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型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1126发布日期:2018-10-23 22:1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关于一种掌上型扳手结构,尤其关于具有较大的调整角度且具有扁平状的操作状态的掌上型板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掌上型扳手结构,如美国专利号第US6976408B2,该专利案结构在于:一种手掌型掌上型扳手结构,其主要包括:一圆形的本体,该本体可供使用者用手握持且旋动,该本体中设有一容槽,该容槽内设有一棘轮,该棘轮上设有一作用端;该本体外围设有一挡片,该挡片与本体间呈枢设状,该挡片供使用者用手拨动,使该本体旋转作动;该本体上方设有一螺旋部,该螺旋部供盖体相互螺合,使该棘轮不脱出本体外。

但此现有掌上型扳手结构的缺失在于:

请辅以美国专利图3,该本体与棘轮的作用端设于同一轴向上,即该现有专利的掌上型扳手结构仅有单一种旋动状态,扩充性即不足。

如中国台湾申请第103119629号“旋动扳手结构”,其设有本体及驱动头,该本体设有缺口,该驱动头相对该本体呈枢设状,操作时请辅以该案图3所示,该驱动头的轴心可调整与该本体的轴心相交于一点状,手的姆指及食指可扶于该驱动件外周面处,而手掌抵于该本体的外周面上,该本体即可当为力矩,而更便利于手与掌上型坂手结构的握持性,该本体设有缺口而具有调整成扁平状,即具有其优点。

另一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102130941号“棘轮扳手工具”,请辅以该专利的图1,其设有握持部12、平衡环24及棘轮件28,该平衡环24与该握持部12相枢设,该棘轮件28与该平衡环24相枢设,如此而构成三层结构。

中国台湾申请第102130941号的专利结构中,三者间即可调整旋动状态,相对于中国台湾申请第103119629号的专利案为二层结构,有更大的调整角度扩充性,但中国台湾第102130941号的专利结构中,无法调整成中国台湾申请第103119629号的「第三图」的操作状态,第103119629号的图3的操作状态为该掌上型坂手最大机率的旋动状态,一般掌上型扳手需调整至中国台湾申请第102130941号的图1的操作状态的机率是相当低,二件申请案间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且二者间的优缺点相冲突,如此二者间有无法二全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掌上型扳手结构中二件申请案间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且二者间的优缺点相冲突,如此二者间有无法二全的缺失,本发明关于一种掌上型扳手结构,本发明的掌上型扳手结构的该本体、该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之间可具有较大的调整角度,且该本体设有缺口,而具有扁平状的操作状态,本案的掌上型扳手结构具有较大的调整角度且具有扁平状的操作状态,而具有二全其美的平衡结精。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一种掌上型扳手结构,其包括:一本体;一第一驱动件,可相对该本体任意调整角度;二结合件,使该第一驱动件枢设于该本体上;一第二驱动件,一端设有一套合部,该第二驱动件另端设有一万向座,该万向座枢设于该第一驱动件上,使该第二驱动件相对该第一驱动件作伞形移动而调整角度;一枢杆,使该第一驱动件与该第二驱动件相枢设,该第二驱动件以该枢杆为轴心相对于该第一驱动件作伞形移动而调整角度。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该第一驱动件以该第一枢部及该结合件为轴心旋转,使该第一驱动件可相对该本体任意调整角度,该第二驱动件以该第一驱动件的该第一枢设部及该枢杆为轴心,使该万向座伞形作动以调整该第二驱动件相对于该第一驱动件的角度,转动该第一驱动件及该第二驱动件以调整角度,使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达多方向操作功效。该第二驱动件凸设于该第一驱动件外,操作时人的手的姆指及食指可扶于该第二驱动件外部处,而手掌靠抵于该本体及该第一驱动件端面上,而更便利于手与掌上型扳手间的握持性。

为使熟习此项技艺人士对本发明的功效完全了解,兹配合图式及图号就本发明的结构、组成说明于后,惟以下所述者仅为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是在本发明的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饰变更皆仍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3、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的上视图。

图4、本发明图3的C-C处的剖视图。

图5、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另一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8、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9、本发明图8C-C处的剖视图。

图10、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图1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本发明关于一种掌上型扳手结构,其包括一本体10、一第一驱动件30、二结合件40、二第一弹性元件50、一第二驱动件60、一枢杆70、一第二弹性元件80与二第三弹性元件81。

该本体10为一手掌型工具以供手掌握持旋动,该本体10呈环圈体C字形状,该本体10相对处设有二第一枢部11,该二第一枢部11呈穿透圆孔状,该二第一枢部11于该本体10外侧各设有一第一容槽12,该第一容槽12呈圆槽状,该第一容槽12的直径大于该第一枢部11,该本体10设一内周面13及一外周面14,该本体10设有一缺口15,该缺口15与该第一枢部11的间隙为间隔九十度,该外周面14上设有多个凹槽,该些凹槽呈凹圆弧状。

该第一驱动件30可容设于该本体10的该内周面13处,该第一驱动件30的外直径略小于该内周面13的内直径,该第一驱动件30设有一第二枢部31,该第二枢部31与该二第一枢部11相枢设,使该第一驱动件30以该二第一枢部11为轴心而相对该本体10任意调整角度,该第二枢部31与该二第一枢部11具有相同直径,该第一驱动件30凸设有一第一枢设部32,该第一枢设部32与该第二枢部31的间隙为间隔九十度,该第一枢设部32呈穿透的圆孔状,该第一驱动件30一端设有一容置部34,该容置部34凸设于该第一驱动件30外,该容置部34与该第一枢设部32呈相通状,该第一枢设部32穿设于该容置部34处,该容置部34呈圆槽状。

该二结合件40分别枢设于该二第一枢部11及该第二枢部31处,该二结合件40上分别设有一第三枢部41,该第三枢部41与该本体10的该第一枢部11相枢设,该第三枢部41与该第一枢部11间呈松配合状态,该结合件40上设有一杆体42,该杆体42呈圆柱体状,该杆体42穿设于该本体10的该第一枢部11及该第一驱动件30的该第二枢部31中,该杆体42与该第二枢部31相枢设,该杆体42端部设有一结合部43,该结合部43结合于该第二枢部31内,该结合部43呈外螺纹状,使该第一驱动件30藉由该二结合件40而枢设于该本体10的该二第一枢部11上,使该第一驱动件30以该二第一枢部11及该二结合件40为轴心相对于该本体10自由旋转至各角度,该结合件40另端设有一第一头部44,该第一头部44容设于该第一容槽12中,该第一头部44呈圆形体状,每一该结合件40呈一螺合件结构。

该二第一弹性元件50分别容设于该二第一枢部11内,该第一弹性元件50套设于该杆体42上,该第一弹性元件50弹力顶抵于该第二枢部31及该第三枢部41间,该第一弹性元件50为一弹簧结构,且该二结合件40及该二第一弹性元件50相对于该第一驱动件30呈对称状。

该第二驱动件60与该第一驱动件30相枢设,该第二驱动件60一端设有一套合部61,该套合部61可为六角槽、十二角槽、多角槽状与凸伸的四角端的任一种,该套合部61与该相同规格的手工具件相套合,该第二驱动件60另端设有一万向座62,该万向座62容设于该容置部34处,该万向座62上设有一第二枢设部63,该第二枢设部63与该第一枢设部32相枢设,使该第二驱动件60可于该容置部34内伞形移动调整角度,该万向座62可为球座,该第二枢设部63呈贯穿的喇叭口状。

该枢杆70穿设于该第一枢设部32及该第二枢设部63处,使该第一驱动件30与该第二驱动件60相枢设,该第二驱动件60以该第一枢设部32及该枢杆70为轴心相对于该第一驱动件30伞形调整角度。

该第二弹性元件80容设于该第一驱动件的该容置部34内,该第二弹性元件80弹力顶抵于该容置部34与该万向座62间,该第二弹性元件80为一锥形弹簧结构。

该二第三弹性元件81分别容设于该第一驱动件30的该容置部34内的两端,该第三弹性元件81靠抵于该第二枢设部63的开口处,该二第三弹性元件81套设于该枢杆70的二侧,该第三弹性元件81为弹片结构。

该本体10、该第一驱动件30、该二结合件40、该二第一弹性元件50、该第二驱动件60、该枢杆70、该第二弹性元件80及该二第三弹性元件81相组设后即如图2所示,图3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的上视图。

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图4本发明图3的C-C处的剖视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该第一驱动件30容设于该本体10的该内周面13处,该第二驱动件60与该第一驱动件30相枢设,该万向座62容设于该容置部34处,该第二枢设部63与该第一枢设部32相枢设,该枢杆70穿设于该第一枢设部32与该第二枢设部63处,该第二驱动件60以该第一枢设部32及该枢杆70为轴心相对于该第一驱动件30于该容置部34内伞形调整角度。

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图5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另一操作状态的立体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转动该第一驱动件30,该第一驱动件30以该二结合件40为轴心旋转角度,旋动该第二驱动件60,该第二驱动件60以该第一枢设部32及该枢杆70为轴心相对于该第一驱动件30于该容置部34内伞形调整角度,该套合部61可供相同规格的手工具件相套合。

请继续参阅图6所示,图6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该第二驱动件60可调整成轴心与该本体10的轴心相交成一点状,且该第二驱动件60凸设于该第一驱动件30外,操作时人的手的姆指及食指可扶于该第二驱动件60外部处,而手掌抵于该本体10及该第一驱动件30端面上,而更便利于手与掌上型扳手结构的握持性。

请继续参阅图7至图9所示,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上视图,图9为本发明图8的C-C处的剖视图,该第一驱动件30容设于该内周面13处,该第一驱动件30与该本体10间呈固设状态,无设有该二结合件40及该第一弹性元件50。

请继续参阅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该第一驱动件30的该容置部34呈多角槽状,且本发明设有一套接头35,该套接头35一端设有一第一作用端,该第一作用端套合于该容置部34处,该第一作用端呈多角头状,该套接头35另端设有一第二作用端,该第二作用端呈四角槽状,该第二驱动件60为一接头结构,该第二驱动件60的该万向座62套合于该套接头35的该第二作用端处,该万向座62可于该第二作用端内伞形转动而相对该套接头35调整角度,该实施例无设有该枢杆70、该第二弹性元件80及该第三弹性元件81。

请继续参阅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由图示可清楚所示,该第一驱动件30的该容置部34呈六槽状,该第一驱动件30及该第二驱动件60无设有该第一枢设部32及该第二枢设部63,该第二驱动件60的该万向座62呈六角形球体状,该万向座62套设于该容置部34处,该实施例无设有该枢杆70及该第三弹性元件81,设有一扣环82,该扣环82容设于该容置部34近开口处,该扣环82套合于该万向座62上,使该万向座62受限于该扣环82而不脱出该容置部34外。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请辅以图1所示,该万向座62与该容置部34间设有该第二弹性元件80或该第三弹性元件81,亦即仅具该第二弹性元件80或该第三弹性元件81其中之一,该万向座62于该容置部34即具有弹性阻力。

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的优点在于:

1、该第一驱动件30以该本体10的该第一枢部11及该结合件40为轴心旋转,使该第一驱动件30可通过该内周面13处而相对该本体10任意调整角度,该第二驱动件60以该第一驱动件30的该第一枢设部32及该枢杆70为轴心,使该万向座32于该容置部34内伞形作动以调整该第二驱动件60相对于该第一驱动件30的角度,使用者可同时转动该第一驱动件30及该第二驱动件60以调整角度,使本发明掌上型扳手结构达多方向操作功效而具功效性。

2、请再辅以图6所示,该第二驱动件60凸设于该第一驱动件30外,操作时人的手的姆指及食指可扶于该第二驱动件60外部处,而手掌抵于该本体10及该第一驱动件30端面上,而更便利于手与掌上型扳手的握持性。

3、请辅以图5及图6所示,该本体10、该第一驱动件30及第二驱动件60间可具有较大的调整角度,且该本体10设有缺口15,使该具有扁平状的操作状态,本案的掌上型扳手结构具有较大的调整角度且具有扁平状的操作状态,本案的掌上型扳手结构即具有二全其美的平衡结构的设计。

4、该万向座62与该容置部34间设有该第二弹性元件80或该第三弹性元件81,使该万向座62于该容置部34内作伞形角度作动时具有弹性作动的阻力。

5、该结合件40设有该第三枢部41及该杆体42,该第三枢部41与第一枢部11相枢设,该杆体42与该第一驱动件30的该第二枢部31相枢设,该结合件40与该本体10及该第一驱动件30呈二二枢设结构而具结构稳固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