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涡轮风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2227阅读:747来源:国知局
负压涡轮风动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力设备,特别是一种负压涡轮风动机。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多采用电动马达作为动力输出设备来带动各种日用用品的运行,尤其是一些涉及毛发修理的工具,比如剪发器、宠物的修毛器等等。这种结构形式的生活用品(尤其是毛发修理设备)在使用时不仅需要直接接触生物体,而且还要通电,因此存在漏电而击伤被剪发生物体的危险,同时修理产生的毛发会直接洒落在环境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环保安全、传动效率高的负压涡轮风动机。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负压涡轮风动机,包括:

机壳,

固定于所述机壳内的导风架,

旋转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同轴布置在所述导风架后方的旋转涡轮,以及

与所述旋转涡轮相连的动力输出轴;

所述旋转涡轮的周缘固定设置有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若干块叶片,并且所述叶片与所述旋转涡轮的中轴线呈一定夹角布置;所述导风架内贯通设置有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若干条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也与所述旋转涡轮的中轴线呈一定夹角布置,并且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垂直所述叶片设置。

本申请这种风动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机壳内形成有负压涡轮风道,所述导风架的外缘边与所述负压涡轮风道的风道壁密封抵接。

所述导风架包括圆形的内架体、同轴套设在该内架体外的圆环形的外架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架体和外架体之间且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若干块导风片,所述外架体与所述负压涡轮风道的风道壁密封抵接,所述导风通道形成于相邻两所述导风片之间。

所述导风片与所述内架体和外架体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旋转涡轮被周向收容于所述外架体内。

所述导风片为弧片形结构。

所述叶片为弧片形结构。

所述动力输出轴通过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偏心轮。

本申请的优点是:

1、本申请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利用气流作为动力源而通过输出转轴向外输出动力,避免了触电危险,而且节约了电能。

2、当本申请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用于毛发修理设备中时,负压风流不能具有驱动该负压涡轮风动机的作用,而且负压风流还能够吸取修理产生的毛屑。

3、本申请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的导风架和旋转涡轮采用特制结构,大大提高了负压风流对旋转涡轮施加的力,使旋转涡轮在负压风流的带动下能够更快速更有力地转动,提高了剪发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配置有本申请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的负压风动剪发器的立体图;

图2是配置有本申请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的负压风动剪发器的平面图;

图3是配置有本申请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的负压风动剪发器的剖面图;

图4是配置有本申请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的负压风动剪发器的分解图;

图5是软管接头的立体图;

图6是传动部件的剖面图;

图7是传动部件的平面图;

其中:1-壳体,2-剪发刀头,3-负压涡轮风道,3a-负压进风口,4-吸发风道,4a-吸发口,5-负压涡轮风动机,501-导风架,501a-导风通道,501b-内架体,501c-外架体,501d-导风片,502-旋转涡轮,502a-叶片,503-传动部件,503a-第一转轴,503b-第二转轴,503c-行星减速器,503d-偏心轮,503e-支撑套筒,6-软管接头,6a-弹簧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图7示出了本申请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在负压风动剪发器中的一个具体应用例,该剪发器包括壳体1,该壳体头部安装有剪发刀头2。壳体1内贯通设置有相互隔离的负压涡轮风道3和吸发风道4。所述负压涡轮风道3中设置有与所述剪发刀头2相连的、而且当其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剪发刀头2作剪发动作的负压涡轮风动机5。吸发风道4的吸发口4a设于所述剪发刀头2附近,以便吸取毛发。壳体1的尾部连接有一根与所述负压涡轮风道3和吸发风道4均气相连通的风道软管(图中未画出)。该风道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能够产生负压风流以带动所述负压涡轮风动机5转动的吸尘器(图中未画出)。所述壳体1上专门开设有与所述负压涡轮风道3连通的负压进风口3a,以保证工作时负压涡轮风道3产生稳定的负压风流。负压进风口3a和吸发口4a位于不同的部位。

所述负压涡轮风动机5与剪发刀头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传统技术中电动马达与剪发刀头之间的连接方式相似。

本例中所述负压涡轮风动机5的结构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它包括与所述壳体1固定的导风架501、活动布置在该导风架后方(也即负压风流方向的下游)的旋转涡轮502、一端与所述剪发刀头2相连而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涡轮502同轴固定的传动部件503。所述传动部件503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导风架501中。所述旋转涡轮502的周缘固定设置有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的多块叶片502a,并且所述叶片502a与所述旋转涡轮502的中轴线呈一定夹角布置,即叶片502a与旋转涡轮502的中轴线并不平行,该夹角大小一般为30°~60°。所述导风架501内贯通设置有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若干条导风通道501a,并且所述导风通道501a的出风方向垂直所述叶片502a设置,这里所说的“垂直”意为“大致垂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垂直,并非指导风通道出风方向与叶片夹角严格为90°。显然,所述导风通道501a也与所述旋转涡轮502的中轴线呈一定夹角布置,而非平行布置。

实际应用时,开启吸尘器,从在负压涡轮风道和吸发风道中产生流向风道软管和吸尘器的负压风流,其中负压涡轮风道中的高负压风流穿过所述导风架501上的导风通道501a正对着吹向旋转涡轮502上的叶片502a,从而推动旋转涡轮502高速旋转,旋转涡轮502通过传动部件503带动剪发刀头1作剪发动作,同时剪去的毛发由于受到吸发风道4的吸发口4a处的真空吸力作用,而被迅速吸入吸发风道4中,再经风道软管进入吸尘器内,这样毛发就不会留在周边环境内而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毛发也不会留在刀头上而降低刀头的使用寿命。而且在使用时吸发口4a能够拉直毛发进行修剪,模拟理发师动作,体验感强。

不难看出,上述这种特殊结构的导风架501和旋转涡轮502,大大提高了负压风流对旋转涡轮502施加的力,使旋转涡轮502在负压风流的带动下能够更快速更有力地转动,提高了剪发效率。

本例中所述导风架501的外缘边与所述负压涡轮风道3的风道壁密封抵接,从而使负压涡轮风道3中的风全部通过导风架501上的导风通道501a吹向叶片502a,以提高吹向旋转涡轮502上叶片502a的风速。

所述导风架501的结构可参照图4所示,它包括圆形的内架体501b、同轴套设在该内架体外的圆环形的外架体501c、固定连接在所述内架体和外架体之间且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若干块导风片501d。所述导风通道501a形成于相邻两所述导风片501b之间。导风架501的外缘边形成于所述外架体501c上,即外架体501c与所述负压涡轮风道3的风道壁密封抵接。而且所述导风片501d与所述内架体501b和外架体501c为一体式结构。

如图6,所述旋转涡轮502被周向收容于所述外架体501c内,如此可进一步提高负压风流对旋转涡轮502的传动效率。

而且,本例将所述导风片501b和所述叶片502a均设置成弧片形结构,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了负压风流对旋转涡轮502的传动效率。

所述传动部件503的结构参照图4所示,它包括同轴布置的第一转轴503a和第二转轴503b、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行星减速器503c、固定在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且与所述剪发刀头1相连的偏心轮503d,所述第一转轴503a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导风架501中,并且第一转轴503a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涡轮502同轴固定。

其中行星减速器503c的减速比一般为1:4或1:3,其用于降低传动速度提高传动力,以保证剪发刀头2受力足够,使剪发动作顺利进行。

为了防止第二转轴503b偏移,保证第二转轴503b中轴线的位置稳定度,本例还设置有与壳体1卡接固定的支撑套筒503e,第二转轴503b旋转支撑在该支撑套筒503e中。所述的导风架501与该支撑套筒503e卡合固定。

本例中所述导风通道501a的数量与所述叶片502a的数量不同。

所述风道软管是通过软管接头6连接在所述壳体1尾部的,该软管接头6上设置有弹簧卡扣6a,其通过该弹簧卡扣6a与所述壳体1尾部可拆卸连接。

由上述内容不难看出,本实施例所介绍的这种负压风动剪发器配置了一种特殊的负压涡轮风动机,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包括:机壳(即壳体1),固定于机壳内的导风架,旋转设置于机壳内、且同轴布置在所述导风架后方的旋转涡轮,与所述旋转涡轮相连的动力输出轴(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503a)。所述旋转涡轮的周缘固定设置有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若干块叶片,并且所述叶片与所述旋转涡轮的中轴线呈一定夹角布置;所述导风架内贯通设置有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的若干条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也与所述旋转涡轮的中轴线呈一定夹角布置,并且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方向垂直所述叶片设置。

显然,上述这种负压涡轮风动机可以应用在其他设备中,以将负压风流提供的流体动力转化为旋转涡轮502的旋转运动,再通过与旋转涡轮502相连的动力输出轴(第一转轴503a)向外输出动力。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申请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