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弹簧,具体涉及一种定位可调地弹簧。
背景技术:
图1中示出了现有技术公知的一种地弹簧。该地弹簧100具有在壳体103中被导引的活塞101。两个连接凸耳104连接至活塞101使得连接凸耳104的运动沿着壳体103传递至活塞101。此外,地弹簧100包括闭门弹簧102,该闭门弹簧102围绕连接凸耳104夹设在活塞101与壳体103之间。因此,活塞101总是受到随着活塞101位置而改变的弹簧力,其中,活塞的位置改变进而跟随有连接凸耳104的运动。
最后,地弹簧100具有轴杆107,该轴杆107在壳体103内设置成与闭门弹簧102和活塞101垂直。该轴杆107具有在壳体103外侧突出并且在地弹簧与门扇之间起连接接口作用的轴杆头108。这允许经由轴杆头108将门的旋转与轴杆107连接起来。为了使轴杆107的旋转与活塞101的运动连接起来,轴杆107包括凸轮表面106。另一方面,两个连接凸耳104经由在轴杆107的凸轮表面106上滚动的两个辊子105连接。在零位置处,两个辊子都将与凸轮表面106相接触。当轴杆107旋转远离零位置时,仅一个辊子将与凸轮表面106相接触。第三个辊子105(接近于弹簧102)用作安全副辊子。
在连接至轴杆107的门扇以使门扇打开的方式旋转的情况下,辊子105中的一者(远离弹簧102的辊子)和凸轮表面106将轴杆107的旋转转化为连接凸耳104的线性运动并且进而朝向轴杆107拉动活塞101。这通过活塞101的运动导致闭门弹簧102的压缩。因此,地弹簧100加载有用以将门扇移动返回至原来的位置,即关闭门扇的能量。
目前市面上,现有技术的地弹簧分为两种,一种为定位(即开门到90度,地弹簧在90度驻停,关门时需要外力推动一下,才回到0位闭门状态),一种为不定位(即开到任意角度时,手一松,门随即回到0位),如图1所示的结构。
现有技术中均没有把定位与不定位合成一体,实现这种功能可以按使用环境来自由调节进行转换,故,实用新型人研究出定位与不定位于一体的可调节的地弹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定位和不定位合成一体,并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转换的定位可调地弹簧。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定位可调地弹簧,包括本体、活塞、闭门弹簧和定位可调机构,所述活塞和所述闭门弹簧位于所述本体内;所述闭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塞上,所述本体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活塞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可调机构的一端头插入所述通孔并可被调节延伸出或不延伸出所述通孔,使所述端头处于延伸状态时,则可与所述定位槽定位连接并可被弹性脱离,处于不延伸状态时,则不可与所述定位槽定位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可调机构包括外六角螺母、调节螺母、调整弹簧和定位轴心件,所述定位轴心件包括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所述第一套件套在所述第二套件上,所述第一套件包括所述的端头,所述第二套件的尾部设有螺纹并伸出所述第一套件外;所述调整弹簧套在第一套件上并使所述调整弹簧的一端抵靠或固定在所述端头上,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外六角螺母依次连接在所述尾部上,并使所述调整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调节螺母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可调机构还包括一油封圈,所述油封圈套接在所述端头上。
优选地,所述端头的侧面具有斜面。
优选地,所述本体在两侧分别开设有所述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定位可调机构的一端头插入所述通孔并可被调节延伸出或不延伸出所述通孔,使所述端头处于延伸状态时,则可与所述定位槽定位连接并可被弹性脱离,处于不延伸状态时,则不可与所述定位槽定位连接,从而实现将定位和不定位合成一体,并可靠自由调节转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地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位可调地弹簧主要部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定位可调地弹簧处于定位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定位可调地弹簧处于不定位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2所示,一种定位可调地弹簧,包括本体6、活塞7、闭门弹簧8和定位可调机构,活塞7和闭门弹簧8位于本体6内;闭门弹簧8的一端固定在活塞7上,本体6的侧面开设有通孔9,活塞7设有定位槽10,定位可调机构的一端头11插入通孔9并可被调节延伸出或不延伸出通孔9,使端头11处于延伸状态时,则可与定位槽10定位连接并可被弹性脱离,处于不延伸状态时,则不可与定位槽10定位连接。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所示,定位可调机构包括外六角螺母1、调节螺母2、调整弹簧3和定位轴心件4,定位轴心件4包括第一套件12和第二套件13,第一套件套12在第二套件13上,第一套件12包括端头11,第二套件13的尾部设有螺纹并伸出第一套件12外;调整弹簧3套在第一套件12上并使调整弹簧3的一端抵靠或固定在端头11上,调节螺母2和外六角螺母1依次连接在第二套件13的尾部上,并使调整弹簧3的另一端固定在调节螺母2上。
定位可调机构还包括一油封圈5,油封圈5套接在端头11上。这样可以防止油通过端头从通孔流出。
端头的侧面具有斜面。这样容易导入或导出定位槽10。
本体6在两侧分别开设有通孔9。定位可调机构分别对应于两侧。这样定位时受力均匀更加牢固。
本定位可调地弹簧的工作原理如下:
定位状态:
参见图3所示,定位轴心件4通过调整弹簧3插入活塞7的结合槽(作为一种变形,该结合槽可进一步形成孔)内,活塞7因此固定不动,当有外力推动活塞7,且力度大于调整弹簧3的弹力,使得定位轴心件4端头斜面退出活塞7的定位槽,定位被推开脱离。此时,开门到特定角度如90度,地弹簧在90度驻停,关门时需要外力推动一下,才回到0位闭门状态。
不定位状态:
参见图4所示,旋转外六角螺母1使得轴心4顶住调节螺母2,此时定位轴心件4端头斜面已脱离活塞7结合孔,活塞7处于不定位状态。此时,将门开到任意角度时,手一松,门随即回到0位。
上述两种状态可以按使用环境来自由调节进行转换。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