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扳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安装、可拆卸的软管扳手。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安装或拆卸机械设备中,安装拆卸工具不可缺少,其中扳手在安装拆卸中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现今的扳手在携带上,不仅负重较大,而且携带及其不方便,易丢失给人带来许多烦恼。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软管扳手,解决软管扳手负重大和携带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软管扳手,包括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
所述扳手主件还包括第一侧耳和第二侧耳,所述第一侧耳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侧耳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扳手副件还包括第三侧耳和第四侧耳,所述第三侧耳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四侧耳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卡住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卡住第二凸起,所述扳手主件与扳手副件相配合的整体为中空正六边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均为贯穿的槽孔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耳、第二侧耳、第三侧耳与第四侧耳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凸起波纹的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还设置有内凹槽结构,所述内凹槽结构与第三侧耳的内壁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扳手的中空正六边形结构的边缘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主件设置有第一卡片,所述第一卡片设置在扳手主件的半六角形内壁的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扳手副件设置有第二卡片,所述第二卡片设置在扳手副件的半六角形内壁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区别于现有的扳手重量重、携带不便和造价贵的问题,同时现有的软管扳手与产品是连接在一起的,使得软管扳手无法取下,进而无法起到重复利用的作用。本技术方案的软管扳手,其重量轻,整体结构小巧方便携带,其制作的材料为树脂类,造价低廉,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在一条头尾封闭的直管上,软管扳手就可以通过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之间的配合,直接的卡到直管上进行拆卸,就可以实现安装与拆卸,在使用完后,通过分离软管扳手的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从直管上拆卸下来,进而可以重复的利用软管扳手,达到绿色环保和使用便捷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软管扳手分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软管扳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扳手副件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软管扳手的正六边形内壁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扳手主件;
11、第一侧耳;
12、第二侧耳;
13、第一凸起;
14、第二凸起;
15、第一卡片;
20、扳手副件;
21、第三侧耳;
22、第四侧耳;
23、第一卡槽;
24、第二卡槽;
25、第二卡片;
101、正六边形扳手;
102、中空正六边形结构;
103、凸起波纹的防滑结构;
104、扳手主件的半六角形内壁;
201、扳手副件的半六角形内壁;
231、倒角;
232、内凹槽结构;
234、第三侧耳的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管扳手,包括扳手主件10和扳手副件20;
所述扳手主件10还包括第一侧耳11和第二侧耳12,所述第一侧耳设置有第一凸起13,所述第二侧耳设置有第二凸起14,所述扳手副件还包括第三侧耳21和第四侧耳22,所述第三侧耳设置有第一卡槽23,所述第四侧耳设置有第二卡槽24,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卡住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卡槽用于卡住第二凸起,所述扳手主件与扳手副件相配合的整体为中空正六边形结构。
本技术方案所述的软管扳手是由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相拼装而成的,在扳手主件上的第一凸起与第一卡槽相配合连接在一起,进而使得扳手主件第一侧耳和扳手副件的第三侧耳相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一凸起能够在第一卡槽内旋转,使得扳手主件与扳手副件跟随着相对旋转,并且在扳手主件上的第二凸起通过旋转,使得第二凸起与第二卡槽相固定,在固定后成为完整的正六边形扳手101,这样扳手主件与扳手副件能够通过旋转让中空正六边形结构卡到要安装或拆卸的设备上,如在一条头尾封闭的直管上要进行拆卸螺栓,软管扳手就可以通过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之间的配合,直接的卡到直管上进行拆卸,在使用完后,通过分离软管扳手的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从直管上拆卸下来,进而可以重复的利用软管扳手,达到绿色环保且使用便捷的作用。
本技术方案所述扳手主件与扳手副件装配的整体为中空正六边形结构102,所述的中空正六边形结构的规格尺寸与螺栓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中空正六边形结构的尺寸为特定值。正六边形的在主件和副件的部分可以看做是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第一侧耳、第二侧耳分别连接在第一半环的两侧,第三侧耳、第四侧耳分别连接在第二半环的两侧,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处在第一半环圆形所在的一侧。
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均为贯穿的槽孔结构,第一卡槽所在的第三侧耳具有与第一凸起相适配的通孔,同理第二卡槽所在的第四侧耳也具有与第二凸起相适配的通孔,所述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的材料可以是塑料、钢和铸铁等,本技术方案优选塑料为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的制作材料,从而使得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的造价低廉和重量轻。
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耳、第二侧耳、第三侧耳与第四侧耳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凸起波纹的防滑结构103,从而使得在使用软管扳手时,增加其表面摩擦力,并且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正面也具有凸起波纹,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正面,是为在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装配在一起后,其所露出在第三侧耳和第四侧耳表面的面。使其不易打滑,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能。
如图3所示的扳手副件结构图,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槽23还设置有内凹槽结构232,内凹槽为“U”型凹槽,内凹槽的槽口指向正六边形中心,内凹槽的外壁为尺寸小于内凹槽的小凹槽,所述内凹槽结构与第三侧耳的内壁234贯通。相对应的,第一凸起包括圆柱和圆柱顶端的圆片,圆柱底端与主件连接,原片的直径大于圆柱的直径。所述第一凸起通过第三侧耳内壁与凹槽结构装配,使得第一凸起与第一卡槽装配在一起,即圆柱置于小凹槽中,原片置于内凹槽中,原片的直径大于小凹槽的宽度,这样扳手主件和副件会相互卡住,不会在圆柱的轴线方向上分离,而且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通过内凹槽结构能够相对旋转,所述第三侧耳内壁为扳手副件的内正六边形结构的内壁。类似的,第二凸起、第二卡槽也可以设置成与第一凸起、第一卡槽相类似的结构,此时需要将第二卡槽的开口指向与正六边形所在平面垂直的方向,这样主件相对副件旋转后,第二凸起可以进入到第二卡槽中并固定住,从而形成一个整体。为了使得第二卡槽与第二凸起结合后不出现缺口,则第二凸起的圆片可以设置有“U”型的样子。
如图3所示的扳手副件结构图,本技术方案所述软管扳手的中空正六边形结构的边缘设置有倒角231,所述倒角可以为圆角或直角,并且倒角能够避免中空正六边形结构的边缘对人体的割伤,不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还提高了软管扳手的美观。
本技术方案所述扳手主件10设置有第一卡片15,所述第一卡片设置在扳手主件的半六角形内壁104的中间。并且所述扳手副件20设置有第二卡片25,所述第二卡片设置在扳手副件的半六角形内壁201的中间。如图4所示,在扳手主件和扳手副件装配在一起,使得成为一个完整的扳手,进而在使用扳手时,第一卡片和第二卡片用于卡住螺栓顶面,使螺栓不会穿过扳手中空正六边形结构,进而使得扳手的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