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持续夹持的镊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594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持续夹持的镊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夹持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持续夹持的镊子。



背景技术:

镊子是生活、工作中很常见的一种工具,主要用于夹取块状药品、金属颗粒、毛发、细刺及其他细小东西。对于手机等具有微小工件的电子设备的维修工作而言,镊子是用来夹持导线、元件及集成电路引脚等工件的必须工具。常用的镊子是通过按压镊杆来夹取物品,但当松开镊杆时被夹取的物品掉落,因此需要持续按压镊杆保持物品的夹持的工作,不利于维修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持续夹持的镊子,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所述的镊子能够在脱离手指按压后还能够保持夹持状态,大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维修或其他应用的使用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持续夹持的镊子,包括镊子本体,所述镊子本体包括手柄与两呈弧形的弹性镊杆,两弹性镊杆呈内弧面相对并对称于手柄轴线分布,弹性镊杆顶部与手柄底部固定连接,手柄上套设有调节筒,调节筒两侧分别设有顶杆,顶杆底部与弹性镊杆外弧面设置的滑槽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手柄为螺纹筒,弹性镊杆顶部与螺纹筒内部连接;手柄上于调节筒上方还设有用于压接调节筒的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螺纹筒螺纹配合。

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母与调节筒通过轴承连接,轴承的内圈嵌套在调节筒上,轴承的外圈嵌套了在调节螺母上,且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调节筒和调节螺母过过盈配合。

优选的,所述手柄顶部设有横杆。

优选的,所述手柄底部外壁设有限位凸缘,限位凸缘的外径大于调节筒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调节筒底部与限位凸缘顶部接触状态下,两弹性镊杆远离手柄的端部相互抵紧接触。

优选的,所述顶杆底部设有滚珠,滚珠的部分球体埋设于弹性镊杆的滑槽槽道内。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本发明可以按照常规镊子的使用方法使用,利用两弹性镊杆对细小物品进行夹持,当需要保持两弹镊杆的相对位置即保持对物品的持续夹持状态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母带动调节筒上升或下降,进而调整两顶杆对两弹性镊杆的顶压位置,最终实现两弹性镊杆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同时调节螺母在无外力作用下位置固定,进而保持调节筒、顶杆和两弹性镊杆的即时位置稳定,实现持续夹持的效果。

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通过顶杆位置的改变实现控制两个弹性镊杆的开合距离,根据被夹持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开合距离,能够有效缩短夹持时按压弹性镊杆的行程,进而提高夹持的效率和效果,特别是遇到较小的被夹持物时,如果两个弹性镊杆的距离过大,在夹持的过程中按压行程也会增大,往往会降低夹持的效率和效果。

轴承的设置,保证了调节筒不会随着调节螺母的转动而转动;顶杆端部通过滚珠与弹性镊杆的滑槽连接,且滚珠至少一半体积的珠体位于滑槽内,大大降低了顶杆沿滑槽移动时的摩擦力,调节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限位凸缘的设置,可以对调节筒的行程以及两弹性镊杆的行程进行限定,防止两弹性镊杆过度对压造成弹性镊杆的损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所述的镊子能够在脱离手指按压后还能够保持夹持状态,大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维修或其他应用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可持续夹持的镊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可持续夹持的镊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镊子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注:图1所示的镊子不包括横杆、图2所示的镊子的部分结构为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可持续夹持的镊子,包括镊子本体1,所述镊子本体1包括手柄2与两呈弧形的弹性镊杆11,两弹性镊杆11呈内弧面相对并对称于手柄2轴线分布,所述手柄2为螺纹筒,弹性镊杆11顶部与手柄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手柄2上套设有调节筒4,调节筒4两侧分别设有顶杆41,顶杆41底部设有滚珠,滚珠的部分球体埋设于弹性镊杆11的滑槽111槽道内;

手柄2上于调节筒4上方还设有调节螺母3,调节螺母3与螺纹筒螺纹配合,调节螺母3与调节筒4通过轴承5连接,轴承5的内圈嵌套在调节筒4上,轴承5的外圈嵌套了在调节螺母3上,且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调节筒和调节螺母过过盈配合。

手柄2顶部设有横杆22,手柄22底部外壁设有限位凸缘21,限位凸缘21的外径大于调节筒4的外径,所述调节筒4底部与限位凸缘21顶部接触状态下,两弹性镊杆11远离手柄2的端部相互抵紧接触。

本发明的使用过程如下:

本发明可以按照常规镊子的使用方法使用,利用两弹性镊杆对细小物品进行夹持,当需要保持两弹镊杆的相对位置即保持对物品的持续夹持状态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母带动调节筒下降,进而调整两顶杆对两弹性镊杆的顶压位置,最终实现两弹性镊杆的相对位置的调节,同时调节螺母在无外力作用下位置固定,进而保持调节筒、顶杆和两弹性镊杆的即时位置稳定,实现持续夹持的效果。

同时,本发明还可以通过顶杆位置的改变实现控制两个弹性镊杆的开合距离,根据被夹持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开合距离,能够有效缩短夹持时按压弹性镊杆的行程,进而提高夹持的效率和效果,特别是遇到较小的被夹持物时,如果两个弹性镊杆的距离过大,在夹持的过程中按压行程也会增大,往往会降低夹持的效率和效果。

轴承的设置,保证了调节筒不会随着调节螺母的转动而转动;顶杆端部通过滚珠与弹性镊杆的滑槽连接,且滚珠至少一半体积的珠体位于滑槽内,大大降低了顶杆沿滑槽移动时的摩擦力,调节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限位凸缘的设置,可以对调节筒的行程以及两弹性镊杆的行程进行限定,防止两弹性镊杆过度对压造成弹性镊杆的损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夹持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持续夹持的镊子包括镊子本体,所述镊子本体包括手柄与两呈弧形的弹性镊杆,两弹性镊杆呈内弧面相对并对称于手柄轴线分布,弹性镊杆顶部与手柄底部固定连接,手柄上套设有调节筒,调节筒两侧分别设有顶杆,顶杆底部与弹性镊杆外弧面设置的滑槽滑动配合。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所述的镊子能够在脱离手指按压后还能够保持夹持状态,大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维修或其他应用的使用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登封市绿奥农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6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