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钮及使用该拨钮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6716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拨钮及使用该拨钮的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手工具的施力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控制棘轮扳手单向空转、反向施予扭矩的拨钮。



背景技术:

已知的棘轮扳手,不仅拥有各式各样的种类,而且内部结构也有许多变化。

如图8、图9所示,棘轮扳手90是由一头92、一操作件91、一啮合块95与一拨钮20组成。

其中,该头92有一主孔94、一副孔96与一啮合室98,通过啮合室98使主、副二孔94、96相通。该操作件91外部形成多个连续的齿93,在操作件91安装于头92的主孔94而可转动时,某些齿93面对头92围成主孔94的壁,其余的齿93位于啮合室98中。

另外,该啮合块95大致呈半月形,其有一宛如多数齿相连的正面97与一背面99,当啮合块95置入头92的啮合室98,该正面97对着操作件91的齿93,背面99朝向头92的副孔96。至于该拨钮10则由一壳体12、一压缩弹簧16与一本体20组成,以壳体12套住压缩弹簧16,共同置入一形成于本体20的活动槽22中。

当拨钮10安装于头92的副孔96而可偏摆,该壳体12接触啮合块95的背面99,在啮合室98限制下,驱使啮合块95局部咬住操作件91相应的齿93,决定操作件91单向空转不作功,反向输出棘轮扳手90的扭矩且经由头92传递至操作件91。

因为活动槽22是圆的,直径从头到尾一成不变,加上壳体12宛如弹壳,其直径小于活动槽22的直径,也无任何阻挡构造(不理会摩擦作用)。所以,在压缩弹簧16的作用力推动下,整个壳体12会离开本体20的活动槽22,不仅延误拨钮10组装于头92的副孔96的时间,而且对操作件91与啮合块95组装于头92造成妨碍。

因此,如何改善拨钮的结构,就成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新的拨钮,主要目的在于:采用阶梯槽搭配外扩的构造,取得模块化的效果,有效地解决传统式拨钮容易分开的弊端,相对提升棘轮扳手的组装速度。

缘于上述目的的达成,本发明的拨钮包括:

一本体,其有一活动槽,所述的活动槽包括一位于本体中间部位的内舱、一从内舱直到本体外表的通孔以及一形成于内舱邻接通孔处的落差部;

一推动单元,其有一扩张部;以及

一弹性件。

在本体的活动槽容纳推动单元与弹性件时,该推动单元在本体的通孔往复运动,该扩张部受限于落差部而在内舱运动并阻止推动单元离开本体,该弹性件的作用力使推动单元局部露出本体的通孔为常态。

该本体的活动槽包括一楔形槽与一楔形件。其中,该楔形槽陷入本体边缘处,其包括彼此相通的一第一槽与一第二槽。该第一槽有一开口和一封闭面,该封闭面是凹的,其与开口不在第一槽的同一端。该第二槽宽度大于第一槽,其有一开口和一凹的底面,该底面半径大于封闭面并与开口不在第二槽的同一端。

该楔形件轮廓相同于楔形槽,其包括一窄部与一宽部。该窄部宽度大致等于第一槽的宽度,其下方形成一半径大致相同于封闭面的第一凹曲面。该宽部的宽度大致等于第二槽的宽度,其下方形成一半径大致相同于底面的第二凹曲面。

当楔形件凹凸配合本体的楔形槽,该窄部填补第一槽邻近开口的空间,以第一凹曲面和封闭面围成通孔。该宽部填补第二槽邻近开口的空间,以第二凹曲面配合底面围成内舱。

具体而言,所述的楔形槽有两对侧壁,每一对侧壁大致平行地衔接底面或封闭面两旁,以致每一对侧壁相隔的距离等于第一槽或第二槽的宽度。任一对侧壁与楔形件维持下列所述可拆卸的联结关系的一:

首先,该侧壁(或楔形件)形成一凸点,卡住楔形件(或侧壁)形成一凹穴。

其次,一销插入本体形成一销孔与楔形件形成一贯穿孔。

该推动单元可以是中空的壳体或实心的棍棒。所述的壳体一端是封闭的,另一端以弯折成宛如喇叭般的边缘充当扩张部来使用。所述的棍棒在前、后二端之间有一充当扩张部使用的盘,使棍棒后端到盘的部位可在内舱运动,从盘到棍棒前端的部位可在本体的通孔往复运动。

至于弹性件则是指压缩弹簧,适用于前述的推动单元。简单地说,该压缩弹簧一端顶着壳体内部,另一端抵住本体围成活动槽的壁面,提供壳体局部露出本体通孔所需的作用力。或以压缩弹簧一端套着棍棒后端且顶住盘,另一端抵着本体围成活动槽的壁面,提供棍棒前端露出本体通孔所需的作用力。

如此,本发明的拨钮用阶梯状活动槽搭配壳体的扩张部,取得模块化的效果,有效解决传统式拨钮容易分开的弊端。因为扩张部阻止壳体离开本体,所以先组装拨钮,再依序将操作件与啮合块装入头,相对提升棘轮扳手的组装速度。

接着,基于图式详述相关的实施例,说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功效,相信本发明上述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刻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拨钮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拨钮的组合图;

图3是拨钮组合后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3的A-A线剖开的平面图;

图5是图1拨钮安装于棘轮扳手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拨钮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拨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传统式拨钮的分解图;

图9是传统式拨钮安装于棘轮扳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拨钮10;壳体12;扩张部14;压缩弹簧16;壳内空间18;;本体20;顶面21;活动槽22;内舱24;通孔26;落差部28;楔形槽30;开口31、34;第一槽32;底面33;侧壁35;封闭面36;凹穴37;第二槽38;销孔39;楔形件40;凸点41;窄部42;贯穿孔43;第一凹曲面44;宽部46;第二凹曲面48;棍棒50;前端52;后端54;盘56;销60;棘轮扳手90;操作件 91;头92;齿93;主孔94;啮合块95;副孔96;正面97;啮合室98;背面9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阐明拨钮10第一实施例的具体构造,是由一本体20、一推动单元、一弹性件与一楔形件40组成。

其中,该本体20宛如圆柱般,其顶面21靠近边缘处陷入一楔形槽30。该楔形槽30为T形,是由二彼此相通的槽组成,这些槽的形状大致相同,但是宽度不同,界定较窄者为第一槽32、较宽者为第二槽38。

所述的第一槽32位于本体20顶面21是一开口34,开口34对面是一陷入本体20一定深度的封闭面36。该封闭面36是凹曲面。该第一槽32有一对侧壁35,这些侧壁35大致平行地从封闭面36两旁往开口34延伸,以致二侧壁35相隔的距离等于第一槽32的宽度。每面侧壁35形成形成一凹穴37。

第二槽38的开口31也位于本体20的顶面21,开口31对面是一陷入本体20一定深度的底面33。所述的底面33是凹曲面,其半径大于封闭面36并与开口31不在第二槽38的同一端。第二槽38有另对大致平行的侧壁35,这些侧壁35从第二槽38的开口31延伸至底面33两旁,故二侧壁35的间距等于第二槽38的宽度,第二槽38的底面33比第一槽32的封闭面36深。

所述的楔形件40大致呈T形设计,其外部轮廓相同于前述的楔形槽30而区分为二部份:一窄部42与一宽部46。其中,该窄部42宽度大致等于第一槽32的宽度,其下方形成一第一凹曲面44,并在窄部42两侧的壁面分别隆起一凸点41。所述的第一凹曲面44半径大致相同于封闭面36的半径。

另外,该宽部46的宽度大致等于第二槽38的宽度,其下方形成一第二凹曲面48。第二凹曲面48的半径大致相同于底面33,而且第二凹曲面48的半径大于第一凹曲面44的半径。

当楔形件40凹凸配合本体20的楔形槽30,该窄部42填补第一槽32邻近开口34的空间,以致第一凹曲面44配合封闭面36围成一圆的通孔26。同时,该宽部46填补第二槽38邻近开口31的空间,让第二凹曲面48与底面33合围一圆的内舱24。此刻,该楔形件40的凸点41,卡住侧壁35的凹穴37,使楔形件40与本体20的楔形槽30维持可拆卸的联结关系。

所述的内舱24是封闭空间,通过通孔26直达本体20表面而与外界相通。 如此一来,该内舱24配合通孔26形成一活动槽22,有助于推动单元与弹性件安装于本体20的内部。其次,该内舱24的直径大于通孔26的直径,会在内舱24邻接通孔26处形成一落差部28,成为活动槽22形状的一部份。

在本实施例,该推动单元是中空的壳体12。所述的壳体12宛如弹壳,其一端是封闭的,另一端是开放的。因此,该壳体12拥有一壳内空间18,并将壳体12开放端弯成宛如喇叭般的边缘视为一扩张部14来使用。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件是指压缩弹簧16,适用于前述的推动单元。某些实施例,该弹性件可以簧片或其他具备可压缩式回复作用的弹性体。

在本体20的活动槽22容纳壳体12与压缩弹簧16时,该壳体12在本体20的通孔26往复运动。该扩张部14受限于落差部28而在内舱24运动,阻止壳体12离开本体20。该压缩弹簧16置入壳体12的壳内空间18,其一端顶着壳体12内部壁面,另一端抵住本体20围住活动槽22(也即内舱24)的壁面,提供壳体12弹出本体20外所需的作用力,使壳体12局部露出通孔26为常态。

这个拨钮10足以适用大部份的棘轮扳手90。在图5中,该拨钮10安装于某一棘轮扳手90的头92的副孔96而可偏摆。该壳体12接触啮合块95的背面99,在啮合室98限制下,驱使啮合块95局部咬住操作件91相应的齿93,决定操作件91单向空转不作功、反向输出棘轮扳手90经由头92所传递的扭矩。

因为拨钮10的活动槽22,以槽壁与扩张部14相隔的距离S(如图3所示),提供壳体12足够的移动空间,取得模块化的效果,有效解决传统式拨钮容易分开的弊端。再者,该扩张部14受限于落差部28(如图3所示),阻止壳体12离开本体20,可先组装拨钮10,再依序将操作件91与啮合块95装入头92,相对提升棘轮扳手90的组装速度。

图6是拨钮10的第二实施例,其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差异处在于:该推动单元是实心的棍棒50,在棍棒50前、后二端52、54之间有一充当扩张部使用的盘56。

在本体20的活动槽22容纳棍棒50与压缩弹簧16时,该棍棒50从后端54到盘56的部位可在内舱24运动,该盘56到棍棒50前端52的部位可在本体20的通孔26往复运动。所述的压缩弹簧16一端套着棍棒50后端54且顶住盘56,另一端抵着本体20围住内舱24(或称活动槽22)的壁面,提供棍棒50前端52露出本体20通孔26所需的作用力。

图7是拨钮10的第三实施例,其构造大致相同于第一实施例,差异处在于: 一销60维持楔形件40与本体20可拆卸的联结关系。

具体而言,该销60插入二形成于本体20的销孔39以及一形成于窄部42(或宽部)的贯穿孔43,避免楔形件40无预警地离开本体20。当然,每个销孔39会贯穿本体20相应的侧壁35,才能让销60无阻碍地通过楔形件4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