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门窗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轨、悬浮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企业大门,一般都在地面上铺有轨道,如折叠式的大门。另像上图的大门,现在一般在大门的下面大梁壁上装有齿条(见图1和图2),通过固定在齿轮箱外的出轴齿轮传递扭矩,使大门平移。
以上移动门的结构,均是采用金属物件的接触,如滚轮与轨道的依赖,齿轮与齿条的磨擦等进行定位、传递扭矩。这就限制了大门的使用寿命,大门在运行中产生的噪音和磨损在所难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大门传动结构依赖滚轮与轨道,采用齿轮与齿条传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轨、悬浮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动力移动中噪音很小、抖动也很小。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包括带齿轮梁、调节梁、底座,其特征在于:带齿轮梁内设齿轮,带齿轮梁上安装若干组滚轮Ⅱ,其中一组滚轮Ⅱ与齿轮同轴,调节梁设有滚轮Ⅰ,带齿轮梁安装在调节梁的上方或下方,调节梁的一端通过螺栓、螺杆或支柱与带齿轮梁连接,调节梁的另一端通过调节螺钉与带齿轮梁连接,调节梁或带齿轮梁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优选,带齿轮梁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平衡轮,一组平衡轮由一个左平衡轮和一个右平衡轮构成。
进一步优选,配备动力装置,带齿轮梁的齿轮与动力装置的动力齿轮啮合。所述动力装置是外挂式动力控制箱或平移门电机。可以用链轮、带轮、压轮等把动力传递给带齿轮梁的滚轮Ⅱ的方法来实现能量传递。
进一步优选,滚轮Ⅱ和滚轮Ⅰ采用塑料或硬橡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利用摩擦原理传递动力能量,滚轮可以采用塑料或硬橡胶材料,在整个动力移动中噪音很小、抖动也很小,即使有磨损,只要调节调节螺钉,仍可以不影响使用。
2、不受大梁结构内腔大小的影响,我们有内涨结构和内、外涨(另外见下面附图)结构选择。安装、调试,以后维修也都很方便,最多只要将我们的结构整体(主要是滚轮磨损部分)换掉一个就是。
3、我们在相隔1米处安装一个相近的同原理结构,两点一线,替代了轨道作用。不需要安装轨道,也不需要安装齿条。减除了一些易磨损、难以安装的结构,也减除噪音和抖动产生的根源。
4、由于传动结构紧凑,隐蔽,所以带动力源的齿轮箱同样可以做小,做隐蔽。
5、动力控制箱是外置的,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想象制成智能式的模块,因为这都形成了独立的单元。这对于安装调试、维修以及以后的智能配置都带来很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平移门齿条传动结构主视图;
图2是传统平移门齿条传动结构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左视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主视图。
图6是实施例1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8是实施例1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9是图6中A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左视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主视图。
图13是实施例2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2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使用状态主视图;
图15是实施例2的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16是图13中B处放大图。
图中:1.底梁、2.带齿轮梁、3.调节梁、4.底座、5.调节螺钉、6.齿轮、7.平衡轮、8.滚轮Ⅰ、9.滚轮Ⅱ、10.动力控制箱、11.后拖轮、12.前拖轮、13.动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3-5所示为外衬式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包括带齿轮梁2、调节梁3、底座4,带齿轮梁2内设齿轮6,带齿轮梁2上安装两组滚轮Ⅱ9(两个滚轮为一组),其中一组滚轮Ⅱ9与齿轮6同轴, 还在带齿轮梁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平衡轮7,一组平衡轮7由一个左平衡轮和一个右平衡轮构成,调节梁3设有一组滚轮Ⅰ8,调节梁3固定在底座4上,带齿轮梁2安装在调节梁3上方,调节梁3的一端通过螺栓、螺杆或支柱与带齿轮梁2连接,调节梁3的另一端通过调节螺钉5与带齿轮梁2连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5调节该端调节梁3与带齿轮梁2的距离。滚轮Ⅱ9和滚轮Ⅰ8可以采用塑料或硬橡胶材料,在整个动力移动中噪音很小、抖动也很小,
使用状态如图6-9所示,带齿轮梁2的滚轮Ⅱ9与底梁1的底边上表面接触,左平衡轮和右平衡水平设置,分别与底梁1的左右侧壁配合,调节梁3的滚轮Ⅰ8与底梁1的底边下表面接触。在底梁1上安装两个外衬式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其中一个外衬式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作为后拖轮11,另一个外衬式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作为前拖轮12,在后拖轮11上安装动力控制箱10,动力控制箱10的动力齿轮13与带齿轮梁2的齿轮6啮合。
通过调节调节螺钉5使得装在底梁1的底边上表面的滚轮Ⅱ9和底边上表面的滚轮Ⅰ8夹紧底梁1的底边,增加滚轮Ⅱ9和滚轮Ⅰ8对底梁1的正压力,依靠滚轮对底梁1底边的摩擦力,动力齿轮13带动齿轮6旋转,齿轮6带动滚轮Ⅱ9旋转,从而推动底梁1移动。
所述动力齿轮13是由外挂动力控制箱10的输出轴上装的齿轮,由动力控制箱10的动力带动旋转起来,并且带动内壁下面齿轮6联动滚轮Ⅱ9旋转,从而进行能量的传递。其中我们也可以用平移门电机、链轮、带轮、压轮等把动力传递给带齿轮梁2的滚轮Ⅱ9的方法来实现能量传递。
考虑到长长的大门需要在稳定中运行,我们在相隔1米的距离再装一个相近的同原理的结构(就是少一个动力传递的齿轮6,其余结构相同,可以调节滚轮Ⅱ9、滚轮Ⅰ8对内壁的压力)作为前拖轮12,作为支撑点,这样可以替代原来的轨道作用,大门在移动中一定会平稳移动。
实施例2
图10-12所示为内衬式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包括带齿轮梁2、调节梁3、底座4,带齿轮梁2内设齿轮6,带齿轮梁2上安装两组滚轮Ⅱ9(两个滚轮为一组),其中一组滚轮Ⅱ9与齿轮6同轴, 还在带齿轮梁2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组平衡轮7,一组平衡轮7由一个左平衡轮和一个右平衡轮构成,调节梁3设有一组滚轮Ⅰ8,带齿轮梁2固定在底座4上,调节梁3安装在带齿轮梁2上方,调节梁3的一端通过螺栓、螺杆或支柱与带齿轮梁2连接,调节梁3的另一端通过调节螺钉5与带齿轮梁2连接,通过调节调节螺钉5调节该端调节梁3与带齿轮梁2的距离。
使用状态如图13-16所示,带齿轮梁2的滚轮Ⅱ9与底梁1的底边上表面接触,左平衡轮和右平衡水平设置,分别与底梁1的左右侧壁配合,调节梁3的滚轮Ⅰ8与底梁1的顶壁下表面接触。在底梁1上安装两个内衬式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其中一个外衬式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作为后拖轮11,另一个内衬式平移门无齿条摩擦传动装置作为前拖轮12(省去齿轮6),在后拖轮11上安装动力控制箱10,动力控制箱10的动力齿轮13与带齿轮梁2的齿轮6啮合。
通过调节调节螺钉5使得滚轮Ⅱ9和滚轮Ⅰ8张开距离更大,增加滚轮Ⅱ9和滚轮Ⅰ8对底梁1的正压力,依靠滚轮对底梁1的摩擦力,动力齿轮13带动齿轮6旋转,齿轮6带动滚轮Ⅱ9旋转,从而推动底梁1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