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防喷器专用快速加力型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21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口防喷器专用快速加力型扳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生产维修专用工具,具体的是用于关闭井口防喷器闸门的扳手。
背景技术
在井下作业和大修井施工过程中,按规定作业井施工前会安装适当压力的井口防喷器,防喷器安装在井口后,起下作业过程中,随时会发生溢流或井喷现象。发生溢流或井喷时,工人需及时关闭防喷闸门,因现有防喷器扳手距离过短,关闭完后工人全身上下都会被油污淋透;如果压力过高、井喷严重时,施工人员是无法靠近的,造成大量原油外流,不仅环境受到污染,甚至引起火灾和人身财产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口防喷器专用扳手,该扳手在发生溢流或井喷状况时使用,可及时关闭防喷闸门,并可有效的保护操作工人。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井口防喷器专用快速加力型扳手,包括棘轮机构、传力杆及套筒,其中套筒与防喷器闸门相配,套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力杆的末端;所述传力杆由相互套接的上圆管及下圆管组成,其中上圆管及下圆管的侧壁分别沿轴向设置若干定位螺孔,上圆管上的任一定位螺孔与下圆管上的任一定位螺孔叠合后,用螺栓定位连接,且上圆管的上端设置为多棱柱结构;所述棘轮机构采用内齿棘轮月形棘爪结构,包括棘轮、棘爪及手柄,其中棘轮的中心孔也采用多棱柱结构,与传力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手柄两侧对称设置加力杆。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井口防喷器专用快速加力型扳手,在溢流或井喷发生的第一时间或在溢流或井喷过程中,操作工人可在距井口 2米以外,两人分别使用该扳手可安全自如且快速地来控制防喷器的开关闸门,避免井喷现象的发生,为及时制止溢流或井喷状况赢得了宝贵时间,争得了主动,并使得损失最小化,安全最大化。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扳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由图1所示井口防喷器专用快速加力型扳手,包括棘轮机构1、传力杆2及套筒3,其中套筒3与防喷器闸门相配,套筒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力杆2的末端;所述传力杆2由相互套接的上圆管21及下圆管24组成,其中上圆管21及下圆管24的侧壁分别沿轴向设置若干定位螺孔22,上圆管21上的任一定位螺孔22与下圆管24上的任一定位螺孔22叠合后,用螺栓23定位连接,且上圆管21的上端设置为多棱柱结构;由图2所示所述棘轮机构I采用内齿棘轮月形棘爪结构,包括棘轮15、棘爪13及手柄12,其中棘轮15的中心孔也采用多棱柱结构14,与传力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手柄12两侧对称设置加力杆
11。[0010]使用时,由图3所示,两名操作工人各取一只专用扳手,并根据溢流或井喷的程度,调整传力杆2的长度,然后分别站在防喷器两侧,将套筒3的套口插在防喷器的闸门上,旋转手柄12,拧紧闸门即可。
权利要求1.井口防喷器专用快速加力型扳手,包括棘轮机构、传力杆及套筒,其中套筒与防喷器闸门相配,套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力杆的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由相互套接的上圆管及下圆管组成,其中上圆管及下圆管的侧壁分别沿轴向设置若干定位螺孔,上圆管上的任一定位螺孔与下圆管上的任一定位螺孔叠合后,用螺栓定位连接,且上圆管的上端设置为多棱柱结构;所述棘轮机构采用内齿棘轮月形棘爪结构,包括棘轮、棘爪及手柄,其中棘轮的中心孔也采用多棱柱结构,与传力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手柄两侧对称设置加力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口防喷器专用快速加力型扳手,解决了井口发生溢流或井喷现象时,工人需近前关闭防喷闸门而被油喷淋的问题;该扳手包括棘轮机构、传力杆及套筒,其中套筒固定在传力杆的末端,传力杆由相互套接的上圆管及下圆管组成,所述棘轮机构采用内齿棘轮月形棘爪结构,与传力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手柄两侧对称设置加力杆。使用本申请的扳手,在溢流或井喷发生的第一时间或在溢流或井喷过程中,操作工人可在距井口2米以外,油自然不会被喷淋到身上,就可安全自如且快速地来控制防喷器的开关闸门,避免井喷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B25B23/00GK202862074SQ2012205652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1日
发明者王景良, 李洪亮, 高中林, 王洪涛, 闻洪生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