三滑槽U型底部; 第四滑槽U型底部保留一个在夹持构件沿支撑斜坡面C坡顶方 向运动时第四滑块活动空间。
所述的支璩件、工作构件和夹持构件间设有一弹性复位件连接。 所述的第一、四滑块与第一、四滑槽的U型底部间设有弹性部件。
而对两种技术方案都进行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 块与滑槽的宽度相吻合,滑块与滑槽接触侧壁面上设有凹槽,凹槽内 设有滚动介子,滑块与滑槽壁通过滚动介子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达到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支撑构件固定于钳具 或夹具开口处,当采用上述第一种技术方案时,工作构件夹持在被夹 物体上,滑槽和滑块的配合限定了工作构件的移动方向,解决了工作 构件往其他不起夹紧目的方向施力时没必要的移动,保护复位部件不 被受力过大而损坏;当采用上述第二种技术方案时,夹持构件夹持在 被夹物体上,夹持构件在只有在其中相对的两个方向施力时才起夹紧 目的,第一、二;三、四滑块与第一、二、三、四滑槽的配合,使支 撑件、工作件及夹持件只能沿这两上方向移动,从而使自夹力能够持 续有效同时,又保护了复位装置不受损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另一角度时的分解结构示 意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另一角度时的分解结构示 意图;图7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h
参照图1、 2、 3中所示,包括支撑件1和工作构件2,支撑件1 和工作构件2均为矩形体,支撑件1的底面与工作构件2的顶面平行, 支撑件1底面固定在钳具或夹具的开口上,支撑件1的顶面为支撑斜 坡面All,支撑件l底面与支撑斜坡面All夹角为ei,在支撑斜坡 面All沿斜面方向设有一凸出的滑块111;工作构件2的底面为支撑 斜坡面B21,支撑斜坡面B21与工作构件2顶面夹角为0 2, 01等 于9 2,在支撑斜坡面B21上沿斜面方向设有一凹入的滑槽211,滑 槽211两端开口延伸在工作构件的侧面外,滑块111与滑槽211大小 吻合并置于滑槽211内,支撑斜坡面All与支撑斜坡面B21为可平 滑移动的面接触,支撑件1与工作构件2只能沿斜面方向移动。以上 所述的斜面方向为夹角0 1中支撑斜坡面All所在边方向。
为减小滑块111与滑槽211侧壁面间的摩擦力,在滑块111的侧 壁面上设有凹槽llll,凹槽1111内设有滚动介子1112,所述的滚动 介子1112可以是滚条或滚珠,滑块111与滑槽211侧壁面间互相不 碰到。
在支撑斜坡面All的坡顶边设有阻止槽112,在支撑斜坡面B21 上设有凸出的阻止块212,在支撑件1与工作构件2复位状态时,阻 止块212卡于阻止槽112内,有效阻止工作构件2复位后继续往支撑滑,同时该装置是放于平口钳固定块上,能起 到基准面的作用。
在支撑件1与工作构件2间还设有一个由弹簧31和螺丝32组成 的弹性复位部件達接,支撑件1韵底部设有一个大于螺丝32螺帽的 盲孔12,盲孔12内还设有一个大于螺丝32螺杆小于螺帽的同圆心 的通孔121,弹簧31置于盲孔12内,螺丝32通过弹簧31和通孔121 连接工作构件2。
实施例2:
参照图4、 5、 6中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进一 步改进,包括支撑件l'、工作件2'及夹持构件4,工作件2'的顶面为 一个与支撑斜坡面B21'斜面角度相反的支撑斜面C22',在支撑斜坡 面C 22,上方还设有夹持构件4,所述夹持构件4的底面为支撑斜坡 面D41,支撑斜坡面D41与支撑斜坡面C22'也为可平滑移动的面接 触,夹持构件4的顶面与支撑件1的底面相平行。
工作构件2'底部和顶部的支撑斜坡面B21'、支撑斜坡面C22' 坡脚和坡顶端均设有凸出的第一、二、三、四滑块2ir,212,,221,,222,; 在支撑斜坡面A11'、支撑斜坡面D41上均设有与第一、二、三、四 滑块211',212',221,,222'对应的U型且U型开口延伸在支撑件或夹持 构件的侧边外的第一、二、三、四滑槽111,,112',411,412。
参照图5、 6、 7中所示,第一滑槽111'U型底部保留一个供第一
滑块2ir往右运动的活动空间iiir,参照图7所示;
第二、三滑块212'、 221,顶在第二、三滑槽112,、 411U型底部;第四滑槽41'2U型底部也保留一个在第四滑块222'往右移动活动 空间4121。
支撑件l'、工作构件2'和夹持构件4间设有一弹性复位件连接3。
为了更好地复位,在第一、四滑块211,、 222,与第一、四滑槽 lll'、 412的U型底部间设有复位弹簧5。
为了使减小第一、二、三、四滑槽m,,112,,411,412与第一、二、 三、四滑块211,,212,,22r,222,间的摩擦力,在第一、二、三、四滑 块2lr,212,,221,,222,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滚珠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符合条件 (K+tan(e l)〕 / 〔l-Ktan(e l)〕《M,其中M为工作构件2 和被夹物体之间的静摩擦系数,K为工作构件2和支撑件之间的静摩 擦系数。工作构件2在受到F方向的力时,工作构件2沿F方向移动, 而正因工作构件2沿F方向移动时才起到夹紧被夹物的目的,滑槽和 滑块的滚动配合限定了工作构件2只能沿F方向移动,解决了工作构 件往其他不起夹l紧目的方向施力时没必要的移动,也就是说任何不沿 F方向的移动通过该装置都能变为沿F方向的移动,而且,还保护复 位部件不被受力过大而损坏。
参照图7中所示,当夹持构件4往左受力时,支撑件l'与工作构 件2'不动,夹持构件4相对与工作构件向左平滑移动,起到持续夹紧 目的;当夹持构件4往右受力时,夹持构件4与工作构件2'相对不动, 而工作构件2'相对支撑件l'向右移动,起到夹紧目的。实施例1相 对于实施例2两个方向起夹紧目的,第一、二、三、四滑槽111,,112,,411,412与第一、二、三、四滑块2ir,212,,221,,222,限定支 撑件1,、工作构件2'及夹持件4'只能沿这两上方向移动,起到持续 夹紧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包括支撑件和工作构件,所述的支撑件上设有支撑斜坡面A,工作构件上设有支撑斜坡面B,支撑斜坡面A与支撑斜坡面B为可平滑移动的面接触,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斜坡面A和支撑斜坡面B两斜坡面中的其中一斜坡面上沿着斜面的方向设有凹入的滑槽,另一斜坡面上沿着斜面的方向设有凸起的滑块,滑块置于滑槽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滑块设在支撑斜坡面A上,所述的滑槽设在支撑斜坡面B上, 所述滑槽两端开口延伸在工作构件的侧面外。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支撑斜坡面A的坡顶边设有阻止槽,在支撑斜坡面B上设有 凸出的阻止块,在支撑件与工作构件复位状态时,阻止块卡于 阻止槽内,有效阻止工作构件复位后工作构件继续往支撑斜坡 面A坡脚方向下滑。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支撑件、'工作构件间还设有一弹性复位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工作件的支撑斜坡面B相对的另一面为一个与支撑斜坡面B斜 面角度相反的支撑斜面C,在支撑斜坡面C上方还设有夹持构 件,所述夹持构件上设有支撑斜坡面D与支撑斜坡面C也为可 平滑移动的面接触;在支撑斜坡面B、 C的坡脚和坡顶端均设有凸出的第一、二、 三、四滑块,在支撑斜坡面A、 D上均设有与第一、二、三、 四滑块对应的U型槽且U型开口延伸在支撑件或夹持构 件的侧边外的第一、二、三、四滑槽;其中在支撑件、工作件及夹持构件复位状态时 第一滑槽U型底部保留一个供第一滑块沿支撑斜坡面A坡顶方向相对运动的空间;第二、三滑块顶在第二、三滑槽U型底部;第四滑槽U型底部保留一个在夹持构件沿支撑斜坡面C坡顶方向运动时第四滑块活动空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支撑件、工作构件和夹持构件间设有一弹性复位件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的第一、四滑块与第一、四滑槽的U型底部间设有弹性部件。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滑块与滑槽的宽度相吻合,滑块与滑槽接触侧壁面上设有 凹槽,凹槽内设有滚动介子。
专利摘要一种自夹力夹紧装置,涉及一种用于紧固或连接物件的自行产生夹力的夹紧装置,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10149034.2的基础上,解决工作构件或夹持构件在不起夹紧目的方向施力时,所有构件仍然沿起夹紧目的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夹紧装置不会卡死而失去自夹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斜坡面A和支撑斜坡面B两斜坡面中的其中一斜坡面上沿着斜面的方向设有凹入的滑槽,另一斜坡面上沿着斜面的方向设有凸起的滑块,滑块置于滑槽内。结构上简单,实用。
文档编号B25B5/16GK201291425SQ20082021326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9日
发明者刘侰健, 刘凤羽, 刘凤翼 申请人:深圳市自紧王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