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杆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627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四连杆扳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维修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连杆扳手。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实现更大的扭矩,通常用电动扳手代替手动扳手,从而实现快速旋紧或旋松螺母的技术效果。

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电动扳手和螺杆的组合实现螺母的旋紧和旋松。工作时,螺杆的一端与电动扳手相连接,螺杆的另一端的套筒套设在螺母的螺帽上,电动扳手转动即可带动螺杆旋紧或旋松螺母。这种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电动扳手和螺母必须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才能使用,如果电动扳手和螺杆因操作空间的限制无法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则不能正常使用,此时只能用手动扳手去拧紧或拧松,增加了劳动强度,这种结构受到空间的限制,适用性低。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连杆扳手,以解决上述技术中的问题,提高适用性和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连杆扳手,包括输入套筒,所述输入套筒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动扳手的连接套头;四连杆机构,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首尾顺次旋转连接的曲柄、连接杆、摇杆和机架杆,所述机架杆固定设置,所述输入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曲柄上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曲柄与所述机架杆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于所述连接套头的旋转轴线;输出套筒,所述输出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摇杆上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出套筒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开 设有装卸孔,所述摇杆与所述机架杆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于所述装卸孔的旋转轴线。

如上所述的四连杆扳手,优选地:所述四连杆扳手还包括输出轴,所述输出套筒通过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四连杆扳手,优选地:所述输出轴的第一端与所述摇杆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焊接,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设置有输出杆,所述输出套筒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输出杆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如上所述的四连杆扳手,优选地:所述输出杆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表面过盈配合。

如上所述的四连杆扳手,优选地:所述输入套筒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电动扳手的输入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如上所述的四连杆扳手,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孔为四角形孔,所述电动扳手的输入端为四棱柱,所述四棱柱穿设在所述四角形孔内。

如上所述的四连杆扳手,优选地: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输入杆,所述输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入套筒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机架杆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输入杆的第一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后与所述曲柄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四连杆扳手,优选地:所述输入杆的外轴面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内表面间隙配合。

如上所述的四连杆扳手,优选地:所述装卸孔为内六角孔。

如上所述的四连杆扳手,优选地:所述连接套头设置在所述输入套筒第一端的端面上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输入套筒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连接套头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装卸孔设置在所述输出套筒第二端的端面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输出套筒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装卸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连杆扳手,可产生以下有益效果:提高了适用性,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连杆扳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连杆扳手中输入套筒和四连杆机构相连接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连杆扳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连杆扳手中输入套筒和四连杆机构相连接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连杆扳手,包括输入套筒1、四连杆机构2和输出套筒3。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连杆扳手中,输入套筒1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动扳手4的连接套头。四连杆机构2包括首尾顺次旋转连接的曲柄21、连接杆22,摇杆23和机架杆24,所述机架杆24固定设置,所述输入套筒1的第二端与所述曲柄21上远离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曲柄21与所述机架杆24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于所述连接套头的旋转轴线。所述摇杆23远离所述连接杆22的一端与所述输出套筒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输出套筒3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开设有装卸孔31,所述摇杆23与所述机架杆24之间的旋转轴线重合于所述装卸孔31的旋转轴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四连杆机构是曲柄摇杆机构,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21作圆周转动,摇杆23做一定角度摆动的运动规律,同时在装卸孔31内设置有棘轮,利用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23的急回特性,来实现 与棘轮的单向运动有效结合。当摇杆23做正向运动时,速度慢,传力大,此时棘轮正好进行拧紧螺母的动作;当摇杆23做回向运动时,速度快,传力小,此时,棘轮正好可以回位,然后摇杆23再重复上述运动,继续进行拧紧螺母的动作。具体地,先把输出套筒3的装卸孔31套设在需要拆卸或安装的螺杆或螺帽上,电动扳手4的输入端通过输入套筒1的第一端向四连杆机构2传递旋转所需的动力。在电动扳手4的驱动下,四连杆机构2的中的曲柄21旋转带动连接杆22摆动,连接杆22旋转带动摇杆23摆动,进而带动与连接杆22固定连接的输出套筒3上的装卸孔31实现旋转动作,进而起到拧松或拧紧螺母或螺杆的效果,重复上述过程可实现电动扳手4和输出套筒3之间的动力传递,进而将输出套筒3上的装卸孔31套设的螺杆或螺母拧紧或拧松。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实施方式简单快捷,四连杆扳手的使用不受空间的局限,具有较高的适用性,相对比现有技术中“电动扳手+螺杆”的组合,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施工安全隐患。

此外,四连杆机构还可以是双曲柄机构或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时,曲柄21圆周运行带动摇杆23圆周运动,摇杆23带动输出套筒3上的装卸孔31进行圆周运行,直至将螺母或螺杆拧松或拧紧为止;双摇杆机构时,没有整转副,曲柄21摆动带动摇杆23摆动,摇杆23摆动带动输出套筒3上的装卸孔31摆动,此时装卸孔31上也安装有棘轮,在往复旋转过程中,实现把螺母或螺杆拧松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四连杆扳手还包括输出轴5,所述输出套筒3通过所述输出轴5与所述连接杆22固定连接。由于需要拆卸的螺杆或螺帽的尺寸不是固定的,为了增加四连杆扳手的实用性,把四连杆扳手的输出套筒3与四连杆机构2分开设置,输出套筒3可以设置有多个,每个输出套筒3上的装卸孔31的尺寸各不相同,可以根据所需拆卸的螺杆或螺帽的尺寸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输出套筒3,通过设置的输出轴5作为连接桥梁,实现从摇杆23到输出套筒3的动力传递。输出轴5的设置大幅增加了四连杆扳手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5的第一端与所述摇杆23远离所述连接杆22 的一端焊接,所述输出轴5的第二端设置有输出杆51,所述输出套筒3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输出杆51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把输出轴5和输出套筒3设置为轴孔配合连接是一种连接稳固,连接和拆卸过程均较为简单的连接方式。

更进一步地,输出杆51与第一连接孔过盈配合,可有效防止输出杆51相对于第一连接孔发生相对转动,提高了传动的准确性。

较佳地,所述输入套筒1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未示出),所述电动扳手4的输入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电动扳手4的输入端设置为杆状结构,输入套筒1和电动扳手4同样设置为轴孔配合连接,具有连接稳固,拆卸和安装均较为快捷的优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孔为四角形孔,所述电动扳手4的输入端为四棱柱,所述四棱柱穿设在所述四角形孔内,通过四角形孔和四棱柱之间的相适配,保证了四角形孔相对于四棱柱之间的同步转动,保证了电动扳手4的输入端与曲柄21之间的传动的准确性。

优选地,四连杆机构2还可以包括输入杆(未示出),所述输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入套筒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机架杆24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输入杆的第一端延伸穿过所述第三连接孔后与所述曲柄21固定连接。机架杆24在四连杆机构2中起到支撑四连杆机构2的作用,在四连杆机构2的传递过程中不发生相对转动,输入杆的两端分别与曲柄21和输入套筒1固定连接,可使曲柄21和输入套筒1之间无误差地进行传递,保证了电动扳手4传动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杆的外轴面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内表面间隙配合。可保证在输入套筒1带动曲柄21进行转动的过程中,机架杆24不随之进行运动,将机架杆24中的第三连接孔的内表面与输入杆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成间隙配合,有利于维持机架杆24的稳固性。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输入套筒1为钢套头,所述输出套筒3为钢套筒。钢制材料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当所需旋松的螺杆或螺母处于长期未使用而发生锈蚀的状态时,需要较大的选送作用力才可以旋松,此时需要电动扳手4施加较大的作用力,输入套筒1设置为钢套头。 输出套筒3为钢套筒有利于保证输入套筒1和输出套筒3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拆卸孔31为内六角孔。由于很多螺母通常设置成六角形的结构,故将装卸孔31设置成内六角,可以增加输出套筒3的可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拆卸孔31的尺寸设置可以有多种。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头设置在所述输入套筒1第一端的端面上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输入套筒1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连接套头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装卸孔31设置在所述输出套筒3第二端的端面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输出套筒3的旋转轴线与所述装卸孔31的中心轴线重合。上述连接套头和装卸孔31的设置使输入套筒1的旋转轴线与连接套头的旋转轴线保持一致,使输出套筒3的旋转轴线拆卸孔31的旋转轴线保持一致,保证了四连杆扳手运行的稳定性,以及连接套头传输至输出套筒3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四连杆扳手,提高了适用性,降低了劳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