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拆装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8342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拆装扳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螺母拆装通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拆装扳手。



背景技术:

油管管路一般布置在飞机的机腹内,在空间限制的条件下,各个零部件的装配比较紧凑,致使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拆装可达性并不理想。目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拆装一般使用开口扳手或油管棘轮扳手,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油管挂路外套螺母位置不易观察,在使用开口扳手或油管棘轮扳手时,难以准确定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六角段,拆装时存在扳手卡滞、油管外套螺母被划伤磨损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拆装扳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拆装扳手,包括开口六角头、挡片及把手,其中,开口六角头与把手连接,并呈l形,在开口六角头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挡片,且挡片高度高于开口六角头内设置的六角槽水平面;在进行拆装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时,油管管路穿过六角槽进入挡片,挡片的内侧面贴合在油管管路外套螺母外侧面,有效定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拆装位置,待定位完成同时开口六角头与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下底面贴合,在施加外力给把手,开口六角头带动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松紧,即可实现对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有效拆卸。

在本发明中,开口六角头与把手为一体结构。

在本发明中,挡片为u形结构。

在本发明中,挡片为圆弧形结构。

在本发明中,把手下部设置有用于悬挂把手的通孔。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开口六角头与把手连接呈l形结构,利用l形结构有效解决空间限制拆装难问题;开口六角头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挡片,在进行拆装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时,油管管路卡入挡片,有效解决油管管路外套螺母在拆装时扳手卡滞、油管管路外套螺母划伤磨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拆装扳手与油管管路拆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2的一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拆装扳手,包括开口六角头101、挡片102、把手103、通孔104油管管路外套螺母201及油管管路202,其中,开口六角头101与把手103连接,呈l形,利用l形结构有效解决空间限制拆装难问题;挡片102为u形结构,设置在开口六角头101一端,且挡片102高度高于开口六角头101内设置的六角槽水平面;在进行拆装油管管路外套螺母201时,油管管路202穿过六角槽进入挡片102,挡片102的内侧面a贴合在油管管路外套螺母201外侧面b,用于有效定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201的拆装位置,待定位完成同时开口六角头101与油管管路外套螺母201的下底面h贴合,在施加外力给把手103,开口六角头101带动油管管路外套螺母201松紧,即可实现对油管管路外套螺母201的有效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六角头101与把手103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挡片102为圆弧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03下部设置有用于悬挂把手的通孔104。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拆装扳手,其中,开口六角头与把手连接,并呈L形结构,利用L形结构有效解决空间限制拆装难问题;开口六角头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挡片,且挡片高度高于开口六角头内设置的六角槽水平面;在进行拆装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时,油管管路穿过六角槽进入挡片,挡片的内侧面贴合在油管管路外套螺母外侧面进行定位,待定位完成同时开口六角头与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下底面贴合,施加外力给把手,开口六角头带动油管管路外套螺母松紧,即可实现油管管路外套螺母的有效拆卸,有效解决油管管路外套螺母在拆装时扳手卡滞、油管管路外套螺母划伤磨损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皊;余洪;巴洪;刘闯;吴国平;王福平;邓昕;刘强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13
技术公布日:2017.0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