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117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设备,尤其是一种专门用于辊体套管的自动切割设备。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碳粉盒当中需要使用多根功能辊,其中一根功能辊为充电辊(PCR),其构成包括了金属辊芯、套置于辊芯上的管状海绵体和套置于海绵体外周面的塑料套管。在这种充电辊的生产工艺中,有一道切管工序,将塑料套管两端的多余部分切除,只留下凸出于海绵体端面0. 3 0. 5mm的护边,工艺上要求切口整齐、长度尺寸准确。原有的生产方式大多是采用人工切割的操作方式,由于塑料套管的厚度只有0. 5mm左右,质地很软,切割部位处于悬空状态,对于操作工人的切割水平、切割用的刀具以及切割精度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切割后产生的余料随处分散,对工作环境卫生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设计一种专门用于辊体套管的自动切割设备实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工作效率和精确度高、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包括机架和控制单元,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辊体输入机构、辊体传送机构、辊体夹持定位机构、刀片进给机构以及辊体输出机构;所述辊体传送机构包括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辊体输入机构与辊体输出机构之间的平移座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下方的升降座;所述刀片进给机构包括了刀片进给导轨、朝向或远离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刀片进给导轨上的刀架以及固定在该刀架上的刀片。 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包括了夹持在辊体两端的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沿夹持座导轨滑动的夹紧驱动单元以及驱动被夹持的辊体转动的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夹持座具有可转动的第一夹持轴,所述第二夹持座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夹持轴,所述第一夹持轴与第二夹持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轴。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可以为电机,所述夹紧驱动单元可以为气缸。 所述平移座包括了平面部分和供切割后的辊体滚落至所述辊体输出机构的平移座斜面部分,在所述平面部分设有与辊体配合的第一承托槽,在所述平面部分与平移座斜面部分的连接处设有与辊体配合的第二承托槽;所述升降座上设有与辊体配合的第三承托槽以及将所述切割后的辊体顶出所述第二承托槽的升降座斜面部分。 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下方的机架上设有将切割余料收集至余料收集容器的漏斗。 所述辊体输入机构包括了倾斜设置的输入托盘和位于该输入托盘内侧的挡块,该挡块与输入托盘之间具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的下方设有将辊体从该定位槽顶出并落入所述平移座上的顶出机构。 利用本实用新型对辊体套管进行自动切割,降低了切割的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大批量辊体套管切割作业。经生产试用表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对辊体套管进行切割的速度能达到10-12条/分,且产品质量稳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在移除了顶部防护罩后的俯视图。 图5是图1当中的辊体传送机构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其包括机架1和位于机架1内部的控制单元2,该控制单元2可采用PLC控制器,用于控制本设备当中的气缸、电机等执行单元。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辊体输入机构3、辊体传送机构4、辊体夹持定位机构5、刀片进给机构6以及辊体输出机构7等,机架1的顶部设有防护罩11。[0017] 所述辊体传送机构4包括了可移动地设置在辊体输入机构3与辊体输出机构4之间的平移座41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辊体夹持定位机构5下方的升降座42。所述平移座41由双轴平移气缸43驱动,可沿导杆44水平移动,该平移座41包括了平面部分411和供切割后的辊体8滚落至所述辊体输出机构7的平移座斜面部分412,在平面部分411设有与辊体8配合的第一承托槽413,在平面部分411与平移座斜面部分412的连接处设有与辊体8配合的第二承托槽414。所述升降座42由升降气缸45驱动,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该升降座42上设有与辊体8配合的第三承托槽421以及将切割后的辊体8顶出第二承托槽414的升降座斜面部分422。 所述刀片进给机构6包括了刀片进给导轨61、刀架62和刀片63,刀架62可朝向或远离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5往复移动地设置在刀片进给导轨61上,刀架62与刀片进给导轨61之间通过导套68形成滑动配合。刀片63可采用双面刀片,其通过设置在刀片安装位的磁铁66吸附固定在刀架62上。刀片63的进刀采用伺服电机64驱动和丝杆65传动,使进刀速度和进刀量精确并可调节,伺服电机64和丝杆65之间通过同步轮67和同步带进行传动。 所述辊体输入机构3包括了倾斜设置的输入托盘31和位于该输入托盘31内侧的挡块32,该挡块32与输入托盘31之间具有一定位槽33,该定位槽33的下方设有将辊体8从该定位槽33顶出并落入所述平移座41上的顶出机构,该顶出机构由顶块34和驱动该顶块34的顶出气缸35构成。 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5包括了夹持在辊体8两端的第一夹持座51和第二夹持座52、分别驱动第一夹持座51和第二夹持座52沿夹持座导轨53滑动的第一夹紧驱动气缸54和第二夹紧驱动气缸55、驱动被夹持的辊体8转动的旋转驱动电机56,所述第一夹持座51具有可转动的第一夹持轴57,所述第二夹持座52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夹持轴58,所述第一夹持轴57、第二夹持轴58以及被夹持的辊体8位于同一轴线上,旋转驱动电机56通过同步轮59、510和同步带511可驱动地连接于第一夹持轴57。旋转驱动电机56可采用调速电机。为了使运动平稳,第一夹持座51和第二夹持座52还分别通过导套512、513与导杆514形成滑动配合。 所述辊体输出机构7包括了输出托盘71和闸板72等。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6下方的机架上设有将切割余料收集至余料收集容器的漏斗9,该漏斗9通过一导管10连接于余料收集容器。利用拨叉12可将切割后的余料从辊体上拨离,使之落入漏斗9中。[0022] 本实用新型的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采用PLC控制器进行自动控制,供料及出料采用托盘式进给方式,由一个双轴平移气缸驱动,其工作行程为50mm,并可以精确微调,垂直方向送料采用的是由气缸驱动的升降座。利用辊体的自重滚动及闸式机构,控制其传动节拍。采用双面刀片从辊体的两端同时切割,刀片的进刀采用伺服电机驱动和丝杆传动,使进刀速度和进刀量精确并可调;在此同时,采用调速电机带动辊体旋转,其转速可在100-1400转/分之间调节,以适应不同材料及不同直径的套管的切割要求。工作时,只需将辊体放入输入托盘,其余动作由机器完成。本设备可与套管收口整形设备配套使用,形成生产自动线。
权利要求一种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包括机架和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辊体输入机构、辊体传送机构、辊体夹持定位机构、刀片进给机构以及辊体输出机构;所述辊体传送机构包括了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辊体输入机构与辊体输出机构之间的平移座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下方的升降座;所述刀片进给机构包括了刀片进给导轨、朝向或远离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刀片进给导轨上的刀架以及固定在该刀架上的刀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包括了夹持在辊体两端的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驱动所述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沿夹持座导轨滑动的夹紧驱动单元以及驱动被夹持的辊体转动的旋转驱动单元,所述第一夹持座具有可转动的第一夹持轴,所述第二夹持座具有可转动的第二夹持轴,所述第一夹持轴与第二夹持轴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旋转驱动单元可驱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为电机,所述夹紧驱动单元为气缸。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座包括了平面部分和供切割后的辊体滚落至所述辊体输出机构的平移座斜面部分,在所述平面部分设有与辊体配合的第一承托槽,在所述平面部分与平移座斜面部分的连接处设有与辊体配合的第二承托槽;所述升降座上设有与辊体配合的第三承托槽以及将所述切割后的辊体顶出所述第二承托槽的升降座斜面部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夹持定位机构下方的机架上设有将切割余料收集至余料收集容器的漏斗。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输入机构包括了倾斜设置的输入托盘和位于该输入托盘内侧的挡块,该挡块与输入托盘之间具有一定位槽,该定位槽的下方设有将辊体从该定位槽顶出并落入所述平移座上的顶出机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体套管自动切割设备,包括机架和控制单元,机架上设置有辊体输入机构、辊体传送机构、辊体夹持定位机构、刀片进给机构以及辊体输出机构;辊体传送机构包括了可移动地设置在辊体输入机构与辊体输出机构之间的平移座以及可升降地设置在辊体夹持定位机构下方的升降座;刀片进给机构包括了刀片进给导轨、朝向或远离辊体夹持定位机构往复移动地设置在刀片进给导轨上的刀架以及固定在该刀架上的刀片。利用本实用新型对辊体套管进行自动切割,降低了切割的难度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大批量辊体套管切割作业。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对辊体套管进行切割的速度能达到10-12条/分,且产品质量稳定。
文档编号B26D7/26GK201537935SQ20092026334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7日
发明者宾洪毅, 尹勋举 申请人: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