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扳手螺钉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844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扳手螺钉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扳手螺钉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在很多工业或者通信等行业的设备应用现场,会用到很多连接器来提供电源或者控制通信信号,其中很多连接器会采用旋转扳手的锁紧机构,简单而便于操作,但是,旋转扳手很容易用手打开,在使用中的误操作会带来很大的潜在危险,既有设备财产的损失也有对人身安全的潜在隐患。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旋转扳手螺钉固定机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旋转扳手螺钉固定机构,包括壳体和旋转扳手,在壳体的前后两端面上设有凸轴,旋转扳手上设有与该凸轴相适配的转孔,所述旋转扳手的上端面向外延伸并形成平台状的施力边,在施力边上设有螺钉,在壳体上设有螺母,所述螺钉螺纹连接在螺母上。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安装固定于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安装凸台,该安装凸台内设有收容部和腔体,螺母设置于收容部内,腔体上设有抵靠于螺母上的舌部。

进一步地,所述施力边的上下两端面上分别设有凸台以及与所述收容部相适配的锥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与锥凸台同轴设置,在凸台上设有第一通孔,在锥凸台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贯通,螺钉置于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筋。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包括一体成型的旋紧部、连接部和颈部,所述颈部的直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所述连接部的直径小于旋紧部的直径,所述颈部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连接部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下端口向内收缩并形成限位边,螺钉的旋紧部支撑定位于该限位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紧部的上端面上设有十字槽或一字槽。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合理,便于操作,使用方便,旋转扳手用螺钉拧紧后,旋转扳手不能被误操作随意打开,而用螺钉紧固,方式通用,工具易得,利于现场操作。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 2 为本发明中壳体的结构图。

图 3 为本发明旋转扳手在壳体上的剖视图。

图 4 为本发明中旋转扳手的三维结构图。

图 5 为本发明中旋转扳手的平面结构图。

图 6 为本发明中螺钉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旋转扳手螺钉固定机构,包括壳体1和旋转扳手2,在壳体1的前后两端面上设有凸轴11,在旋转扳手2上设有转孔21,旋转扳手2通过该转孔21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凸轴11上。旋转扳手2的上端面向左延伸并形成平台状的施力边22,在该施力边22上设有螺钉3,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设有螺母4,螺钉3螺纹连接在螺母4上。

本发明为便于螺母4的安装,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设有安装凸台12,该安装凸台12内设有收容部120和腔体121,螺母4设置于收容部120内,腔体121上设有抵靠于螺母4上的舌部122。

本发明为便于螺钉3的安装,在旋转扳手施力边22的上下两端面上分别设有凸台23和锥凸台24,其中锥凸台24与壳体安装凸台12上的收容部120相适配。凸台23与锥凸台24同轴设置,在凸台23上设有第一通孔,在锥凸台24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贯通,螺钉3置于第一通孔内。

本发明为防止螺钉3脱离旋转扳手的施力边22,在凸台23的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限位凸筋232。

本发明中的螺钉3包括一体成型的旋紧部31、连接部32和颈部33,颈部33的直径小于连接部32的直径,连接部32的直径小于旋紧部31的直径,颈部33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连接部32的直径。

锥凸台24上第二通孔的下端口向内收缩并形成限位边242,螺钉3的旋紧部31支撑定位于该限位边242上。

在螺钉旋紧部31的上端面上设有十字槽或一字槽。

旋转扳手2旋转后,旋转扳手施力边22下端面上的锥凸台24置于壳体1上端面上安装凸台12的收容部120内,用起子旋转下压螺钉3,螺钉3穿过第二通孔螺纹连接于螺母4上。拧松螺钉3时,螺钉3退出螺母4,限位凸筋232阻止螺钉掉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