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7931发布日期:2018-07-17 21:5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扳手结构,特别是指一种整体构成精简、便利组装,而利于在微小工作空间作业的可微距操作扳手结构。



背景技术:

棘轮扳手为工事操作常用的一种工具,用来转紧、转松螺杆或是螺帽等各式定位工件,现有棘轮扳手结构至少包括有一头部,该头部处具有一操作区,该操作区对应设有棘轮驱动件及用以容置螺杆或是螺帽,并凭借该棘轮驱动件与该螺杆/螺帽接触契合后,于该柄部进行旋转施力操作,用以达到转紧、转松螺杆/螺帽的目的。而当棘轮扳手在相当受限的操作空间下,使得扳手在旋转及回拉的角度、距离也相当小,如此将可能造成扳手尚未旋转推进一齿格即需空转拉回的状态(如此无法形成卡制状态),此时由于空间受限缘故,即无法进行棘轮扳手的施工操作;虽然棘轮扳手的齿型可以缩小以增加旋转时其棘轮驱动件的越齿卡制机率,但齿型的比例必须考虑棘轮件的整体尺寸,以防止棘轮扳手驱动时的可能发生扭力不足或崩齿的情况。

现有相关此类棘轮扳手技术有中国台湾I476076号专利案,其揭示一种扭矩工具,是在一中空的驱动体里面容纳一转体,通过一控制机构决定驱动体单向绕着转体空转且反向带动转体随着驱动体同步旋转;其中,该控制机构有一选择器,选择器介于驱动体内面与转体外部之间,其内面形成若干薄壁部与厚壁部;一卡掣构造,包括多个齿与一组卡掣块,选择下列构造的一实施于扭矩工具,而这些齿连续地突出于驱动体环绕转体的内面,这些卡掣块活动地安排在转体面对连续齿的部位,依弹力朝向齿运动而在一啮合位置与一解除位置之间位移;继此些齿连续地突出于圆形转体外圆周面,这些卡掣块活动地安装在驱动体面对连续齿的部位,依弹力朝向齿运动而在一啮合位置与一解除位置之间位移;当驱动体相对转体顺着单一方向空转时,厚壁部面对卡掣块且收起多余的卡掣块,只保留单一卡掣块啮合齿;薄壁部面对卡掣块,释放所有的卡掣块与齿逐一啮合,其他卡掣块则与齿解除啮合关系,在齿数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达到最小空转角度的缩减目的和效能。然而,该需要技术(I476076号)虽可于微小空间操作,但仍有其缺失存在,例如:该转体与该控制机构、卡掣块的相对组装及构成设计较为复杂,不利制造经济效益;且该两个卡掣块分设于较大分离角度的不同位置,由于组装公差及各受施力磨损状态不同,两个卡掣块极易产生异步运作状态而导致故障或失效的缺失,显非理想的设计。

另如中国台湾第M423025号「便于组装的单向棘轮扳手改良结构」专利案,其揭示包括:一棘轮扳手本体,该棘轮扳手本体一棘轮头位置设有贯通的一容置孔,该容置孔供组装一棘轮,该棘轮的外周面设成一棘齿面,该容置孔侧壁面开设有内凹的一弧凹槽;一弧形构件,包含由一弧形组块、一弹簧、一棘块所组成,该棘块设有一柱体及朝向该棘轮设有数棘齿,该弧形组块设有一容簧孔,以该柱体及该容簧孔组装限位该弹簧,该弧形组块往该棘块侧边一体延伸设有一延伸翼板,以该延伸翼板使该棘块、该弹簧与该延伸翼板可便于单手握住组装。而此现有技术的问题缺失在于:当棘块啮合于棘轮头时,棘块的棘齿的齿型与棘轮头的齿型关系着棘轮扳手转动的角度,但是齿型的比例必须考虑棘轮的整体尺寸,齿型的大小并非能够无条件的缩小,因为当齿型太小时,棘轮扳手驱动待驱动件时,可能会因为齿型太小而发生扭力不足或崩齿的情况。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棘轮扳手其制造组装及使用上的缺失,应为业界或有智之士应加以解决、克服的重要课题。

缘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扳手制造组装上缺点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事实,本发明人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操作稳定性及具经济效益性的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以服务社会大众及促进此业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发明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其能凭借简易、精确构成设置,而使棘轮扳手在极为有限空间中亦得以进行操作,且可减少故障或操作失效状态,同时并具有极佳制造、组装便利性及经济效益性。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技术手段包括:

一扳手,包括有一扳手头部,该扳手头部中央位置具有一操作区,该扳手头部相对该操作区的后端设有一槽置区,该槽置区包括有一呈纵向平行重叠排列、且有一横向角度偏移的第一卡掣槽及第二卡掣槽;

一驱动装置,包括有一棘轮件,该棘轮件设于该操作区,该棘轮件设有外环的多个驱动齿;

一卡掣装置,包括有一第一卡掣件及第二卡掣件,该第一卡掣件、该第二卡掣件分别设有前端面的多个列齿,该第一卡掣件设于该第一卡掣槽内,该第二卡掣件设于该第二卡掣槽内,该第一卡掣件和该第二卡掣件分别啮合于该棘轮件的该多个驱动齿,且该第一卡掣件和该第二卡掣件之间具有横向角度偏移的设置;

一弹性装置,设于该槽置区,用以抵顶于该第一卡掣件和该第二卡掣件。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手段包括:一扳手,包括有一扳手头部,该扳手头部中央位置具有一操作区,该扳手头部相对该操作区的后端设有一槽置区,该槽置区包括有一呈纵向平行重叠排列、且有一横向角度偏移的第一卡掣槽及第二卡掣槽;

一驱动装置,设于该操作区内,该驱动装置包括有纵向平行重叠排列的第一棘轮件及第二棘轮件,该第一棘轮件及该第二棘轮件分别设有外环的多个驱动齿;

一卡掣装置,包括有一第一卡掣件及第二卡掣件,该第一卡掣件和该第二卡掣件分别设有前端面的多个列齿,该第一卡掣件设于该第一卡掣槽内,该第二卡掣件设于该第二卡掣槽内,该第一卡掣件和该第二卡掣件分别啮合于该第一棘轮件、该第二棘轮件的该多个驱动齿,且该第一卡掣件和该第二卡掣件之间具有横向角度偏移的设置;

一弹性装置,设于该槽置区,用以抵顶于该第一卡掣件和该第二卡掣件。

前述构成,其中列齿间的横向角度指齿峰或齿谷相对于操作区中央位置的轴心角度,而横向角度偏移指该第一卡掣件的列齿最邻近于该第二卡掣件的列齿间的轴心角度差。

前述构成,该第一卡掣件与该第二卡掣件于纵向方向(齿的延伸方向)呈具有重叠的相对设置。

前述构成,其中横向角度偏移指该第一卡掣件的列齿最邻近于该第二卡掣件的列齿间的角度差。

前述构成,其中该横向角度偏移的角度介于0度至360/N度之间,其中该N为棘轮件的驱动齿数。

前述构成,其中该横向角度偏移的角度介于3度至6度或2度至6度之间。

前述构成,其中该横向角度偏移的角度介于2.5度至5度或5/3度至5度之间。

前述构成,其中该横向角度偏移的角度介于1.25度至2.5度或2.5/3度至2.5度之间。

前述构成,其中该第一卡掣槽及该第二卡掣槽间具有一分隔板。

前述构成,其中该弹性装置包括有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分别抵接于该第一卡挚件、该第二卡挚件。

前述构成,其中邻近该扳手头部的槽置区后端进一步设有扳手柄部,该扳手头部于邻近该扳手柄部处设有一换向枢槽;一换向开关具有一下方的定位柱及上方的扳动件,该定位柱枢设于该换向枢槽,该定位柱设有至少一用以设置该弹性装置的弹簧槽。

兹为使贵审查员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更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操作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变化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变化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扳手10;扳手柄部11;扳手头部12;槽置区120;分隔板121;第一卡掣槽122;第二卡掣槽123;承接环部124;中央通口125;换向枢槽126;驱动装置20;棘轮件21;驱动空间210;驱动齿211;曲壁212;第一棘轮件22;齿峰22a;齿谷22b;驱动齿221;第二棘轮件23;驱动齿231;卡掣装置30;第一卡掣件31;列齿311;齿峰311a;齿谷311b;抵凹部312;第二卡掣件32;列齿321;齿峰321a;齿谷321b;抵凹部322;弹性装置40;弹性件40A;第一弹性件41;第二弹性件42;弹性件43;弹性件44;换向开关50;定位柱51;弹簧槽511;扳动件52;操作区100;棘轮容置环槽101;横向位移差a;横向位移差b。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发明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第一实施例,包括有一扳手10、驱动装置20、卡掣装置30及弹性装置40;该扳手10包括有一扳手柄部11及扳手头部12,该扳手头部12的中央位置具有操作区100,该操作区100设有一棘轮容置环槽101,该扳手头部12相对该操作区100的后端(依图2方向/下同)设有相连通的一槽置区120,该槽置区120进一步包括有纵向平行重叠排列、且相连通的上方第一卡掣槽122及下方第二卡掣槽123;此外,该第一卡掣槽122和第二卡掣槽123在横向位置上具有一横向角度偏移,换言之该第一卡掣槽122和该第二卡掣槽123间具有横向位移差a(如图2所示),即在该槽置区120的一侧边上,该第一卡掣槽122较该第二卡掣槽123内缩,而在该槽置区120的另一侧边上,该第一卡掣槽122较该第二卡掣槽123外凸,使两者间具有该横向位移差a的设置;此外,该扳手头部12于操作区100的下方设有一中央通口125及该中央通口125周环的承接环部124。

该驱动装置20包括有一棘轮件21,该棘轮件21设于该扳手头部12的棘轮容置环槽101(操作区100)内,并位于该承接环部124上,该棘轮件21设有外环的多个驱动齿211,该棘轮件21的驱动齿211包括有齿峰22a及齿谷22b;在本实施例中,该棘轮件21的内侧设有一驱动空间210,该驱动空间210的周环由曲壁212所组合形成,用以契合驱动被驱动件(如螺帽、螺杆等),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驱动空间210的内侧可设置一驱动杆(未图标),用以驱动相应的被驱动对象。

该卡掣装置30包括有一第一卡掣件31及第二卡掣件32,该第一卡掣件31设有前端面的多个列齿311及后端面的抵凹部312,该列齿311包括有齿峰311a及齿谷311b;同样地,该第二卡掣件32设有前端面的多个列齿321及后端面的抵凹部322,该列齿321包括有齿峰321a及齿谷321b。该卡掣装置30设于该槽置区120内,即该第一卡掣件31相对设于该第一卡掣槽122内,而该第二卡掣件32相对设于该第二卡掣槽123内,并使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啮合于该棘轮件21,亦即,该多个列齿311、列齿321同时啮合于该多个驱动齿211。再者,由于该第一卡掣槽122和第二卡掣槽123间具有横向角度偏移,因此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组装后,其相对该棘轮件21同样具有一横向角度偏移,换言之,该第一卡掣件31和该第二卡掣件32间具有横向位移差b(如图2所示),其中横向角度偏移指该第一卡掣件31的列齿311最邻近于该第二卡掣件32的列齿321间的角度偏移,在较佳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卡掣件31与该第二卡掣件32于纵向方向(齿的延伸方向)呈具有重叠的相对设置。

该弹性装置40设于该卡掣装置30的后继部位,即,该弹性装置40设于该槽置区120内,用以抵顶于该卡掣装置30的抵凹部312、抵凹部322,如此,凭借该弹性装置40的弹性作用使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得以抵紧定位于该槽置区120一端内侧,并抵紧接触该棘轮件21的多个驱动齿211。

本发明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组装后,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啮合于该棘轮件21,且该第一卡掣件31、该第二卡掣件32间凭借该第一卡掣槽122与第二卡掣槽123间具有横向角度偏移,及该弹性装置40弹性抵紧定位作用下而呈具有一横向角度偏移设置;如此,当微距旋转该棘轮件21(扳手10)时,即便该第一卡掣件31的齿峰311a尚未跨过该驱动齿211的齿峰22a,但只要该第二卡掣件32的齿峰321a因微距旋转而位移跨过该驱动齿211的齿峰22a,即可凭借该第二卡掣件32产生卡掣作用而避免形成该扳手10的空转拉回状态,而得以续行该扳手10的旋转施工操作。

此外,由于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分别设于该第一卡掣槽122、第二卡掣槽123内后,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相对于该棘轮件21(多个驱动齿211)即自动具有两者间该横向角度偏移的布设状态,使得其组装定位相当简易、精确,而不需其他组装定位治具;另一方面,由于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的技术特征在其两者间横向角度偏移的设置形成,故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可为同一构件的分别使用,如此更可简化构件,使整体制造上更具经济效益性。

另,针对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间相对该棘轮件21具有一横向角度偏移,更举例说明如下:就以具60齿的棘轮件21而言,一齿的角度为6度(360度/60=6度),故该横向角度偏移介于0度至360/N度之间,而该横向角度偏移较佳的实施方式介于3度至6度之间,或2度至6度之间。

若该棘轮件21为72齿,一齿的角度为5度(360度/72=5度),故该横向角度偏移介于0度至5度之间,而该横向角度偏移其较佳的实施方式介于2.5度至5度之间,或5/3度至5度之间。

若该棘轮件21为144齿,一齿的角度为2.5度(360度/144=2.5度),故该横向角度偏移介于0度至2.5度之间,而该横向角度偏移其较佳的实施方式介于1.25度至2.5度之间,或2.5/3度至2.5度之间;如上述,若概括分别具60齿、72齿及144齿的棘轮件21,则该横向角度偏移介于0度至6度之间。

如上述,其中N为棘轮件的驱动齿数。

如上述,其中前述该横向角度偏移的界定不包括0度及360/N。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第二实施例,其基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加以变换设置,其差异在于:该槽置区120包括有相连通的第一卡掣槽122及下方第二卡掣槽123,该第一卡掣槽122和第二卡掣槽123之间设有一分隔板121,用以便利该第一卡掣件31和第二卡掣件32的分别设置组装。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第三实施例,其基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加以变换设置,其差异在于:该驱动装置20具有二棘轮件的设置,即该驱动装置20包括有纵向平行重叠排列的第一棘轮件22及第二棘轮件23,该第一棘轮件22、第二棘轮件23分别设有外环部位的多个驱动齿221、驱动齿231,其中,该第一棘轮件22与该第一卡掣件31相啮合,而该第二棘轮件23与该第二卡掣件32相啮合;且同时该弹性装置40包括有一第一弹性件41及第二弹性件42,该第一弹性件41、第二弹性件42分别抵接于该第一棘轮件22、第二棘轮件23。

又如图8所示,当该弹性装置40以包括第一弹性件41、第二弹性件42进行实施时,该驱动装置20亦可以单一的棘轮件21配合实施。

另如图9所示,当该弹性装置40可以单一(或两个)线材所环绕形成的弹性件40A进行实施,该弹性装置的实施态样并不为所限。

请参阅图10、图11,为本发明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第四实施例,其基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加以变换设置,其差异在于:该扳手头部12邻近该扳手柄部11处(即扳手头部12的后端部位)设有一换向枢槽126;另进一步包括有一换向开关50,该换向开关50具有一下方的定位柱51及上方的扳动件52,该定位柱51枢设于该换向枢槽126,使凭借该扳动件52的拨动来进行该驱动装置20旋转驱动方向的切换,该定位柱51并可设有两个弹簧槽511,该弹簧槽511可分别设置一弹性件43、44,该弹性件43、44用以分别抵制该第一卡掣件31、第二卡掣件32。

请参阅图12、图13,为本发明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第五实施例,其基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加以变换设置,其差异在于:该第一卡掣槽122与第二卡掣槽123为不相等大小的设置,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卡掣槽123较第一卡掣槽122为大,即该第二卡掣槽123的两侧分别较该第一卡掣槽122外凸有一横向位移差a,而呈上大下小的设置(依图面方向所示),当然该第二卡掣槽123、第一卡掣槽122呈大、小或小、大的相对设置,并非所限,且侧边外凸的横向位移差(a)是否相同亦非所限。

缘是,本发明可微距操作的扳手结构藉由前述构成,其能通过简易、精确的构成设置,而使棘轮扳手在极为有限的空间中亦得以进行操作,且可减少故障或操作失效状态,同时并具有极佳的制造、组装便利性及经济效益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已符合发明专利的要件,故依法提出专利申请。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举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