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工具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09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工具机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机壳,属于电动工具领域。一种电动工具机壳,机壳内底面设有供电机转子抵靠的两块限位块,限位块与电机转轴平行,机壳内设有第一轴承槽和第三轴承槽,限位块设置在第一轴承槽和第三轴承槽之间,第一轴承槽与限位块垂直的两相对槽板设为第一槽板和第二槽板,第一槽板顶部设有第一凹区,第二槽板顶部设有第二凹区,第三轴承槽与限位块垂直的两相对槽板设为第三槽板和第四槽板,第三槽板上设有第三凹区,所述第二凹区和所述第三凹区中的一个设置成可供相应轴承沿轴向穿过的凹口。采用这种机壳,增加了轴承的容纳空间,方便将轴承嵌装至合适的位置,不会造成轴承和轴承槽卡得过紧,能保证电机转轴的稳定输出。
【专利说明】—种电动工具机壳【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电动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工具机壳。
【背景技术】
[0002]电动工具是常用的一种电动钻孔工具,广泛用于建筑、装修、家具等行业。电动工具机壳一般由相适配的左机壳和右机壳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两块机壳形成容纳驱动装置和线路的空间。由于左右机壳相适配,为了更加清楚进行说明,以右机壳为例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现有的右机壳内设有容纳电机转子的空间,机壳内底部设有两平行的限位块2,电机转子与机壳底部接触的部位容置在两限位块2之间且电机转轴与限位块2平行。电机转子前后通过第一轴承(图3未示出)和第三轴承(图3未示出)连接在机壳上,为此机壳相应设置容置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的第一轴承槽I和第三轴承槽3。第一轴承槽I与限位块2垂直的两块相对槽板设为第一槽板11和第二槽板12,第二槽板12比第一槽板11更加靠近限位块2。第一槽板11和第二槽板12顶部均部分下凹,形成供电机转轴穿过的第一凹区111和第二凹区121。第三轴承槽3与限位块2垂直的两块相对槽板设为第三槽板31和第四槽板32 (图3中被遮住,未示出),第三槽板31比第四槽板32更加靠近限位块2。第三槽板31顶部部分下凹,形成供电机转轴穿过的第三凹区311。第四槽板32面向上述第三槽板31的侧面上设有与第三凹区311相对应的凹部,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一般设置在电机转轴固定的位置上,也即两轴承的距离相对固定,只有当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之间的相对距离与第一轴承槽和第三轴承槽之间的相对距离一致时,电机转子才能很好地嵌装入机壳,保证电机转轴的稳定输出。采用这种机壳,对第一轴承与第三轴承之间距离的精确度要求比较高,即第一轴承与第三轴承之间距离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当距离偏差较大时,轴承会抵顶在轴承槽上的槽板上,要通过挤压使第一轴承和第三轴承进入相应的轴承槽,这样会导致轴承在轴承槽中卡得过紧,轴承槽上相应的槽板产生变形,不利于电机转轴的平稳输出,同时可能造成电机转轴输出轴线的偏移,不利于电机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电机转轴稳定输出的电动工具机壳。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0005]—种电动工具机壳,由左壳体和与左壳体相适配的右壳体构成机壳,右机壳内底面设有供电机转子抵靠的两块限位块,两块限位块沿右机壳底面平行设置且与电机转轴平行,所述右机壳内设有第一轴承槽和第三轴承槽,所述限位块设置在第一轴承槽和第三轴承槽之间,第一轴承槽与限位块垂直的两相对槽板设为第一槽板和第二槽板,第一槽板顶部设有供电机转轴穿过的第一凹区,第二槽板顶部设有供电机转轴穿过的第二凹区,所述第二槽板比第一槽板更加靠近所述限位块,所述第一轴承槽内设有用以支撑轴承的第一轴承座;第三轴承槽与限位块垂直的两相对槽板设为第三槽板和第四槽板,第三槽板比第四槽板更加接近所述的限位块,第三槽板顶部设有供电机转轴穿过的第三凹区,第四槽板面向上述第三槽板的侧面上设有与第三凹区相对应的凹部,所述第三轴承槽内设有用以支撑轴承的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二凹区和所述第三凹区中的一个设置成可供相应轴承沿轴向穿过的凹口。
[0006]较佳地,所述凹口的底面设置成与轴承匹配的弧面。这样凹口可以供轴承穿过,又可以对轴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电机转轴的稳定输出。
[000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轴承槽和第三轴承槽均与右机壳一体成型。 [0008]采用这种电动工具机壳,若将第二凹区设置成可供相应轴承沿轴向穿过的凹口时,若电机转轴上的两个轴承距离偏差较大时,组装时,将第三轴承嵌装入第三轴承槽,第一轴承嵌装入第一轴承槽,此时第一轴承槽的第二槽板形成可供轴承沿轴向穿过凹口,第一轴承可以沿轴向穿过凹口,这样有足够的空间将第一轴承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不会造成第一轴承和轴承槽卡得过紧,能保证电机转轴的轴线基本不会偏移,电机转轴能稳定输出。同样,若将第三凹区设置成可供轴承沿轴向穿过凹口,在组装时,将第一轴承嵌装入第一轴承槽内,再将第三轴承嵌装入第三轴承槽,此时相当于第三轴承槽的第三槽板部分省缺,以方便调节第三轴承的放置位置,不会造成第三轴承与相应的轴承槽卡得过紧,保证电机转轴的稳定输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机壳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现有技术中右机壳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机壳配合电动工具驱动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
[0014]1-第一轴承槽 11-第一槽板
[0015]111-第一凹区 12-第二槽板
[0016]121-第二凹区 13-第一轴承座
[0017]2-限位块3-第三轴承槽
[0018]31-第三槽板 311-第三凹区
[0019]32-第四槽板 33-第三轴承座
[0020]4-第一轴承 5-第三轴承
[0021]6-电机转子 7-电机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0023]如图1和图4所示,一种电动工具机壳,由左壳体和与左壳体相适配的右壳体构成机壳,为了更加清楚阐述本实用新型,选用右机壳结构示意图来进行描述。机壳内底面设有供电机转子6抵靠的两块限位块2,两块限位块2沿机壳底面平行设置且与电机转轴7平行。机壳内设有第一轴承槽I和第三轴承槽3,较佳地,第一轴承槽I和第三轴承槽3 —体成型于机壳内底面。在两块限位块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一轴承槽I和第三轴承槽3。第一轴承槽I为上方开口的槽体,由四块槽板搭接而成,用以容纳支撑第一轴承4。第一轴承槽I与限位块2垂直的两相对槽板设为第一槽板11和第二槽板12,第一槽板12顶部设有第一凹区111,第一凹区111从第一槽板11顶部朝向壳体底部延伸,形成供电机转轴7穿过的凹陷空间。第二槽板12顶部设有供电机转轴穿过的第二凹区121,所述第二槽板12比第一槽板11更加靠近所述限位块2,所述第一轴承槽I内设有支撑第一轴承4的第一轴承座13。第三轴承槽3与限位块2垂直的两相对槽板设为第三槽板31和第四槽板32,第三槽板31比第四槽板32板更加接近所述的限位块2,第三槽板31上顶部设有供电机转轴
7穿过的第三凹区311,第四槽板32面向上述第三槽板31的侧面上设有与第三凹区311相对应的凹部。所述第三轴承槽3内设有支撑第三轴承5的第三轴承座33,在图1中,第二凹区121设置成可供相应轴承穿过的凹口,也即凹口纵向横截面比与凹口相对应的轴承部分大,这样轴承在轴向移动时可以穿过凹口。当凹口的大小设置成与第二槽板12—样时,此时相当于第一轴承槽I省缺了第二槽板12。在图1中,凹口设置成与第一轴承4匹配的弧面。此时凹口既可以供第一轴承穿过,也可以支撑第一轴承。组装时,先将第三轴承5嵌装入第三轴承槽3内,再将第一轴承4嵌装入第一轴承槽1,由于第一轴承4可以沿轴向从凹口穿出,相当于第一轴承4的放置空间增大了,方便第一轴承4抵靠在适当的位置,不会与第一轴承槽I卡得过紧,保证电机转轴7的稳定输出。
[0024]图2本实用新型右机壳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与图1不同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三槽板31上第三凹区311设置成可供第三轴承5轴向穿过的凹口,较佳地,凹口设置成与轴承匹配的弧面,而第二凹区121仅用来供电机转轴7穿过,不起到供第一轴承4穿过的作用。组装时,将第一轴承4先嵌装入第一轴承槽1,再将第三轴承5嵌装入第三轴承槽3,由于第三凹区311设置成可供第三轴承5穿过的凹口,用于放置第三轴承5的空间增大,能方便第三轴承5调整在合适的位置,不会与第三轴承槽3卡得过紧,保证电机转轴7输出轴线稳定在一个位置。
[0025]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工具机壳,由左壳体和与左壳体相适配的右壳体构成机壳,右机壳内底面设有供电机转子抵靠的两块限位块,两块限位块沿右机壳底面平行设置且与电机转轴平行,所述右机壳内设有第一轴承槽和第三轴承槽,所述限位块设置在第一轴承槽和第三轴承槽之间,第一轴承槽与限位块垂直的两相对槽板设为第一槽板和第二槽板,第一槽板顶部设有供电机转轴穿过的第一凹区,第二槽板顶部设有供电机转轴穿过的第二凹区,所述第二槽板比第一槽板更加靠近所述限位块,所述第一轴承槽内设有用以支撑轴承的第一轴承座;第三轴承槽与限位块垂直的两相对槽板设为第三槽板和第四槽板,第三槽板比第四槽板更加接近所述的限位块,第三槽板顶部设有供电机转轴穿过的第三凹区,第四槽板面向上述第三槽板的侧面上设有与第三凹区相对应的凹部,所述第三轴承槽内设有用以支撑轴承的第三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区和所述第三凹区中的一个设置成可供相应轴承沿轴向穿过的凹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的底面设置成与轴承匹配的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工具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槽和第三轴承槽均与右机壳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B25F5/02GK203438205SQ201320526128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曾细杰 申请人:福建惠安县坚固电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