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151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出行工具,为了方便转运,目前共享单车在出厂时,车把等主要部件与车架处于拆分状态,到达相应投放点后需要进行车把、鞍座、车篮等部件的安装。现有的车把安装方式为人工安装,即安装工人使用双腿夹住前轮,然后手动安装车把;但是,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固定和定位,仅通过人腿夹持前轮的方式固定效果较差,车架会产生晃动,难以与地平面保持垂直,导致同一批次的共享单车中,车把的安装高度无法保证,难以满足安装要求。

因此,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以期避免车架在车把安装时发生晃动,保证车架垂直度,从而提高车把与车架的安装可靠性和高度定位准确性,保证同批次产品的车把安装高度的一致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以期避免车架在车把安装时发生晃动,保证车架垂直度,从而提高车把与车架的安装可靠性和高度定位准确性,保证同批次产品的车把安装高度的一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包括底架和安装于所述底架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车把的车把搭接部,所述车把搭接部的高度与车把的预装高度相等;所述底架上具有用于固定车架的车架固定部,所述车架固定部对车架的限位方向垂直于所述车把搭接部对所述车把的限位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段和在高度方向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段的活动段,所述固定段固接于所述底架,所述车把搭接部安装于所述活动段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为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形成所述固定段,所述第二杆段形成所述活动段。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沿车架宽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底架,且两所述支撑杆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所述车架的宽度、且小于所述车把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车把搭接部为开设于所述支撑杆顶端的卡槽,且所述卡槽内设置有防护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杆段与所述第二杆段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缸,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杆段在所述第一伸缩缸的驱动下相对于其第一杆段伸出或缩回;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杆段与所述第二杆段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杆段在所述第二伸缩缸的驱动下相对于其第一杆段伸出或缩回。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卡槽,各所述固定卡槽沿车架宽度方向分布;任一所述固定卡槽内可拆卸地卡固有第一挡板,其余任一所述固定卡槽内可拆卸卡固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凹陷部形成所述车架固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底端安装有带有制动件的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包括底架和安装于所述底架的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车把的车把搭接部,所述车把搭接部的高度与车把的预装高度相等;所述底架上具有用于固定车架的车架固定部,所述车架固定部对车架的限位方向垂直于所述车把搭接部对所述车把的限位方向。

在车把安装过程中,将车架固定在车架固定部上,将车把的安装位置对准车架的安装位置,下压车把,至车把卡接固定在车把搭接部,即可实现车把安装。该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使得车把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由于车架固定部对车架的横向限位,避免了车架在车把安装时发生晃动,提高了安装时的位置准确性;并且,由于车架固定部对于车架的限位方向垂直于车把搭接部对于车把的限位方向,从而保证了车架在安装时的垂直度,提高了车把与车架的安装可靠性和高度定位准确性,通过限制车把搭接部的高度固定,保证了同批次产品的车把安装高度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辅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辅具上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辅具下端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架 11-第一挡板 12-第二挡板 13-车架固定部

2-支撑杆 21-第一杆段 22-第二杆段 23-卡槽

3-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辅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辅具上端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辅具下端的局部放大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包括底架1和安装于所述底架1的支撑结构;其中,支撑结构的顶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车把的车把搭接部,所述车把搭接部的高度与车把的预装高度相等;所述底架1上具有用于固定车架的车架固定部13,所述车架固定部13对车架的限位方向垂直于所述车把搭接部对所述车把的限位方向。

该底架可以为板式结构或框架式结构,当其为框架式结构时,可采用多个钢管焊接形成的结构。应当理解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底架1一般安置在地面上,底架1上的车架固定部13对车架的限位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车把搭接部对车把的限位方向一般为竖直方向,且底架1的各处高度相等。

在上述底架的底端可以安装四组万向轮3,且万向轮3带有制动件,能够实现预设位置的定点固定,设置万向轮3便于辅具转场,提高了转场便利性。

在车把安装过程中,将车架固定在车架固定部13上,将车把的安装位置对准车架的安装位置,下压车把,至车把卡接固定在车把搭接部,即可实现车把安装。该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使得车把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同时由于车架固定部13对车架的横向限位,避免了车架在车把安装时发生晃动,提高了安装时的位置准确性;并且,由于车架固定部13对于车架的限位方向垂直于车把搭接部对于车把的限位方向,从而保证了车架在安装时的垂直度,提高了车把与车架的安装可靠性和高度定位准确性,通过限制车把搭接部的高度固定,保证了同批次产品的车把安装高度的一致性。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的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调整,以便满足不同的车把安装高度需求,具体地,支撑结构包括固定段和在高度方向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段的活动段,所述固定段固接于所述底架1,所述车把搭接部安装于所述活动段的顶端,当需要安装较高的车把时,将活动段相对于固定段抬高预设高度,到达预设高度时,为了避免位置攒动,优选通过定位件将活动段与固定段的高度位置固定,当需要安装较低的车把时,将活动段相对于固定段调低后固定即可。

支撑结构的高低调整可以通过手动调整,此时定位件可以为卡扣或定位销等形式,优选地也可以通过气缸或者油缸等自动调节,此时定位件即为气缸或油缸的自锁部件。

具体地,上述支撑结构为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包括第一杆段21 和第二杆段22,所述第一杆段21形成所述固定段,所述第二杆段22形成所述活动段,采用支撑杆2的形式作为支撑结构,不仅结构简单,且便于实现支撑结构对车架的避让;支撑结构也可以为架体或者板状结构,此时需要在架体或板状结构上设置车架的避让口。

为了提高车把在安装时的平衡性,避免两侧车把发生倾斜,该支撑杆 2优选地包括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2,两所述支撑杆2沿车架宽度方向布置于所述底架1,且两所述支撑杆2之间的横向距离大于所述车架的宽度、且小于所述车把的长度,在工作过程中车架两侧的车把分别搭接固定在与其同侧的支撑杆2的顶部,车架自两支撑杆2之间形成的避让空间穿过。

进一步地,上述车把搭接部为开设于所述支撑杆2顶端的卡槽23,且所述卡槽23内设置有防护垫,在工作过程中,车把固定在卡槽23内,相较于单纯搭接的方式提高了安装可靠性,且在卡槽23内设置防护垫,有效避免了车把与卡槽23之间的刚性碰撞。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行车车把安装辅具进行进一步的改进。该安装辅具还包括支撑水平度检测单元,所述支撑水平度检测单元包括第一高度检测元件、第二高度检测元件、控制元件和声光报警元件:其中,第一高度检测元件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车把搭接部相对于所述底架1的第一垂直高度,并将第一垂直高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元件;第二高度检测元件用于实时检测所述第二支撑杆2 的车把搭接部相对于所述底架1的第二垂直高度,并将第二垂直高度信号传输至控制元件;控制元件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垂直高度与所述第二垂直高度,并当两垂直高度不相等时,向声光报警元件发出预警指令;声光报警元件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元件发出的预警指令,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这样,当检测到两支撑杆2的高度不一致时,即车把的安装位置并不水平,此时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装配质量。

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支撑杆2的第一杆段21与所述第二杆段22 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缸,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第二杆段22在所述第一伸缩缸的驱动下相对于其第一杆段21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二支撑杆2的第一杆段21与所述第二杆段22之间设置有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支撑杆2 的第二杆段22在所述第二伸缩缸的驱动下相对于其第一杆段21伸出或缩回。

此时,控制元件用于比较所述第一垂直高度与所述第二垂直高度,并当所述第一垂直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垂直高度时,所述控制元件向所述第一伸缩缸发出缩回指令、或向所述第二伸缩缸发出伸长指令;当所述第一垂直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垂直高度时,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第一伸缩缸发出伸长指令、或向所述第二伸缩缸发出缩回指令。

这样,通过控制元件对两伸缩缸的控制,能够实现两支撑杆2高度的单独、自动调整,从而提高了辅具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两高度检测元件可以为高度传感器,控制元件可以具体为单片机。

进一步地,在底架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卡槽23,各所述固定卡槽23沿车架宽度方向分布;任一所述固定卡槽23内可拆卸地卡固有第一挡板11,其余任一所述固定卡槽23内可拆卸卡固有第二挡板12,所述第一挡板11 与所述第二挡板12之间的凹陷部形成所述车架固定部13。这样,通过选择两挡板的安装位置,可以实现不同轮胎宽度的自行车的车把安装,从而扩大了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