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冲击式水轮机轴调整支撑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622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冲击式水轮机轴调整支撑工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机电安装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冲击式水轮机轴调整支撑工装。



背景技术:

大型冲击式机组在喷嘴安装前,需要水轮机轴先临时就位,并精确调整其就位后的中心、高程及水平,以用于安装喷嘴测量工具,精确安装调整喷嘴。在冲击式水电站安装工程中,多采用临时固定的方式,没有形成统一的支撑工装。本实用涉及制作一种具有可调整水轮机轴中心、高程、水平的工装。不同于其它工程采用的方案,在国内同类型水电站安装文献中也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可极大缩短安装工期的多功能冲击式水轮机轴调整支撑工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冲击式水轮机轴调整支撑工装,由四个分体件连接构成;每个分体件均包括四分之一环形板状的底板,四分之一环形板状且直径小于底板的顶板,两根连接底板和顶板的支撑板,两块连接底板和顶板且分别位于两端处的连接板,设置于顶板外缘处的顶部支板,两块环形均布设置于顶上端的调整块,其上旋拧有螺母且螺纹穿设于调整块上的调整螺杆,固定设置于支撑板上的吊耳,设置于底板外缘上的挡块,以及设置于顶板内圈处的垫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供螺栓穿设的通孔,四个所述分体件围成锥台形且相邻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连接顶部支板和支撑板的筋板。

优选的是,还包括连接两相邻支撑板的加强板。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通过焊接与底部环形板和顶部环形板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调整块与顶部环形板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受力均匀,稳定性强的特点,其自身不仅具有支撑水轮机轴的功能,同时具有调整水轮机轴中心、高程、水平的功能,能够在不借助起吊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对水轮机轴的精确调整,缩短施工工期,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本实用新型为镂空结构,方便水轮机轴中心的测量及调整。结构设计能够满足对水轮机轴0.01mm级精度调整需要,确保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2所示的多功能冲击式水轮机轴调整支撑工装,由四个分体件连接构成;每个分体件均包括四分之一环形板状的底板8,四分之一环形板状且直径小于底板8的顶板4,两根连接底板8和顶板4的支撑板6,两块连接底板8和顶板4且分别位于两端处的连接板9,设置于顶板4外缘处的顶部支板12,两块环形均布设置于顶上端的调整块1,其上旋拧有螺母2且螺纹穿设于调整块1上的调整螺杆3,固定设置于支撑板6上的吊耳7,设置于底板8外缘上的挡块14,以及设置于顶板4内圈处的垫板13;所述底板8上设置有螺栓孔15;所述连接板9上设置有多个供螺栓穿设的通孔,四个所述分体件围成锥台形且相邻的连接板9通过螺栓11连接。

其还包括连接顶部支板12和支撑板6的筋板5。

其还包括连接两相邻支撑板6的加强板10。

其中,所述支撑板6的两端通过焊接与底部环形板和顶部环形板连接。

其中,所述调整块1与顶部环形板焊接连接。

在施工前期,根据图纸制作多功能冲击式水轮机调整支撑,在水轮机轴吊装前,将制作完成的分瓣支撑放置在水轮机室,当水机轴吊入机坑后,安装多功能冲击式水轮机调整支撑,并使用调整螺栓、千斤顶对水机轴中心、高程、水平进行调整,调整的偏差范围满足以下要求为:

1)轴中心偏差≤0.05mm;

2)轴顶面高程偏差≤0.5mm;

3)轴顶面水平度≤0.02mm/m。

调整过程中,调整支撑工装由底板8螺栓孔15通过螺栓固定,顶板4对水轮机轴进行支撑,调整螺杆3实现水轮机轴中心的调整,同时顶部支板12上放置千斤顶,精确调整水机轴安装高程和水平位置,挡块14上摆放千斤顶,配合调整螺杆3调整水机轴的垂直度(轴顶面水平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