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09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包括固定在单元制动器上的固定部件,以及与固定部件活动连接的卡持部件。将卡持部件伸入到单元制动器的轴承承托架与调间隙弹簧之间并顶住弹簧的弹力,轴承托架滚子受到的弹簧弹力将会变得较小甚至消除,同时再利用固定部件将检修工装固定在单元制动器的外壳以及边缘上,使得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能够稳定不会移动,以方便用工具将轴承托架滚子取出。本实用新型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单元制动器检修的难度,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易携带。
【专利说明】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修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
【背景技术】
[0002]单元制动器制动时,倍率鞲鞴与轴承托架滚子接触压力大,易造成轴承托架滚子磨损,所以单元制动器检修时需要经常更换轴承托架滚子,但由于调间隙弹簧的弹力大,把轴承托架滚子取出时,需要两个人合作,一人用扳手卡住弹簧,另一人夹出轴承托架滚子,这种仅仅靠人工进行更换轴承托架滚子的检修方法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000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辅助取出轴承托架滚子的检修工装。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包括固定在单元制动器上的固定部件,以及与固定部件活动连接的卡持部件;固定部件包括支撑杆,连接于支撑杆两端的支撑腿,以及连接于支撑杆中部的侧支撑架,而且侧支撑架与支撑腿之间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支撑腿和侧支撑架上活动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与单元制动器接触固定。利用呈三角形布置的两个支撑腿、一个侧支撑架,以及设置在它们上面的紧固件,将三者以三点式固定于单元制动器的边缘和外壳上,使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能够稳定支撑住整个检修工装。
[0005]将卡持部件伸入到单元制动器的轴承承托架与调间隙弹簧之间并顶住弹簧的弹力,轴承托架滚子受到的弹簧弹力将会变得较小甚至消除,同时再利用固定部件将检修工装固定在单元制动器的外壳以及边缘上,使得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能够稳定不会移动,以方便用工具将轴承托架滚子取出。
[0006]下面对进一步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07]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固定部件还包括至少两个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件,卡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杆件,每个第二杆件分别与每个第一杆件活动连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二杆架能更稳定地将调间隙弹簧卡住,也有较大的空间方便将轴承托架滚子取出。并且将二者活动连接在一起,方便对第二杆架进行拆装,便于运转和存放,也方便对第二杆架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卡在轴承承托架与调间隙弹簧之间。
[0008]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卡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与支撑杆活动连接的第一杆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杆件,每个第一杆件分别与每个第二杆件固定连接。通过将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固定连接为一体形成卡持部件,起到卡住调间隙弹簧的作用,同时与固定部件活动连接,也便于调整卡持部件的位置和便于拆装。
[0009]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卡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与支撑杆活动连接的第二杆件。第二杆件构成卡持部件,直接活动连接在固定部件上,卡住调间隙弹簧,同时也方便对其进行调整和拆装。[0010]优选的是,每个第二杆架包括杆身,以及连接于所述杆身一端的楔形尖端。这种楔形尖端结构更容易将第二杆架插入到轴承承托架与调间隙弹簧之间,能方便的顶住调间隙弹簧的弹力。优选的是,每个第二杆架包括连接于杆身另一端的连接端,连接端与第一杆件或支撑杆连接。
[0011]优选的是,所述支撑腿和侧支撑架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所述螺纹孔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通过调整固定部件上的支撑腿和侧支撑架上连接在螺纹孔中的紧固螺栓,调整紧固部件与单元制动器之间的距离,实现对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的可调固定。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优点:通过简单的杆架结构,将调间隙弹簧稳定地撑住,从而方便地实现更换轴承托架滚子,利用此工装,可以一人独立轻松地把滚子取出,使单元制动器检修不再成为难题,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的左视图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的主视图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结合单元制动器使用状态时的不意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的主视图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的主视图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00-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10-固定部件,112-支撑杆,114-支撑腿,116-侧支撑架,120-第一杆架,130-第二杆架,132-尖端,134-连接端,136-第二杆架杆身,140-紧固螺栓,150-连接螺栓,200-单元制动器,210-轴承托架,220-轴承托架滚子,230-调间隙弹簧,240-单元制动器边缘,250-单元制动器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包括固定在单兀制动器200上的固定部件110,以及与固定部件110活动连接的卡持部件。
[0023]将卡持部件伸入到单元制动器200的轴承承托架210与调间隙弹簧230之间并顶住弹簧的弹力,轴承托架滚子220受到的弹簧弹力将会变得较小甚至消除,同时再利用固定部件110将检修工装固定在单元制动器200的外壳以及边缘上,使得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能够稳定不会移动,以方便用工具将轴承托架滚子220取出。
[0024]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件110包括支撑杆112,连接于支撑杆112两端的支撑腿114,以及连接于支撑杆112中部的侧支撑架116,而且侧支撑架116与支撑腿114之间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支撑腿114和侧支撑架116上活动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与单元制动器200接触固定。利用呈三角形布置的两个支撑腿114、一个侧支撑架116 (或者多个均匀布置在支撑杆112上的侧支撑架116),以及设置在它们上面的紧固件,将它们以固定于单元制动器200的边缘和外壳上,使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能够稳定支撑住整个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
[0025]支撑杆112与支撑腿114,二者相互垂直地焊接固定在一起,也可以采用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或者将二者设计为一个整体结构,焊接比较方便并容易实现,另外两个支撑腿114之间的距离需要根据单元制动器边缘240之间的实际距离确定。侧支撑架116此时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一夹角,而支撑腿114垂直于单元制动器200上边缘设置且此夹角为O时,侧支撑架116与支撑腿114平行,并且侧支撑架116具有折弯段,使其能够延伸到单元制动器外壳250外面,然后通过设置在侧支撑架116上的紧固件将其接触固定在单元制动器外壳250上;在侧支架116与与竖直方向之间夹角为锐角而支撑腿114垂直于单元制动器200上边缘设置时,侧支撑架116为直线结构,通过紧固件将其接触固定在单元制动器外壳250上,并且此时侧支撑架116比支撑腿114要长,能顺利地固定在单元制动器外壳250上,避免侧支撑架116被支撑腿114架空而无法通过紧固件固定。另外,侧支撑架116此时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一夹角,且当支撑腿114倾斜于单元制动器200的上边缘设置(可相对于单元制动器200的上边缘向左或者向右倾斜)时,侧支撑架116的长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支撑腿114长度。优选支撑腿114与单元制动器边缘240相互垂直放置,且其长度较侧支撑架116短,侧支撑架116与竖直方向夹角为锐角,这种结构形式能对整个检修工装的支撑更加稳定。
[0026]优选一个侧支撑架116,其为板状结构(也可为其他结构,如圆柱状或圆柱状与板状的结合结构等),焊接于在支撑杆112的中间位置,这样受力更均衡,更稳定。在侧支撑架116的非连接端设置有螺纹孔,连接有用于固定侧支撑架116的紧固螺栓140,此紧固螺栓140能与单元制动器外壳250接触,以实现对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的接触固定。另外,与支撑杆112焊接固定在一起的两个支撑腿114是具有通孔的圆柱体,通过紧固螺栓140将支撑腿114固定在单元制动器边缘240上,使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支撑更稳固。而且,通过调整固定部件110支撑腿114和侧支撑架116上连接在螺纹孔中的紧固螺栓140,调整紧固部件110与单元制动器200之间的距离,实现对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的可调固定。
[002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110还包括至少两个与支撑杆114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件120,卡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杆件130,每个第二杆件130分别与每个第一杆件120活动连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二杆架130能更稳定地将调间隙弹簧230卡住,也有较大的空间方便将轴承托架滚子220取出。并且将二者活动连接在一起,方便对第二杆架130进行拆装,便于运转和存放,也方便对第二杆架130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卡在轴承承托架210与调间隙弹簧230之间。优选使用两个第二杆架130,第二杆架130除了具有与第一杆架120螺栓连接的连接端134外,还具有一个的楔形尖端132,以及连接二者的第二杆架杆身136,通过焊接方式将连接端134和楔形尖端132连接在第二杆架杆身136上,形成一个整体结构。这种楔形尖端132结构更容易将第二杆架130插入到轴承承托架210与调间隙弹簧230之间,能方便的顶住调间隙弹簧230。
[0028]相应地,选择使用两个第一杆架120,第一杆架120具有与第二杆架130的连接端134连接的连接孔,第二杆架130的连接端134与第一杆架120的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150连接在一起,通过连接螺栓150连接二者,容易拆装第二杆架130,也容易调节第二杆架130与第一杆架120之间的夹角,以方便对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卡在轴承承托架与调间隙弹簧之间。并且两个第一杆架120对称分布在支撑杆112上,则分别与两个第一杆架120连接的两个第二杆架130也均匀分布,使撑开调间隙弹簧230的力更均匀,使得支撑更稳定,同时能在中间留出合适的空间以方便取出轴承托架滚子220。
[0029]另外,第一杆架120优选为条形板件,第二杆架杆身136为圆柱杆件,楔形尖端132为三角形板件,连接端134为弯折为U型的板件,这些材料容易得到,制作成型简单。
[0030]如图3所示,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的使用过程如下:当需要取出单元制动器200的轴承托架滚子220时,把第二杆架130插入到轴承托架210与调间隙弹簧230之间,第二杆架130利用其楔形尖端132顶住调间隙弹簧230的弹力,再利用紧固螺栓140将固定部件110的两个支撑腿114固定在单元制动器边缘240上,利用紧固螺栓140将侧支撑架116固定在单元制动器外壳250上,经过三个紧固螺栓140的固定,使得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固定不会移动,然后再利用尖嘴钳将轴承托架滚子220取出进行更换。
[0031]实施例二
[00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卡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与支撑杆112活动连接的第一杆件12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杆件130,每个第一杆件120分别与每个第二杆件130固定连接。此处优选两个第二杆件130和两个第一杆件120,并且一个第二杆件130和一个对应的第一杆件120焊接在一起形成整体,而第一杆件120的非焊接端与支撑杆112活动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可以为孔轴式,即第一杆件120的非焊接端设置为孔状与支撑杆112连接在一起,还可以在孔外端加上螺栓将孔锁紧。通过将第一杆件120和第二杆件130固定连接为一体形成卡持部件,起到卡住调间隙弹簧230的作用,同时与固定部件110活动连接,也便于调整卡持部件的位置和便于拆装。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
[0033]实施例三
[003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卡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与支撑杆112活动连接的第二杆件130。多个第二杆件130单独构成卡持部件,直接活动连接在固定部件110上,此时的第二杆件130足够的长,以便能卡住调间隙弹簧230,同时也方便对卡持部件进行调整和拆装。优选使用两个第二杆架130,每个第二杆架130直接与支撑杆112活动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孔轴式。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
[003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优点:通过简单的杆架结构,将调间隙弹簧230稳定地撑住,从而方便地实现更换轴承托架滚子220,利用此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100,可以一人独立轻松地把轴承托架滚子220取出,本发明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单元制动器200检修的难度,节约了人力资源,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易携带等优点。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单元制动器上的固定部件,以及与所述固定部件活动连接的卡持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包括支撑杆,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两端的支撑腿,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撑杆中部的侧支撑架,而且所述侧支撑架与支撑腿之间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支撑腿和侧支撑架上活动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与单元制动器接触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还包括至少两个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杆件,所述卡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杆件,每个所述第二杆件分别与每个第一杆件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与支撑杆活动连接的第一杆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杆件,每个所述第一杆件分别与每个第二杆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与支撑杆活动连接的第二杆件。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杆架包括杆身,以及连接于所述杆身一端的楔形尖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杆架包括连接于所述杆身另一端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第一杆件或支撑杆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制动器检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和侧支撑架上设置有螺纹孔,通过所述螺纹孔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
【文档编号】B25B27/14GK203471718SQ20132052642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刘丽华 申请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