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8578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复位装置,尤其涉及双足机器人的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大陆地区0-12 岁的儿童约1.9 亿人,每年出生的人口在1600 万左右。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单独二孩政策已在各地陆续正式实施,孩子的数量会在现有基础上,还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大力发展网络型智能早教陪护机器人,发挥他们在陪护和启蒙教育、保证婴幼儿的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于减轻父母们的负担,提高婴幼儿的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意义重大。在这一现实情况的推动下,早教类、文教类机器人应运而生,尤其是双足类的早教机器人,由于其具备行走、跳舞、唱歌等运动娱乐功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替代父母陪伴孩子的作用,且能在早期幼教方面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样的双足机器人在静态或者动态的模式下要如何方便地复位一直是难解决的问题,因为难免会遇到语音控制出现偏差或机器人不受控制疯跑的时候,这时如何方便快速的复位,尤其是在动态状态下如何快速高效的复位显得很是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静态或者动态的模式下均能方便、快速地复位的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器人头部内的多个触摸感应装置,其所处位置分别对应于机器人的头顶、脸和颈部;所述触摸感应装置包括机器人头部外表面设置的感应孔和设置于头部内的红外探测仪。在机器人头部多个部位设置触摸感应装置,这样即使机器人还在动态模式下尤其是在不受控制的疯跑等状态时只需人手抓握机器人头部即可触发触摸感应装置,无需寻找对准机器人头部的触摸感应装置所处的机器人头部表面,复位操作的容错性大,复位效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触摸感应装置设置在机器人头部的鼻子处、嘴巴处、两颧骨处、两耳处及后脑勺处;所述触摸感应装置还设置在机器人头部的两颈侧。这样的分布使得无论人手从哪个方位哪个角度去抓握机器人头部都能触发触摸感应装置完成直接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红外探测仪包括红外线接收器、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经红外线接收电路与红外线接收器连接,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复位控制器相连,复位控制器与双轴位置倾角传感器和/或陀螺仪相连。当人手触摸覆盖感应孔时,人手辐射的红外线被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信号经红外线接收电路传递至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将信号传给复位控制器,复位控制器启动复位命令并发送角度检测命令,双轴位置倾角传感器和/或陀螺仪检测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角度后将检测的角度发回给复位控制器中的CPU,CPU将检测的角度与其存储器内预设的关节角度比较,由相应的电机驱动电路控制各关节电机进行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红外探测仪通过红外线温度感应生命体征,红外探测仪集中探测红外辐射为3~50μm的红外线;所述双轴位置倾角传感器或陀螺仪设置在机器人的关节附近的与运动关节自由度垂直的平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感应孔为设置在机器人头部表面的向内凹陷的圆球面,圆球面中间设有用于接收红外线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圆球面相接处倒圆角。这样的设置使得人手在抓握时更容易抓握到这样凹陷的表面,复位的操作容错性更大,圆球面和倒圆角的设置能够很好地保护操作者的手指不被伤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感应孔的表面贴合一层透红外亚克力。这样的设置可以在满足触摸感应的前提下还能防止意外出现的水滴通过感应孔进入机器人体内而致使机器人损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无论人手从哪个方位哪个角度去抓握机器人头部都能触发触摸感应装置完成直接复位,复位操作的容错性大,复位效率高;内凹圆球面的感应孔设置使得人手在抓握时更容易抓握到复位感应孔;且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高,能避免意外出现的水滴进入机器人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触摸感应装置 1-1、感应孔 1-2、红外探测仪 1-1-1、圆球面 1-1-2、圆形通孔 2、透红外亚克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以及效果有更加清楚地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机器人复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器人头部内的多个触摸感应装置1,其所处位置分别对应于机器人的头顶、脸和颈部;所述触摸感应装置1包括机器人头部外表设置的感应孔1-1和设置于头部内的红外探测仪1-2。触摸感应装置1设置在机器人头部的鼻子处、嘴巴处、两颧骨处、两耳处及后脑勺处;所述触摸感应装置1还设置在机器人头部的两颈侧。红外探测仪1-2包括红外线接收器、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经红外线接收电路与红外线接收器连接,信号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复位控制器相连,复位控制器与双轴位置倾角传感器和/或陀螺仪相连。红外探测仪1-2通过红外线温度感应生命体征,红外探测仪1-2集中探测红外辐射为3~50μm的红外线;所述双轴位置倾角传感器或陀螺仪设置在机器人的关节附近的与运动关节自由度垂直的平面上。感应孔1-1为设置在机器人头部表面的向内凹陷的圆球面1-1-1,圆球面1-1-1中间设有用于接收红外线的圆形通孔1-1-2,所述圆形通孔1-1-2与圆球面1-1-1相接处倒圆角。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感应孔1-1的表面贴合一层透红外亚克力2。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